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史漫画:赎不知,殊不知?孰不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39:30
开车的朋友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怪事情:年检的时候如果自己按部就班的一项一项的去检,很难顺利通过,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不达标”,耗上很多时间,交很多次费。但是如果你花点钱,请买车时的4S店工作人员带着去检,还是这辆车,准能一次性顺利通过,节省时间,往往还少花钱。这其中潜规则的奥妙不细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本来规矩的事情不知为何变得不能规矩,需要再花钱买“规矩”的事情并不罕见。

现在城市里的中、小学生,鲜见不参加各类补习班的。家长、孩子、教育官员对此都痛心疾首,但是都无法回避课外补习存在的“合理”性:要想在升学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参加这些各式各样的补习。但是,在补习班里授课的,也都是各个中、小学校中的任课教师,那为什么他们在校内的授课就只能是“基 础”,在校外的“兼职”就可以是“提高”呢?在学校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所有学生的固有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于是只能通过花钱上补习班的方式,再把这个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利赎回来。维权不易,而赎权简便,于是大家都愿意花钱买个放心、踏实、方便,殊不知,买的其实是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很多在大学负责美育工作的老师抱怨,现在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越来越差,很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都是不折不扣的“乐盲”。可是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课都是存在的,我国“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智”和“美”中都包括了艺术素质的内容。但是我的一位现在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深深刺激了我,他回忆起中学时代的音乐课:“上过,但还不如不上,那样至少现在我还不至于讨厌古典音乐!”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不是因为小学大字课老师对我的打击和奚落,我现在也不会对书法艺术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感。

在中、小学里接受艺术基础教育,是每一位中、小学生的权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权利往往被弱化到了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甚至由于教师素质的低下,再经过乏味、粗暴的教学手段,学生对于艺术的感受力不仅没有被激发,反而被打压殆尽。于是“艺术普及教育”成为了非义务的“课外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原先应该在学校里获得的音乐基础教育,需要到学校外付费获得,否则就只能缺失。好在音乐、美术等等科目中考、高考都不涉及,是不带有强制性的“素质教育”,这样可以等到上了大学课业负担不那么重时再返回头来“熏陶”。但是“素质”的培养是真正需要“从娃娃抓起”的。“知识”什么年龄段都可以学习、恶补,而“素质”,特别是对艺术的感受力,如果错过了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再想重新培养,便只能“治标不治本”了。但是现在,我们只能指望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辅导班能够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担,当然,这不可能是免费的。

如果仅从现在我国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来看,我们的师资力量是相当雄厚的:任课教师基本都具备了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本、专科甚至研究生学历。那么造成现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基础教育如此薄弱的现状,是中、小学校自身管理的原因,还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或者是我国整体教育制度的漏洞,这需要相关权威的机构进行调研。对于这种校内不足校外补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可能并未意识到是一种对自身权益的侵害,它暂时的存在也有其无奈的“合理”性。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则不该任由这种“合理”无限期继续下去,甚至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场保护这种“合理”。这种“赎不知”的潜规则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暂时相对稳定的运转模式,但当这种被习以为常的侵权从“殊不知”到了“孰不知”的程度时,更大的麻烦就无法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