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字五笔:元刻本《梅花字字香》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18:18
元刻本《梅花字字香》
2007-3-14 10:46:00  作者:古今中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举报]  


  《梅花字字香》为元郭豫亨集古人咏梅诗句而成的一部咏梅诗。郭豫亨,自号梅岩野人。里籍不详,生卒难考。元末明初王逢《梧溪集》卷五收王氏俭德堂怀寄诗二十二首,其中一首的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彭素云,中州人,郭梅岩,西江人。并学全真,有道行。”从中我们可以简略了解郭豫亨的一些信息:西江人,曾和中州人彭素云一起学道,名高当世。而且常以诗书为乐,棕侨云游,放浪形骸,超然世外。

  通过国家图书馆藏的这部元至大刻本自序,我们可初步了解郭豫亨的人生观和借梅自重、超然世外的性格。他说“余爱梅,自号梅岩野人。……平生与梅同一冷淡,越历冰雪,笑傲山林。咏春风,醉明月,心清香妙,气和神交,必知梅妖我耶,我妖梅耶!”

  此书书名也是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爱梅咏梅,是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墨客,在怀才不遇、失意遭毁、愤世嫉俗的境况下,吟咏的主体。似乎从六朝及唐时就已经开始,南朝梁的何水部以“枝横花绕”擅美于前,北宋林和靖以“暗香疏影”踵华于后,从此,不管是否真正喜爱梅花,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借梅自重,咏梅成为诗家一大公案。文人墨客此倡彼和,从冬梅傲雪,到夏梅斗日,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借咏梅表达。

  《梅花字字香》成书于元至大辛亥(公元1311年),距南宋不过四十年,因此山人爱梅的积习绝难摆脱。郭豫亨在古人咏梅诗作中反复玩味,从中采摘咏梅之佳句,通过意义的推敲,韵律的协调,再连贯成诗,为梅花诗一百首。所成之诗语句精练,珠联璧合,对仗工致,另有新意。堪称咏梅诗作之别裁。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记载:此书“蒋杨孙(注:即蒋廷锡)买书进王府”,世人罕见。此书原藏清初宗室清圣祖玄烨第二十二子允祥的府邸——怡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怡府的珍玩。怡府后此书曾藏明善堂,主人奕绘是清高宗弘历的曾孙,号太素道人,笃好风雅,因此此书在清朝曾经很长时间内都深藏内府。从内府中散出之后,为山东聊城海源阁所得,成为海源阁的秘籍。《楹书隅录》著录此书,称:“……近时胡君珽得五砚楼袁氏钞本,刻入琳琅秘室丛书。其跋云:遵王所藏元刻已归内府,世少传本,此本为怡邸旧物,即至大原刊。纸墨古雅,信遵王所评不虚也。胡刻舛误颇多,……非见此原刊,几无从是正矣。前集诗五十首,后集诗四十八首,豫亨序言百首,盖举成数。……余藏韦珪《梅花百咏》亦元刊,与此恰堪璧合,皆仅见之书也。”话语之中洋溢着自得的意味。

  海源阁衰落后,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对其收藏的秘籍极为关注,在1931年醉酒后书写的一则题识中称:杨氏藏书散失,合余所见所知者,盖十存八九,唯宋本《周礼》……元本《梅花字字香》、《梅花百咏》、《东坡词》、《稼轩词》数种不知落谁氏手,殊悬念耳。对杨氏咏梅双璧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1934年12月,周叔弢终于将海源阁收藏的《梅花百咏》《梅花字字香》以及明本《长安志》一起收入囊中,成就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先生珍藏多年的宋元古籍大多无偿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梅花字字香》也在其中。

  此本传世孤罕。在校勘、版本的研究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书上钤有“乐安堂藏书记”、“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海源阁藏书”、“杨绍和”、“东郡宋存书室珍藏”、“协卿珍赏”、“周暹”等印,流传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