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楼的大象 完整版下载:重建信任的第一要义是政府诚信 《羊城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3:05:56
中秋,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其实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主题无非是两个:家庭、团圆。在这样的时节,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温情。这在人际关系日益冷淡的当下,已经是弥足珍贵。人们珍视这样的时刻,珍视节日与家人的团聚,珍视这团聚产生的温情,是因为永远能够在家人这里获得信任,而信任是所有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赖以建立的基础。

       不过这节日短暂的温情难以改变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的事实。孔子临终前,老泪纵横地喟叹:“天下之无道久矣”。在他的那个年代中,正逢礼崩乐坏,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价值与制度崩溃。孔子一生都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奔波,他心力交瘁孜孜以求的,就是建立一套人与人能够互相获得信任的制度,无奈生逢乱世,有心而无力。故而临终怆然涕下,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孔子的时代已经过去2000多年,然而观今日之世事,恍然令人产生时空错乱,今夕何夕的感觉。今天,我们不幸又面临着一个“礼崩乐坏”的局面。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本属正常,但严重的问题是,在旧的价值已经受到批判和遗弃之后,却没有重建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失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信任越来越成为稀缺的资源,人们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信任,以及能够给予他人的信任,已经屈指可数。

       比如在南京彭宇案中,徐老太已经透支了所有人的信任。以后类似的事件发生,人们已经天然地相信“徐老太们”是在敲诈,而不去分析事实本身。天津“彭宇”案,在事实还在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公众一边倒地相信许云鹤是无辜,而王老太就是那个恩将仇报的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给社会带来更大伤害的是政府信用的透支。从已经有些时日的曹操墓,到近来发生的动车追尾、邵阳沉船,已经演化成“政府一开口,人们就质疑”的难堪局面,即便政府讲的是真的,也无一幸免地被公众认作是假的。政府信用沦落到这种程度,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为悲哀的事情吗?

      这几乎是一场灾难。其结果是社会运行的成本无限增加,人与人交往的成本增加,政府行政的成本增加。如果听任这种不信任蔓延,社会将更加混乱、无序,乃至动荡。而所有这些成本、这些乱象,其后果又无一例外地由公众来承担。民生已然多艰,又平白增加许多无妄的负担,怎堪承受?

       信任是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去的呢?我们或许还留恋农耕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但那其实也是局限在“熟人社会”中,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说,已经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而现代社会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对于陌生人,熟人社会中的温情基础并不牢靠。或者说,我们“先天”地缺乏社会信任、公共道德的传统。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我们不能把责任往祖先身上推诿。一个良善社会的建立,政府治理水平是关键。一个诚信社会的建立,首先是政府的诚信。传统社会,以吏为师。但今天的“吏”,已经变成了“经济人”,且得不到有力的监督与约束。他们或许仍然是公众的老师,但大约不是正面的榜样。我们可能想象,天天看着“领导很忙、人民很幸福、外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一类节目长大的孩子,会以谎言为平常事情,而不以为耻。我们也可以想象,在被“形势一片大好”教育长大的孩子,当接触社会现实之后,会产生何等的被欺骗感,从而失去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我们还可以想象,当救助矿难一类的事情也可以转身当作一种政绩自我表扬时,人们的失望是何等的无以复加。信任的失去,就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了。

       虽然现实如此之不尽如人意,但重建信任,生活在一个良善的社会中,依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需要胼手胝足的艰辛努力,重建社会信任如此艰巨的事业,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核心的工作,是推动政府在社会信任重建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一要义的工作就是建设诚信政府,重建政府信用。如斯,社会信任的建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过半的胜算。当然,事情的进展不可能尽遂人意,利益与惯性使然,有些事情不是善良人们的善良愿望所能改变的。诚如斯,我们也不应该怨天尤人和放弃。正如时谚有云: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吧。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我们就先养成诚实和信任的习惯吧。 
本文发表于2011年9月13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