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010年全球票房:香港浸会大学針灸專家彭榮琛教授治療中风經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9:16

香港浸会大学針灸專家彭榮琛教授治療中风經驗

1楼 发表于 2009-3-2 18:0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香港浸会大学針灸專家彭榮琛教授治療中风經驗
大接經全息療法治療中風後遺症(轉貼)之三

療法要點

1.
為什麼要從小關節開始治療
大接經全息療法治療程式是從井穴(指尖)開始,向八風、八邪(指掌關節)、原穴(掌腕踝關節)、合穴(肘膝關節)移動,從小關節逐漸向大關節移動。除了上述全息要求之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讓病人能夠看到治療效果,有利於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小關節附近的肌肉恢復比較容易取效,和大關節附近的肌肉相比,活動所需要的力量要少的多。比如手指前端做一些輕微活動比肩肘關節活動所要付出的力量要小得多,因此手指的肌肉稍有恢復就能看到效果,而肩肘部肌肉稍有恢復,肩肘關節還不能出現明顯活動的跡象。因此給病人的感覺不同,對樹立病人的治療信心效果不一樣。這也是心理療法的一個內容。B.以小關節帶動大關節,有利於肌肉的全面恢復。小關節能夠活動之後,每天做一定時間的活動,使活動了的肌肉得到鍛煉,在活動的過程中帶動下一關節,比如手指做活動,腕關節部的肌肉就能隨著活動,腕關節的肌肉活動,肘關節的肌肉就能隨著活動,這樣一來四肢的肌肉群都得到了鍛煉,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2.
為什麼要重視手臂部的治療
一般的中風後遺症病人,在家屬的照顧下,下床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腿部的恢復比較好。而手的活動比較少,恢復一般不太好。時間長了恢復就更加困難。因此必須儘早考慮上肢的恢復。重視上肢包括以下兩方面:A.上肢除了進行大接經療法之外,還要進行通關過節的治療,在肩髃、曲池、合穀等穴位處針灸,也就是在綜合二者的長處,促使肌肉的恢復。B.要反覆向病人強調手部恢復的重要性,每次針灸前都要病人作手部的活動,並建議活動的方式和方法,並對活動的效果進行檢查。常用的活動方式為按摩手部--手插米--手內曲--手爬牆--手轉球--手揑圈,逐步進展。

3.
為什麼要在健側進行治療
病程時間比較長的病人,甚至有肌肉萎縮和關節不靈活的病人,其氣血流通能力很差,而健側的氣血流通一般來說沒有什麼大的問題,而左右手是陰陽相關,有一定的互動能力,因此這類病人剛剛來就診的時候,先針灸患側效果不是太好。而利用健側的有利條件帶動患側的氣血流通,往往效果更好,所以先針灸健側。當患側的肌肉肌肉有一定的恢復跡象的時候再針灸患側。其恢復跡象一般表現為:A.手部浮腫開始消退;B.手指關節的凝滯開始鬆動;C.手指尖能作一些輕微的活動;D.手部皮膚顏色開始轉換。

4.
為什麼要分步治療
分步選取穴位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穴位的耐針性,根據我們總結的看法,穴位在連續針刺時間超過8天,就有可能逐漸產生耐針性。而我們治療中風病,療程一般都要超過8天,所以需要注意對耐針性的防止。而分步治療的每一步都不會超過8次(一般每步在3-5次之間),這樣就能保持穴位在最好的治療狀態下發揮作用,因此有利於提高療效。分步治療還能使針刺連續進行而不需要療程間的休息時間,增加了針刺次數,對疾病的恢復有利。

5. 為什麼刺激量不要太大
針灸治療疾病需要對穴位進行刺激,但是這個刺激對於疾病並沒有直接的治療效應,對疾病發生直接治療作用的是穴位和經絡。我們可以稱針灸的刺激為第一推動力,這個第一推動力作用於穴位和經絡,目的是使穴位或者經絡產生治療效應,因此穴位和經絡的的治療能力可以稱之為第二推動力,只有第二推動力最強大的時候(而不是第一推動力最強大的時候)才能獲得最好的療效。因此針刺刺激量的大小要視穴位和經絡的反應而定,也就是說只有最恰當的第一推動力才能獲取最佳的第二推動力,不是第一推動力(針灸的刺激量)越強越好。所以在治療中風病後遺症的時候刺激量不要太大。刺激量的具體大小要視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的輕重而定,掌握和控制刺激量的大小也是針灸醫生水平高低的表現。一般來說針刺的壓力不要超過1.5公斤為好。
香港浸会大学針灸專家彭榮琛教授治療中风經驗

大接經全息療法治療中風後遺症(轉貼)之二
辨證(處理方法)治療
1.
有熱象者用太衝;火象較重者用行間;火上衝者用捏脊療法,從風府到腰俞。
2.
有水濕者用外關、大都;濕邪凝滯者用支溝、足臨泣;有濕熱者用關元、    漏穀;有痰者用豐隆、間使。
3.
氣血阻滯者用期門、梁丘;氣滯血瘀者用孔最、地機;若阻滯較重者用地機、中都。
4.
氣虛者用中脘、百會;陰虛者用太溪、三陰交;陽虛者用命門、氣海。
5.
有褥瘡者,在局部加灸。
6.
病程較長者加灸懸鐘、大椎、百會、氣海。
7.
身體虛弱者,加背俞穴。

對症(處理方法)治療
1.
神志不清者,加四神聰。
2.
流口水者,加承漿。
3.
語言蹇澀者,加廉泉。
4.
胸悶者,加天突。
5.
不思飲食者,加章門。
6.
腹脹者,加腹結。
7.
足內翻者,加申脈。
8.
足外翻者,加照海。
9.
肩關節脫臼者,加七星台。

大接經療法與通關過節法區別

1.
通關過節療法從大關節開始(主要針灸大關節附近的穴位)。理由:通關過節(認為癱瘓的原因是氣血在關節部位不容易通過)。而大接經全息療法從小關節開始(主要針灸手指頭附近的穴位)。理由:全息相應(認為癱瘓是經絡交接處氣血不暢通的原因)。

2.
通關過節療法注重足部的治療(足部也使用通關過節的方法)。理由:足腿恢復較容易,故先抓緊足部的恢復。而大接經全息療法注重手部的治療(足部穴位用於辨證選穴)。理由:手臂部的恢復不容易,故先抓手部的治療。

3.
通關過節療法在患側進行治療,一般不考慮治療健側針對病變部位治療。理由:抓緊時間對疾病進行治療。大接經全息療法新病先治患側,久病先治健側。理由:久病患側氣血流通不暢,故借用左右經絡互相影響的理由,以健側調動患側。
(我聽課時,同學問萬文蓉老師,若從健側起治的久病病人,何時能轉治患側。萬老師當時答,時間沒有定案,以患者神色為要,若見患者神色持續轉旺,治療可轉到患側。)

4.
通關過節療法穴位分組使用(先選定若干組穴位,每次用其中一組,下次換另一組)。理由:避免穴位的耐針性。大接經全息療法穴位分部使用(按井、八、原、合的順序進行,每一部分穴位都有使用要求)。理由:避免穴位的耐針性。

5.
通關過節療法刺激量較大(多用強刺激)。理由:喚醒沈睡的經絡。大接經全息療法刺激量較小(多用中等或輕刺激)。理由:發揮經絡的正常功能。


請問何為七星台謝謝

七星台指小肠经肩部七穴,因其形象北斗七星而得名。小肠经在《足臂十一脉》中又称“肩脉”,因主治肩部疾患而得名,此七穴就是治疗肩部疾患的主穴。

香港浸会大学針灸專家彭榮琛教授治療中风經驗

大接經全息療法治療中風後遺症(轉貼)之一


大接經全息療法主要用於中風後偏癱及某些腦部疾患。

中風在《內經》中稱為擊仆、偏枯、大厥等。因本病往往出現突然仆倒、昏迷,需要急救,而後又往往出現偏癱等行動不便、語言障礙等後遺症。使用針灸治療,無論其緩急深淺都能恰到好處。近代使用針灸治療中風者較多,療效也較為滿意。據筆者統計的20篇5,000多例報導,其總有效率為93.9%。而查有關資料,其自然恢復率僅為40-50%。

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歷來有兩大類方法:一是當今常用的通關過節療法,其特點是選用大關節部位的穴位為主;二是大接經療法,其特點是選用十二井穴為主。

大接經療法目前使用較少,即使有人使用也很難體現出其治療的精妙絕倫之處。實際上這二種療法都有比較好的療效,尤其大接經療法是對腦部疾病的一種直接治療方法,使用得當效果更為理想,治療更為徹底。

所謂大接經,"大"指大周天,"接經"指接通經脈。即是使大周天的經脈全部接通,方法是針刺十二井穴,以溝通十二經脈的氣血,使大經脈的陰陽氣血得以正常交接而從根本上解除中風病人腦內的致病原因。本法見於《潔古雲岐針法》(見《濟生拔萃》,轉見於《衛生寶鑒》),但記載內容較少,主要就是寫了十二個井穴,沒有具體運用的內容,筆者通過在臨床多次使用,逐漸摸索,使其逐漸完善,成為一種系列治法。

"全息"指本療法與全息理論有相應之處,認為四肢末端的血流變化與大腦內的血流變化十分近似,而且互相影響。當使用大接經療法的時候,能對大腦內的血流及其變化產生影響,所以治療腦部疾病有更直接的效應。綜合以上二者的含意,故定名為大接經全息療法。

大接經全息療法包括以下兩種選穴方法:即從陽引陰法和從陰引陽法。使用十二井穴作為針刺的主要穴位。


從陽引陰法:適用陰病在陽證

選穴的順序是:
至陰、湧泉、中衝、關衝、竅陰、大敦、少商、商陽、厲兌、隱白、少衝、少澤。

起穴是至陰,至陰為足太陽井;止穴是少澤,少澤為手太陽井。從時間關係上看足太陽旺於申時,手太陽旺於未時,從申至未為12個時辰,也就是營行五十週一大會之後。申時為15--17時,是陽氣漸消,陰氣漸甚的時間,始針足太陽,一方面補正陰以去邪陰,另方面取陽經之長助正陽以去邪陰,在臨床時若不能按時針刺,那麼按序針刺也行。

⑴.原因為陰寒;如高血壓病中的頭眩暈以沈重為主,血壓高但用抗高血壓藥物效果不理想,形寒,腰酸痛,小便清長,大便乾結或溏,疲乏無力,常有噁心,口乾而不欲飲,多在晚間病情加重或發病,有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脈沈實或沈滑,苔厚膩或腐色白或土黃,舌質暗或呈橘紅色。

⑵.癱瘓主要表現在陽經或陽處,如癱瘓多發生在左側,上肢的恢復較困難,若是在右側,則往往上肢表現更重,恢復更難,所以必須對上肢予以更多的重視。

從陰引陽法:適用於陽病在陰證

選穴的順序是:少商、商陽、隱白、少衝、少澤、至陰、湧泉、中衝、關衝、厲兌、竅陰、大敦。

起穴是少商,少商為手太陰井;止穴為大敦,大敦是足厥陰井。從時間關係上看手太陰旺於寅時,足厥陰旺於醜時,從寅至醜為12個時辰,也就是營行五十週一大會之後。寅時為3--5時,是陰氣漸消,陽氣漸甚之時。此時開始針刺手太陰,一方面借天氣助正陽以去邪陽,另方面以手太陰助正陽以去邪陽。(其中厲兌穴的位置不對,按規律應在隱白之前,不知何故)

⑴.原因為陽熱,如高血壓病中頭眩暈較重,甚至頭重腳輕(形如坐舟楫之中),面紅目赤,上半身有熱感,下半身有涼感,服用抗高血壓藥一般有效。但停藥則血壓馬上升高。有口臭,口乾,能適量喝水,胸脹腹滿,小便黃臊,大便乾燥,情緒容易激動,常睡眠較差,病情多在白天加重或發作,舌苔乾厚膩,色黃或黑,舌質紅或有裂紋,脈弦數或洪滑。

⑵.病症表現在陰經或陰處。如癱瘓主要發生在右側,下肢的恢復均較困難;若發生在左側,則下肢的恢復更加困難。這時上肢恢復雖然也較困難,但只要下肢能有較好的恢復,上肢也可以得到較好的恢復。也就是說,上下肢的恢復基本上一致。因此此時的治療應該上、下肢同樣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