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打人综艺节目后续:甘蔗基本情况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9:54

    一、甘蔗常识

    (一)甘蔗的种类

    甘蔗在植物学上属于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甘蔗属。学名为:Saccharumofficenarum.L;英文名:sugarcane。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因此,于南、北纬度35°以内都可种植生长,以南、北纬10°~23°之间为最适宜生长区,在南北纬23°以上或10°以下,甘蔗产量或糖分较低。甘蔗与玉米、高粱等均属四碳作物,不仅抗逆性强,且光合作用率较高。目前,甘蔗按用途不同形成了两大种类:一类用于制糖,其纤维较为发达,利于压榨,糖分较高,一般为12%—18%,出糖率高,这一类称为糖料蔗或原料蔗;另一类主要作为水果食用,其纤维较少,水分充足,糖分较低,一般为8%—10%左右,称为果蔗或肉蔗。

    (二)甘蔗产量的构成

    甘蔗是通过蔗茎为收获物作为产量的,不像其他作物需要开花结果以种子为收获物。种蔗最终是以提取蔗茎内贮藏的蔗糖为目的。从生理上说,甘蔗的产量99%以上是来自空气和水。从栽培上看,产量的高低主要看植株高度、蔗茎粗细和每亩的蔗茎数,这三个因素就称为甘蔗产量的构成因素:

    甘蔗产量(kg/亩)=茎径(cm)2×0.785×茎长(cm)×每亩蔗茎数(条)×106

    每亩产糖量(kg)=亩产蔗茎(kg)×蔗糖分含量(%)×蔗糖回收率(85%左右)

    要获得甘蔗高产,实际上就是围绕每亩蔗茎数、株高和茎径三个因素进行的。生产上所采用的技术与三个因素的关系如下:

    茎径——主要由品种本身特性决定。疏植大茎,密植小茎;肥水好大茎,肥水差小茎;强光、温差大,大茎;弱光、温差小,小茎。

    株高——品种决定。早种,施肥量大,平衡,土壤通气,水分充足,阳光强,高温昼夜温差大,植株较高,节间长。反之肥少,干旱,阳光不足,低温,迟种,生长时间短,植株就矮,产量低。一般来说,在广西条件下亩茎数达到4500条以上的,株高就是决定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茎长1米相当于3吨的产量。株高的决定时期是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所以,蔗茎产量主要是由这时期决定的,这时期正是长大叶、拔大节、吃大肥的时期,栽培管理上必须保证足够的肥料和水分供应,才能获得高产。

    每亩蔗茎数——品种决定。细茎品种茎数多,大茎品种茎数少,分蘖多的品种茎数多,反之则少。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是施足磷肥,施足基肥,合理密植,保证每亩有基本苗5000株以上,阳光充足,水分适合,蔗茎数则多,反之管理不善,杂草多,肥少,苗期渍水死苗,造成蔗茎数少。不管种植多密,由于生理上的自我调节作用,最终每亩蔗茎数都会保持在4000-6500株左右。行距过密,多下种只有浪费蔗种。决定每亩蔗茎数的时期是从种植至分蘖末期,即5月下旬以前。栽培措施上必须根据不同种植质量,注意种后的防旱和苗期渍水,保证全苗。

    二、影响甘蔗生长的因素

    (一)甘蔗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沛的雨量,一般要求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00℃-6500℃;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我国蔗区是亚热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全年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或全年无霜,春季、夏季降雨多,这有利于甘蔗的萌芽、分蘖和拔节伸长,秋冬季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的转化和积累。甘蔗生长期长达9-17个月,我国蔗区的气候和甘蔗生长需求是基本同步的,基本能满足甘蔗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要求。甘蔗的生长发育一般分为五个时期,即发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各个生长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栽培管理也有所不同。

    生产上,称第一年用种茎种植后长成的甘蔗称为新植蔗,而第二年后利用砍收后甘蔗留在地下的蔗蔸的蔗芽,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出土,通过人工栽培和管理后长成的甘蔗称为宿根蔗。因此,甘蔗栽培一般下种一年后可以收获多年。有的甘蔗品种宿根性很强,可以保留宿根3至5年。新植蔗又因下种的季节不同而分为秋植蔗、冬植蔗、春植蔗、夏植蔗,由于种植期不同,再加上不同的砍收期,使甘蔗生长期有较大的差别,最长的达18个月,最短的只有7个月,一般为10-11个月。由于生育期的不同,所以不同植期的甘蔗产量及含糖量也有较大差异。

    (二)甘蔗高产的条件

    1.适宜的温度

    甘蔗是喜温性作物,其要求的年平均温度在18℃至30℃,大于10℃之活动积温在6500℃-8000℃的条件下生长量能随着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其生长发育和适宜温度是:除工艺成熟期需要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在20℃以下和凉爽气候外,其余各生长期和适宜温度在25℃至32℃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甘蔗生长快,各生长期生长量大,成熟早,蔗糖分高。温度低于20℃,生长缓慢但有利于蔗糖分积累,13℃以下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各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冻害起点温度也不同。一般来说,-1℃左右生长点和萌动芽被冻死。甘蔗生长的适温较高,温度也是由品种遗传性所决定的。

    另外,要求>20℃温度最小250天;无霜期大于350天/年。

    我国蔗区温度的季节变化与春植蔗从种植到生长各个时期对热量的要求相一致。时冷时暖的春季到炎热的夏季,这种由暖到热的气候变化下适应糖蔗的发根、萌芽、分蘖、伸长,凉爽的秋季和温和的冬季的昼夜温差大,又有利于蔗糖分的积累。

    2.较强的阳光

    甘蔗就像一座绿色的糖厂,甘蔗的干物质,包括甘蔗本身及其积累的糖分,98%左右的重量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甘蔗光合作用需要强光,在自然光照下,光照越强,对光合作用越有利。光补偿点一般为5000Lax,光饱和点为8万-10万Lax;光照强度与纬度和各种地理差异有关。

    阳光的照射时数越长越好,与高产是正比例关系,日照时间越长,产量和糖分越高,最适光照时数为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我国大部分蔗区平均年日照只有5-6小时/天。

    3.良好的空气条件

    甘蔗生长与空气关系密切,因为甘蔗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土壤和空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对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需要一定的氧气,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叶片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约为0.03%—0.033%,甘蔗处于43000米烛光和25℃条件下,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6%时,则出现饱和现象。据测定,以上条件下,光合强度约为36.37—68.13CO2毫克/平方分米/小时,由于叶片的厚度不同,光合强度差异最高和最低相差1—2倍。

    4.充足的水分

    甘蔗一生需水量很大,茎的含水量多,幼嫩茎梢含水量最多,一般达85%—92%,而到成熟期茎含水7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30%。甘蔗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根部吸收,但吸收到体内的水分90%以上又通过叶片气孔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甘蔗吸收水分的规律:幼苗期到分蘖期吸水大约占全生育期的15%—20%;伸长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最大,约占全年生育期需水的55%—60%;转入到成熟期,占全生育期需水的20%—25%。这种现象也简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规律。据广东、广西试验结果,每生产1千克原料甘蔗耗水量85千克—210千克。单位产量耗水量的多少与气候、土壤、生长期长短、产量高低以及不同的灌溉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按以上标准,年降雨量平均为1400毫米,折每亩降雨1000吨,即自然降雨可产甘蔗4.8—12吨亩原料蔗。

    但由于我国蔗区降雨时期和降雨量较集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秋冬旱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春旱夏旱也时有发生,且有逐渐变重的趋势。因此年降雨是否均匀是决定甘蔗产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正所谓“肥是甘蔗的劲,水是甘蔗的命”。

    5.丰富的养分

    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多。综合国内国外多年研究结果资料表明:按一般生长期10—11个月(春种冬收)计,亩产5吨甘蔗,需吸收氮(N)8.0公斤—12.0公斤,磷(P2O5)4.0公斤—9.0公斤,钾(K2O)10公斤—14公斤。甘蔗吸收元素量的差异,与单产高低,生长期长短有关,一般单产高、生长期长,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的养分较少。此外,土壤还易缺少甘蔗生长所需要的Ca、Mg、B、Zn等营养元素,需要靠人工施肥来满足,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营养含量,应通过土壤诊断来决定施肥量的多少,这才是科学的施肥方法。甘蔗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有机肥和磷、钾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施完,氮肥则要分次施放;2.氮、磷、钾施用的比例一般为1:0.7:0.9;3.施肥要培土,可有效防止肥分的挥发和雨水冲刷造成的损失。

    6.肥沃的土壤

    土壤是甘蔗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场所,也是固定甘蔗植株,使茎叶分布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土壤环境对甘蔗高产影响很大。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因素互相协调,则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植株旺长。虽然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我国蔗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不保水,不保肥,不利甘蔗生长发育,是造成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遇到干旱年份,产量更低。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改良土壤的措施主要有:1.间种绿肥和花生等作物;2.增施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蔗叶还田等;3.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4.深耕深松;5.合理施肥,施适量的石灰调整土壤的pH值(中等偏酸为宜)等。

    7.高产、高糖抗性强、综合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采用优良的品种是甘蔗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内因,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据专家估计,近几十年来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30%—40%的功劳归于采用优良新品种。优良的甘蔗品种要求是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各种病害的能力强,抗旱性强,直立不易倒伏、中大茎、易剥叶,适应各种土壤条件种植等。

    综上所述,在目前生产条件来说,我国各蔗区都不能完全满足甘蔗高产的理想要求的,都必须通过人为的技术操作改变和满足各种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一般来说自然界中光、气、温的来源是很难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改变的,但是除草、松土和改变甘蔗的种植时期就可以充分利用和改善这些自然条件。水、营养、品种也可以通过人为改变的。

    三、影响甘蔗生长的灾害性天气

    1.影响甘蔗生产的灾害性天气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其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低温等天气对甘蔗生长具有灾害性的影响,如1999年底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了霜冻,导致白糖减产200多万吨。
不同时期的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①春旱。春季是春植蔗下种及幼苗生长期和秋冬植蔗的分蘖和伸长期。这时干旱,对高旱地区就会影响春植甘蔗下种及蔗芽萌发,出苗以后幼苗得不到必要的水分,蔗株亦会死亡,从而造成缺苗;处于分蘖和伸长期的秋冬植甘蔗就会影响甘蔗的分蘖数和减缓伸长速度。但春旱主要威胁旱坡地区的甘蔗而对水田地区的甘蔗反而有利,由于水田地区地势较低,土壤水分比较充足,而春旱带来温高光足,起到促进甘蔗分蘖和幼苗生长的作用,对甘蔗高产有利。

    ②夏旱。夏季甘蔗处于大伸长期,是甘蔗需水最多时期,故这段时间干旱,就会降低甘蔗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加强。因此,夏季干旱将严重影响甘蔗伸长,从而明显降低产量。据调查,7—9月,降水天数超过45天,分布均匀,每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这样的降水条件完全可以满足甘蔗生长的需要,甘蔗工业亩产超过4吨;如降水天数小于45天,每月降水量小于150毫米,降水条件就显得不足,甘蔗生长缓慢,株高较矮,甘蔗工业亩产平均3.5吨左右。另据广东、广西有关甘蔗耗水量试验,甘蔗伸长期平均每天耗水量为4~5毫米,即每月耗水150毫米左右,由于降水有效性不可能达到100%,因此平均每月降水量应不小于200毫米。

    ③秋旱。秋季为上年秋冬植蔗和当年春植蔗的成熟期和秋植蔗下种、萌发及幼苗生长分蘖期。因此,秋旱对秋植蔗下种、萌芽分蘖、伸长均有不利的影响,而对处于成熟期的甘蔗,一般轻度秋旱却是有利的。但降水量过少,亦不利于甘蔗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据调查,如果10—11月每月降水日数小于5天,每月雨量小于40毫米,就对甘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使甘蔗生长缓慢,茎长变短,因而产量降低。一般在出现秋旱的年份,每月日照时数超过200小时,日夜温差在8℃以上,这种天气条件有利于甘蔗成熟和蔗糖累积,含糖分高。如2003—2004榨季,广西受严重干旱气候影响,甘蔗长势差,蔗茎普遍矮小,单产下降,原料蔗比上榨季减少236万吨,但由于干旱使甘蔗蔗糖分和产糖率提高,总产糖增产24万吨。所以秋旱对甘蔗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④冬旱。冬季是秋植蔗分蘖或伸长处于停顿状态时期,其抗旱能力也大为加强,加上冬季温度低,甘蔗生长缓慢,故此时干旱对秋植蔗影响不大,相反,此时的干旱能起到蹲苗作用。但对正在下种萌芽的冬植蔗影响很大,主要影响蔗根蔗芽萌发,由于土壤湿度过小,会使蔗茎干枯死亡和死茎缺苗。据调研,下种后半个月需要20~30毫米的雨量,才有利于蔗芽萌发。

    2.霜冻

    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低温霜冻对其为害很大,既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又给制糖带来困难;并影响种苗的数量和质量,造成种苗严重不足,冻死蔗蔸,影响次年的宿根蔗。

    ①影响甘蔗的产量:受冻的甘蔗,如果生长点死亡,蔗株就不能继续生长,只能萌发侧芽;叶片受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的形成,造成蔗茎空心;全茎受害的甘蔗,蔗茎变坏,重量下降,如不及时砍收压榨,损失更大。受冻害的甘蔗一般减产15%—30%以上。

    ②影响原料蔗糖分和品质:受冻害严重的甘蔗,蔗糖分损失可达到1至2个百分点,同时还会出现还原糖成倍增加,以及蔗汁酸度和胶体增加的现象,使蔗汁品质降低,给加工带来困难。

    ③影响种苗的数量和质量:蔗茎受霜冻严重时,由于生长点、侧芽受害和死亡,使种苗的数量和质量大受影响,蔗茎不能留种,造成种苗严重不足,影响下一年植蔗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宿根蔗:蔗株受霜冻为害,一切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和抑制,严重的会使蔗茎基部侧芽死亡,造成宿根蔗发株迟、少,生长差,缺蔸断垄,导致减产。

    3.台风

    我国沿海蔗区,每年一般在6—10月份有几次至十几次台风侵袭,其中以7—9月份次数较多。台风常伴有暴雨,这时甘蔗已进入伸长中、后期,植株较高,常造成风折和倒伏等损失。风折和倒伏对甘蔗的影响:

    ①部分断茎干枯,蔗茎减产变质。在蔗田遭风灾袭击时,有的倒伏,有的蔗梢被吹折。而被吹倒的蔗茎如不及时扶正,由于茎节生长带向地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背地处,生长较快,造成弯曲向上生长。有些断根翻头,则不要扶起。断尾茎由于失去了顶端优势的抑制作用,侧芽萌发生长,消耗大量养分,结果使不少风折茎逐渐干枯,蔗茎产量降低,蔗糖分减少,纤维分增加。

    ②根系受伤,吸收机能衰退。甘蔗倒伏后,部分根系被拉断或受机械损伤,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影响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代谢,主动吸水量和对钾、磷元素的吸收转运量比正常蔗株显著减少。

    ③打乱群体结构,生长环境恶化。甘蔗倒伏后,原来正常的田间群体结构被打乱,使蔗株分布不均,有的蔗株成堆倒在一起,相互挤压,通气不足,湿度变大,温度提高,呼吸增强,生长受影响,促使气根和侧芽萌发,也使叶片的伸长受到影响。据广西农学院测定结果,平均单叶面积和单株绿叶面积分别比正常植株减少25.3%和22.7%,而且容易招致病、虫、鼠害,增加收获工时。

    ④影响生长和成熟。甘蔗倒伏后,外部生长环境恶化,内部生理机能受阻,导致蔗茎变细,空心节间增加,仅为正常蔗株的1/7,造成蔗茎产量降低,质量变坏,严重的甚至达不到正常工艺成熟的要求。

    4.洪涝

    水分过多对甘蔗造成的危害称甘蔗涝害。涝害一般有两层含义,即湿害和涝害。

    湿害是指由于土壤过湿,水分处于过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这种涝害叫湿害。湿害虽不是典型的涝害,但本质与涝害大体相同,对甘蔗生产有很大影响。

    典型的涝害是指田间积水,淹没了甘蔗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低温、地下水位高及发生洪水或暴雨之后,常有涝害发生。

    涝害对甘蔗最直接的影响是使根系的生长发育受阻。蔗田地下水位高或四面积水,土壤中空气缺乏,通透性差,氧气不足,根系生长受到很大抑制,根数少,根毛少,干重低,分布浅,不能深扎。在甘蔗生长期中,不合理的灌溉,灌溉量过大或灌溉相隔时间过短,容易导致蔗田地下水位提高和土壤物理性变差,从而影响甘蔗根系的生长和分布。据法国的研究报道,灌溉相隔时间分1周、2周和3周三种处理,结果是灌溉时间相对较长的,土壤上层的根系分布较少,下层的根系分布较多。说明土壤的水分状况,地下水位的高低对甘蔗根系的生长和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灌溉又会影响蔗田水分状况和地下水位,所以必须进行合理的灌溉,才有利于甘蔗根的生长和分布。

    蔗田积水不但影响根的数量、干重和分布,还影响根的吸收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及导致根部病害。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根的呼吸作用将受到抑制,使根的生理活动减弱,从而影响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而且由于土壤含氧量减少,使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弱,而嫌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加强,使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受到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使根系受害。田间积水造成田间过于阴湿,严重时会导致根腐病。

    当蔗田积水时间过长时,涝害不仅使根部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受涝会造成生长点变成暗褐色,蔗株易倒伏,蔗茎弯曲,蔗叶枯黄,在接触水面的蔗茎上长出气生根,蔗茎空心蒲心,茎比重下降。受涝蔗株由于生长受抑制,顶端优势减弱,侧芽抽出,其抽出的速度快慢与受涝程度和时间长短有关。受浸没顶,时间较长,生长点死亡的蔗株抽侧芽比较快;受浸而不没顶,受浸时间较短,生长点没死的蔗株抽侧芽比较慢。受涝时间不长,茎节保持青绿,根点正常的,可作种苗用。受涝严重的生长点死亡,蔗茎枯烂,完全失去加工价值,造成甘蔗严重减产(见下表)。


    水淹蔗地与正常蔗地茎比重及产量比较(桂11)
 

    涝害还会影响甘蔗蔗糖分的积累。据广西报道,受涝蔗地的甘蔗或是正常甘蔗,蔗糖分的积累随着时间推进而上升,田间蔗汁锤度都有增长,但水淹甘蔗的蔗糖分比正常甘蔗的低,尤其对宿根蔗的影响大。据多年试验,水淹宿根蔗的锤度比正常宿根蔗的锤度平均少1.94%,蔗糖分积累平均少1.52%,水淹新植蔗的锤度比正常新植蔗平均少0.37%,蔗糖分平均少0.18%。

    四、甘蔗生产区域分布

    1.世界甘蔗生产区域分布

    从1996年至2002年世界甘蔗生产面积大约在29000多万亩。其中世界上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年种植面积7300多万亩。其次是印度,植蔗面积6200多万亩。中国位居第三,植蔗面积1800多万亩。植蔗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印尼、南非等。其中巴西、印度的甘蔗种植面积分别占世界总面积的25.16%和21.21%,中国占6.08%。由于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印度蔗糖国内产消基本持平,出口蔗糖较大的国家分别是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古巴、南非,年出口蔗糖分别达858万吨、412万吨、368万吨、325万吨、120万吨。

    巴西疆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甘蔗糖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一年四季均有食糖(与酒精)生产,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区分,是世界主要食糖生产和输出国,年产糖量近2000万吨,年出口糖量超过850万吨。由于巴西是实行既用甘蔗加工制糖,又用甘蔗直接生产燃料酒精的国家,甘蔗用于产糖和用于产酒精的比例,要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巴西的产糖量和出口量,除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外,还要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就使世界食糖供求平衡和世界糖价增加了难以预测的变数。

    基于以上原因,愈来愈多的国内糖业界同事,在分析世界食糖市场形势时,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巴西糖业。

    2.中国甘蔗生产区域分布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广东及沿海蔗糖业逐步发展,到了40年代以后取代四川发展成为中国新的产糖区,一直到1992年六十多年中,广东成为中国的食糖中心,其历史最高产量是1991—1992年榨季曾达到216.35万吨。但从上世纪70年代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差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壮大,导致整个蔗糖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致使中国的食糖生产向广西、云南转移。从1992—1993年榨季开始到现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12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

    在广西蔗糖业发展的同时,云南糖料蔗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1997年、产糖量1998—1999年榨季超过广东,跃居中国第二大甘蔗种植面积、产糖大省,随后稳定发展,并一直保持全国第二的位置。

    2003—2004年榨季,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1796.7万亩,产糖943.6万吨。其中广西植蔗面积1026万亩,产糖量588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5%;云南植蔗面积425万亩,产糖量19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19.4%;广东植蔗面积190万亩,产糖量98.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9.8%;海南植蔗面积95万亩,产糖量40.5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4.0%。以上四省区植蔗面积、蔗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植蔗总面积、蔗糖总产量的96.7%和97.7%。

    五、甘蔗制糖工艺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前,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甘蔗白沙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由于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价格相对硫化糖较高,目前国内多数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甘蔗制糖工艺大概分以下几个过程:

    1.甘蔗原料来源。当甘蔗的蔗茎田间锤度达20或蔗糖分13.00%以上时即可砍收,削去叶、梢和根等杂质,送到糖厂加工,作为制糖的原料。

    2.甘蔗的预处理。甘蔗在进入压榨机或渗出器之前必须先进行破碎处理,称为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将条状的甘蔗破碎成片状或丝状的蔗料,使甘蔗的纤维组织撕裂,糖分细胞充分破裂。

    3.甘蔗的压榨。甘蔗压榨就是将预处理过的蔗料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出蔗汁的过程。

    4.蔗汁的清净。压榨出来的蔗汁还含有很多杂质,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来进行蔗汁的处理,才能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这些工序包括:亚硫酸法清净(或其他方法的清净)、预灰和加热工序、蔗汁的硫熏中和、蔗汁的沉降、蔗汁的过滤等。

    5、蔗汁的蒸发。蔗汁经过清净处理后得到的清汁浓度为12度BX-14度BX(即含水86%—88%)。如果将含大量水分的稀汁直接送去结晶,将要消耗大量的蒸汽,这样即消耗能源,又延长煮糖的时间。因此,清汁必须经过蒸发工段,除去大量的水分,浓缩成60度BX左右的糖浆,才能进行结晶。

    6.煮糖。由蔗汁到制成糖浆,虽然在清汁过程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处理,除去了一部分胶体和其他非糖成分,而且在蒸发时也沉积出了一部分积垢。但是,经过蒸发后的糖浆却大都微带混浊。这是因为蒸发后不但糖的浓度增高,非糖分的浓度也大大增高了,已超过溶度积的非糖分析出沉积垢或悬浮微粒,而使得糖浆微带混浊。所以,粗糖浆必须再经硫熏,有时还需再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清净糖浆,才能作为煮炼白砂糖得原料。然后再将糖浆煮沸,蒸去其中的水分,留下含蔗糖的固溶物,即可制成片糖(糖块)及糖粉。

    7.砂糖的干燥。一般情况下,自离心机卸下的白砂糖还含有0.5%-1.5%的水分,必须经过充分干燥及冷却,才能装包和贮存。其原理就是在低于水的沸点温度下将物料中含有的微量水分除去。砂糖的干燥,基本是以空气为介质,使空气流过砂糖表面,从而将砂糖中所含的水分带走。或者说砂糖干燥就是砂糖水分向空气扩散的过程。

    8.砂糖过筛、称重、包装和成品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