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人的妹妹:亟需扭转“道德逆淘汰”的社会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1:41:54

亟需扭转“道德逆淘汰”的社会格局

2011年9月8日   A29:A29-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苏振华

  苏振华

    6日发布的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之一,发布这份报告,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在遇到老年人跌倒时,在技术层面上如何最正确地进行救助。

    这样的救助知识的普及无疑是极为必要的。但在当下社会,对跌倒老人给予帮助,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须打消好心人在救助跌倒老人时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在当年的 “彭宇案”之后,面对跌倒老人,路人犹豫不决不敢轻易出手相扶的情形时常见诸媒体:如2009年2月,南京一位九旬老人瘫倒在人行道上,过往路人欲上前搀扶却又 “有所顾虑”;2009年7月,西安一位老人过路口时不小心摔倒,许多围观者不敢伸出援手;前两天武汉一位老人更因无人救助而在路边窒息而亡……而跌倒老人讹人的例子也不鲜见,就在前些日子,南通汽运集团的驾驶员殷红彬扶起了一位老太太,竟被老人一口咬定是肇事者,好在监控录像将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才还了他一个清白。

    在这里我并不想指责跌倒老人的“以怨报德”,也不想指责路人的冷漠,老人的反咬一口与路人的踌躇不前,我想并不是太过普遍的现象,但系列的案例却呈现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国人的道德水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在中国这样一个秉承“爱人如己”之道德准则的国度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相信仍然是主流的价值观,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以及国人的道德水平会出现这样一个下降趋势呢?

    英国思想家休谟曾指出:在一个资源高度充裕的社会里,会呈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平,甚至道德也是不重要的;在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社会里,为了生存竞争,社会将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之中,道德水平肯定极其低下;故而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平受制于资源丰裕度的影响,处于这两极之间。当下的中国社会,生存竞争仍然比较激烈,国人的道德水准或不免呈现一个下降的可能性,一个得不到充分医疗资源的老人讹上救助者,也有其值得怜悯的一面。

    但这还并不是道德水准滑坡的充分条件。当代思想家哈耶克讲述了一个道理:道德是一个历史过程中演进的产物。晚近的很多研究证明了这一洞见,道德的演进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遵循道德能带给人以助益,则遵守道德会成为普遍性的自觉选择;如果不遵守道德能带给人好处的话,则败德行为就会取代守德行为而成为主流的行为选择。那么,假如确认了世道人心呈下降趋势这一事实的话,有说服力的解释就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败德行为已成为了人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或者进而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

    一些社会现实与这一解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用说老人讹诈救助者,如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就是与之同样的败德行为。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食品质量、产品质量事件,甚至制造伪劣产品成为了商家的主动选择,关键原因就在于这样的败德行为不仅不曾遭致惩罚,反而让这些无良商家在 “竞争”中获得了优势。在少数德性较差的商家率先做出这样的选择而获得了利益时,其余的商家将被迫做出同样的选择,否则就会被败德商家所淘汰。久而久之,败德行为就会成为人们主流的自觉选择,社会呈“道德逆淘汰”的格局,导致社会道德水准急剧下降。

    要让“爱人如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复归为国人的自觉道德选择,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其一,建立一道社会安全网,让民众无须陷入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二,斩断“道德逆淘汰”的逻辑链条,让败德行为遭受应有的惩处,确立以善为乐的社会风尚。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