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呼吸水分惊喜:没有垃圾音乐,只有垃圾听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16:20

很多人都说洋快餐是“垃圾食品”,我一直不能理解。从成分上分析,汉堡包和炸酱面没什么大的不同,都是小麦、碎肉、调味酱和少许蔬菜。臭名昭著的炸薯条和北京名小吃炸灌肠从营养成分到制作工艺也没有多大区别。后来我明白了:营养再丰富均衡的食品,如果成年累月的吃,也会对身体有害。现在很少有人家天天吃炸酱面炸灌肠了,但的确有不少年轻人天天吃汉堡包炸薯条,这样本来挺好的西餐经典主菜和配菜,就背上了“垃圾”的恶名。还是一位食品营养专家说得好: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一些对现今文化市场充斥浮躁泡沫痛心疾首的人士,称一些一夜爆红的流行歌曲为“垃圾音乐”,认为这些垃圾抢占了本该由精品精神食粮占据的市场,必须严打肃清。

我自幼在专业音乐院校学钢琴,在那样的环境氛围中,谁要是在琴房弹《献给爱丽丝》或《少女的祈祷》,肯定是一种自嘲或滑稽的哗众取宠,通常会招来嗤之以鼻的嘲笑和起哄。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当时都教着一大堆业余钢琴学生,而这两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是每个业余学生都要弹的。所以在我们同学之间对这两首作品表示鄙视有两层含义:首先,平时听不同的学生反复的弹都快听吐了;还有,这两首作品在这个特定环境中象征着“业余”,而我们是“专业”的,必须和它们划清界限。

我想现在之所以会有“垃圾音乐”的说法,原因应该也是这两点。有一些本来很好的音乐,由于无休止的在主流媒体重复播放,使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从精美的“点心”变成了令人作呕的“垃圾”。比如经典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唱段“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一首曲、词俱佳的歌曲。由于几届世界杯阿根廷队早早被淘汰,而只要一被淘汰电视、电台的足球节目无一例外都会拿这首歌做背景音乐,甚至报纸也拿该歌名做通栏标题。不管你愿不愿意,在48小时内只要打开电视或广播,至少要重复听这首歌十几遍。头一年还好,毕竟这首歌的确很美,也很切题。过了四年阿根廷又被淘汰了,于是媒体又拿这首歌地毯式轰炸一遍。之后美洲杯也开始转播了……大家对这首歌终于有一种阴魂不散的感觉,避之不及,精品就这样被重复成了垃圾。对我个人而言,郑智化的艺术形象也是这么被毁掉的:当内地还很少有人知道郑智化是谁的时候,他早年的《单身逃亡》、《堕落天使》两张专辑是我非常推崇的作品。忽然有一年《水手》响彻大街小巷,在路边吃碗刀削面都躲不开大喇叭里“拿电筒,蒜什么”,不久,再听到郑智化那走调走的很妙的歌声我就开始反胃了。其实《水手》仍然是很有水准的作品,但是架不住每隔一小时听一遍,这属于被恶意糟蹋。我想很多歌曲比如《两只蝴蝶》、《狮子座》等等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质量的音乐,否则也不会立即吸引那么多人去听,但是同样是爆炒火候没掌握好,炒到审美疲劳,就连歌带人一起“被垃圾”了。

  很多斥流行音乐为垃圾的“艺术家”在泡酒吧、咖啡厅的时候并不反感流行歌曲。但是在公开场合必须立场坚定的抵制“商业音乐”,这是职业身份带来的职业自觉性,大家都可以理解。不过正如被义愤填膺声讨不休的“垃圾食品”大多是洋快餐,而中国快餐哪怕的确很垃圾也会被“赦免”(比如炸糕、糖耳朵),最多敦促其改良(比如油饼油条)一样,被斥之为“垃圾音乐”的几乎全部是“流行音乐”范畴内的作品,而“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圣殿里的新作品真的就都那么“有益健康”吗?其实就算炸薯条再不有利于健康,它毕竟还能吃,而且真的挺好吃。但如果端上餐桌的是清蒸荷香蚯蚓、奶油焗鹅卵石,还愣说这才是体现民族精神和富于前瞻性的创新菜,大家恐怕只能撒腿就跑去抢“垃圾”填肚子了。

  没有垃圾音乐,只有垃圾听法。还要加上一句:除了垃圾,给点别的比垃圾好吃的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