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有疤痕的面相: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3:08
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1883年3月19日-1946年10月12日),美国军人,陆军四星上将,曾经在二次大战期间驻中国接近三年,任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后因与蒋中正关系破裂而离任。

初年

史迪威在佛罗里达州出生,1904年在西点军校毕业。之后曾在菲律宾服役及于西点任教,亦曾于美国最高国防学院,“指挥及参谋学院”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任第四集团军情报官,获杰出服务勋章。两次大战期间曾驻中国,学习中文;1926年至1929年期间任驻华第十五步兵团营长及参谋(当时之代理团长为马歇尔),1935年至1939年任驻华大使馆军事参赞。

 

二次大战

1939年─1940年于第二步兵师内任职,1940年─1941年在加州训练第七步兵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中国向轴心国宣战。美国于1942年委派史迪威赴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任同盟国“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总参谋长(最高司令为蒋介石),兼任驻华美军司令,美国总统特使。史迪威当时的主要任务为确保对中国的物资供应。当时国民政府对外交通为日军封锁,只剩滇缅公路仍然通行。然而日军向英国宣战后迅速攻占新加坡、马来西亚,然后转而攻击缅甸,缅甸形势可危。中国应要求于1942年初派出远征运进入缅甸,由史迪威指挥。由于英军迅速溃退,中国远征军陷入包围。最终入缅之中国远征运一部份跟随史迪威命令撤入印度,另外大部份经原始森林,承受重大损失后返回中国。

缅甸陷落后,中国在陆地及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所有运输只能由印度经驼峰由空运进行。史迪威希望能再次打通经缅甸之交通,一雪前耻。史迪威将从缅甸撤到印度的两师中国军队(新38师及新22师)在印度进行训练,并改换美军装备,编成之军队即为“新一军”。另一方面以空运至中国云南之美械装备中国军队二十个师,以及由美军顾问加以训练;预备从两面夹攻收服缅北。

 

与蒋介石关系

自从史迪威从缅北败退,即开始与蒋介石关系逐渐不和,史迪威曾替蒋介石取了个“Peanut”(没用的小人物、花生米)的绰号,甚至将黄山的蒋介石山庄称为“Berchtesgaden”(希特勒山庄)。1942年初史迪威指挥远征军时,发现原来中国将领仍然受蒋介石直接命令,感到十分不满。首次征缅失败后,蒋介石对再次派兵入缅向日反攻抱迟疑态度。蒋介石认为中国军队训练及装备不足,而美国并无按原来计划数量运输补给予中国;加上英国撤回原定从海上支持进攻的计划,因此认为再次攻缅并无把握,对史迪威再三催促仍未为所动。同时又多番提出要求美国增加援助数量。史迪威则认为蒋介石对抗日消极,贪得无厌,加上其他原因,对其十分轻视。另外史迪威对国民党的无能及腐败深感到厌恶,一度建议美国完全终止援助。另一方面史迪威对共产党却怀有相当好感,认为共产党是真正有能力抗日的力量,而共产主义者不过是土地改革者,曾建议将部份美援给予延安。蒋介石自1943年起曾两次要求美国撤换史迪威,但因为马歇尔在美国的反对而未能成事。

蒋介石、宋美龄与史迪威

 

史迪威公路

1943年中缅印战区划分为中国战区及东南亚战区,蒙巴顿为东南亚战区司令,史迪威为副司令。1943年12月起,史迪威亲自指挥中国驻印军及麦利尔突击队反攻缅北,最终于1944年8月收服缅北交通重镇密支那。而由印度利多,经缅北密支那到中国云南的中印公路亦于1945年1月建成,并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被撤回国

史迪威与蒋中正的关系最终发展成势成水火。1944年年春季以后,日军在华发动“一号作战”打通大陆桥,国军在西南、河北大溃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形势表示忧虑,加上史、蒋二人长期不和,于是特意派出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亲自了解情况。华莱士到华后对国民政府的统治能力给予很低的评价,但同意史迪威成为两国交往的障碍。8月中,罗斯福再三提出蒋中正将中国大陆之军队交予史迪威指挥,为此特意将史迪威晋升为上将。罗斯福一度以接近命令的口吻向蒋提出要求,史迪威得悉后,亲自将该份电报交予蒋介石,之后在他的日记中记下快慰之感。蒋介石回复罗斯福,倘若要将指挥权交予史迪威,宁愿不惜脱离盟国独自抗日。最终罗斯福权衡下在1944年10月18日下达命令撤换史迪威,其职务由魏德迈接手。

史迪威回国后,先后任美军第十军团司令,及第六军团司令。1946年10月12日现役中因癌症在旧金山病逝。 http://bbs.tiexue.net/post2_4403681_1.html http://bbs.voc.com.cn/topic-2463741-1-1.html http://bbs.voc.com.cn/topic-24591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