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app调查问卷:季先生的长寿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14:33
编辑怡爽文/韩石山
季先生的长寿之道
——三论季羡林之死
韩石山
看今天的新闻,季羡林先生火化了,按中国旧俗,等于是入土为安了。西方的说法是,哪儿来的回到了哪儿。
季先生刚死那阵儿,我曾应一家报纸的要求,写了个答记者问,算是一论。
前两天,又写了篇文章,发在博客上,叫《不是国学大师,该称之为国师》。起因是那几天,常见网上好多人说,季先生精通的是印度学,不该称之为国学大师,我就想呀想,总算是想到了这么个名号,自以为既敬重季先生又符合客观事实。
我的依据是,每当中央发出什么号召,季先生总能在中央号召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步,又深合中央的精神。比如建设和谐社会,中央想到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一是人与社会,这期间温总理去医院看望季老,季老郑重地说,还要内心和谐嘛。这一招的可贵之处是,往后谁要是对中国现状心怀不满的话,可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你内心不和谐所致嘛。
这样的优秀品质,哪里是学问上的大师所能涵盖的,什么学大师都不行,——分明是国师的行径嘛。
这篇文章在我的博客上贴出后,赞同的有,反驳的有,都是正常的,唯一让我不舒服的是,有位朋友跟了贴子,说我是嫉妒:“老韩心里不是滋味了,实话实说,您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也不会有老季的学术成就,更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位朋友倒不一定有什么恶意,可能是见我这么不尊老,看不过眼,就尥我一蹶子。
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我总觉得,一个大人物去世了,无论从哪方面评说,都是一种敬重,毕竟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遗产嘛。比如毛泽东去世后,也允许这样评说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必等到一九七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了。
既然有人说我不尊老,已落下这样的恶名,我也不用客气了,那就谈谈季先生的长寿之道吧。
今天季先生火化,国家发的新闻稿里说: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一九三〇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一九三五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一九四一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回国,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并任首任系主任。
我们的一切评说,只能依国家的正式通告为准。
季先生生前多次说过,他出身贫农,因此热爱新社会,不争待遇,只知劳作。就在前几天,中央台重播朱军对他的访谈,其时已经住院,还说他是贫农。季先生早年家境不是很好,这我是知道的,但我不明白,凭什么说你家就是贫农?须知在当今的中国,贫农一词,绝不是“业农、家境清贫”的意思,而是个政治性词汇。它是经过某种公认的程序之后,授给你的一种身份资格。解放前,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区域,经过土地改革,在乡村实施过。解放后,经过大规模的土改运动,才在全国实施。上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又没有进行过土改,不知季先生凭什么说自己是贫农出身。即便解放后,季先生在老家的家,划为贫农,其时季先生已北京大学的名教授,又有什么相干?
季先生去国十年,一九四六年回国,直到一九六二年才把妻子与儿子接到北京。这样淡的夫妻情分,真令人吃惊。不过从季先生说自己的贫农这件事上,我们知道,从一九三五年到解放,妻子在老家守了十几年,还是值得的,就是给季先生挣了个贫农的家庭成分。想到此,让人不寒而栗。也不是无话可说,那就是,这个贫农是季夫人的,不是季先生的。
我总也想不通的是,一个大学教授,动不动就拿出身贫农说事,是何心肠,是何心态。
我倒不认为是怎样的居心叵测,有一种情况是可以想到的,就是为了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里,将自己与那些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教授区别开来,避开一些可能加诸其身的迫害与麻烦。若是这样,在那个年代说自己贫农出身,是可以理解的。那个年代过去了,也就别说了。季先生的可悲与可怕之处在于,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总也忘不了自己的贫农出身,不时的还要强调一下。
这次颁布的季先生的生平简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这样解读:季先生是用帝国主义的钱完成了大学到博士的学历教育————清华是美国退还的庚款余额办的。抗战期间,全国民众都在与强敌苦斗,许多知识分子放弃正在完成的学业,回国效命,而一九四一年就完成博士学业的季先生,直到一九四六年才平安回国。回国后,经其时的北京大学校务会,报请其时的教育部批准,一聘任就是教授。数年后大陆解放,季先生虽是留洋学生,虽是名牌教授,但出身贫农,天然具有革命阶级的血脉,除文革中受到些折磨外,悠然活到九十六岁,躺在三零一医院的病床上,无疾而终,极尽哀荣。
质言之就是:用帝国主义的钱学下本事,给社会主义服务,解放前上资本主义的大学,解放后工作享社会主义的大福——包括政治待遇。
一个在现在的社会里,以出身贫农自得的人,其思想境界,高不到哪儿去。
中国古来有尊老的传统,常见的说辞是:仁者寿。但从来没有人敢说:寿者必仁。另有一个小小的规律,也该记取:文章憎命达。也就该知道,命达的人会怎样了。民间又有民间的说法,换作西化的说法该是:人身上的某个部位或是器官,若不太顾忌,也是可以添寿的。
一个没有多大担当,只知奉迎当道,悠然活到九十多岁的人,历史上也是有说法的,这里就不必说了。《手机》里有句名言,做人还是要厚道嘛。我的毛病是,说是发发狠,事到临头总也狠不起来。
2009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