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忍五人众实力:从古至今,六道轮回有没有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1:49
 从古至今,六道轮回有没有发展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9-13 15:22:00     
问:从古至今,六道轮回有没有发展?比如变成七道轮回、八道轮回?  索达吉堪布答:从释迦牟尼佛及其经典中,记载贤劫一佛、二佛、三佛的佛教理论来看,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就一直存在。在漫长的时光中,它并没有因为什么突发的事件或变异,就像科学家发现基因突变一样,变成七道或八道轮回。 六道轮回不是某一个人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佛陀依靠超越任何概念的无上智慧,观察到的一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在无量世界中,每一刹那都有无量众生不断地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对超越三界的个人而言,这就是轮回的消亡。 从每一个生命的本体或它的延续来看,没有什么发展不发展,完全是一种自然规律。每一世中,我们都因为不了解现象和自心的本性,由烦恼驱使,依靠善行、恶行和不善不恶之行的强大力量,身不由己地在六道中流转。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认识这种自然规律,从而反其道而行,断除轮回的因?这才是终结轮回的关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326.htm) ------------------------------------------------------------------------------------------------------------------ 净空法师:懂因果,做个真正聪明人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5 22:17:00     

你今天做大官、发大财,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有,为什么别人不发财、别人不做大官,为什么你干?你过去生中修得的因,这一生感的果报,没有别的。既然是命里有的,这个事情读《了凡四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印祖《了凡四训》印得那么多,几十万册,里面就说明这个道理。安分守己,时节因缘成熟,你的富贵自然就现前,果报就现前;用不正当的手腕去谋取得,能得到,得到还是你的。譬如你的福报能享受一百年,不正当的手段得来,是把你那一百年还没有到的全部都提出来,你十年、二十年都用光了,你命里没有了。没有怎么办?没有,你寿命就到了,你本来一百岁的寿命,可能三、四十岁就享完,你就走了。为什么那个福不留着慢慢享,要把它几天一下就享完?你是个聪明人、是个有智慧的人吗?中国古人讲「禄尽人亡」,你寿命并没有完,但是你的禄尽了,就是你命里这些财富你把它享光,是这么个道理。大福报的人,像古代的帝王,他能够享多少年的福?享几百年,你说那个福积得多厚,子孙十几代福都享不尽。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726.htm) ------------------------------------------------------------------------------------------------------------------ 索达吉堪布:酒肉穿肠过,如同进魔道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0 9:19:00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其实,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 ,劝诫后学者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朝还有另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过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见,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汉地有些大德的传记中也有,但这不是普遍的行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并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这些高深之举。藏传佛教对戒律的重视程度,来藏地求法的人应该知道,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若是极个别人做了的话,也许他确实有这种境界,也许没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则,明明什么境界都没有,却装模作样、无恶不作,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048.htm) ------------------------------------------------------------------------------------------------------------------ 印光大师:观像观想有什么弊端?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4 8:28:00       
 
观像观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观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观实相,则谁能彻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务为高远,当事实行也。缅甸一后生,念佛甚切,颇现净妙境界,自以为得。光令但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则难免著魔。今年四月间来信,所有境界,极其险恶。光与彼书,当摄心静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欢喜,恶勿怖畏,自可消灭。须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若到心佛相应之时,有境界无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应之时,妄欲即见胜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372.htm) ------------------------------------------------------------------------------------------------------------------ 
印光大师:皈依与否,均可以往生西方
 
 发布:TUMOTE []   日期:2011-9-12 20:32:00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矣。既欲即生了大事,当以净土五经为常课。《金刚经》念也好,不念也好,无碍。日暮途远,固当专一其心。
    夜间念佛,昼则泛研经论,或致精神注重于义路,净业难达于一心。主宾倒置,在种善根边则有,在了大事边则欠矣。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若具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往生。阁下以一心不乱为期,而日惟研究各经论,似乎与所期望不甚相符。
    至于皈依与否,均无关系。既不肯自屈,还是不皈依好。力修净业,往生西方,亲炙弥陀世尊,更不须以下劣庸僧为师也。光与阁下同是莲池会中伴侣,不必用此假名字以自屈。然欲皈依,决不能以不自屈见允,以破坏维持法化之恒规也。 (印光大師文钞三编上.覆露园居士书〔乙亥三月廿一日〕)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244.htm) ------------------------------------------------------------------------------------------------------------------ 印光大师:念佛一定要记数吗?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4 8:41:00     
 
念佛记数,是防懈惰。如无懈惰之心,不记亦可。记数也可不用掐珠子。最初当用珠子念一点钟。以后快慢,照此一样,念一刻,半点,一点,均可知其佛数。又文钞中记数念佛之法,最能摄心。阅之自知。(三编卷四答善熏师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375.htm) ------------------------------------------------------------------------------------------------------------------ 印光大师临终切要: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
 发布:wwdxk []   日期:2011-9-6 8:10:00    
◎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正)与方圣胤书 ◎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房屋首饰衣服,并儿女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续)示周余志莲法语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三)复章缘净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599.htm) ------------------------------------------------------------------------------------------------------------------ 印光大师:念佛常有境界该怎么办?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8-31 14:06:00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 节录自:印光大师 复谛醒法师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067.htm) ------------------------------------------------------------------------------------------------------------------印光大师:念佛只在心中念,不出声可以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9-2 13:48:00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287.htm) ------------------------------------------------------------------------------------------------------------------ 印光大师:所谓专一念佛需要摒弃一切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8-31 14:10:00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 节录自:印光大师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069.htm) ------------------------------------------------------------------------------------------------------------------ 印光大师: 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
 
 发布:wwdxk []   日期:2011-9-6 8:27:00    
  
◎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诮而已。丧葬之事,不可过为铺排张罗。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正)复周孟由昆弟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603.htm) ------------------------------------------------------------------------------------------------------------------ 印光大师: 火化的意义
 发布:wwdxk []   日期:2011-9-6 8:30:00     
 
◎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着身躯,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着。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身。(续)灵岩普同塔记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时,在家人多用之。然宜从俗葬埋,恐执泥者妄生议论。实则烧之为易泯灭。过七七日烧弥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正)复周孟由昆弟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604.htm)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有没有口传心授的秘诀?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4 8:38:00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莲宗九祖,非各宗之一一亲传,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实则尚不止九十也。光出家后,发愿不收徒众,不作住持,不作讲师,亦不接人之法。当唐宋时,尚有传佛心印之法。今则只一历代源流而已。名之为法,亦太可怜,净宗绝无此事。来山尚不如看书之有益。古人云,见面不如闻名。即来与座下说者,仍是文钞中话,岂另有特别奥妙之秘法乎。十余年前与吴璧华书末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节录自:印光大师 复明性大师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374.htm) ------------------------------------------------------------------------------------------------------------------
黄念祖居士:不闻不睹,实乃去魔之良方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9-12 15:18:00     
 
    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 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不易解开了。”     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不睹无穷。’ 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也。” 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女居士换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     再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可见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道的干扰呢?末后,请听一颂:不闻不睹,平等大智,无爱无憎,不舍不取;般若妙用,不可思议,智光照处,魔障顿息;毋用排遣,不须对治,一心平等,诸魔绝迹;外道邪法,无能为力,自在安然,何必疑惧;舍诸分别,一念单提,深信切愿,持佛名字;一声佛号,万德圆俱,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念佛求生,契佛本誓,佛遣菩萨,随时护卫;现世安泰,临终佛至,慈悲加护,莲台迎去;劝君生信,莫更疑虑,信愿持名,绵绵密密;乘佛愿力,必定生西,莲花化生,径登不退。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219.htm) ------------------------------------------------------------------------------------------------------------------ 黄念祖居士:念阿弥陀佛不是向外求一个什么东西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9-12 15:16:00    
    极乐世界以及极乐世的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自”以外的,佛教称为“他”。跟自己相对的他,“全他即自”,整个的“他”就等于是自己。这个在佛学上的名称叫“自他不二”,前面讲的是心跟佛不二,这里讲的是自己和他不二。所以净土宗也称“他力派、果教门”。这是跟其它法门不同之处。依靠他力,所以带业可以往生。依靠他力,也就是弥陀的愿力,他力又称“他力派果教门”。是从“果实”上下手的,不是叫你从“因”下手的。是从你“吃馒头”上开始的,而不是要你从选种、开荒、耕耘、施肥、间苗……然后就割;割下来之后要打;打了之后要磨;磨了之后蒸馒头,最后才能到口边,这么一步步地来,那就太困难了。但是果教派从“吃馒头”开始,馒头给了你,只要你自己要嚼,(这个没人给你代替)那就能成就。所以果教派又称“果教派他力门”。而“全他即自”。全部的“他”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维摩结经》整个是讲不“二法门”,一切都不二,有二就有对待,有对等就有矛盾。矛盾就是咱们人类世界的事情,处处都在搞斗争,矛盾就要斗争,矛盾是对立面,虽然讲统一面,但统一的很不够,而佛教讲的“不二门”才是最彻底的统一!     “洪名正彰自性”,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并不是心外求一个什么法,向别人那里求一个什么神保佑。你就好好去念这一句佛号(或念本尊的咒),念佛号“洪名”,也正是彰名了你自己的“本性(自性)”。参禅就是为了明白自己的“自性”、通究“自性”。而你念佛则正是显明“自性”。这就把禅和净也变成不二了。     “净土方显唯心”上一句说的是“名”,这一句说到“净土”,讲净土壮严。要求生净土,这才真是唯心,不是从心外去求法,纯粹是自心。底下也有“论彼依正,显我自心”,假托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以及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极乐世界的国土,来显明自己的本心,不然你本心到底是什么样?所以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心是如此壮严的!     净土不同于一般的外道,外道声称“要上天,那是一个好地方,到那去就永恒不死了……”其实天界有无始天尊棗玉皇大帝,他主管一切,自己完全是被主管的,并且天界也不是最终。而到极乐世界去,所有一切都是自家,佛也是自心所现,土也是自心所现。     “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咱们现在还是众生,我们在感,佛就在应。我们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两个电台之间的呼叫,“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所呼叫的对方,而对方其实就是自己!我们是在自念自听,发报的是我们自己,收报的也还是我们自己,自己听到了,所以呼与应是同时。你听到了,阿弥陀佛也一定听到了。佛的心和咱们的心没有一毫一厘的间隔,所以这就叫“和应”。两者是同时的,是自念自听,自己在念,这是呼,呼和应同时,你念的同时,不就同时也听到吗!所以两者没有前后。“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就是你听的时候,这个同时是含有极殊胜的意思的。呼和答应中间不是经过一个过程,呼的时候就是答应的时候,所以因果用“莲花”来表示。莲花不仅仅是出污泥而不染,同时还有更殊胜的意思:莲花的花与果是同时的,不象其它植物,在开花的时候不看见果子,比如桃、梨等植物,花瓣都掉了,然后一个很小的果子才长出来,所以正开花时一般没有果子。而莲花只要一开,小莲蓬就在那,果子也就在那。还有的植物或是有花无果或是有果无花,比如无花果。有花有果的,花多果就多,花有很多花瓣,果子就有很多粒。而莲子是花和果同时的。佛教借用了莲花的这一特点,用“花”代表“因”,“果”就代表修行成就的“果”。你种的因和你得的果是同时的。你种因就是得果,所以你不要再怀疑了:我会不会得到好报?会不会得到好果?那是绝对的!只要念佛,那个果实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因果是同时的。呼应同时表达了因果同时。     “十万亿程”说的是事相。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个国土,十万亿个国土可是“去此不远”的,这句是《观经》里的话。十万亿个国土这么远,经中却说“去此不远”。其实这个“去此不远”说的是理,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心外!这就是“事理不二”。说他是事,事就是“十万亿国土”以外;说到理“去此不远”。这样一来事理就圆融了。     “心作心是”,这也是《观经》中的话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而这一段话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以你起心动念,如来悉见。如来就在一切众生心想里头、思想里头。他遍一切处,遍到一切众生的心想里头,你心里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你要为善,要做什么什么,一切功德如来都知道,如来就加被。如果说我想干坏事,我有罪业,那不要紧!佛都原谅,如果佛不原谅那就不是佛了。所以说,佛之所以救度众生,就是因为怜悯大家,有一点点善,佛都给以加被、护持、摄授、帮助。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们大家在心里想佛的时候,这个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都具足了。“是心作佛”,你的这个心是在作这个佛,因为你正在想佛吗!心在作这个佛,“是心是佛”这个心本身就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从你心想念里头就产生了。我们起心在念佛,我们念念之间都在念佛,是心在作佛,在修。你这个作佛的心本来就是佛。我们自己的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虽然很简短,但非常重要、非常深刻,“是心作佛”就是修持,所以我们不能离开修持。这个修持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你本来就是。“是心是佛”代表你的本性;“是心作佛”是你的修持。你的本性本来就是佛,又从这个心起了来修,焉得不恢复你的本来呀!所以这个就是咱们序文里头所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和你的本性是一回事,作佛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所作的是什么?所做的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性,性在哪?在作佛!就在那修,性和修不是两件事。     “境智一如”的道理,在这一段里也回答了。所谓“境”也就是“心”。“心”就是智慧。本来这个“境”是顽冥不灵的东西,比如大地、山河是死东西,而心是智慧,是活的东西,好象是两回事,其实自性与法之间并不是两回事,只是咱们在用词上把这个“法性”偏于在无情物上;把“自性”偏于在有情上,这是用词上的一点分别而已。实际上自性和法性互含互摄。     这一段(即第十一拜)说明一切不二,心跟佛不二,自和他,我们每一个众生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两个,事和理也不是两个。彼此是无碍的,十万亿程就在眼前,从事上说是十万亿程,从理上说就在目前,去此不远。事和理也就圆融了;事和理也就不二了;性和修也不二……一切不二!这一段同时也说明净土就是唯心,洪名就显示本性,也表明了禅净不二。把净土宗当成心外求法,认为浅,而这一段就破了这一认识。佛法最高深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净土与禅宗不是两个!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218.htm) ------------------------------------------------------------------------------------------------------------------ 净空法师法语:心真正定了,的确是不相同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9-12 20:31:00    
1 我们念佛,二六时中常常念名号,其他闲杂的妄念统统都没有,这个念就有力量,就产生力量,产生力量当然就有感应道交——境界年年不同、月月不同,境界不一样,境界是愈来愈好。 2 你要问,到底什么境界?咱们简单笼统说一说,烦恼少了,妄念少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就是相应的境界——这是自己能够感触得到的。 3 即使读经,从前念这个经含糊笼统,不甚明了,现在比从前明白多了,这就是好境界。所以我们常念一部经,你会发现功夫渐渐得力,年年境界不一样,月月不相同。什么原因?你的心定了。心真正定了,读经的时候遍遍有悟处,佛号天天念得身心愉快,的确是不相同。 4 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还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才是标准的老实念佛。我们一般人都不老实,为什么?还要看这个经、看那个论,这是不老实!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243.htm) ------------------------------------------------------------------------------------------------------------------ 
印光大师: 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
 
 发布:wwdxk []   日期:2011-9-6 8:25:00    
 
◎人一生事事皆可伪为,唯临死之时,不可伪为。况其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净业成熟,曷克臻此。但愿汝昆弟与阖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请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时,汝兄弟必须有人随之同念。(正)复周孟由昆弟书 ◎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正)复黄涵之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602.htm) ------------------------------------------------------------------------------------------------------------------  黄念祖居士:“火烧功德林”和“念佛功德如食金刚”是否矛盾
 发布:wwdxk []   日期:2011-9-12 3:20:00     
 
谷响集--黄念祖居士         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从信中可以看出:(一)您的发心很真诚,用功也很勤。(二)对于自己要求很严格,并敢于直率的说出自己的缺点。(三)为忏悔自己过失,曾哭过数十次。这些都是很可贵的优点。但目前成为障碍者,则由于(一)嗔毒较深,(二)更重要的则是,对于教理的了解,还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染入我们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面时掺入一些油是极其容易的;但掺入之后,想再从面中取出这些油,那就难如上青天了,所以经典中说世尊的常随弟子中,许多已证阿罗汉,但三毒所残留的习气,仍保留不断,只有如来才能断残习。盖‘久反之地,非一战所能成功’,故首先劝您,不可丧失信心。犯错误,怎么办?那很自然,那就是忏悔。再犯怎么办?那就再忏悔。一切罪从忏悔灭,故普贤大士十大愿王中云:‘我此忏悔,无有穷尽。’普贤菩萨尚且尽未来际,忏悔不休,我们凡夫焉能因为忏悔数百次,哭过几十次,但脾气不改,愧见如来,便半途而废呢?   您说发一次脾气,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烧光,这是根据于‘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而来的。但我们想要正确理解经论中的一句话,那就需要联系其他经论中文句,融会贯通来理会。例如,经论中说我们看经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刚,决定不消’。这就是说念佛和诵经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刚钻(钻石),这是决不会消失的。于是这句金言,便同您的体会,烧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么,这相矛盾的两句话应如何融会来正确了解呢?现在我做个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冻结了他在银行中存款,这笔钱他当时完全不能动用,就和没有这笔钱一模一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之原意。但是这笔钱并没有被没收,没收了,那才真是烧光了。现在只是冻结,仍承认这笔钱是他的,这就是‘决定不消’之义。我这个譬喻,可引证佛经。佛在世时有一人因八万劫前遇虎,失声念了一句南无佛,八万劫后得遇释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为僧,而证阿罗汉。试想,此人在八万劫中应该生过多少气,发过多少嗔心火,但这句南无佛的功德‘决定不消’,终于凭其功德而证阿罗汉。同时根据这段经中开示,证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报推迟了八万劫。   修禅定的人,一发脾气,于是禅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发的神通,也不出现了,必须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复。至于修净的人,临终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决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极乐的愿望,此时都失效了。这即烧尽功德林之意。所以我们必须忍辱护嗔心,如能忍辱则嗔心渐渐的自然不起了。   您来信问我有什么办法?现在‘办法’已跃然于纸上矣!办法是:(1)恒修忏悔。(2)修行忍辱,善护己念。在这两方面的无上武器,便是一句佛号。   (一)忏悔,有理忏与事忏。理忏者,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是谓心空则罪消也。是以‘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若能心契实相则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忏者(又名作法仟),乃修忏法(例如大悲仟)以忏除罪业。目前有先师所编之《宝王三昧忏》,又名《长寿忏》,正在印制。印好后,会寄送您一本,您可照忏轨礼拜忏罪。但更重要者,《观经》说‘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劝您一心持名,是即无上殊胜之忏悔。   (二)忍辱护念:《金刚经》中忍辱仙人,实是我们之良师,仙人是说法度众,反被诬蔑为调戏妇女,并用刀来节节支解,可是仙人当时无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于我相,若无我相,还有谁会生气?所以生气者,只是为了它违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负了我,侵害了我,处处都是因为多了个我。若能无我,则一切烦恼,都除了根,便必然随之消灭了。正因为多了个我,于是处处有障碍。例如有人骂我是‘蠢猪’,当他骂完了,这句骂人的话也当时消灭完了,何处还有这两个字的音声?‘蠢猪’这句话本身就是肥皂泡(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已骂完,于是这个肥皂泡已经消灭。可是自己不依不饶,还死抱著这个已灭的肥皂泡不放。大发脾气,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秉著经中无我无人的开示,来待人接物,应付一切。例如有人骂我,请问骂人的人是谁,挨骂的人是谁,那句骂人的话是什么,实际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何苦来。自己要闹个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吗?《首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们何尝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来。所以要一心念佛,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那还有什么脾气可发?   奉劝您进一步把功课集中在持佛名号。随时随地,心中常提这句佛号。您念佛看经的功德,与忏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决定不消,盼您继续努力。根据您的信愿行,都已有基础,但能坚持下去,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宗称为他力门,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们深信切愿持佛名号,那么在我们临终,阿弥陀佛自然实践其本愿,前来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见唐玄奘大师译的阿弥陀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我们凡夫往生,都是带业往生,您这些嗔恨之业,便都托弥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碍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180.htm) ------------------------------------------------------------------------------------------------------------------ 净空法师法语:佛哪有涅盘?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8-27 14:55:00     
1 什么叫“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  2 从生死轮回里面超越,从此以后没有生死,就叫做涅盘。现在人搞错了,把死当作涅盘,这是大错特错!如果死是涅盘,这涅盘还要修吗?不需要修了。所以要晓得,涅盘是活着时候证得的,不是死了才证得。 3 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讲“涅盘”是从体上说,讲“佛”是从用上讲。 4 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 5 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痛苦,苦海无边! 6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活了八十岁,三十岁示现证道就出来弘法利生,到八十岁入涅盘。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涅盘,菩萨都不生不灭了,佛怎么还会有生灭? 7 佛哪有涅盘?没有。入般涅盘是对中下根性人所讲的,中下是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以下;高级的菩萨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盘——大乘经上讲“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8 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一念不生;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灭无明、灭邪见。佛与大菩萨他得涅盘这个果报,这果报怎么得来?修道,道就是因——念念与觉正净相应,这样才能趣向大涅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511.htm) ------------------------------------------------------------------------------------------------------------------  印光大师:相命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4 8:23:00    
  
 印光大师云:    伯伦居士,寄居台湾,已三世矣。当弱冠时,即欲归本祖国,以母氏不欲远徙,勉留夷邦,服职多年。及母氏服阙,幡然来归,可谓特立独行,敦伦尽分之士也。   侨寓沪上,以相为业,凡遇来者,无论其相之善恶,皆勉以修德积善,以祈善者益善,不善者亦善。深合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与夫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等义。而且於议论中,辄谆谆於三世因果报应,与夫净土横超法门,俾一切人由问相而得入圣贤之域,以及往生极乐之邦,其挽回世道人心也大矣。   固知有志於济世济人者,虽不居位行政,亦可施行也。因为易其名曰伯伦,不知北仑居士以为然否。(〈印光法师文钞正编.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371.htm) ------------------------------------------------------------------------------------------------------------------ 索达吉堪布:魔是什么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9-7 10:37:00     
 
问:很多论典中经常说“魔障”或某某人“着魔”了,究竟什么是“魔”呀? 索达吉堪布答:《大智度论》云:能夺命者是名为魔。命有两种,一是身命、二是慧命。而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能夺走它们,故为四魔。既然魔能通过不同方式夺走身慧二命,那我们就要用禅定和智慧来摧毁它们。以前不太精进或智慧不太高的,一旦觉得违缘特别多时,就要入于三摩地当中,或以智慧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很多上师的窍诀都讲:所有的魔都是我执引生,而我执也由非理作意引发。正因为千千万万魔众归根结底就是我执在作怪,所以只要断除我执,或以空性见解来剖析,它们自然而然就会销声匿迹。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7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