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乡村小神医:养成教育应重视行动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19:28

养成教育应重视行动研究  

2010-09-09 14:40:52|  分类: 博客原创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对教育本质曾做过前卫精辟的诠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养成,因此说,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前几天看到这样两则事例。事例一:在足以容纳万人的体育场看台,分别坐着来自太原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的师生。活动结束后,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学生所坐之处,竟然一片纸屑都看不到,会场清洁工为之赞叹。实例二:通宝育杰学校高二的一位女生,有一次和父亲去大连旅游时,发现荷花池里有一个垃圾袋,她特别想捞起来,可以看周围人多,当时没好意思,就继续往前走,走了十几米,心里总是感觉不舒服,就又返回去,可垃圾袋已经飘远了,怎么也够不着。她让父亲抱着自己的腿,伸长身子,终于捞起来了。周围人向她竖起大拇指,她想,这不需要表扬啊,我只是看着不舒服、不习惯而已!

       究其原由,就是因为这所学校早在十几年前,采取了“文明班级申报制”行动研究方法。其申报程序为:全校动员、班级申报、人人签字、演讲宣誓、隆重挂牌。学校采取成熟一个班发展一个班的办法。“文明班级申报制”让学生自信乐观,给每一位学生带来积极地情感体验,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催化剂。“文明班级申报制”作为一个承载物,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一个最佳环境和氛围,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并切实感受到“这是我的校园,我的责任”。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学校进一步减少外力,依靠学生的“内力驱动”,使学生养成一个个好习惯。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校施行检查性评价手段 、靠外力驱使,或利用权威强制学生遵守,强迫学生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目标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视觉出发,让他们在道德教育中体验到愉快、幸福与满足,激发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自我超越的潜能,让他们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到育人的原点。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达到由“他律”到“自律”,最后到"无律"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摆脱各种所谓制度、规则、条例等的束缚,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和习惯。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中小学(包括幼儿)阶段,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成长的规律及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扬养成教育之帆,乘行动研究 之舟,载每一名学生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美好价值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