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之执行:国家记忆:寻找历史镜头中的抗日远征军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7:22:26

国家记忆:寻找历史镜头中的抗日远征军

2011年08月15日10:08南方周末[微博]我要评论(83) 字号:T|T

 

国家记忆·摄影兵

作者: 李·巴克/文 晏欢/译

编者按:他们是身在前线的战士,他们是恪尽职守的摄影师。他们的双重身份使照片既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为他们忠实的纪录,这一段历史才活生生地走到了我们面前。

所有中缅印战区的传奇故事都因为这些珍贵而精彩的照片留诸后世,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师——美军通信兵第164摄影连,则是传奇中的传奇。当读者看到这些照片时,完全想像不到摄影者为拍下这张照片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甚至是死亡的考验。

164连的第一批前线人员于1943年12月到达中缅印战区(简称CBI),从那时起,他们众多的小分队便活跃于战区的每一个兵站,无论是加尔各达还是重庆,这群照相兵和大部队一起,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甚至在战斗机上作战;同时,按下快门,以他们独特的视角为这场战争以及卷入其中的人们镌刻肖像。

来自明尼苏达州的丹·诺瓦克技术军士,因在艰苦条件下出色完成任务而被授予铜星奖章。从密支那到腊戍,他一路都与中国驻印军同行。在诺瓦克的照片里,美军滑翔机队在跑道一端降落并卸下运载武器装备,而日军就在跑道另一端疯狂扫射。这还不是诺瓦克最“牛”的照片,在八莫,就在距离日军战壕125码的地方,他拍到了P-47战斗机俯冲轰炸的场景。

宾夕法尼亚州的佛兰克·谢瑞尔技术军士当时和诺瓦克一起趴在八莫的前沿阵地上。就在诺瓦克拍摄俯冲轰炸的飞机同时,他决定抢拍炸弹掀起的爆炸巨浪。但是,就在他左右调节身位试图找到最佳角度时,一枚70毫米炮弹的弹片盯上了他。所幸,仅仅是划伤而已。谢瑞尔因此获得紫星奖章。

164摄影连的另一个精彩故事来自堪萨斯州的汤姆·范宁二等兵。1944年,《中缅印战区新闻综合报》报道他用相机抓获了三名日军俘虏:当时范宁正藏在一棵大树上拍摄照片,忽然发现摄影包留在树下,正要下去拿包时却发现有三个人站在树下的公路上。新闻报道说他很快意识到那是三个日本兵,并且是主动来投降的,就这样,范宁用他的照相机俘虏了日本人。但实际情况是:范宁那天晚上在帆布吊床上昏睡,突然有人拍他肩膀叫醒他,他睡眼惺松地发现身旁站着三个饥病交加、狼狈不堪的日本兵。原来他们是按照美军心理战部门散发的劝降指引传单主动找上门来投降的,目的是为自己换取一些食物和药品。将三名战俘移交给宪兵部后,范宁又继续睡大觉去了。

通信兵摄影连还负责完成“目标——缅甸”的战时纪录片拍摄任务。战区官兵人物、军用地形、滑翔机队降落、空投食品等等都在这群小伙子们的拍摄之列。

空军也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成建制的摄影部队活跃在中缅印战区。空中摄影师罗伯特·法瑞尔上士服役于缅甸第三战术航空队,常引以自豪的是能够抓拍到距离最近的地雷爆炸镜头。他时常乘坐B-25轰炸机沿缅甸铁路线超低空飞行拍摄近镜头。有一次他的飞机贴着一段被炸烂的铁轨飞行,一枚日军地雷突然在飞机尾观察孔正下方爆炸,扬起的泥土和弹片击中飞机的油箱和机翼。回到基地,定下神来才发现这是九死一生的奇迹般经历。这一次法瑞尔将全过程都拍摄成了影片。

第一张美军拍摄日本本土的空中侦察照片,摄于1943年10月31日,由24岁的弗吉尼亚人温佛莱德·索德赖特拍摄。他当时驾驶一架无武装的P-38轻型侦察机从在中国的空军基地起飞,往返旅程2200英里。他因为这次破纪录的航行而荣获荣誉飞行十字勋章。他的全部干粮仅是一片4盎司的巧克力和一罐放在脚下的水,每次想吃喝就得拔掉氧气罩;他毫无武装,照相机和胶片取代了机关枪和炸弹;如果万一飞机燃油耗尽(实际上他是靠副油箱飞回的),他第一件任务便是将飞机和摄影器材全部毁掉,要么坠毁或者迫降后销毁,别无选择,因为胶片盒太重,靠人手是搬不动的。

并非所有空军摄影兵都上前方拍照,有些人负责最后的冲印工作。轰炸机造成的破坏效果照片需要迅速地冲印出来交给指挥官们,照片解读人员必须在照片提交给空军基地的各类指挥人员前对照片作出报告。基地官兵们还得跳进拍摄舱里小心地将那些照相机拆卸下来,这些设备都是飞机前往日军占据区域执行任务前安装上去的。照片一旦回到后方,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开始昼夜不停的冲晒工作。在中国,因为极度缺乏正规的冲印暗房和设备,常常是在一间土坯农舍里凑和着完成;十四航空大队还曾将几个飞机炸弹槽摆放在工作台上当贮水池用;另外还有诸如用20码长的干酪包布和几块木板混合而成的晾干架;需要天平量度化学药剂时,摄影兵们就从当地村镇的中药铺买一副古老的杆秤回来用。

一图胜千言,中缅印战区数万张的照片不是吹出来的,鲜血、眼泪和汗水,冲洗出了这些照片。下次当你看见任何一张CBI照片时,请记住这一群“咔嚓”部队的摄影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