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 翻唱梶浦:民间收藏与官方收藏相得益彰 ——文化和市战略下的玉溪艺术品收藏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1:57
民间收藏与官方收藏相得益彰
——文化和市战略下的玉溪艺术品收藏观察
http://www.yuxinews.com 2011-09-07 09:28:46

我市文物鉴定专家品鉴藏品

央视鉴宝专家王立军为玉溪藏友鉴定藏品

2011玉溪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的民间持宝人

  □玉溪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许镛/文  记者  蔡传斌/图)

  策划人语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经济的繁荣,使玉溪艺术品收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艺术品投资能同时实现物质、金钱、精神享受,在投资领域独领风骚,加之文化和市战略的贯彻实施,使玉溪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和谐交融,促成了玉溪收藏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局面。

  普通藏友的快乐

  以“普通藏友”自居的蒋先生是玉溪某工厂的工人。记者走进蒋先生家时,他正在用一把软毛刷子细心地清理一幅山水画底部画轴上的灰。清理好后,蒋先生让记者拉住上端,自己右手握着轴头,左手娴熟地把画卷起放进长条的小盒收起;接着蒋先生又从五斗柜里拿出一幅草书挂上。“书画换着挂挂既可以欣赏也利于保存。每次看到自己的藏品,心里都有说不出的舒坦。”蒋先生说。

  蒋先生是一名普通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成为一名藏友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据他介绍,当年玉溪城区步行街附近每到周末都有小摊贩到路边经营花鸟古玩,当初带儿子去买小鱼小鸟时,见有的摊子上有花瓶、砚台等小玩物很是好看,加上几十块的价格也比较容易接受,于是就买了下来,拿回家把玩,自得其乐。那时候只要觉得喜欢,价格合适就会买下来,根本没什么鉴别真伪或者投资的意识。

  就在这不经意间,蒋先生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蒋先生在市场看到一个砚台,黑色,镂空雕刻着鱼和波浪,雕工细致精巧,可卖家要价也高,要四百块。那时候蒋先生一个月工资还不到四百块,但蒋先生觉得这个砚台是个“老东西”,又想到自己老婆也喜欢写毛笔字,于是咬咬牙买了下来。没走多远,就被另一个喜欢此砚台的买家叫住,几番讨价还价后四百块的砚台瞬间八百块转手了,一下就赚了一个多月的工资。有了这次赚钱的经历,蒋先生兴趣大增,开始买相关书籍对收藏进行系统的了解,结交的藏友圈子也从玉溪扩大到了昆明,收藏开始有了选择性。从开始的小杂项玩到书画。

  蒋先生拿出得意藏品向记者展示,有乾隆年间礼部侍郎尹壮图的书法、讲武堂校长李根源的书法、通海名士阚贞兆的作品、玉溪古窑的青花盘等。蒋先生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自己“低价”从市场上买来的,很多现在价值近万元。而且这些藏品都具有云南本土性质,不仅自己非常喜欢,在云南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当记者问及赚钱的问题时,蒋先生说自己的宗旨就是在经济能力范围内“看到有价值的就收,自己喜欢的就留,比较鸡肋的就卖”,玩到现在钱没赚多少,但是也没花多少,收过假货,交过“学费”,不同的是多了不少藏品在柜子里等着升值,还多了一群意趣相投的藏友,自己也是乐在其中。

  蓬勃发展的玉溪收藏

  蒋先生的收藏经历只是玉溪普通百姓收藏的一个缩影。

  玉溪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较一线城市又显得缓慢而悠闲,于是促成了收藏的两个先决条件——“闲钱”与“闲心”。而艺术珍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保值、增值的功效,在理财意识较强的玉溪人眼中成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渠道。两届玉溪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玉溪博物馆都门庭若市。今年六月央视鉴宝专家王立军到玉溪免费鉴宝活动引发市民的火热参与,都间接地显现了玉溪民间收藏的蓬勃发展。

  据记者了解,收藏品市场博大精深,但它仍然有着地域性。玉溪民间收藏以收藏本地民俗文物为主,这类收藏保留着本地生活痕迹,潜移默化地增强着本地的文化竞争力,增加市民的自豪感、凝聚力。玉溪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泰敏告诉记者,本地艺术品的资源性决定了本地人有更直接的获得条件,本地艺术品更能使收藏者直接感受其中的文化及精神依恋,产生出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心理。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和市”战略,本地民俗文物的收藏对这一战略有着积极而微妙的意义。民间收藏的兴起让百姓以更多的方式参与了文化,消费着文化,感受着文化,使生态的硬件及软件协调发展,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并能让外来人深切地感受到玉溪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城市的推广和宣传。

  玉溪民间收藏风生水起的同时,官方收藏也与民间收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据陈泰敏介绍,国有博物馆作为官方收藏的代表,它主要收集能集中反映当地特色的收藏品、本地特产、文物资源。国有收藏的特点是以出土文物为主,以青铜器为例,其有悠久的历史,同时能反映当地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点也正是国有博物馆的强项。

  形式上,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历史记忆生动表现的艺术殿堂,具有庄严肃穆感;而民间收藏更具生活化,也许藏品就是一个家中老人存留下来的物品,即便它不具有很高的价值,却包含难以名状的记忆或情感。正是民间收藏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参与市场,体验文化,感受乐趣。
理财功能增添了艺术品收藏的参与性

  两年前,一尊华宁窑三彩武财神像被古董贩子带到玉溪花鸟市场的古玩店,财神像做工精美,只是对其年代及来历,古董贩子自己也道不清所以然,在真伪、来历难辨的情况下,一古玩店老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1200元购下了该财神像,随后又以2400元转卖给另一位古玩店老板,在店里展示后被顾客以3600元购得,几经辗转买家又以近万元的价格出手。后来这一尊三彩武财神像被专家认定为华宁窑中的精品,现在该财神像的收藏者面对买家开出十万的高价也无出手的意向了。

  一个本土艺术收藏品在短短两三年之中身价倍增,而它所带来的并不只是投资回报那么简单,它其中有着慧眼识珠的乐趣,与好东西失之交臂的懊恼,充斥着胆量与风险的博弈,艺术品收藏就是这样充满魅力,引人入胜。

  从事艺术品收藏、买卖多年的行家许培仁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古玩、艺术品都有着很强的升值能力,以清代云南名家陈荣昌、赵藩等人的作品为例,十年前市场成交价格就是几百块,而现在已经上万,其中精品的价格更是高达两万,且还有着不错的成交量。囤积在世名家的作品也成了目前投资赚钱的方式之一,例如云南名家孙太初、周林等的作品现在价格已经较几年前翻了数倍。

  特有藏品方面,玉溪古窑久负盛名,玉溪窑是元明时期景德镇以外中国烧制青花瓷的代表,华宁窑则是近年全国收藏市场上的宠儿,各少数民族饰品都是玉溪极具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独特收藏品。

  在收藏行业蓬勃发展下,玉溪收藏家协会也应运而生,收藏家协会社会构成广泛,企业家、公务员、工人、农民一应俱全,会员中有的重历史文化,有的重现代艺术,也有的重根雕奇石,很多收藏爱好者积极参与,从中交流学习找到收藏乐趣,获得审美体验,在玉溪市博物馆的牵头下,玉溪市收藏家协会先后举办过两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展出藏友们的收藏品。

  作为大收藏者,大营街的陈宝贵、华宁的汪大为,私人出资设立了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宁州陶艺术馆,这样的私人博物馆,以展示藏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对本地文化的传播、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者手记

  练就慧眼快乐收藏

  听说我在做关于收藏题材的文章,父母讲起了家中一些古董的命运。母亲说文革时红卫兵推了个车来收“四旧”,那时候家家户户自觉地把自家的财神、佛像、铜香炉拿到车上敲坏,推走。父亲说,当初在通海一中的操场上烧字画古书烧了三天,瓷器的碎片砸了好几推车,家里的宝剑、香炉被扔进了厕所,讲完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说那些东西留到现在就是文物!

  是啊,都是文物,只是经历浩劫它们已不复存在。

  话题再继续,父亲突然想到家里的马灯还在柜子上面,母亲说好像老房子里还有个老的青花盘子。

  对啊,都是文物,它们都还在。

  依稀记得小时候走过老玉溪南门街废品收购站时,里面放着的不少东西都是现在古董市场上才能见到的:老家具、老瓷器、老铜像……

  也有藏友在接受采访时感叹道:“要是早些年有现在这个意识就好了!”

  其实听老辈讲二十多年前玉溪老街上有时会有贵州口音的人进院子来询问,家里有没有“老东西”?他们出“高价”收。他们白天走街串巷,晚上就回旅社把白天收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买家看,有赚头就卖掉。他们是做古董生意最早的一批人,然而却鲜有成为收藏家的,为什么?

  也许他们只将艺术品作为普通商品转卖赚钱而已,缺乏一颗感受艺术品的心。

  或许抛开功利,只为风雅,才是收藏者应有的心态。

  就像一件不值钱的传家古物,或许不起眼但它却是饱含着家族感情的器物,见证着家庭的变迁,带着亲情,保存它有着难以名状的价值。

  收藏不是对着前人成功案例的一味照搬,因为已经时过境迁。试问:文革时谁知道被破坏的很多东西现在会是珍品?改革开放初期又有几个人有意识去买市场上大量的真货?十年前谁能知道几百块的书画现在能上万?

  收藏的世界中就有那么多的未知,也许另辟蹊径才能找到快乐收藏的新出路。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