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王岐山副总理共进午餐、谈国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5:44
 同王岐山副总理共进午餐、谈国事

出处 姚树洁的博客  2011-09-13

 http://media.daum.net/foreign/china/view.html?cateid=100023&newsid=20110914172819943&p=yonhap 
  受中国住英国大使馆的邀请和安排,9月9日与来自英国各个大学的10位经济和金融学华人学者,同来访的王岐山副总理一行,在牛津大学的Rhodes House共进午餐,共同探讨国家和国际大事。
  这是一个非常认真的、提前一个多月就安排好的活动。8月初,大使馆找我的时候,我只知道是同某一位高层领导见面。因为,我以前见过江泽民(1999)、胡锦涛(1999年和2005年),温家宝(2004年和2009年),都是这样事先安排的。
  只有等到9月1日,我才知道我们要见的领导人是王岐山。他在进入政治局和当温家宝总理的左右膀之前,曾经当过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海南省省长、北京市市长。追溯到80年代初,他和陈锡文、林毅夫等人,曾经是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主要领导人和研究人员。
  因此,我突然理解为什么他要见的人,大多是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因为,王岐山就是当前中国政府里面,最有经济研究和工作经验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他带来的团队,包括三位科班出生,主管国家金融工作的部长: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经留学英国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中午12点,王副总理来到了会场。先是跟大家一一握手,并请大家坐下来吃午餐。我第一次面见王岐山,初步印象是,轻松和愉快。他没有架子,讲话幽默、自如。所以,大家对他特别亲热而友好。
  进入午餐,王岐山先讲了几句话。他说,‘今天,我请你们吃饭。主要是认识大家,同时,也想跟大家随便聊聊天。你们想聊什么,就聊什么,不要太学术化、太过守规矩。可以聊家常,可以聊国事,也可以聊国际大事。发言的人,不用排队。谁想讲,只要举手,就可以说。’
  他的开场白,我感觉这是我见到过的所有国家领导人中,最让人感觉轻松的。
  午餐进行了2个多小时。我们一边吃,一边发言。当有的人发言太长时,王岐山就会打断他(她)的发言。说,‘你说少点,留点时间给他们讲。’他说的得体、轻松,所以,被打断说话的人,并没有感到尴尬和不好意思。他应该是一位很出色的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
  王岐山无比幽默。特别会侃,是标准北京人的那种侃。他轻松一说,就可以把大家逗的捧腹大笑。连平常比较严肃的刘晓明大使,也会大声笑出来。
  当我们吃完了一个小面包和一碟头盘后,主餐还没有送上来。他说,‘我今天请大家吃饭,怎么才给了一个小面包?’话音未落,漂亮的英国女服务员,用一个12寸盘,给他再送来了一个小面包。他拿着面包,对着服务员说,‘给我?哪他们呢?’哪个英国女招待,根本听不懂中文,旁边也没有人给他翻译。
  我这时忍不住,脱口而出:‘王副总理,我们在英国遭受3年的金融危机,现在每人有一个小面包就不错了,还想要两个?你是领导,多吃一个,没问题。’结果,大家乐了。随后,主餐就到,而且,还配上甜点和咖啡。我估计王岐山真的吃饱了,否则,他一定会说,我请的客人没有吃饱!
  座谈会的发言非常激烈。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被低估多少,该不该升值,如何升值,开始争论。有的学者讨论中国和外界的沟通应该加强,中国必须把其声音通过官方、民间和学术界向西方广泛宣传,不断努力,减少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是偏见。
  有的学者说,20多年前,中国人上街,英国人会问,‘你是日本人吗?’听起来很不舒服。现在走在街上,英国人会走上来说,‘你好,我去过中国。或者,你好,我的中文说的豪妈(好吗)?’
  20多年前,来英国读书的人每年2-3千。现在,每年5-6万。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多了,主要是中国人有钱了。
   王岐山说,他见了英国财相奥斯本。奥斯本对他说,‘我和我儿子同上一个私立中学,学费每年两万多英镑。我同儿子不同的地方是,我以前的同学一个华人也没有。而我儿子班上,30个学生,就有10个华人。’
  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是外国人如何看中国,中国人如何应对?
  当今世界,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情况下,中国一枝独秀,GDP、投资、进出口和消费保持高速度的增长。
  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外国人天天都在关注中国的情况和发展。王岐山是副总理,来到英国,英国政府却用国家元首的等同规格接待。六辆摩托车开道,英国所有政要都参加了会见或接见。充分体现英国人对中国的尊重和礼仪。
  王岐山却非常幽默的这样评价英国人。他说,‘英国人说好话毫不惜嘴,至于心里如何想,我们自己必须有个底。否则,就会飘飘然不知所以,就会被英国人的甜言密语所迷惑。’
  我认为,王付总理很睿智,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我们学者,吃亏的就是总是相信人家嘴里说的,不去充分考虑: 原来说的和想的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
  有的学者谈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的环境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就业的重工业结构上的。当出口受阻,中国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中国还必须改善工业结果,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和电耗。
  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比,中国每单位GDP的能耗高出3.5倍,电耗高出2.8倍。2008年,同样生产1万美元的GDP,中国耗电1250度,印度耗电780度,而英国只要320度。
  中国想当世界经济大国,不节约能源,将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包括,能源安全,能源成本,环境污染,经济的后续乏力,等等。
  大家激烈的讨论结束了。最后,王岐山再次发言。他大体的意思如下。
  ‘邓小平说,中国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赶上西方。’
  ‘英美崛起时,世界的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便宜。中国的崛起,不同了,压力比他们大。今后,非洲也要崛起,他们的压力比中国今天更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成立62年,经济真正大发展才33年。62年等于康熙统治中国的时间,康熙不能彻底改变中国。我们可以一下子成为世界最好的国家吗?难。我们恐怕还没有吃够苦头,付出足够的代价。简单说,我们的路子还很漫长。’
  ‘许多错误,不到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流泪。人,还真的是,只有撞了南墙,才会想到了回头。什么事,都按照‘理想的设计’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路总是会弯弯曲曲的。大家想想,30年前,我们还用粮票,出外省,还必须兑成全国粮票,而现在呢?当然,这么短的时间,我们也不可能就什么都好了吧。’
  王岐山讲话幽默,在理,不官腔。他还重情感,谈到朋友林毅夫、周其仁等人。甚至讲他们30年前共同创业的农村政策发展研究所。我本人也是那个时候见到林、周两人的。但是,那时我还是学生,而林毅夫已经是国家智囊机构的高级研究员了。
  午餐和会议结束了。王岐山还是不紧不慢的和大家一一握手,进行最后的短距离交谈。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评价很高。有的学者说,今天最精彩的发言,其实就是王岐山。
  有人还对着他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这句话虽然有点恭维的成分,但也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