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演示ppt: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5:19

       爱因斯坦有两句话为人们所熟识:一句是当你离开学校的时候,你所能回忆起的就是你学到的东西,也叫教育的成果。另一句就是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我以前卖过一本有关思维的书籍,封面上是爱因斯坦头像漫画,嘴上叼着烟斗,一副副神思迷离的样子。这本书大概是我翻过最多的一本了,其实内容忒简单,主要讲两个字“超传”。意思就是联系、关联、传递、组合,比如从树的根系的吸收过程,联想到城市水利,联想到人的血管的流动情况,这就是超传(这是达芬奇思考的一个例子)。这本书的主旨大概是想通过各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想象力的模式,达到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也是爱因斯坦极力提倡的思考方式。

        最近我手头有本《爱因斯坦自述传记》,因为在图书馆借来的时候迷失了,后来重新卖了一本,所以印象深刻。相对于我看过的爱因斯坦的传记来看,这本书讲述的东西,具体而全面。此书内容包括爱因斯坦的两次人生总结,和书信体组成。在我看来也就这两篇人生总结和一篇有关从事科学的动机值得一读,毕竟关于物理、光、电、相对论,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对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就如对达芬奇的崇拜一样。据说他创制的相对论到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未必完全解读。谈到这里我不想扯远了,关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我还是先抄录爱因斯坦闪烁在自述里关于教育的看法吧:

    1。与数学不同(谈的是物理)的是,我在这个领域里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挑选识别东西,将那种有用的东西挑选出来,撇下其他多余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只会充塞大脑,并引领我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

    2。为了应付考试,即使不愿意,也得把所有废物记住。在通过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对科学问题失去了兴趣,这都是被强迫学习的结果。

    3。我有个朋友,他是上课方面的好学生,每次去听课,都很认真的整理讲课内容,我享受这种好处,并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偶尔会有点内疚。正是这样,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才得以保留下来。因为现代教学的方法就像一棵脆弱不堪的幼苗,除了鼓励,更需要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挽救它,使它不至于过早夭折。

    4。我认为,使用强制手段,或给人灌输责任感,让学生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确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在一头猛兽不饿的时候,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进食特别是人们提供的食物还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它肯定会逐渐开始厌食的。两者道理相同。

        除了爱因斯坦这些总结外,他还一再提起两个词:惊奇和兴趣。关于惊奇他举过这么例子,很小的时候,他父母给他买了个指南针,不管怎么摆动,指南针都指向一个方向,这让他'惊奇"极了。我们见惯了树叶落下,太阳东升西落,觉得这都无可非议,但一天指南针的现象打破了他头脑中模式,一直到70多岁,他都觉得这太奇妙了。说真的一个教育如果对学生的好奇心不闻不问,后果会怎么样,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人能上上学,这个教育想必也不好到哪里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发挥所长,自18世纪以来,通过洛克、罗梭、孟德斯鸠等等人文主义者的努力以来 ,大学在也不像经院主义那样只为传播知识了,大学的定义是自由、独立、爱的象征,是人文主义关怀。爱因斯坦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自传里他曾这样说道:我做什么事都一定要达到目标,我的目标就是考上苏黎世大学。他第一次考的时候失败了,原因是他的知识都是自学来的,缺少系统性,幸好这次考试认识了苏黎世的一位物理学家,并征从校长的意思到一个中学学了一年,正是这次学习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瑞士的自由学术氛围,培育了苏黎世大学,苏黎世大学成就了爱因斯坦。这种逻辑很正常,自由活跃的大学必然人才辈出,这是案可查的。当我们为诺贝尔奖伤神时,总在说诺贝尔奖的政治性,殊不知我们的大学一再官僚化的同时,后果是什么呢?我想河北大学的李刚事件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在这次事件中无动于衷的学生,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大学教育的失败。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不衰的基石,这是不言而喻的。英国的工业时代背后是一大批优秀的大学,法国的人文运动亦是如此,德国的哲学崛起背后也是一大批独立精神的大学,最成功当然数美国,美国人深刻了解历史,它知道教育是保持民族活性的动力,不仅吸收了各国成功的经验,还成功的吸收了希腊和罗马的智慧。(最智慧的国家,中国也认为自己是,我不觉得)中国人也有过学习西方的经验,但都是被动,或者很快嘎然而止了。原因很明白,因为还未培育出独立思考的花朵,怎么能有独立的质疑精神呢?怎么会思考我们的上层建筑呢?马克思有个标题叫住《对批判的批判的批判》,可见他是独立思考过的,而我们却奉若神明,是否有点太过,尤其在政治制度上,我们也是抄袭的,这不就是我们在应付老师那样,去应付历史老师吗?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