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迷人的保姆 在线:百姓事情大如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44:17

百姓事情大如天——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连续五年“零上访”的秘诀

 

st1\:*{behavior:url(#ieooui) }

根据杭州培训中心的要求,在学习期间需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经验材料,集合我的工作实际,现将我下乡开展的一项调研工作情况向领导作如下汇报:

枧槽苗族乡位于四川省叙永县南面山区,距县城54公里,是叙永县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幅员面积81.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816户,共12145人,其中苗族3023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25%。枧槽乡地理位置偏僻,是全县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农业乡镇,加之汉苗杂居,各种纠纷不断,群众上访频繁发生。2005年起该乡党委、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以民为本,实现了连续5年 “零上访”。

一、主要做法

(一)运作程序公开透明,取信于民

一是各级代表参与到政府决策。充分利用各村、各行业中有威望、有声望的开明人士,如老干部、老党员、教师、致富带头人等参与到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中,通过他们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群众更能理解、也更愿意相信,这样提高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消除了一些误会和隔阂,相应的矛盾也就减少了。五年来,各级代表直接参与政府重大决策67余次。二是推行民主议事七步工作法。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等事项,必须由村两委干部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再利用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专题讨论,补充完善方案后上报乡政府;乡政府审核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表决后采取书面、公开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公示;并推选5名村民代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项目完工后,进行总结和财务决算,向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和质询,从而扩大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通过七步工作法这种科学、民主、阳光决策,2009年该乡完成了解放村水泥路建设2.1公里、观音桥村水泥路建设8公里、双河桥至尾河水泥路建设2公里

(二)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服务于民

针对信访举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枧槽乡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实践,设计出信访“导访员”制度。在全乡聘请了20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信访“导访员”,为群众代访领访、提供政策咨询、与党委政府联络沟通、协助化解矛盾纠纷、收集反馈信访信息等。使上访变成了“上访人动嘴,‘导访员’动腿,相关部门共同解决”的信访模式,既解决了群众“摸不着门、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难题,又能解决无理访、越级访、缠访等问题。2009年5月观音桥村村民刘中祥与陈登权互换田土发生纠纷,刘中祥一家准备到省市上访,村“导访员”龚某掌握情况后,立即报告乡政府,乡领导亲自到现场调解,并联系农业局人员到现场进行政策解说,最后责成陈登权赔偿该田块秧苗损失费100元,避免了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五年来,枧槽乡仅依据信访“导访员”报告,超前防范群体性事件7件、越级上访事件10件,由“导访员”引导、陪同、代理的信访案件达154件,占信访总量的40%。

(三)健全信访网络机制,疏导于民

一是建立乡、村、社三级网络体系。乡里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信访领导小组,全天候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同时党委政府与各村各单位、村与社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网络机制,将苗头掌握在一线、纠纷调处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五年来,枧槽乡的矛盾纠纷60%在社级化解,30%在村级化解,10%在乡上化解。二是构建“四位一体”信访工作体系。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枧槽乡将纪检、信访、司法、综治的人员合署办公,对上访群众统一接待、统一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改变了过去各自为阵,各部门接待上访耗时长、人手不够等被动局面,也避免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批转、推诿、久拖不决的现象,使群众的信访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结果。这种纪检、信访、司法、综治“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模式为该乡化解了矛盾纠纷58件,信访总量同期相比下降了28%。

(四)千方百计调处纠纷,息事于民

一是坚持实行“进村入户每周谈”。枧槽乡根据民族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规定全体领导干部至少每周要安排1—2天时间下到村社、进村入户,深入到群众中,到村社、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群众聊天、座谈、交朋友,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查访,变群众来访为我访群众,及时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二是认真执行“三三”调解代理制。农村矛盾纠纷多为民事纠纷、邻里纠纷,枧槽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亲情、友情、乡情,推行“三三”调解代理制,要求每起纠纷先由社上调解三次,再由村上调解三次,最后不能化解的再由乡上调解。自推行“三三”调解代理制以来,该乡发生了82件矛盾纠纷全部成功调解,调解成功率达100%。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家门口、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利于民

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方能凝聚人心。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贴心为民,服务群众零距离,积极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也无形中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2009年完成全乡通村水泥路17公里,维修乡村道路30公里。实施了山茶、长新、木溪、采山分散饮水工程,解决了720人的安全饮水。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建设,为148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建房,切实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完善教育实施,争取了140万元修建双河小学教学楼、75万元修建周永福小学综合楼,新建了中学和中心校两间多媒体教室。发放了救灾粮22000斤、慰问金5500元,落实了医疗救助888人。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乡条件改善了,经济发展了,群众的心情舒畅了,牢骚怨气自然也减少了。

二、几点启示

一要敢于“面对面”。随着群众参与、知情意识的提高,信访难以避免,而有些地方怕麻烦,结果是小事捂成大事,小疾积成大患。因此党委政府要转变观念,主动为群众服务,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拆除挡在干群中间的墙,架起血肉相连的桥,老百姓有了畅通的“出气”通道,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要善于“手拉手”。党委政府只有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查访,变群众来访为我访群众,及时体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信访工作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民意才能够顺利地上达;矛盾纠纷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

三要勤于“心连心”。党委政府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的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多办让群众高兴的实事、好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才能与群众血脉相通、心心相印,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对于工作中的不足,老百姓也就能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逆反和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