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砖机价格:茶与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4:19

       禅宗与茶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素有“茶禅一味”的说法,也就是说,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苏轼有茶联:“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明代陆容有诗:“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韵满袈裟。”可见禅与茶文化的影响。
  
  茶禅文化兴起于唐代。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中,专门记载了“饮茶”一事:
  
  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由此可见,饮茶之风的盛行同禅宗的广泛传播有着相当的关系。又: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里提到的陆鸿渐,就是著《茶经》的陆羽,这本茶学专著标志着饮茶艺术的法相初具。陆羽自小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禅领养,《茶经》中渗透着寺院茶文化的影响。当时的佛教寺院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还有专门的“茶鼓”,用于召集众僧饮茶。在寺院生活中,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供奉祖师时,有“奠茶”,挂单时有“戒腊茶”,平日有“普茶”。由此可见,茶是寺院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南宗禅有专门的茶的仪式,僧众集合在菩提达摩像前饮茶,15世纪便发展为日本的茶道。
  
  茶文化在兴起之初便与禅文化紧密结合,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是茶的提神,益思的功用,也就是封演书中所说的“学禅务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荡昏寐,饮之以茶。” 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茶与禅定的联系。茶对于“坐禅五调”(调食,调睡眠,调身,调心,调息)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茶与禅在特性上的相通之处,则是茶禅文化长期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著名的赵州公案: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可见禅宗对茶的重视。

  “苦”是佛教四谛之一,而茶味苦,这是茶与禅相当表面的关联。唐代之前,寺院煎茶时,多配以果料、香料等混合制作成“茶苏”饮用,而唐代禅宗大兴之后,就不再配以佐料,意在品味茶独特的味。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宗禅更是强调顿悟。正是出于对本性直接交流的强调,禅宗中出现了“圆相”等比文字更为直接的方法。因为如此,禅宗偏向于写意简约的水墨画,而不是写实繁琐的工笔画。而禅与茶的交融,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品茶时,并没有多余的语言,人们只是专注于体会茶的味外之味,这与禅的精神是相一致的。饮茶时的感官体味,既与人的感觉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同时能够引发感觉之外的领悟。诗僧皎然的《饮茶歌》中有:“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静默率真是禅的精神之一。而茶不同于酒的浓烈,具有单纯质朴的性质,并可解昏聩。质朴清幽的性质,或许是茶禅融合的最重要因素。日本的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倡茶道中“和、敬、清、寂”四则,正同禅的隐逸、无我、静虑等相印。禅宗的自省,也可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
  
  日本学者久松真一提出,禅宗是寺院禅,茶道在家禅。茶道的成立是禅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禅的活用。茶禅文化自唐代传到日本之后,便在茶道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茶道重视“空”的渗透,以表现禅宗里主体超越有无之上的“无”,如茶室就有“空之屋”的称呼。经过了千利休等人的发展之后,茶室趋于简朴自然,抛弃了繁琐的拜物,而超越于物欲,回归于“真”。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提出,禅宗里关于无常的理论以及对精神主宰物质的推崇,使茶僧们将房屋看作身体暂时的居所,因而,茶室布置越来越简单,以体现禅的意境。
  
  禅宗里有“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在千利休简化了装饰、缩小了规模的茶室中得到了极好地体现。千利休曾说,须知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茶礼中并不隐含神秘,这正合禅宗的精神。禅宗认为“自性即佛性”,只要体认到自己的清净本性,便可见性成佛。对自省的体认本不包含深奥玄妙的思辨,同茶礼一样,并没有神秘的被遮蔽物,正像南泉普愿禅师所说,“平常心是道”。冈仓天心认为,佛经的全部效力在于它是对个人思索的诠释,禅与茶共通的概念,是从细小中看见伟大,它们共同使道教的审美理想现实化。
  摒弃了“我执”、“法执”、“空执”了的禅者有着安详的心态。茶性清香,饮茶时,茶者能够获得平和的感受。安详静谧的心态有助于参禅和自省。茶室中渗透着禅宗这样的精神。门廊通向茶室的庭院甬道意味着冥想的第一阶段,即通向自我启示的道路,同时也让进入者感受到平和的风致。
  
  茶与禅共有的素朴、见性、安详、修身的气氛,是二者交融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