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临异世: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 城西现奇特地貌[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3:47

谢越岭冰水擦痕



寒山石臼岭巨石





寒山石浪
    提起冰川,你也许会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和北极,或喜马拉雅山、天山等高海拔地区。但苏州作家徐卓人经过八年工夫的调查大胆提出,以气候温暖著称的苏州,历史上也曾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冰川研究专家韩同林教授看了徐卓人所拍的照片后认为,照片里的地貌正是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的权威证据。

    8年前,徐卓人开始搜集苏州西部山区的文化遗迹,足迹遍及以花岗岩为主的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等山岭。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奇特的地貌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花山顶上有重达数千吨的巨石,莲子峰东北侧有深达上百米的沟壑;寒山岭上有像千层波涛的石浪,谢越岭山顶上有圆整的孔穴……这些奇特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无数的迷惑让徐卓人开始潜心寻找答案。当她了解到冰川融化的巨大威力时,一个设想在她脑海里涌现:这些地貌会不会是冰川的杰作?

    大胆设想还需小心求证。于是,本月5日徐卓人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部门主任、中国第 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队长孙波取得了联系。孙波认为,自然界里除冰川外,其他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将石头打磨成那种样子。现在中国东南部许多冰川遗迹已很难看到,如果苏州历史上确实存在冰川,那么,我国的冰川研究范围就将进一步扩大,这对研究中国气候的变迁史无疑有重要意义。

    徐卓人又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冰臼之父”、长期从事第四纪冰川地质地貌研究的韩同林教授请教了这一问题。韩同林在看了徐卓人所拍的7组照片后初步判断,石头上的圆整孔穴——冰臼,以及千层波涛式的石浪等,都是冰盖冰川侵蚀和冰水冲蚀作用形成的。照片中的大小石芽、石柱及其间沟谷都很干净,石沟里很少有碎石等物质分布,说明这些地貌与泥石流无关……种种迹象表明,冰川确实曾覆盖过苏州地区,这种冰川,应该是起源于2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

    韩同林认为,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像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反过来,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即使是南方地区也能形成冰川,福建就是如此,苏州为什么就不可以?

    不过,也有专家对苏州曾被冰川覆盖的说法持谨慎态度。苏州地学专家蒯元林说,石头上的圆孔是不是冰川的杰作,现在各界还存在争议。他个人认为,花岗石较容易风化,徐卓人照片里的地貌,大部分可能是风化造成的。当然,历史上气候反复冷暖变化,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是相关痕迹可能大多已被湮灭,要找到证据是不容易的。

  什么力量创造了这些自然奇迹?

    如果没有巨大的冲击力量,如何形成这百丈深壑?

    如果不是犀利的材质,怎能将坚硬的花岗岩打磨成千层波涛?

    如果没有重力冲山成谷,有谁能将万吨石头举上悬崖?

    如果不具备“大力神”这样的钻磨,怎么会钻出如此圆整的孔穴?

    唯有冰川才有这样的神力;唯有花岗岩地质,才具备这样的条件。

    苏州西部,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让我们穿越250万年的时间遂道,与地球重大的地质时间——第四纪冰川亲密接触。

    城西花岗岩山岭的奇特地貌

    如果能够凌空俯瞰寒山萝卜岭,它整个就是一个天然的巨石盆景,以致闯入其中,几乎没有路,说是路,其实就是站在弧形巨石的脊背,从一组巨石爬行到另一组巨石。这些巨石组合成团,圆圆滚滚,或抱或搂,或堆或叠,或并肩伫立,或根根相连,它们一律以庞大浑圆出世,气势夺人。巨石之间是深壑,深壑或宽或窄,无法下足。

    寒山、叉枪岭石浪波涛汹涌,漫山遍野处处累积,它们优雅的曲线,层层相因,构划出石坡轮廓。 “燕山运动”期间曾经改写了江南古陆的地质地貌,但凝固的熔岩应该是狰狞的,粗砺的,怪诞的,丑陋的,不可能如此流畅,如此优美!难道是风的打磨?沙的切割?但远离海岸线这里没有风,远离沙漠这里也没有沙。

    寒山石臼岭、奇禾岭、花山莲花峰、莲子岭常见巨石堆如危卵,总是劈头盖脑而来,令人突生惶恐。奇禾岭巨石压顶,惊心动魄,不可思议的是它挂于悬崖,通体不沾一点泥迹,朝北的石壁岩体纹理上显现出逼真的水流痕迹;摇摇欲坠的石莲花浑然如球,上宽下窄,只能远望,无法近观;花山莲花峰是停留在悬崖上的一颗硕大的球状花岗岩,它高达数米,摇摇欲坠立在峰顶之上,似有一触即塌之势……

    谢越岭东山湾、陆家湾山头,分布着数十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最大直径有80厘米,深达60厘米,难道是谁用“大力神”钻出来的吗?

    在寒山、谢越岭一带,坚硬的花岗岩上,散布着许多条状印痕,仿佛有坚硬的物体在上面划过,印痕深而长。

燕山运动、冰川相继影响江南

    “正如树木以年轮记忆其生长和生命,地球遗迹记录了其过去,这种记录既存在于地表,也存在于地下,既存在于岩石中,也存在于地表景观中,都需要我们解读。 ”

    要揭开上述地貌之谜,我们不得不首先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在距今1.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爆发了一次被称之为“燕山运动”的地壳大运动。大地震颤,在现今北京以北的地壳隆隆升起,并褶皱叠曲,形成了今天这样连绵不绝、苍苍茫茫、险峻天成的燕山山脉。而这股力量的余波,直接带动了我们这块江南古陆,苏州大地猝然间剧烈地起伏震荡,山崩地裂;火红的岩浆,自西南伸向东北方向的地层断裂处。就这样断断续续经历了5000万年不平静的岁月,大自然开始在震怒中慢慢平静。隆起、堆积的断层和冒穿地面的岩浆,在长期的郁积中,形成变质的花岗岩,造成了今天奇石林立的天平山体系。

    200多万年前,江南古陆又迎来了第四纪冰川。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无第四纪冰川的谬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实地考察了我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又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推翻了国际上流行多年的这一错误结论。

    地貌反证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

    但是,中国当代部分冰川研究者认为,包括苏州在内的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不存在古冰川遗迹,因为这一低山区,第四纪冰川时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那么,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就成了悬案。

    伟大的冰川侵蚀也许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判断,冰川刨蚀和挖掘,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以自身剧烈的磨蚀和挖掘,造成冰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冰哑、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峡湾、悬谷、羊背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在苏州花岗岩上,它们则雕塑出了另一种天然杰作,“冰蘑菇”、“冰坐椅”、“冰壶”、“冰臼”,还有“石坡”、“石浪”、“石莲花”……苏州西部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地带连绵着坚硬的花岗岩,这正符合冰川雕塑的条件及结果!

    那么,这些典型的冰川杰作,也许可以反证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如果那些奇特的地貌不是冰川作用形成的,那么,是自然界何种力量,进行了这伟大创作?(徐卓人文/摄)

    相关链接;冰川

    高山或两极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块叫做冰川,也叫作“冰河”。地质史上曾经有过三次规模宏大的冰川运动:第一次是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寒武纪,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第二纪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3/4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最大冰层厚可达 2000-3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