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剪切合并大师:[原创]史作勇者——没事抽根烟,瞎谈《史记》三百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9:57

[原创]史作勇者——没事抽根烟,瞎谈《史记》三百篇!


  • 文章提交者:西门吹灯1111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 瞎谈就是瞎谈,纯属没事闲的扯淡,你看了全当找乐!

    废话少说,先来第一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篇——男人不止一面


      吴起,姓吴名起,勃起的起,纯爷们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元前440——前381年,生在孙武之后孙膑之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这一辈子都在为雄起成名而颠覆人性,辗转流浪,最后直到身首异处。功名是看不见的割骨钢刀,一刀一刀狠狠地捅着人类的灵魂,吴起就是千百名受害者之一。论军事,吴起与孙武齐名,论改革与商鞅比肩,然而在儒家思想统一的封建社会里,吴起被无情的冷落在历史的卫生间里。

      吴起出身很好,不说是小康家庭,也不是贫下中农。家里很有钱,吃馒头那是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不知令多少非洲难民羡慕不已。

      吴起上私塾时也曾和同学,比这比那,借此炫耀下自己的家世殷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有长江七号,你们有吗?我有轿车接送你们有吗?

      没有,其他的孩子很羡慕他,当然也很妒忌他。

      同学实在看不惯,反问一句:我有爹,你有吗?

      没有!

      是啊!别人家的小朋友放学都是父母接送,我只有母亲,偶尔二大爷也来。同样是人,我为什么就没有父亲?

      吴起茫然失措怔怔的张着嘴,久久合不上,他没有父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开始变得残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母亲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吃喝拉撒睡上,而父亲则是影响着孩子的精神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吴起自幼丧父,人格先天残缺,所以后来他做出的一系列被人不耻的事,从这里或者可以找到线索。

      吴起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没有体会到什么是父爱,母亲要为生计忙碌,疏于教育。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在小朋友们私下里窃窃私语中长大,这一切年幼的吴起无力改变,深深地中伤着他幼小脆弱的心灵,吴起渐渐地变得孤僻、猜疑、残忍,直到他成年,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个道理。

      吴起看到母亲天不亮就要起来操持家业,勤勤恳恳,童叟无欺,到头来不过也是混一口饭吃,这口饭不见得比别人吃的香,而那些大腹便便的达官贵人,不用做活,一样生活的安逸富足,还时常欺负老实人以资取乐。

      ——这是为什么?

      吴起见的太多,渐渐地悟出一个道理:有钱不如有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点思想的星星之火,在童年时深深地埋下,直到后来成为燎原之势,焚烧着他凄楚可怜的灵魂。

      吴起本来可以平安幸福的过一辈子,家里有钱,长大了继承家业,娶妻生子,终老一生,但那是建立在默默无闻的前提下,吴起不是那种人。

      吴起拿着家里的积蓄,四处活动,花钱送礼,请客吃饭,能用的关系都用了,都找的人都找了,可惜现实是残酷的,吴起先后被三十多家用人单位无情的拒绝。

      有些东西很奇怪,一门心思追求时,上帝偏偏不给你,等你不想要的时候,像楼上扔下的垃圾,哐当就砸在你脑袋上。

      钱花光了,还没找到工作,此时的吴起只能用一首打油诗来形容他悲愤的心情。

      要想荣华富贵,除非狼心狗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起早贪黑跑单位,挨不完的累,下不完的跪,咽不完的泪。

      大丈夫钢牙咬碎,我日你祖宗八辈!

      几年下来,家里的钱都让他败光了,家累千金,也变成了家徒四壁。(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吴起郁闷,沮丧极了,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

      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没有一句责备的怨言。

      吴起的心里更是难受,沮丧、屈辱、没面子排山倒海般击打着他的心扉,心里憋着一股怒火,怀中揣着颗定时炸弹,一旦有人触碰,吴起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汹涌爆发。这些他都可以忍受,可是那些来自乡亲们的冷嘲热讽,窃窃私语,吴起说什么也忍受不了。

      当初我无能为力改变,那是因为我年幼,现在我已成年,你们还要这样对我,真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种强大的怒火,在焚烧着吴起的本就残缺的心灵。

      想要一个人闭嘴,不是割了他的舌头,而是割了他的头颅。

      吴起明白这个道理,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吴起毅然提着一柄尖刀,以极其残忍的刀法,趁人熟睡之际,诛杀那些胡言乱语的乡亲们,达三十余人。(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看来没事还是闭嘴的好,背后说人坏话,会引来杀身之祸,这正是祸从口出的道理。

      杀之而后快,吴起内心的怒火倾泻而出。

      他们本来是善良的市民,本来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说说闲话居然引来杀身之祸,谁让你们瞎说的,碰到吴起算是你们人生的一大不幸。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从小没爹,性格先天残缺,能干出什么来,谁也说不准。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其教育问题有关部门和社会学家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吴起粗重的喘着气,杀人是件体力活。他愤怒的看着满地的尸首,狠狠地说:我让你们说,我让你笑我……

      吴起,你这是干什么?是母亲,母亲愤怒的望着吴起,想不到吴家居然出了你这个祖宗……

      吴起低下头,娘……

      母亲气的双手颤抖,祖宗啊!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快逃吧!一会城管来你就走不了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母亲说的有道理,他在忤逆在不肖,母亲还是爱他的。

      吴起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忽然狠狠地咬了自己胳膊一口,鲜血横流,谁都可以看的出来吴起立志的决心。

      母亲心疼儿子,吴起!你这是干什么?

      娘,我走了!吴起郑重的对天发誓,沉声道:我吴起要不混出个人模狗样,绝不回来(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母亲望着吴起消失的背影老泪纵横,痛哭失声:成名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茫茫江湖,何处是我的归宿。

      吴起离开了卫国,漫无目的的走了几日,他在思索着人生的去处。

      从以往求职的经验来看,没有学历注定不行,看门的保安都看不起你。吴起想了想,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弄个文凭,在学点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他有,唯独不具备知识。身上还有些银子,交钱上大学,三五年出来也混个大专本科啥的,有了一技之长,就算以后不能从政,当个技工做个家教,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大学不是教育结构,而是盈利机构。

      吴起看准了这一点,施展惯用伎俩,托人找关系,花钱上大学。

      吴起找到了个好老师,拜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曾申他爹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跟着“宗圣”的儿子混,早晚有一天会有出头之日。吴起这样想着,可惜后来的结果却令吴起大失所望。

      几年的大学生活平平淡淡,每天子曰孟云,时间就那么不经意间在指尖悄悄的流过。

      随着学习的深入,吴起渐渐地对儒学产生了怀疑。一味的讲究仁义礼智,难道真的能图强吗?只有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我所学的东西,能使我成为强者吗?

      看到了曾申,吴起仿佛看了他的明天,跟着曾老师混下去,再过几年考个研读个博,充其量混个教授当当,无非是教小孩子不许骂人,教无赖不许踹寡妇门,何况祖师孔子游说的“尚有周天子,我去说魏齐”的理论不被认可,在政坛上混不下去,最后没辙了才躲在乡下开培训班的。

      这些对我吴起来说有用吗?

      吴起每日都在思索着人生的出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忽然有一天他听到了噩耗——母亲去世。

      一个不幸的消息。

      母亲,他生平最亲的人,相濡以沫多年,吴起对母亲感情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闻此噩,吴起仰天悲号不已,这世界上最亲的人离他而去,孤零零的剩下他一个人。吴起的痛苦难以言表,可是离家之际,我早已立下重誓,不混出名堂,誓不回卫。

      吴起悲痛的苦泪,在心里慢慢变成读书的动力,“旋即收泪,诵读如故。”朗读声更大、更响、更悲切,他用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为母亲的去世表达悲哀。

      吴起是个聪明人。

      同学们都劝他回家看看,百善孝为先,回去悼念母亲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收起泪水,我不能回去。(其母死,起终不归)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曾经的誓言,我还没有实现,有什么脸面面对母亲的在天之灵。

      吴起没有回家悼念母亲,我觉得不是他不孝,是他想回却不能回。发过的誓,就像吃过的饭,并不重要,特殊情况可以忽略。从吴起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很倔强,为了成名不惜一切代价。关键是有前科,杀了三十多号人,放在今天也是A级通缉令上的人物。吴起要是回去丧母,一定是被抓了,然后凌迟示众,多年努力全部白费还陪了性命,结果显而易见,他娘的亲泉下有知也不会让他回来。

      孝与不孝,一定有前提。

      不要说吴起不孝,也不要说他残忍,这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谁能理解那时吴起想回去又不能回去的心情?

      吴起隐瞒的很好,曾老师不知道吴起的前科,听到吴起母死不丧,这还了得,曾申他爹本身写过《孝经》,对中国影响长达好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他自身也是以孝道著称的大儒。

      他的学生居然母死不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曾申父子的一种讽刺。

      吴起怎么这样子呢?母死不丧是不可以滴,孺子不可教也,少他一毛两毛的学费我也不在乎,开除!(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从这一点来看曾申不是名优秀的教师,所谓通过表象看本质,既然吴起不回家丧母,作为老师的总得问问原因。

      吴起,母亲去世为什么不回奔丧?没有路费了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不影响下期招生,曾申不问根由,劈头盖脸的与吴起断绝师生关系,开除学籍,逐出师门。老学究们之所以不能成为政治精英,这是其中原因之一。收了人家钱,没教明白,反而学生出事了,就把学生开除,这是什么老师,自己本就师德沦丧,还恬不知耻的说“三省吾身”。

      母死不能本丧,世上在无亲人,老师同学鄙视……

      吴起此刻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吴起背起行囊,最后看了一眼他曾经生活过的学堂,他忽然看透了儒学的本质,仁义道德只是讲给喜欢听好话的人听的,实际上做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我体会到了,在这样的师门混下去,不会有出头之日,儒学未必能使人图强,不学也罢!

      吴起!走——

      学兵法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211912_1.html

  •  三
    •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仁义礼智不能强国,吴起深深地知道,被曾申开除那一刻起,他对儒学就有种深深地恨意。审时度势,吴起到了鲁国学习兵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史记》没记载吴起在谁的门下学习的,名师未必出高徒,人家吴起在不知名的老师门下学习兵法(也可能是自学)一样成功,不世出的天才就是不一样,一教就会,一点就通。

        学习之余,还不忘谈恋爱,交朋友,取了个齐国媳妇,婚姻事业两不耽误。

        天才吴起学了一路十三招,学完出山,剜门盗洞找关系,算是从操就业。

        吴起凭借熟识兵法,总算成了鲁国的一名公务员,从这一天开始,吴起将在军政上的书写属于他的辉煌,没有人可以代替。

        在鲁国当公务员的吴起,每天的工作很平淡,看看报纸,写写文件,给领导跑个腿,给老同志倒个水。虽然这些工作很平淡,但吴起不觉得毫无意义,每天都能看到机关要员,只要身在中央政府,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吴起韬光养晦,等待机会,他渴望成名的心是那般的强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前412年,齐国伐鲁,机会也来了。

        齐鲁自从诞生以来就没消停过,打来打去,你踹我一脚,我给你一拳,好像两个八婆,从历史的楼顶一直打到地下室。

        鲁国是非常伟大的诸侯国,国土面积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用句名词叫做弹丸之地。因为跟周代中央政府是亲戚关系,所以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留学,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儒家的发源地。

        礼仪之邦,处处都得讲个规矩,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摆设,乃至上厕所都得有个规矩。

        孟子曰: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各种规章制度在鲁国,处处可见,后来出了个孔子,所以对文化礼仪更加重视。就连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春秋战国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还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的。文化高度发达,使得本不喜欢打仗,爱好和平的鲁国国势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积弱的局面,与后世赵宋王朝有些相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国的邻居齐国很强大,没事就欺负鲁国,招呼出来削一顿解解闷。

        公元前412年,齐国喝酱油耍酒疯,没事闲的,出来骚扰鲁国。

        鲁国上下朝野震动,不好好的过日子,偏偏喜欢打仗,齐国讨厌死了。

        鲁穆公接连头痛好几天,放眼朝野上下,讲学术一个比一个厉害,满朝都是教授专家,会带兵打仗的不多。纵观整个鲁国从姬伯禽受封开始800余年,真没出现几个像样的军事将领,文化人却是一大把,唯独出个吴起,干了两年还给辞退了。

        这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的悲哀。

        机会来了,吴起很有优势,他是为数不多学过兵法的,在鲁国儒学兴盛流行时期,学习兵法的吴起占了便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穆公有心思任用吴起为将,但他有所顾忌,犹犹豫豫的,不行了在犹豫齐国军队就要开到城下了。

        鲁穆公顾忌的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

        吴起知道这个消息后,脑际嗡的一片空白,瞬间飞念电转。多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年少时毁家求官,致使家道中落,钱没少花,到头来屁大点官也没混到,还迎来乡人们的冷嘲热讽,你们这些愚昧无知的人知道什么?只知道嘲笑别人,我焉能放过你们。之后求学曾申门下,母死不丧,老师没问根由无情的把我开除,满口仁义道德,到头来为了名誉居然把吴起做为牺牲品……一切的一切,我忍受着屈辱,只为那句“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等待多年,机会终于来了,我不能放弃!

        天生无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我手中丢失的东西,我一样一样都要拿回来……

        无毒不丈夫。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个女人而已,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不过是换件衣服罢了,你们笑我也好,你们骂我也罢,总而言之我不会错过这次机会,我要成名!为了表白心迹,吴起提着尖刀残忍的杀了结发妻子,史称杀妻求将。

        那渴望成名的心如同洪水猛兽般的强烈,毁家求官、诛邻止谤、母丧不临、杀妻求将,吴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开启名利之门。

        吴起够狠!所以他接过了帅印……

        要想成名富贵,除非狼心狗肺。

        吴起做到了!

        我看了孙开泰先生写的《吴起传》,写到吴起“杀妻求将”是被逼无奈,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免不了掺杂些个人主观色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吴起的性格来分析,他自幼丧父,先天残缺,单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疏于教育,容易养成孤僻、猜疑、残忍的性格。“诛邻止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受不了人家的冷嘲热讽,吴起有暴力倾向,做的也比较极端。临走时发下重誓,不混出名堂来,誓不入卫。“母丧不临”是有很多原因的,可以理解,但老师把他开除了,对他是种很大的打击,吴起没杀曾申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从吴起的经历来看“毁家求官、诛邻止谤、开除曾门”这些都反映着吴起被社会所遗弃,所以他要报复,杀人放火,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从前面来看吴起应该能发展成为占山为王的强盗,但吴起很有志向,他要从政成名,从而达成心理上平衡。内心一直压抑着强烈的成名欲火,一旦机会来临,他将不惜一切手段去争取,所以“杀妻求将”发生在吴起身上是完全可能的,跟被逼没关系。

        非常之人,必做非常之事。

        在儒家思想统一的社会里,毁家求官、诛邻止谤、母丧不临、杀妻求将,任何一条都被道学家们看不起,所以吴起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

        但这并不能掩盖不世出军事奇才的卓越战绩。



    • “诛邻止谤”大家都可以理解,小伙花了钱结果还没混到官,那些八婆们一定少不了闲言碎语,一定是说什么的都有,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吴起,吴起受不了杀了他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杀妻求将”真他娘的不地道,是吴起被后世所不耻的最大事件。

      吴起的大义灭亲使他获得了主帅的官职,率兵抗齐,这一年吴起二十九岁。

      第一次战役,第一次上战场,统帅千军万马,二十九岁的吴起能够承担重任吗?

      鲁国朝野上下试目以待。

      吴起率兵前往战场。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成名的光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军事奇才会不会带兵是其中之一,事实证明吴起继承和发扬了田穰苴的“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等鼓舞士气的方法。

      吴起作为主将,全军最高领导,毫无领导架子,他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弟兄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是以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粮食等等,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不世出”三个字不是谁都有资格用的,古往今来,全球一共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人罢了,吴起带兵打仗当之无愧。

      更有甚者,有个士兵生了恶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浓液。(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做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能得到主将的青睐,何等风光,士兵的母亲该有多么的荣耀,可是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放声大哭,有人很不理解: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浓液,你怎么还哭呢?母亲回答说:你有所不知,当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战场。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这个例子很有趣,说明了吴起会带兵,深得士兵之心。那对父子点儿不好,居然都得了恶疮。

      第一次战役,成败在此一举,勇敢的赢得渴望已久的光辉与荣耀,所以此战必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齐强鲁弱,鲁军向来不是齐军的敌手,此战能有可能胜利吗?所有人的心里都打着问号。

      然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通常都是不世出军事奇才干的,吴起正是这种人。

      他用自己的军事才能证明了,没有不可能!

      鲁军在吴起将军的鼓舞下,士气高涨,大有破敌之意。

      可是敌人是强大的,不容小视。面对气势汹汹的齐军,吴起准确的分析到齐强鲁弱,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锐者避其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士兵们不明白吴起是什么意思,好好不在营盘等候敌人,偏偏把他们藏起来,这是为什么?他们而且还是鲁军中的精锐,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孕迎战齐军,吴起这是唱的哪一出?稍有军事常识的士兵对吴起的作为仰天长叹,失望透顶。

      齐军气势汹汹,缓缓而来,看样子人不少,列开阵型,蓄势待发。

      互通姓名之后,只见齐军中杀出一匹快马,马上端坐一人,真是齐军主帅张丑,直奔鲁营而来。

      齐军楞了,鲁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位仁兄莫不是要来个千里走单骑?还是小说看多了,要在百万敌军中取上将首级?

      都不是,齐军主帅张丑从两国基础利益出发,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人家是来讲和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有人瞠目结舌,敌我双方好几万人,不远千里,长途奔袭,看张将军唱独角戏,到这里讲和来了。

      紧张的战场,忽然弥漫着一股轻松。

      不错,张将军是来讲和的。

      吴起微笑着说:张将军,你好!并且吩咐厨下备酒菜,迎接贵客。

      张丑看了看年轻的吴起,咋地?你就是鲁军掌柜的吴起呀?听说你把媳妇干死了,小子很有发展嘛!

      吴起谦恭的说:张将军,您过奖了,将军久战沙场,早已如雷贯耳,我不过一毛头小子,不知深浅,望张将军多多提携才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定,一定……

      张丑看到鲁军老弱病残,军容不整,心里有了底,主帅吴起也是个唯唯诺诺的角儿,鲁穆公干什么吃的,居然派个书生来,高产文化人的地方,看来就是不一样。

      张丑前来讲和是假,一探虚实是真,以吴起的聪明睿智焉能看不出来。兵不厌诈,既然来了,我就将计就计。

      张丑拍马驳回,大喜过望回到齐营,大喝一声,弟兄们!给我上——

      几万齐军排山倒海般冲了上来。

      素闻鲁国积弱,果然士兵也不怎么样,老弱病残怎么是我强大齐军的对手。张丑得意的望着对面的吴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也在望着他,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第一次的对手居然如此愚蠢。

      见齐军冲了上来,吴起一扫文弱的样子,露出了残忍狰狞的面目。只听锣声一响,埋伏在左近的鲁军精锐部队,分兵三路,倾巢而出,所有的士兵这一刻都明白了吴起的用意,化失望为力量,大刀狠狠地向齐军们头上砍去,杀生震天,昏天暗地……

      齐军轻敌在前,继而贸然进犯,见鲁军精锐部队从三面反攻,仓促应战,一触即溃,大败而逃……

      这是吴起的第一次战役,不是什么著名战役,史册上的记载仅仅寥寥数笔。

      《史记》中对这场战役的记载有失公平,不能因为一个人有失道德,就抹杀了他所有的功绩。齐鲁之战,《史记》对这场战役的记载仅仅“大破之”三个字概括,概括的可够精辟的。吴起生平创下的“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迹,绝不是吹出来的。

      鲁军赢了,吴起胜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士兵们嘹亮的呼喊都是送给年轻的主将的荣誉,吴起那一刻昂首挺胸,长长出口气,享受着成名的快感。

      然而,回国等待吴起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谗言与怀疑。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吴起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得胜了,非但没有奖励,鲁穆公却是愁容满面,拉长了脸跟长白山似的,好像银行催他还贷款一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国是个小国,向来以弱国自居,民风淳朴,爱好和平,没什么争霸的野心,只求安生的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即便是人家骑在脖子上拉屎,也只是动动嘴皮子骂几句而已,没啥真本事,谁让咱们弱呢!既然不行,就老实的装孙子吧!

      吴起得胜而归,夫子们害怕了。

      多年对政治风云的了解,夫子们得出此次战役的可怕后果:鲁国弱小,而有战胜之名,猪肥了,势必引来屠夫捅之。(诸侯图鲁矣)还有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这就是夫子们的担忧,他们满口仁义道德,最擅长恶语中伤,落井下石,自己没本事据抗敌国,也不让有才能的施展。

      “揭老底”向来是中国人的一大作为,多少人为此不惜胡编乱造无中生有,乐此不疲的中伤当事人,吴起这回成了受害者。

      吴起的那些辉煌的前科,经过夫子们小心翼翼的加工,顿时变得光彩夺目,耸人听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穆公听从了夫子们的建议,深深地怀疑吴起的人格。

      在以文载道的鲁国里,吴起注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走吧!别等着人家主动辞退,还是我识趣点儿吧!

      吴起带着些许失望和遗憾,最后望了一眼鲁国的都城,那里曾经是他辉煌的起点,此刻他又一次被社会所抛弃。

      吴起愤恨的叹了口气:一味讲究仁义礼智的国家,不知图强,早晚有一天要遭到强虏的践踏。

      160多年后,文弱的鲁国被强楚消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在鲁国打了场小胜仗,或许看不出他有多大作用。然而,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只有他离开时才知道。

      公元前411年,吴起奔魏,同年齐伐鲁,取一城。

      公元前408年,齐伐鲁,取郕(chéng)地区。

      公元前394年,齐伐鲁,取郕地区,韩救鲁。

      吴起满怀沮丧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前往魏国。

      今天我要走向胜利的远方,整个世界将被我点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认识你。

      吴起现在工作经验丰富,小有名气,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强人,给魏文侯递了求职简历。魏文侯是有作为的老板,对吴起很重视。

      魏文侯和他儿子魏武侯统治时期,使魏国达到了巅峰状态。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按照今天的姓名观理解,魏文侯应该叫“姬魏斯”,还是叫“魏斯”。

      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粗略的考察。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指的是祖宗,氏表示其子孙的分支。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渐渐地姓、氏、名合一,成了今天的姓名。应聘时人家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通常回答的也很干脆我叫潘金莲。没听说有人问你姓什么,氏什么、名什么、字什么、号什么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春秋战国时期多同姓不同氏,一个祖先不同的子孙分支。魏、鲁、卫、燕等国的国姓都是姬姓,为了加以区别,以国为姓,渐渐地演变成《百家姓》里的魏、鲁等姓氏。

      魏文侯应叫做魏斯,加以区别。

      魏文侯魏斯是个很作为的领导,执政四十多年,礼贤下士,励精图治,使魏国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他深深地知道,人才对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

      魏文侯对他的臣属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的很公平:吴起,贪恋名利而又好色。

      魏文侯双眉紧蹙。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李克接着说:可是带兵打仗,就算田穰苴也超不过他。

      吴起的到来,给刚刚建立不久的魏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吴起成了魏文侯属下的一名将军。

      吴起!甩开膀子干吧!博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向那些看不起你的人证明你的价值。

      吴起任将军以来,攻打秦国,先后打了几次漂亮战役,夺取五座城池。

      《史记》对吴起指挥的战役通常寥寥数笔,这对军事奇才吴起来说太不公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四年来的历练,吴起至臻成熟,为魏国开疆拖土立下汗马功劳。魏文侯很赏识吴起,这样的人才不应该仅仅做个旅长啊师长啊什么的,他应该有更重要的职位与责任。

      公元前406 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西河地区守将(今陕西合阳一带),抗拒秦韩,守卫魏国的重镇门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这一年吴起三十五岁。

      吴起成为西河地区的守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西河地区是魏国重要的门户,魏文侯任命他来把守国门,是何等的重视。

      吴起咬着牙,望着万里黄土,就像当你咬着臂膀发誓那样,暗暗的说道我不会让任何人失望。

      西河地区是兵家不争之地,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吴起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看出,想要守住西河地区没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是不行的。“兵贵精不贵多”,想要赢得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必要提高士兵单兵作战能力。

      有了想法就要去实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吴起以往的经历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从来都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次年,时任西河守将的吴起,改革兵制,创建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魏武卒。

      正是这支部队,成了春秋战国史上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为魏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魏武卒”虽然不符合今天意义上特种部队的定义,但在那个年代里他是特殊的,同样也是伟大的,一手创建这样一支部队的正是被某些后人所不耻的毁家求官、诛邻止谤、母丧不临、杀妻求将的吴起将军。

      闲着没事,我问一位兄弟知道魏武卒吗?

      他说知道啊!回答的很干脆而且轻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眼睛一亮,向来以抱方便面玩魔兽自居的仁兄居然知道“魏武卒”,真是了不起,我刚要同他深入探讨,哪知这位仁兄一语惊人高姿态的说:魏武卒,就是魏国会武术的士兵!

      望文生义的才能真乃不世出啊!


       

      [ 六
      • “魏武卒”是一支特殊的兵种(精锐步兵),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为主。能成为“魏武卒”是多少士兵的梦寐以求的,就像众多年轻人渴望成为明星一样,“魏武卒”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这就是魏武卒的筛选比标准。翻译过来是:士兵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的军粮,负重约五十多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魏武卒。

        成为“魏武卒”不仅仅是种荣耀,还因为“魏武卒”的待遇优厚。普通士兵吃白菜,人家就吃红烧肉,普通士兵睡地铺,人家就住别墅。“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足可看出来待遇非常好,不用纳税,还有三险一金。

        然而红烧肉也不是白吃的,魏武卒的训练负荷是非常之大。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魏武卒的负重大约50多斤,负重跑一百里,这是个什么概念?

        《春秋》记载“古者,三百步为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按照秦代的长度单位来衡量是“秦以六尺为步”。

        秦代铜尺的长度为0.231米。

        由此可以推算出来:(古时)1里=300步(一步六尺)=1800尺(一尺0.231米)=(今天)415.8米。

        (古时)一百里=(今天)41,580 m=41.58km,在按照今天的500m为一市里计算,古时候的一百里等于今天的83.16市里。

        这回明白了吧!“魏武卒”要负重五十多斤,拿着长矛等不可手的兵器,急行八十多里地,更可怕的是还要“操十二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那就是360公斤的弩,还能即刻投入战斗,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魔鬼训练。

        严师出高徒,同样严格的军事训练下,必然会出现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魏武卒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步战士兵中作战能力最强悍的军队,这支特殊的部队比 1940年英国组建的“哥曼德”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早了2300多年。

        有这样一支部队还有什么可怕的,不想大展宏图,光辉史册都很困难。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光辉战绩。二十多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夺取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这就是魏武卒的成绩,这就是吴起的价值。

        吴起继孙武之后又一位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不世出军事奇才,用他的实力证明他的不朽,证明了他的价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西河这块重要军事要地,只要我吴起在,就不会有人能夺的走。

        吴起从公元前406年任西河守将,一共镇守魏国门户长达23年,西河地区大小战役不断,胜多败少。

        吴起镇守颇有威望,内操士卒,外据强秦,时刻不得闲着,没事时候根据自己对战争兵法的理解,结合实际经验,著书《吴起兵法》(又称《吴子》),这是一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军事著作,后世将《吴子》与《孙子》合称为《孙吴兵法》。

        《吴起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说有四十八篇。现存《吴子》仅六篇,散失的太多,又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等后人掺杂,没有《孙子兵法》有名,但这并不能掩盖《吴起兵法》的价值。

        吴起一个军事巨人,昂首挺胸的屹立在春秋战国的史册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杀杀人,跳跳舞,打打仗,写写书。这些是吴起在西河任守将时候的基本生活写照。日子过的心惊胆颤,每天都要面对刀头惊魂剑底动魄的恐惧。当个守将,手握重兵,给人把门的工作就是操心的。

        公元前397 年,这一年魏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英明的魏文侯死了,神武的魏武侯继位。

        魏文侯在英明他也是人,总得有死的那一天。老子死了,儿子继位,帝王更迭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魏国的政局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魏文侯很强,他儿子魏武侯也不差。新官上任三把火,当上国君没几天烧了一把火——设立丞相职位。

        魏国是建立在晋国的基础上的,三家分晋以来,魏国国家机制不健全,到了魏武侯才设立了相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时吴起镇守西河地区,威望非常高,有夺得选举成功的把握。

        结果人家内定了,田文为相。(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火了,我他娘的在河西地区把了十多年的门,威望这么高,相位居然不是我的,还有没有点人道主义精神?

        吴起很气氛,找到老田头理论。

        吴起说:统率三军,他国不敢进犯,你比的上我吗?

        田文说:我不如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说:管理百官,百姓亲附,充实国库,你比的上我吗?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抗拒强秦,韩赵归顺,你比的上我吗?

        田文说:我还是不如你。

        这些方面你都不如你凭什么当宰相?还有没有点道理?

        面对吴起的气势汹汹的逼问,田文微微含笑:国君刚刚继任,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服,百姓不信,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田文说的很谦虚,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国君太年轻,没有威信,总得有个众望所归的老人出来压压阵,要不然他们还不反了天。

        吴起是聪明人,沉思良久,才说:应该托付给您!

        吴起知道不如田文之后,从田文身上知道国君年轻,需要辅佐,所以没事陪着小领导公出旅游,借题发挥,常常给小领导讲讲治国安邦之道。

        国家安定团结,在德不在险。

        吴起虽然无德,但他说出的这句话值得深思。

        “与田文争相”事件被后人看做吴起好权的反面案例。我倒觉得吴起挺可爱的,从他的性格,以往的前科来看,吴起应该为了相位不择手段算计田文才对。然而吴起没有,居然找田文理论,最后明白不如田文之后,心服口服,没搞小动作。真是令人费解,由此可见,男人不只一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话说明白了,满天乌云散。

        你喝丞相的酒,我回西河吃我的饭。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吴起篇(七)——男人不止一面


        河西地区是魏国门户,军事要地,向来你争我夺。吴起镇守的23年来一刻不消停,大小战役不断,秦魏展开了超长的拉锯战,你不让我,我也不给你,不服就一人发个扁担干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前419—前408年这段时间里,魏军攻取秦国在河西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作战。

        结果魏军胜的多,秦军赢的少。

        强秦总被小魏欺负,在诸侯国中颜面尽扫地,经过多年的准备秦国于公元401年进攻魏国,企图夺回西河地区军事重地。

        公元前389年,魏秦爆发了阴晋之战(今陕西华阴东),是中国战争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秦国调集50万大军进攻魏国,浩浩荡荡,杀气腾腾,阴晋岌岌可危,人心慌乱。

        吴起冷笑一声,决战的时候到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秦国好歹不济是个强国,在西河之战的长期大规模战役中,没占到便宜,心理的落差很大,这次势必要夺回西河地区,是以来势汹汹,杀气腾腾,大有不夺西河死不回的意思。

        秦军50万,有点夸张的数字,不管怎么地人数比较多,

        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危急,大战一触即发。

        吴起没有慌,他相信兵贵精不贵多,夺取战役胜利的因素很多,但士兵的作战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起向来很会鼓舞士气,当年还给最下等的士兵吸过恶疮,这次吴起比较有创意,吸允恶疮有点恶,吴起现在年岁也大了,四五十岁的人了不能在重蹈覆辙,得有点创新,创新生活每一天嘛!激励士卒,忽悠小兵,也得变换着来。

        吴起想来想去想到了领导,领导的力量无穷的,吴起充分的挖掘了领导的潜力,具体做法如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请魏武侯举行庆功宴,根据功劳大小坐资排辈。

        立大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

        立小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

        没立功的坐后面,不得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儿老小。

        对死难军人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并发放抚恤金,以示不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个大张旗鼓旁敲侧击的典型激励方法。同样是人都不残疾,同样打仗,一样的出生入死,凭什么人家坐在前排有酒有肉,我们就坐在后面啃窝头。人有皮,树有脸,所以没立过功的士兵心里憋着一口气,魏军作战骁勇强悍,从这里不难看出。

        这个方法很实用,我建议给公司的销售部用一下。

        看过《吴子•励士》,想想吴起激励士兵的种种方法,在看看陈安之简直是小儿科。

        这种方法实行了三年,直接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数万士卒,不待命令,自穿甲胄,要求作战,民意呼声非常高!

        阴晋危急,秦军又来了,看来立功的机会到了。所有的士兵瞪红了眼睛心里这样的想着。

        这次战役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整不好有破国的危险,魏武侯盯着吴起,您有什么高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吴起沉吟良久,冷静的说给我五万没有立过功的魏武卒。

        魏文侯双眉紧锁,随即明白了吴起的用意,大喜过望,他仿佛看到了秦军败逃的场景。

        准奏——

        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与秦军一绝死战。

        吴起站在战车上发表了战前动员,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用他军人般嘹亮的嗓音说道:士兵们!多年的战争使你们踏遍了整个西河地区,前面就是50万秦军。魏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大梁。无论车兵、骑兵还是步兵,将士们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到战场上去洗刷你们的灵魂,到战场上去博得属于你们的功名,出发——

        吴起望着浩浩荡荡的秦军,泰然自若,好了!50万强大的秦军,一绝死战的时候到了,大锅里煮粪便——我们开始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一天,彼此不认识的两国55万将士展开了厮杀,那是一种难以描绘的宏大战争场面。

        秦军十倍于魏军,魏军人数虽少,然而兵贵精不贵多,魏武卒显示他的惊人战斗力。

        士兵在战场上才能体现价值,在战场上才能博得功名。

        为了吃上红烧肉,为了住上小别墅,为了父母妻儿能在乡亲们面前抬起头来,杀红眼了的魏军,以一当十,奋勇当先,直杀的尸积如山长天暗,日月无光鬼神颤,血肉横飞,兵刃相见,杀声震九天……

        骁勇的魏军经过反复冲杀,大破秦国50万大军,重创大秦,取得了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指挥这场战役的魏国主帅名叫吴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无敌的无,雄起的起!

        孙武、孙膑、吴起三位不世出军事奇才,各自在战争的历史上书写光辉的一笔。

        吴楚柏举之战,孙武兵贵神速,出奇制胜。

        魏齐马陵之战,孙膑欲擒故纵,攻心为上。

        魏秦阴晋之战,没有什么灵活的战法,高深的计谋,而是靠魏武卒的超强战斗力,血拼到底,直到凯旋。

        然而这场战役,秦国输的惨烈,魏国赢的悲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通过以上三个战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世出军事奇才通常善于打以少胜多战役。

        按照惯例,我们来给这场战役做个总结。

        阴晋之战

        时间:公元前389年

        地点:阴晋(今陕西华阴东)

        参展方:魏国、秦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指挥:吴起、秦国不详

        兵力:魏国5万,秦国50万

        伤亡:不详(兵刃相见,肉搏到底,死的人不会太少)

        结果:魏国胜,秦国遭到重创

        战败并不等于全部被杀,吴起不像后来的白起那么灭绝人性,不过要知中国的文明最初就是建立在刀锋之上的。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荆轲篇(一)——水货是怎么炼成的


        水货,不是行货的货叫做水货,学名叫赝品,俗称假的。这词儿放在荆轲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荆轲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笔墨占的最多,他是春秋战国影响力最高的刺客。据此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不计其数。究其历史原因,不过是因为刺杀的对象是后来统一全国的秦王嬴政,所以名声响亮罢了。如果刺杀的是某位村长,绝对不会名垂后世的。

        荆轲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职称倒是不老少,可惜实力不咋地,完全是靠炒作起家的。来看下他是怎么炒作的。

        荆轲的爱好有两点,一是读读小人书,二是练习击剑,没准发展好了还能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荆轲的剑术有两下子,仅限于理论平面上,凭着剑术游说卫国总统——卫元君。人家卫元君能当上卫国总统,还是很又能力的,一眼看穿了荆轲是个纸上谈兵的料,所以没信任他。

        荆轲心想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卫元君你个老眼昏花,不识英才,大爷还不再你这里干了,卷行李——走人。

        去哪儿呢?这是一个问题。拜访名人借此提高自己的名声,这一条成名的捷径。于是荆轲到了榆次。(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地区)榆次地方不大,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也,榆次有位仙,当时巨牛无比的剑术名家盖(gě)聂,名震天下,剑术了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荆轲慕名而来,与盖聂论剑。远道而来不为别的,大家都是剑客,切磋切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论剑有两种意思,一是论剑道,开个座谈会,大家在理论上阐述下各自的观点见解。二是干脆比试比试,谁赢了谁的剑道就是真理。

        前提说了荆轲喜欢读书,也算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的本事在嘴上,不喜欢动武。荆轲海阔天空云山雾罩的侃了一会,什么南山打过虎,北山杀过狼之类,惹的盖聂很生气。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盖聂人家是成名剑客,很有绅士风度,没反驳他一句,只是白眼斜视着他,放着冷冷凶光。这是一种很不友好的举动,当然荆轲也看的出来。荆轲也不是一般的剑客,从盖聂凄厉的目光中,得知盖聂决不是普通的剑客。自知不是他的对手,老子灰溜溜的走了。可能走了很远了还说了一句,你等着!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的出来,盖聂非比寻常,他发扬了樱木花道在球场上的那句话:用眼睛杀死你——而期盼已久的两强对决,荆轲令人大失所望。

        有人劝盖聂把荆轲叫回来,人家不远千里前来,别管干啥来了,我们总得尽些地主之谊,请人家吃顿饭。盖聂说话了:“刚才他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不靠谱。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在说一句,小心大爷在你身上刺个透明的窟窿。小学还没毕业!敢跟我来论剑。去找找看吧!他应该走了,还敢留在这里。”派人到旅店处询问房东,得知荆轲已打车跑了。(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看来荆轲逃跑的功夫倒是很有造诣。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荆轲果然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盖聂沉声道:“很简单,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这种靠炒作起来的伪劣产品,本就没有什么本事,还敢来跟我论剑,切!”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荆轲离开了榆次,来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荆轲没事瞎溜达,见树下有一群人在下棋,闲着没事凑过去看看。开始是支招,后来干脆自己上。

        荆轲与地头蛇鲁句践下棋,因为谁先手谁后手的问题发生争执。本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放在民族之间就会成为冲突,放在国与国之间就会引发战争。事无大小,关键是看放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两个人之间的事,最多是抄起扁担干了,然而荆轲能忍常人不能忍。

        “本来我和老王下的好好的”,鲁句践心里不舒服怒而叱之,“哪儿来的山炮,滚远点……”

        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汉豪杰当由此风骨,荆轲没有,嘿而逃去,就是嘿嘿一笑跑了。本来可以出手的,太令人失望了。或者是荆轲剑术登峰造极,怕一出手见血封喉吧!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一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荆轲梦游到了燕国。这里的父老乡亲那般的和蔼可亲,就在这儿不走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荆轲在这条街上住了下来,渐渐地与一卖狗肉的交上了朋友,又和擅打击乐手高渐离称兄道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荆轲能和一个狗屠结交为友,可能是因为他们都身怀利器,臭味相投吧!至于高渐离,人家好歹是个乐手,有一技之长,为人豁达与荆轲合得来。

        他们三人没事就在街上吃点烧烤,喝点啤酒,然后侃大山。喝多了,就开始耍酒疯。

        我把喝多的人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酒后无德型,打爹骂娘,天下老子最大,皇上二大爷都不放在眼里。二是亢奋型,滔滔不绝,醉话连篇,将他那点光辉事迹翻来覆去的讲了八百六十遍,唯恐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知道。三是抑郁型,典型表现是睡觉。喝多了,我啥也不说,表情呆滞,倒床上呼呼大睡,火星撞地球跟我也没一毛钱关系。最后就是情绪失控型,或哭或笑,或喊或闹,或唱或跳,这个类型表现比较复杂,呈现多样化发展,根据酒量的多少可能爆发如跳楼、喝药、裸奔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荆轲他们三人喝醉了,显然就是最后一种类型。谁让人家高渐离有手艺,会击筑。(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有说有笑,或哭或闹,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在大街上旁若无人肆无忌惮。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为人深沉稳重,喜欢读书(沉深好书),城府很深,游历多个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这样一来,荆轲给自己发迹提供了良好的人脉关系。他与狗屠夫、高渐离在街市上旁若无人的自娱自乐,无非是在吸引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当地著名人士的目光,所以说这是古代版的炒作。

        炒作的很有效果,对布衣平民来说,成名发迹需要有个机会。

        田光给了他这个机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田光,燕国著名隐士。(其实也是个水货)喜欢在家里憋屈,就是眼神不太好,也难怪岁数大了难免有些老花眼,所以他没看荆轲是水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田光懂得,所以他隐藏在闹事中,别人以为他是普通公民,殊不知他却有着很深的政治背景。田光凭借多年的人生阅历感觉到荆轲是不甘于平庸的人。(知其非庸人也)

        荆轲见到田光那一刻,醉酒忽然清醒,在他面前是个道貌岸然双目灼灼的老人。老人举止不一般,田光问道:“你是荆轲?”

        “在下正是。”

        “老朽田光。”田光郑重的说,“燕国非著名隐士。”他不是平庸的人,早晚有一天他会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田光默默的告诉自己,所以友好的善待荆轲。(善待之)

        是英雄,必要有光辉事迹,得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得上英雄,没事儿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这些人只能归类为人渣。

        没过多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这是铸成“荆轲刺秦王”的导火索。太子丹出生在战国时代是宿命的悲哀,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人质和不停的做人质,最后被杀。燕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过人质,与秦王嬴政是发小,关系不错,他们两个也可能发过“苟富贵,不相忘”之类的誓言,然而誓言说起来很容易,通常很难实现,等到嬴政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了秦国做人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都是哥们,怎么的嬴政你不得照顾照顾我啊!燕太子丹这般想着。嬴政很讲究,非常照顾太子丹,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睡的地方也很好,冬冷夏热,采光良好,遇到下雨天还得到外边去避雨。

        秦王的性格极端,他对人没有感情可言,少恩,而有虎狼之心。可想而知一个在娘胎里就遭受蹂躏的人,长大成人后对人该是种怎样的态度。

        太子丹非但没有得到照顾,秦王反倒是对他冷嘲热讽,这令太子丹深深地感到世态炎凉,种下了仇恨种子。“都是道上混的,没必要对我一个弱国太子这般绝情吧!嬴政我算是看透你了,不杀你难消我心头之恨。”燕太子丹心中暗想。于是逃回燕国,当了多年人质逃跑的功夫早已练就的炉火纯青。

        太子丹是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报复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回国后开始致力于刺杀秦王的计划。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蚕食诸侯。战火将要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

        分析天下局势后,太子丹得出了高明的结论:眼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打败秦国。为此深为忧虑,特地请教他的老师鞠武。

        鞠武说:“秦王不可动!”鞠武这老头不糊涂,分析了一通,秦国势力遍及天下,太子你因为被欺负就去触动秦王,蚂蚁吃恐龙,你这不是找死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你说我们能怎么办?”太子丹有些怒了。

        鞠武不愧是太子的老师,胸有丘壑,城府很深,想了良久,沉吟道:“容我在想想”。(请入图之)老头很有心计,“请入图之”这句话弦外之音是在点着太子丹,只是没有言明,太子丹也不弱智,他当然知道——除了刺杀秦王,别无他策。

        过了不久,秦将樊於(wù)期(jī)得罪了秦王,知道点儿秦王的隐私,怕被杀人灭口才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了下来。鞠武见事情不妙,劝太子丹说:“这可不行啊!”

        “为啥?”

        “太子你想啊!秦王生性凶暴,他若听到樊将军住在这儿,难免要造成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后果不堪设想。我建议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国的借口。然后向西与三晋结盟,南联齐、楚,北与单(chán)于和好,形成合纵之势,以抗秦国。”鞠武说的很有道理的,他的担心也是有必要的。然而太子丹却反驳说:“时间太长了,我等不了。樊将军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秦而抛弃朋友,那样做人不地道。不知老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有!”鞠武回答的很简洁,“太子,你这样做太危险了,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安危,我无话可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不论鞠武怎么劝太子丹并不感冒,一副“我就这样你爱咋咋地”的神态。鞠武也没招,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当你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别人。鞠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向太子丹推荐了隐士田光。

        经过一番交涉,田光前来拜会太子丹。

        太子丹对他很客气,退为引路,跪下拂座,给予燕国最高礼遇,兄弟相称也是可以的嘛!“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大哥,你看有什么好办法吗?”

        田光明白太子丹的言下之意。“我都一把年纪了,精力衰竭,办不大事做不成。况且,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太子丹说:“眼下如此,作为演过公民不能不为国家着想啊!”

        田光说:“还是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你办不成大事的时候,最后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事转交给别人。田光向他推荐了勇士荆轲。至此荆轲终于有用武之地,才算踏上了政治舞台。


      • 太子丹感慨万千,临行前说出一句要了田光性命的话:“国家一级机密,勿要泄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田光心想,“我一把年纪了,混了一辈子,口碑不错,不能令人怀疑我的人格。”田光把事情的原原本本告诉了荆轲,之后横剑自刎。他用鲜血诠释着人世间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田光死了,他是整个刺杀计划中牺牲的第一人。

        第二个是樊於期。

        荆轲是有勇有谋的人,他知道达成一件事,需要有计划策略。

        太子丹的谋略是:重利诱惑秦王。

        荆轲犹豫了一下,刺杀秦王这等大事,弄不好就得挂,容我想想。想想是对了,荆轲没想到刚一出道就接了这么大的活儿。荆轲总不能听说要刺杀秦王,就像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慷慨爽快,义愤填膺,好,发给我个扁担,干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荆轲就不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水货。虽然是水货,但他也是水货中的行货。荆轲说了些才能低劣,不能胜任的客套话。毕竟那是掉脑袋的事情,不能不设身处地的为自己考虑考虑,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太子丹见状好言说了三千六百句,没啥效果,最后竟然跪下。这招太狠了,换了谁都会同意的。荆轲当然答应了。此后荆轲过上了小康生活,住别墅,开小车,有吃又有喝,美女随便选,此地人生安乐窝。过了很久,也没见荆轲有行动的意思。(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其时,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当时的形式就是兵临城下。盲人骑瞎马——处境相当危险。

        太子丹急了,“大哥,也不能这么整啊,好吃好喝供着你,你也不办事啊!迟迟不见你行动,反之每天悠哉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

        《史记》中对荆轲性格概括为“深沉好书”,荆轲迟迟不动那是有原因的,只是缺少条件,其性格深沉可见一斑。荆轲道出了其中原委。“在我看来太子‘重利诱惑秦王’的谋略固然很好,但还缺少一个人的头颅。”

        太子丹一怔:“谁?”

        “秦将樊於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什么?”太子丹以为听错了,没有的确是樊於期,太子丹脑际嗡的一声一片空白,“那怎么行,这不行,绝对不行!”

        荆轲解释道:“重利诱惑秦王,固然很好,可是天下都将是秦国的了,秦王在贪,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吗?秦王悬赏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樊於期首级,足可见他不是一般人物。如果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一并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接见我。”

        太子丹不忍,“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行!我在想想吧!”荆轲知他不忍心也没有跟他争辩,私下找到樊於期。

        樊於期原为秦将,知道秦王私生活的事儿,被一路追杀,弄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的下场,迫害的惨不忍睹。樊於期对秦王更是恨之入骨。(痛于骨髓)

        “现在我有一个可以帮你报仇的方法。”荆轲胸有成竹的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什么办法?”

        “我去刺杀秦王。不过,得借你身上的东西一用。”

        “什么东西?”

        “你的头颅。”

        “行,给你!”樊於期是个被仇恨逼疯了的人(日夜切齿腐心),只要能杀了秦王报仇,死又何憾?于是饮剑自刎,刚烈之人也,他是刺杀计划牺牲的第二位仁兄。

        事实已成为事实,纵然太子丹极其悲哀,有一百二十个不愿意还是无法挽回,樊将军已经死了,无奈只有将首级封于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刺杀的基本条件已具备,眼下就剩下寻求利刃。

        刺杀是大事,何况对象是秦王,所以匕首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绝对不能拎着西瓜刀就上了。匕首出自名家之手——赵国徐夫人。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不是姓徐的夫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男人,有手艺的爷们儿。他打造的这把匕首甚是了得,不仅锋芒毕露,而且淬有毒液,经过人体科学试验,见血立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行李都收拾好了,准备出发吧!

        太子丹怕不保险派上十三岁就杀过人的勇士秦舞阳给荆轲做助手,这个秦舞阳十三岁就杀过人,真是了不得,莫非把他弟弟推井里了,可惜了秦舞阳居然做了炮灰,在整个刺杀事件中,他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

        可是迟迟不见荆轲行动,太子丹有些坐不住了,一天两天还好,战前心里紧张,缓解下压力可以理解,一连等了很久,荆轲还是不行动,并没有视死忽如归的意思。

        日久天长,恐怕有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太子丹就催促荆轲,“时日不多了,要不然派秦舞阳先行一步?”

        荆轲被激怒了,再也装不了深沉的性格:“你派秦舞阳先去,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你直说。整事儿给我看呢?我之所以不去,那是在等一位朋友同去,你知道个啥呀?”

        将死之人的愤懑,太子丹可以理解。

        荆轲在等谁呢?

        纵观《史记-刺客列传》全文,会不会是在等盖聂,也未可知。当年你看不起我,不如咱们一起去刺杀秦王,盖聂,你有没有胆量跟我一起去?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此乃个人猜想。

        既然催促,那就诀别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易水边,风萧萧。

        荆轲兀立,秦舞阳在他身边。

        我在留恋这里的天,这里的风,还有这里的朋友。他们都穿着白衣为我饯行,知道我不会活着回来,这或许这是命运,历史的使命降到我的头上,我还能说什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慷慨激昂的筑乐,震荡着燕国碧青如洗的天空。

        荆轲上了车,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