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见幽香发情:香港的起死回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8:55

04 鸦片与苦力贸易:香港的起死回生

 

  在香港早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海盗活动随着鸦片走私的猖獗而加剧。譬如,1843年,怡和洋行为保卫其在东角的办事处,便雇用了12名武装人员护卫。而在1844年6月18日,150名海盗袭击了香港仓库。

  而真正威胁香港生存的,是战后经济的衰落。随着军队撤离,五口通商,香港经济从1844年开始委靡不振,战争期间繁荣一时的商业渐趋萧条。1846~1847年,香港的经济进一步跌至谷底,香港的前途一时黯淡起来。

  上海等五口通商后,新开辟的商埠同时使一些商业路线改变,商号和资金外移,香港因此有逐渐被边缘化的态势。

  与此同时,香港非法走私贸易猖獗,合法贸易衰落不振。港英政府中文秘书郭士立在1844年度的香港地方贸易报告中指出,“比最感失望的商人所作的估计还要糟得多”。

  1845年,31家英商联合上书英国政府殖民地部,诉说香港已无可发展。1847年,怡和洋行大班央马地臣在下议院陈述:如果不是因为在房产上已投下大笔资金,那么全部英国商人就会放弃香港。怡和等洋行感到在香港生意难做,还有一原因是接替璞鼎查的港督德庇时,与怡和等洋行的关系不甚和谐。直至1848年文翰(又译为文咸、般含、般咸,Samuel George Bonham)接任总督,官商关系才得到改善。

  然而,以怡和为首的英资洋行终究没有撤离,一则香港已经成为鸦片贸易中心,一则香港开始成为苦力贸易中心,从而一扫五口通商后经济衰退所形成的阴霾。

  1847年,就在香港官商界对经济的衰退一筹莫展之际,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来,急需大量廉价劳力前去开采,一个巨大的商机开始降临香港。第二年,即有大批华工从香港出发,前往旧金山淘金。1851年,又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传来发现金矿的消息,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人们纷纷出国打工,从而掀起了广泛的淘金狂潮,开始刺激香港作为苦力贸易中心的兴起。

  事实上,在厦门、汕头、上海、澳门等城市,苦力贸易均普遍存在。不过,由于香港规定任何人都有不受限制出洋的“自由”,加上英美商轮云集于此,航运异常方便,因此去美国、澳大利亚的中国苦力多集中于此。

  而香港的出洋苦力,并不局限于前往以上两地淘金。这些俗称“卖猪仔”所谓“卖猪仔”,指当时前往美洲、澳洲等地的华工。这些到国外打工的苦力待遇极差,常常是住进拥挤不堪的“猪仔馆”等候远洋船期。在漫长的航程中,整日囚于舱底,加上饮水、食品不足,空气污浊,死亡率极高,十有二三到达不了目的地,因而运载苦力船又被形容为“海上浮动监狱”。的华工从香港出发,前往西印度群岛、南美洲、东南亚等地种植场干牛马活的,也所在多有。

  据历史学者研究,最初经营加利福尼亚苦力客运的两家行号是和行与兴和行,随后怡和、颠地等洋行也加入其中。余绳武、刘存宽:十九世纪的香港,中华书局,北京,1994,264页。船东们从苦力贸易中获得的利润之大不言而喻。1854年,怡和洋行的一次航行即获利9万元。

  史载1851~1872年间,从香港运往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的华工苦力达32万人之多。苦力贸易与鸦片贸易一样,通过《天津条约》同时获得合法化。继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工赴旧金山淘金掀起第一次高潮后,1863~1869年美国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掀起华工赴美第二次高潮,仅1868年美国入境华工即达10万人。在这些华工出洋的过程中,巨额利润刺激着船东们添置新船,推动了香港轮船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苦力贸易的兴盛,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譬如,旧金山的物价随着源源而来的华工增多而暴涨,当地华工的大米、糖、布匹、咸鱼、虾干、冬菇等生活品均仰赖香港供应。而这些华工需要将其辛苦节省下的血汗钱汇回家乡以济家用,这些汇款多通过香港的钱庄转送回乡,从而造就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

  香港一扫五口通商所带来的阴霾。在日后的很多时间段里,香港也总是一次次被危机所逼迫,并一次次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