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昌海的最新博文:从学英语谈到中国人的民族性 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7:50

『关天茶舍』 从学英语谈到中国人的民族性——贱

点击:3722  回复:114 作者:贱客刘二少  发表日期:2004-9-5 9:35:00
回复 
        学英语谈到中国人的民族性——贱
  
   贱客刘二少
  
  好不容易读到了大学,但用现在一些人的说法,我只是一个“文盲”,因为我根本不懂英语,高考得了39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我对全民学英语是相当反感的,作为教育似乎还有些道理,但把它强调到丢弃我们的汉语可真到了卖国的地步,所以有人认为,再过一、两百年,就没有人懂汉语了。
  现在许多有着较好专业水平的人才和聪明人物因为英语被拒在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大门之外,不能够进一步的深造,浪费了大批的人才。这实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就跟过去那一条“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规定一样。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相当少,一辈子都不出国,接触的大多也是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那为什么要我们学英语,他们来中国,为什么不让他们讲中文呢?
  这就跟中国的民族性有关,“只要是外国人的事就是大事”,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在我看来,只是“卑贱之邦”。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时,许多报纸大量报道朝鲜战争时,中国怎么优待美国士兵的,自己饿肚子,也不让战俘饿着,我们的战俘却在别人的战俘营里被刻上字,不敢回国了,报纸上对此大加赞赏,我却觉得可耻,我们不虐待他们就可以了,也不用自己饿肚子,让战俘比我们的士兵还吃得好,还提供各种娱乐,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一道奇观。
  “马尾海战”时,中法已经宣战,而中国军队却眼看着别人的军舰靠近自己的基地,并让其在基地旁停靠了几天,最后被人家一阵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儒家以礼治国,对外国人一向都很优待,比如在唐代,许多外国使节被派到长安来,其中许多人受到大唐繁荣盛世的吸引,不愿意回国,都留在了长安,许多人一留就是一辈子,而唐朝政府为了体现自己“天朝上国”的气度,为这些使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优厚生活费用。直到大唐衰落之后,这些使节的开支成了政府一项巨大的开支,不得不下令:在长安居住的外国使节,可以留在大唐,但政府不在提供生活开支,可以回国,政府为其提供盘缠。
  到了晚清,“天朝”地位的丧失,也使这项“传统”变味了,由“礼”变为了“畏”,在许多中国人外国人的官司中,中国官员明明知道是外国人的错,还偏偏要判说是自己老百姓的错。
  到了当代,中国已经强大起来,已经用不着“畏”了,但是许多公安局一听说有个外国人的东西被盗,就马上出动众多警力,力求尽快破案,还要严惩小偷(根本没有法律依据)。而对自己人民的事往往一拖再拖。我们的两名公民死来在日本东京的小木屋里,日本警方根本没有怎么过问……
  在我的大学校园里,有时能看见几个老师在带领一群外国人参观,看见他们的样子,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奴才。在市区里,也能时常看见这样的场景。
  中国人很勤奋,但为什么一向被外国人瞧不起,就在于中国民族性中的——贱,中国人从来都是对外国人宽容优待,对自己人残酷。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什么汉语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让大家改学英语了,看后实在气愤,作者真是个白痴,汉语的表达能力远远强于英语,而且在电脑输入方面也远远快于英语。那白痴作者屁都不懂一个就在那里乱说一通。这就是正宗崇洋媚外的奴才的嘴脸(我是个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的人,但我却完全反对全盘西化,我认为,说中国文化怎么怎么好或者说西方文化怎么怎么好的人都是白痴,不配谈文化)。
  要别人瞧得起,首先就要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要做那些卑躬屈膝的事,在外国人的面前做到不卑不亢,做顶天立地的人,看谁还敢小看咱中国人。
  但有些人却不知道自爱,站在外国人面前就像个孙子,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对中国文化只通皮毛,中国民族性——“贱”的根源还要向各位大师请教!
   贱客刘二少
   2004-9-5
  (看见英语课本实在愤慨,随意在键盘上敲打一通,发泄心中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