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节选词类活用:像护青稞地一样护草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03:07
草原承包到户,奖补政策实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牧民——
像护青稞地一样护草原(走基层·草原牧区行)
本报记者 江 夏 顾仲阳 朱 隽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15日   05 版)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山草甸。
本报记者 江 夏摄
9月的迪庆,正值收获的季节。车行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一块块青稞地已经泛黄。
和平村拖木南村民小组和支特村民小组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用围栏围起来的人工草场,牧草已经长得齐腰高。迪庆州农牧局局长泽仁农布告诉记者,这里的青稞是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收完青稞,人工草场的牧草也该收了。这草场从草种到肥料,国家投了不少钱,牧民管理得也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场高好几倍。
“草长得这么好,加上地里收上来的青稞,今年牦牛过冬的饲料不愁了。”牧民尼玛定珠高兴地说。
好政策强力支持草原生态保护
“国家政策好,我们少养点,养得好点,收入还能高点。”
这片2393亩的人工草场,由两个村民小组63户牧民承包,他们还联户承包了19166亩天然草场。牧民知事培楚拿出一本大红的承包合同,这是1个月前刚发到手里的,上面清楚地写着,他家承包了397亩天然草场,其中禁牧的有158亩,草畜平衡的有239亩,另外还有49亩人工草场,承包期均为30年。
和平村有18万亩草地,7.38万亩禁牧,其它全部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以前草场是集体的,想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现在承包到户了,人人都想保护好这片草场,人人都成了管理员。”和平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尼玛说。
“承包到户之前,草场是集体的,牲畜是自家的,家家户户比着养,一家比一家养得多。牲畜超载,草场退化严重。”迪庆州农牧局副局长松耀武介绍说。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保护草原生态势在必行。今年开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云南省施行。该政策明确,实行禁牧的草场每亩可以得到6元补贴,实行草畜平衡的草场每亩可以得到1.5元补贴。按此规定,知事培楚家一年仅这两项补贴就可以领到1300多元。
牧民手中的草原承包合同,标明了按照承包面积核定的载畜量,多养的需要把牲畜饲养量减下来。草原承包到户,各种奖补政策到户,使减畜逐步成为牧民愿意接受的事情。“我们藏族每天离不开酥油茶,这牛不养不得,可是草不够,牛多养了也不得。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少养点,养得好点,牛卖得价高,收入还能多点。”牧民林秤楚姆说。
现在牧民们的观念在慢慢改变,大家也开始算经济账。拖木南村民小组组长格桑顿珠把自家养的牦牛和猪减了一半。他说,原来养的虽多,可是一到冬天,饲草不足,动不动就死掉1/3。现在养的是少而精,保证成活。同时,还腾出精力跑运输,并且种了10个大棚的红景天、青辣椒等,收入还比原来多了。
据介绍,目前迪庆州牧区初步实现了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草原生态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遵守村规民约,牧民自觉保护草场
“不捡牛粪、不放猪,草场保护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拖木南村民小组人工草场的周围,是天然草场。一坨坨牛粪,在绿色的草地上分外“抢眼”。一路上,大家就在牛粪之间绕来绕去。
“为啥不捡捡?” 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和再昌看出了记者的纳闷。他说,很多到草原来游览的游客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认为牛粪影响了草原的景色。其实,让牛粪留在草场上,正是保护草原生态的一种措施。
对于半农半牧区的迪庆藏族群众来说,自家地里的青稞是个宝,能当粮食,也能作精饲料,还能酿酒,秸秆也是上好的饲草。以前,村民们都把草场上的牛粪捡回去,给自家的青稞地上有机肥,用不完的还可以当燃料。
草场承包到户后,大家伙儿都意识到,草场和农田一样重要,也需要好好照料,人工草场有国家支持的复合肥,天然草场要是不施肥,会越来越差。和平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为提高草场肥力,牛粪不能捡。除此之外,还规定猪不能放养,草地不能挖。一路上遇到不少牧民,问起这份村规民约的内容,他们都能说得很清楚。
在拖木南村民小组的人工草场,围拢过来的牧民七嘴八舌告诉记者,大家承包了这片草场,家家都有界桩的。除了每年两次进去割自家的草,人工草场是不能放牧的。村里组织大家轮流看管,每个月两户村民负责检查。谁家的牛进了草场要受罚的。“草场家家有份,保护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林秤楚姆说。
迪庆州委常委、副州长农布央宗说,保护草原生态,固然要依法治草,也要靠大家的自律和自觉,“好多办法都是群众自己想出来的,村规民约和大家的互相监督,有时候比什么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