飞人博尔特视频:说说房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3:31
不是我标新立异,但房价调控来得太晚了,至少晚了6、7年——因此现在不但要遏制房价高企,恐怕还要担忧房价下跌,按照中央的说法,要保持房价“稳定”,不要“过快增长”。
中国住宅地产开发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它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太大,简直就像一个发动机,它一旦停滞,相当多的产业全都要停滞。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恶化,如果目前的政策造成房价下跌,那对全国经济将会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巨大打击。就像一个人感冒的时候,去洗个桑拿或许就自愈了,但已经到了发高烧的地步,再去桑拿大概会要他的命。

多年来政府一直仅仅关注住宅价格本身,舆论就只会骂政府卖地,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其背后两个根本的原因被忽略了:1、过剩的流动性,2、实体投资的恶劣环境。有钱是好事,但是钱却花不到正途上,也没有什么“正途”可以花,于是只能炒房、炒股、炒黄金、炒大蒜……金融的价值在于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而中国,可能情况恰恰相反。
唉,现在再说这些为时已晚。形势不容乐观呐~~

至于这篇Lex专栏,我觉得它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可以让了解中国经验的编辑把把关。“中国的家庭一般不会用自己还没有的钱,去购买自己无法承担的物业”?文章太高估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能力了。绝大部分满足“居住需求”的买房者,都是贷款的,中国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总人口的96%以上,就算“啃老”,大部分人也要贷款。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甚至连首付都付不起,他们连进入讨论范围的资格都没有。

另外,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的依赖,可能被低估了。很多人都注意到,房价的高涨在政治上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不稳定因素;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如果地方政府少了卖地的收入,这个因素会给政治体系带来多少不稳定?以及引发多少外部问题?

最后附几个数据(引用别人的调查,不是我统计的,未核对),土地成交价款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
1989年,0.24%
……
1999年,9.19%
2000年,9.30%
2001年,16.61%
2002年,28.38%
2003年,55.04%
……
2010年,74.14%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统计公告》、《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2010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

朱镕基在2003年1月的时候说:“绝大多数同志,还没意识到房地产过热的严重性。”参照这个数据表,一方面是朱镕基确有远见;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官僚有多么浑噩,对这样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2003年3月,朱镕基卸任。到了2003年底,中国房地产就无可避免的恶化了,直至形成今天这个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