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演唱的天路歌曲:唐僧的道德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29:02
您正在小说网盟看小说名著欣赏:细读西游,本页是第八卷,唐僧的道德观的内容,以下连载开始:
    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一个不畏艰难,意志坚强的高僧,为了实现取得真经的崇高理想,他吃尽了千难万苦,受尽了各种磨难,在九九八十一以后,终于到达了灵山雷音寺。[最新小说请关注www.xiaoshuowm.cn]

    在十四年的历程里,唐僧遇到了各种事情,对徒弟,对妖魔,对百姓,对国王,对美色等,他都能认真对待,冷静分析,处理妥当。唐僧之所以能够把握好分寸,关键是他有一个坚定的道德观。这个道德观是他做人的支撑,处事的准则,也是他的思想武器。如果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坚定的道德观,他就无法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也难以应对各种诱惑,难以经的起各种考验。

    什么是他的道德观,他的道德观的核心是什么?

    西游记没有单独叙述,而是表现在唐僧的言行里。看看唐僧是怎么处世接物,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慈悲观内容了。

    首先,看看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

    唐僧与孙悟空是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本来唐僧怎么说,徒弟就应该怎么办。可是唐僧与孙悟空也有矛盾,有时甚至很尖锐。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唐僧三次将孙悟空赶走。矛盾的焦点还是两人的道德观的不同。

    我们来看看唐僧与孙悟空三次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次,唐僧遇孙悟空过了两界山(即五行山),遇到了六个强盗,孙悟空认为这是他显本领立新功的机会了,于是轮起大棒,三下五除二将六个剪径打死唐僧看了,却非常反感,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孙悟空受不了唐僧的批评,本来是好心救师傅,反而被师傅一顿臭骂,一气之下,回到了花果山。

    第二次,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一打美丽的少女,二打老婆婆,三打老翁。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不识真假,又在八戒的挑唆下,骂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小说网盟]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第三次,也是因为孙悟空大死了三十多个强盗,唐僧看不下去,再次将孙悟空赶走。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实质是唐僧与孙悟空的道德观的矛盾。

    唐僧是怎样看待别人馈赠的。

    唐僧师徒来到了万寿山五庄观,观主镇元大仙到上天参加最高级别会议,临走留下两个仙童看家,并吩咐两仙童,等唐僧来了,送两个人生果给他吃,以表老朋友的心情。谁知唐僧看了人参果,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唐僧是坚决不吃,可是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却不同了,他们吃不上人参果,就偷了吃,结果惹了大祸。

    六十四回里,唐僧与四个树精道士讲经说道,实际上是一个佛道辩论会,在会上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这里来了一个杏树精变成的一个美女子,见道家说服不了唐僧,就使用美人计,要嫁给唐僧。三藏听言,遂变了颜色,跳起来高叫道:“汝等皆是一类邪物,这般诱我!谈玄谈道可也,如今怎么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是何道理!”

    猪八戒找到了唐僧,一怒之下,将所有的树精统统连根除掉,唐僧责备八戒道:悟能,不可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我等找路去罢。”行者也道:“师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

    唐僧师徒在朱紫国,救了皇后,国王感激万分,跪下道:“若救得朕后,朕愿领三宫九嫔,出城为民,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八戒在旁见出此言行此礼,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可是唐僧全然不被江山地位所惑。

    托塔李天王的干女儿,见唐僧是个像样的美男子,且又贪唐僧的元阳,于是千方百计要嫁给他。可是唐僧不被美色所惑,任凭女妖耍花招,就是不动摇。可谓是一个久经考验的真和尚。看来唐僧还是一个很遵守职业道德的和尚。

    唐僧师徒在西牛贺洲境内,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面对寇员外的热情挽留,八戒却要得过且过,多住几日,而唐僧一心取经,不贪富贵,坚决离开了寇家。

    唐僧师徒来到玉华县,受玉华王的三个王子为徒,既消灭当地的妖魔,又教会了三王子的武功,那王子又大开筵宴,谢了师教,又取出一大盘金银,用答微情。唐僧坚决不收。行者笑道:“快拿进去,快拿进去!我们出家人,要他何用?”八戒在旁道:“金银实不敢受,奈何我这件衣服被那些狮子精扯拉破了,但与我们换件衣服,足为爱也。”

    一次,唐僧师徒途中遇到一户无人之家,八戒见屋内有几件靓丽而合身的棉袄,拿起便要穿,唐僧坚决不答应,认为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出家人不能贪图。结果八戒、沙僧还是经不住诱惑,穿上棉袄就被缚住了身体,原来棉袄是诱饵,实是绳套。

    我们不能将唐僧西天取经的很多事情逐一写出来,仅从以上一些事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唐僧的道德的核心就是慈悲。他关爱众生,怜悯生命,不贪钱财,遵守职业道德。

    总之,从唐僧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慈悲,就是怜悯生命,同情弱势,关爱民生,不杀生;就是劝人从善,告诫人们因果报应;就是不贪小便宜,绝无非分之想,不占有别人的财物;就是不索取不偷盗;就是言行如一,表里一致,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骗人的话;就是不近女色,不贪富贵,不恋权贵,淡泊名利,宁静思佛;就是严格遵守戒规,一心一意拜佛。

    悟空、八戒、沙僧也有慈悲的心怀,他们的道德观的核心也是慈悲,只不过,他们与唐僧的慈悲是有区别的。

    唐僧的慈悲是无条件的,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慈悲,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以贯之的慈悲。而悟空等徒弟的慈悲,是有条件的慈悲,是在具体情况下,所做的具体慈悲。就是说,他们对众生慈悲,对妖魔就不是那么慈悲了,甚至是以消灭而后快。他们对佛门讲究慈悲,对道家就不那么慈悲了。他们对百姓慈悲,对那些剪径,那些欺压百姓妖魔就不那么慈悲了。

    总之,唐僧的慈悲观反映的是超阶级,超民族,超国界的佛教的慈悲观,反映的是大乘佛教的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