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主播钟淑影库:障————的各种解释与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4:10:28
障———的各种解释与分类 烦恼之异名。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大乘义章五本曰:‘能碍圣道说以为障。’余见二障三障四障五障十重障各条。


二种之分类者:所知障、与烦恼障

所知障者:
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此因缘,名所知障。
二解如十二种障中说。
三解佛地经论四卷十七页云:所知障者:于所知境不染无知。障一切智,不障涅槃。虽有此障;见声闻等,得涅槃故。
四解佛地经论七卷三页云:覆所知境,无颠倒性,令不显现;名所知障。又云: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诸法萨迦耶见以为上首所有无明法爱恚等诸心心法,及所发业,并所得果,皆摄在中。皆以法执及无明等为根本故。
五解成唯识论九卷四页云: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所知障,决定不与异熟识俱。彼微劣故。不与无明慧相应故。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七转识内,随其所应,或少或多,如烦恼说。眼等五识,无分别故;法见疑等,定不相应。余由意力,皆容引起。此障但与不善无记二心相应。论说无明唯通不善无记性故。痴无痴等,不相应故。烦恼障中,此障必有。彼定用此为所依故。体虽无异;而用有别。故二随眠,随圣道用,有胜有劣,断惑前后。此于无覆无记性中,是异熟生;非余三种。彼威仪等,势用薄弱;非覆所知,障菩提故。此名无覆,望二乘说。若望菩萨;亦是有覆。

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


二解 如十二种障中说。
三解 佛地经论四卷十六页云:又烦恼障者:谓贪嗔等一切烦恼、缠随眠位若行不行、皆有势力、障生圣道,障得涅槃,乱身心故;名烦恼障。
四解 佛地经论七卷三页云:恼乱身心,令不寂静,名烦恼障。又云:烦恼障者:谓执实我萨迦耶见以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随烦恼。若所发业、若所得果、皆摄在中。皆以烦恼为根本故。
五解 成唯识论九卷三页云: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
六解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烦恼有二。一者、数行。谓恒起烦恼。二者、猛利。谓上品烦恼。应知此中唯数行者、名烦恼障。如扇搋等。烦恼数行、难可伏除;故说为障。上品烦恼、虽复猛利;非恒起故,易可伏除。于下品中数行烦恼,虽非猛利;而难伏除。由彼恒行,难得便故。谓从下品为缘,生中。中品为缘,复生上品。令伏除道、无便得生。故烦恼中、随品上下,但数行者,名烦恼障。又业障中、理亦应说余决定业。谓余一切定感恶趣卵生湿生、及女人身、第八有等。
七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烦恼障?谓如有一、本性具足炽然贪嗔痴烦恼。由如此故;难生厌离,难可教诲,难可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
八解 发智论十一卷五页云:云何烦恼障?谓如有一、本性具足炽然贪嗔痴烦恼。由如此故;难生厌离,难可教诲,难可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



三种之分类者:

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者,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者,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者,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众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开悟成佛。



三种之分类者:

一、加行障。二、远离障。三、寂静障。

二解  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页云:何等为三?一者、业障。二、烦恼障,三、异熟障。
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就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
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
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喑哑,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


三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二页云:如说三障,谓烦恼障、业障、异熟障。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若诸有情,成就六法;虽闻如来所证所说法毗奈耶;而不堪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何等为六?一、烦恼障。二、业障。三、异熟障,四、不信,五、不乐,六、恶慧。虽说成就如是六法;而未广辩,亦未曾说。云何名烦恼障?云何业障?云何异熟障?彼契经是此论缘起根本。彼所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复有说者,前虽分别诸业;而未分别彼业等障。今欲分别,故作斯论。如是三障,总以炽然猛利烦恼,五无间业,那落迦等种种异熟,为其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障?答:如是三种,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是故名障。


饿鬼三障:
[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发髼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
[二、内障],谓此饿鬼,咽或如针,口或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不能啖饮。如是等鬼,由内障碍饮食,是名内障。
[三、无障],谓有饿鬼,名猛焰鬘,虽于饮食无有障碍,然随所饮啖之物,皆被烧然,变成火炭;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是名无障。



修定三障
[一、沉昏闇蔽障],谓行人修定之时,沉昏瞪瞢,无所别知,由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名为沉昏闇蔽障。
[二、恶念思惟障],谓行人修定之时,虽不沉昏,而恶念忽起,欲毁禁戒,作诸不善等事,因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恶念思惟障。
[三、境界逼迫障],谓行人修定之时,虽无如上沉昏、恶念等事,而身或卒痛,魔恼竞起;或自见身陷入于地,火来烧身;高崖坠落,猛虎奔逐;乃至罗刹诸恶相现,逼恼行人,令生惊怖,障诸禅定,是名境界逼迫障。


三种分类者:
[一、皮烦恼障],即三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肉烦恼障],即三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肉在皮内,故名肉烦恼障。
[三、心烦恼障],即根本无明惑也。谓此无明之惑,由迷真心,逐妄而起,故名心烦恼障。      《三藏法数》



四种分类者:
[一、惑障],谓诸众生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根性昏钝,障蔽正道,是名惑障。
[二、业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
[三、报障],报即果报。谓诸众生由烦恼惑业为因,而感地狱畜生饿鬼诸趣之报,不闻正道,是名报障。
[四、见障],谓诸众生由不闻正法,起诸邪见,随逐魔事,失菩提心,是名见障。(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种分类者: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名四障。佛性论二曰:‘声闻、缘觉、大力菩萨,住无漏界,有四种怨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又)一惑障,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思惑也,能障蔽正道。二业障,身口意所造之恶业也,能障蔽正道。三报障,三恶趣之苦报也,能障蔽正道。四见障,诸邪见也,能障蔽正道。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四种分类者:
能障出家。谓意乐障,所依障,业障,不自在障。意乐障者:谓或为王威所逼迫,而求出家。如是等。所依障者:谓或盲聋,或扇择迦,或半择迦,或为疥癞秃挛躄等种种恶疾,逼切其身。如是等。业障者:谓害母等,诸重恶业。不自在障者:谓父母等所不听许。若诸僮仆,若王大臣,他所劫掠,若兰所得,若有辩答。如是等。


修道有五障:
一、烦恼障根本之烦恼,障盖净心,防害道机,而不使入于佛法。
二、业障过去之重罪,乃至诽谤正法也,以先业之障未除,而有种种之难,不得入于佛法。
三、生障若得无难之生处,则必悟道,然先业乘之,而受无暇之身,为趣生障,不得入于佛法。
四、法障已生无障之处,又有悟道之机,以先世障法等缘故,不逢善友,不得闻正法。
五、所知障已逢知识,得闻正法,而有种种之因缘,两不和合,妨修般若。


十种分类者:
菩萨于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证得十种的真如,即
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
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
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
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
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
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
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
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
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菩萨于十地断十障,而证十真如: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行,异生性障者,此地入心中断之所,即见道所断之烦恼所知二障也,此二障为无始以来凡夫异生之性,故云异生性。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邪行障者其体为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于诸有情身为行邪之障,故名邪行障。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闇钝障者,是亦俱生之所知障之一分。此障能使此地胜定与总持所发之三慧,忘失所闻思之境,故名胜钝障。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细惑现行障者,执实有诸法之法执,即俱生所知障中之身见也。为俱生之身见,故对于分别之身见名为细惑障。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下乘涅槃障者厌生死,乐涅槃,与不下二乘同,故名下乘涅槃障。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粗相现行障者,言执有染净相之障也。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细相现行障者,流转还灭之生灭相也。前六地虽作染净无分观而因作缘起观,故犹有生灭之微细相为障也。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无相加行障者,于无相中作加行之障也。前第七地,虽住纯无相之观,然犹借功用而不自在,此第八地,于无相断作功用之障,故功德任运自在也。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不欲行障者,不欲利他之行之障也。前第八地为刹那增进之位,故于自利之功德,任运无功用,然于利他之功德尚不任运,尚借加行功用,为此地之障也。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法未自在障者,于诸法中未得自在之障也。前第九地非遍缘自在,入此第十地断彼未得自在之障,故于一切之法得自在也。见唯识论十,百法问答钞七。


十一种分类者:
一、广大障。谓具分障。二、狭小障。谓一分障。三、加行障。谓增盛障。四、至得障。谓平等障。五、殊胜障。谓取舍生死障。六、正加行障。谓九烦恼障。七、因障。谓于善等十能作障。八、入真实障。谓觉分障。九、无上净障。谓到彼岸障。十、此差别趣障。谓十地障。十一、摄障。谓略二障。如彼卷十页至十七页广说。


十二种分类者:
一、业障。谓作五无间业故。二、习气障。谓先数习诸恶业故。三、放逸障。谓大兴盛现在前,时受用诸欲。四、盖障。谓五种盖,随一现前,覆蔽其心。五、懈怠障。谓由懈怠,少分烦恼,缠扰其心。六、障碍障。谓十二种障碍,随一现前。七、生障。谓生无暇处。八、不生障。谓佛世尊,不现于世。九、信解障。谓佛世尊,虽现世间;而生邪见。十、烦恼障。谓由彼故说慧解脱心得解脱。十一定障。谓由彼故,说俱分解脱心得解脱。十二所知障。谓由彼故,说诸如来心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