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网无线wifi:深情眷恋大凉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3:49
本报记者 曹红艳
大凉山以山高沟深闻名,赶羊沟、菠萝沟、杨家沟……沟沟偏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建在这些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沟里,那里的人们戏称自己为“沟里人”。
奋战在“沟里”的航天人,80%夫妻两地分居。党委书记孙保卫说,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也希望为父母尽孝,为家庭尽职,为子女尽责,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都做出了顾全大局的选择。是什么力量让西昌航天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深山,矢志航天?孙保卫说,是一颗颗不甘沉寂的心。
中心地面站副站长俞少行,在航天界功成名就,被年轻科技人员视为偶像。他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使命就是兴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情感的投入,是无怨无悔的执著。他喜欢“沟里”的创业氛围。
某次发射任务前,加注软件突发故障,加注被迫中止。紧急关头,俞少行冷静地指挥岗位人员,将400吨燃料安全输送至火箭贮箱。经液位信号检测,加注精度在0.5‰以内,超过了软件自动控制加注的精度,创造了自动改手动控制加注的航天奇迹。
1992年6月16日,某发射任务在加注燃烧剂时设备出现故障,涡轮流量计一只叶片突然脱落,进入放空罐内。发测站操作手王京辉、陶勇春下罐排障,由于罐内氮气浓度太高,两人先后窒息昏倒。随后,下罐救人的谢兆胜也昏倒在罐内。王京辉、陶勇春抢救无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谢兆胜在昏迷7天7夜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康复后,他又回到这个危险的岗位,一干就是18年。问起他为何愿意重回这块“危险之地”,他说:“再危险的岗位也得有人干啊。想想牺牲的同志,我没有理由逃避。”
通信线路维护员李三保,在这个普通岗位工作21年,巡查线路超过25000公里。蒸汽锅炉岗位操作手傅云健,15年来每天的任务就是运煤、烧锅炉、倒煤渣,他烧的煤不下6000吨,堆起来就是一座山头。
其实,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融入心田,也要有汩汩流淌的过程。2010年7月,30岁的博士生陈慧星,来到中心发射测试站。一进沟,越往里走心越凉。他说,见过偏的,没见过这么僻的。报到之日就是想离开之时。
但当陈慧星参加一次卫星发射后,想法变了。两个月后,当他亲眼目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鑫诺六号”卫星壮丽升空的瞬间,他坚定了做西昌航天人的决心。他说,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就是要有这么一种精神!
凭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不懈追求,身怀绝技的西昌航天人比比皆是:在10000多平方米的测试大厅里,地面站吊装指挥员林国建,操作13米航吊把一支铅笔准确插入啤酒瓶口;二号发射工位行走机构操作手谢喜辉,能将97米高、4600吨的活动塔一次停放到位;拉卫星的特装车司机李兵良,驾驶18米长、4.5米宽的特种车辆,准确无误一次性通过4.8米宽的桥梁涵洞;火箭加注操作手陈复忠,蒙上眼睛也能一次操作到位100多个形状相同的阀门……他们知道,岗位虽小,连着航天。
中心测控数据处理专家车著明,科研成果申报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很多公司和单位主动找上门来“挖”他。有的年薪开到了40万元,但他不为所动。他说,“每当卫星发射成功后,祖国人民从四面八方打来电话祝贺时,那一刻的感觉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语音朗读放大缩小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