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最新一期直播:武术研究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0:44
 大成拳述真(武学指要) 杨鸿尘
编者按︰大成拳(意拳)作为中华之实战拳学,早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已确立了其科学价
值,但 时值今日,为 何许多学习大成者多年而进步缓慢?杨鸿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
当今的大成拳训练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靠 放松加意念活动是练不出浑元爆发力的。芗老
和早期的弟子均以实战著称于世,是因为他们有形意、八卦的易筋基础,而现在修炼之人就是
因为缺少这个基础。针对这种现实,杨先生呕心沥血将自己所得的原传精华写成了《王芗斋拳
学》和《武学指要》两部专著,以此来指导修炼内家拳者走入拳学之正轨。为使读者一窥其真
貌,本站将详作刊载,以飨武友。
大成拳(意拳)的基本功法由桩法、试力、单操、试声、步法、发力、抖大杆、推手、实
作及必不可少的辅助功法所组成。在《王芗斋拳学》一书中已基本阐述,读者朋友们亦有不同
的心得和体认,不再赘述。在此仅根据大多数读者提出的疑问,对其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重
申和补正。
第一节 基本桩
基本功法的核心,其外形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内部已是合理的活动状态。而有些人因
寻奇好异却忽略了站桩的训练,这 是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认所致。芗 斋先生说︰“晚
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常用功之间,世人多因其近而忽之,道
不远人,为之为道而远人。”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认真进行站桩训练,才能由瞬饺肴
瓕W 之门。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形(姿
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
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历代有言简意深的歌诀传世︰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
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桩法在形式上虽然有正、侧、左右之分别,但其原则和要领都是相同的,统称为浑元桩,
即求取体浑元力的功法。因正面桩的要领较之侧面桩容易掌握,所以学者应从正面桩入门。复
因实作时又需以侧面对敌,故在正面桩有了基础之后又需进行侧面桩的训练,正、侧之分不在
形式,而在内在要求和目的,即正面练功,侧面技击。
正面桩最基本的站式为撑抱式,此桩也是武学的核心功法,初练可由此桩入门。随着内在
质量的提高,学者的功夫亦不断增长,待日久功深后,仍需返过头来学初步。所以,此桩将伴
随追求武学真谛者艰苦奋斗,勇猛精进至终生,所有的桩式均依此桩为本,试力、发力诸项训
练,也不能违背此桩的原则。一些人急于追求所谓技击桩的窍门是不懂拳之故,至于有人说一
个桩就有一个桩的劲儿,则是未谙桩的个中三味,明于此,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基本桩上
下功夫,切莫见异思迁,浅尝辄止。
基本桩站法︰
初习基本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
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
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怀内如抱一个大气球,双手十指撑开如吸抓一球面。拇指位
置约与肩平,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
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元一体。开始的意念可逐一
体察身体各部,有 背离要领之处,应 及时纠正。有 了基础后可用意念诱导怀内大气球不断涨缩,
整体亦随之松紧微动。基本桩是入门的基础,若此桩不得法或不精熟,将无法正确进行其它的
训练。笔者只能再加赘述,纠正几个常见的通病,希望存在同一错误的习者对照本章的内容及
时注意和纠正。
(1)头部
参阅第一章我们就能知道头部是与颈部联系最为紧密的,头部的所有运动都是靠颈部来完
成的,所以通常都是把颈部归之于头部叙述。头部必须正直,才能以大脑指挥全身各部神经系
统正常运动,而人体的所有运动亦必须由头带动,这就是武学中的常见术语——头领身作。面
部松静,鼻息通畅,目光远视,神态庄重的要求一般都会随着功夫的加深而形成本能。我们要
注意的是正直,正直是指头部不左右斜歪,更重要的是指不能前低后仰。有的人把“马拉车”
的意念理解为向前下方挺直前伸(俗称伸脖);还有的人把放松理解为颈部后仰 (俗称枕脖),
这都已失去中正。纠 正的方法是︰在练功中正确理解、掌 握和熟练这一要领,有 的已养成习惯,
错误可请老师和同伴们查看纠正。张恩彤先生曾留下一个方法,试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
以一试。其方法是︰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
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
(2)躯干
躯干可分为胸、腹、腰背、脊柱和胸廓构成了躯干的骨架及附于骨架上的各部肌肉群、内
脏等。由于脊柱是人体中轴,故身正体端的要求主要取决于脊柱的正直。站桩时应随时体认,
脊柱稍有歪斜即应马上纠正。在此还要指出,站桩有“改造生理”的作用,那么从此桩开始就应
注意纠正自身存在的生理上的各种缺陷与不足。由于后天的局部劳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少
人身体某部位形成了畸形,如双肩高低不平行、四肢力量不均和平足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
脊柱的畸形,这是因为脊柱在运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在站桩时,总是歪斜或前后凹凸,旁人看着是很明显的错误,但
他自己反而觉得很正常。如 果替他纠正过来,他 反而觉得别扭。这 就说明他的脊柱一定有病变,
脊柱的畸形主要有三种︰前突、驼背、侧突。
如果练功者的脊柱畸形,那就应在站桩时注意纠正,因为“旁观者清”,故可请武友一旁监
督。脊柱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全体皆非。
胸膈肌的要求也是躯干部分至关重要的要诀。自养生桩开始至作拳发力,此处就应力求放
松。膈肌发紧的原因是憋气。无论自练和实作,只要是憋气,马上就会造成气阻力滞,全体失
练和拙力复犯。大凡操练后天局部拙力者,发力之际,无不是先憋一口气,才能自感力足。 而
习练先天整体之力者则最忌双肩和膈肌用力僵紧,切切注意。
(3)肩部
肩部是躯干连结上肢的枢纽,此部位必须松活,若是紧僵,整体力必阻滞此处无法达于梢
节。而其与胸窝是最难放松的部位。胸窝、双肩窝的紧张是拙力的最重要体现,欲克服拙力,
必须时时留意此三处的放松,而且要将此要求贯穿拳学生涯的始终。同时还要提醒读者,随着
功法的深入,此要领的掌握将随之增加难度。习者从基本桩开始,就应引起重视,为深入打下
基础。
肩部放松的意念诱导以常用的三种方式最为有效。
a. 意想站于温度适宜的水中,水的浮力将双臂托起。
b. 意想双臂下有一横木,将双臂放于横木上休息。
c. 意想自身上方有一绳系于树上,此绳垂下,自己把肘部置于绳环内,有人拉绳将自己
的双臂“吊起”(臂不是举、抬,而是放松后被“拉吊”而成平抱式位置)。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
老师和武友的帮助。在 站稳桩后,师 友可将双手置于习者上臂下方,感 觉提示一下。如 寒肩( 如
严冬季缩头耸肩状)试之发飘,下压发重而力滞。放松沉而活,有弹性。习者可意想将双臂放
在试者的手上休息(不可重压),注意肘不可垂落,松肩如做对了,自身轻灵。
(4)肘部
肘部自始至终应保持与肩部相平,同时需有外撑之意。
(5)手部
手腕稍内弯(不可折成死弯),十指必须伸直后再作“抓球状”。不少人忽视了腕部的灵活
和力量,而作成软腕或折腕。尤其是十指,更不能忽视其撑张的要求。手部是人体梢节,浑元
力大多通过此部位发于对手,若是失练,实作时因无强度极易自伤桩的要求是松而不滞,紧而
不僵。处于梢节的手与足,从开始就应加强适应冲击重物训练,这就是所谓的“根松梢紧”。
(6)下肢
按通常的习惯,一般把臀部也归于下肢部位。其要求是如坐在一高椅上,然后将高椅撤去,
仍保持这个姿式。双胯放松,双膝前顶,双足十趾抓地,足心涵空。足下要如踩着一只小青蛙,
不许踩死,也不许它跑掉。从第一章我们就了解到足弓可缓冲体重,并可产生巨大的弹性。有
些习武者不了解足弓的重要性,只是随意地一站,久之必然会因长期的体重压迫造成“平足”。
这就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实作。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虎、豹、猫的爪子,它们的爪子下部有肉垫,
其运动根本不是全足着地,故而灵活迅猛。习武者的足面也不是全脚掌着地,而是应使脚心虚
涵,保持和加强“足弓”的作用。
基本桩在保持合理间架的情况下松静舒适,可使神经系统安定放松,有助于大脑皮层的兴
奋点集中,意念的良性诱导可以主动地、内向性地调节修整人体的神意和形体,从而增强中枢
神经驾驭形体的能力,习之有得,自然能神清气静,五脏六腹平衡温养各司其职,四肢百骸合
理运动,久之则祛病强身,强而益强,本能自然之力亦随之增长,为深入功法打下必备的基础。
第二节 桩的换式
在笔者教学和解答各地读者的来信时,发现很多已认识到站桩训练重要性的读者,又提出了如
下的问题︰(1)需要站多长时间基本桩才能学新桩?(2)这么多桩法是否需要一一练习?(3)
据说一个桩内含一个劲力,共 有多少桩?多少劲力?(4)正 面桩站多久,才 能站侧面桩和大式桩?
(5)这么多桩如何能学得完,学得会?练其它拳种是否可以从站桩中获益吗?……这些疑问是正
常的,笔者以前也曾遇到过此类问题,这些疑问是具有共同点的,是不能分开讨论的,下面我们
就讲讲桩的换式,搞清了这个问题再解决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了。请读者按下面图示一一试练?
(1)按照要领站好基本桩。
(2)整体要求不变,尤其要注意双肘的位置不能变,将双手上抬,至与眉齐时停下不动,开
始训练即为常见的齐眉撑抱式;整体要求不变,双肘亦位置不变(以下换式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不再重复),将双手置于肚脐部相平之处开始训练,则成为所谓提抱式(图40,撑抱式和提抱式)。
(3)双手垂提置于身体两侧为提挟式,继续分争(勿使臂直)练习为分水式(图 41,提挟
式和分水式)。
(4)分水式不变,抬起一足向前伸出为金鸡式(图 42,金鸡式)。
(5)一只手臂扶按,另一只手臂上抬(注意︰初练时肘部不动,功深后肘亦可随臂向上,但
需切记,手肘愈高,肩部愈向下松)为斩手式(图 43,斩手式)。
(6)整体要求不变,只是稍微变化手腕。手心向前为推托式,手心向下为扶按式(图 44,
推托式和扶按式)。
如果我们继续试练,还会发现桩的许多变化和规律,仅变化手心的方向就可以成为大、小天星
式(手心拧转向外),托婴式(手心相对)和抱球式(手心上下相对)等多种桩式。还可以把桩分
为上、中、下三盘︰双手过头为上盘,双手齐眉或高于胸部以下为中盘,双手置于胸以下部位和
腹脐以上部位为下盘。每盘之中都可以依上述原则变化出扶云、勾挂、分水、撑托等式,而双手
的位置还可以在三盘之中变化,如左手是置于上盘位置,右手则置于中盘或下盘的位置,亦可变
化手心的方向。要是算上两式之间的手形(如双手在扶按和勾挂之间则成斜行)则会使桩式更多。
至于侧身桩的变化亦皆以基本桩为原则,只是侧身而立,双足由平行变成了前后而立。而双手
的变化仍与正面桩的变化相同,侧身桩以前统称为三体式,现多习惯以外形别名,三体式则专指
双手前指一式。
大式桩的变化也非仅有降龙、伏虎二式,依靠本桩的原则改为侧身桩再加大步距,同样可变化
成为大式推托、扶云、斩手各式,常见的伏虎桩就是勾挂式加大了步距和运动量而成。
通过以上试练,前面的问题就能正确认识和解答了,答案应该是︰
(1)基本桩(初习为平抱式,有了体认可改为撑抱式,将齐肩的双手抬至齐眉即可)是最基
本的桩法,其它各式都是由此桩派生的,统称为浑元桩。各桩无优劣高低之分,内在要领都是一
致的。
(2)各桩式的变化原则是“高不过眉(功深后可高举过头),低不过脐,长不逾尺,近不贴身,
左手不右来,右手不左去(左、右手变化不许超过自身中线部位)”。其不同之处只是肘部和双手
在各桩式之间的外形变化,如依此原则变化,就不仅是 24 式了,虽有多种桩法流传,但多系前
辈个人体会的经验而来,但是,只要是真传,就不可能超出基本桩的原则。
(3)站基本桩时,本身就同时在练着其它各式;同样,站其它任何一式也都在同时练着基本
桩。
(4)一桩多式的真正原因是在实作时必须是运用桩的全过程。常识告诉我们︰站桩有得,就
会练就强劲笃实的浑元力,但实作时又不能只以“死”桩迎敌,浑元力的施发必须能自如地使桩合
理变化,才能适应搏击时瞬息万变的战况,而变化时若失去了桩,就根本不可能再具备浑元力的
攻防威力,为了适应搏斗的变化,才派生出很多桩式。大家再试验体认一下就会明白,所有桩式
无不是实作时的身体各部在空间变化结构,如果能明白此理,日后训练就不会在试力、发力等其
它训练中同站桩脱节。从某种意义上讲,试力是从缓慢的动作中检验每个动作是不是“桩在动”?
有不符合桩的要求的试力必须纠正。发力是桩的蓄发,步法是桩的位移,实作是桩的运用,克敌
是桩的威力。
桩的外形变化的另一原因是为补充和加强基本桩的功用,如托婴式多用手中盘,利用变化而且
能拉伸阴阳两面的筋肉。斩手式和托天式则能加强阴面肌肉的量,以补撑抱式阴面量的不足。
(5)站桩应以基本桩训练为根本,坚持练功的全部过程。功夫的长进取决于桩内在的变化和
深入而不是形式,故应每天必练此桩。侧身桩开始应以撑抱式(此谓之技击桩)为主,亦每天必
站,而且必须左右两边都站,万勿只站一边。功深后可改练三体式或勾挂式,可以用此二式代替
侧式撑抱桩,亦可只站三式中任何一式。大式桩是习者最为忽视的桩法,故大多数习者(包括不
少名家)因于此式欠练而使下肢同躯干脱节,从而严重影响了实作的速度和变化,故欲全面掌握
拳法,大式桩训练必不可少。大式以伏虎、三体两式任何一式均可,但不能如常人摆式即收,应
扎扎实实训练,才能奏效。其它各式体会一下即可,亦可根据习者的不足或实作变化时常犯的错
误而补练于此有关的桩式,如赵道新先生就在一次实作后,将左臂举练了三年。
(6)习练任何拳种都可以站桩,也确能收到奇效,只是以套路和习练局部力为目的的拳种则
很难把桩的原则加到动作之中,因其训练方法是根本不同的,倘若能认识到桩的妙用,可弃旧图
新,从头练起。而原传的,以求取和运用整体劲力(可称整劲、内劲)为目的的拳种完全可以进
行站桩训练,如鹤拳、六合八法拳以及太极、形意等拳种原本就有桩功训练,因此才产生了金绍
峰、吴翼、陈伯英、解铁夫、方怡中等赫赫名手。祖国武学的真谛是相通的。芗斋先生吸取各派
精华而达“大成”之就,那 其它优秀拳种何不再学习“大成”精华而更“大成”呢?如果芗拳和其它拳种
的武友都打破武术界千百年的各类新旧门派观念,这个问题就根本无需饶舌。
基本桩的深入︰待基本桩锻炼有体会时(其标准因人而异,通常说能自始地掌握并自始至终地
保持上文要领,并能精神饱满地不感觉到疲劳站一小时即可)就应继续深入。深入的要求是加练
侧面桩,并且使侧面桩符合正面桩的要求(以后所有侧面桩的要求均一如正面桩,正面桩逐步深
入,侧面桩亦应随之精进,后文不再赘述)。
在进行技击桩锻炼的同时,基本桩的内在要求可按阶段提高,如芗拳一书中所说的牵挂、争拉
等意念活动都要依次锻炼自如,技击桩在同样依其要领训练时,要逐步加强临敌假借的意识训练。
为了加强运动量,可将怀中抱球的意念改为“曲如抱鼓”,在三窝放松的前提下使意念中所抱一鼓
不落,表情端庄整肃。意念中的鼓应是长鼓,鼓面于下颌相齐,鼓底同双膝相平。
这里要纠正一个习者的通病,这就是关于进行意念中的“球”、“鼓”或“大树”、“胀缩”和“栽拔
推拉”等训练时,不少人只是双臂动,这就失去了整体训练的意义。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无论是球、
鼓或大树,其形状都是圆的,胀缩时不可能只是向外或两侧单方向的胀大,我们可观察一下气球,
其打气胀大是同时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整体所有方向的涨大。所以意念中的
球体胀大时,不仅仅是不能使双手、双臂处的球面产生“瘪”的 现象,而且胸腹、下颌等处的球面
也不能发“瘪”。正确的练法应该是,在所抱之球胀大时,与之吻合处都相应地“让位”,这样就形
成了手前绷,肘横撑,双臂外撑抱,胸腹同时后让(背后靠),颌部向上让位(头颈上顶),胯横
开,臀下坐,膝前顶……等一动无不动的整体微动(外形未动,整体骨骼筋肉都在同时放长)。“球”
缩回时亦应注意只缩小到基本桩的所有要求即可,绝不许将球缩至小于基本桩。胀缩运动和本质
变化有三︰一是基本桩随球面胀大而整体放长,复收回基本桩,此为整体放长;二是整体胀大后
复收缩失桩,此为懈,失去弹性;三是只是双臂或双手胀缩,而整体未参加运动,此谓局部而动,
毫无意义。
胀缩训练实际是训练整体的连通松紧,故从开始就应明确其目的,其它意念活动亦应如此项训
练,简而言之是桩在“胀大复桩,复桩胀大”。所以进行开合、扯棉等试力均应保持桩,绝不许出
现肘、膝外摆等失桩现象。
大成拳述真(3) 杨鸿尘
第三节 养生桩
若是按约定俗成的习惯,养生桩都是放在诸桩的前面介绍。笔者之所以置于本节,是因为养生
桩都是由基本桩演变而来,自感放在基本桩之后小议较为方便。
站桩是我国武学的独特功法,其是在外形不动的状态下统一意志、统一动作、统一神意气力,
进行内外同修、养练兼行的科学方法。若锻炼恒久得法,习者均能收到弱而健、健而壮、壮而强
的养生效果。也就是说,在探求武学真谛、逐步深入的同时,也在使养生锻炼的效果优质递增。
由此而知,基本桩和侧式、大式桩都应该是养生桩。健身强体是习拳的基础和条件之一,克敌制
胜则是养生效果的究竟与升华。所以初习站桩者,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直接从基本桩入门,而无
需去站本节所写的养生桩。从真正目的而言,现在世传的书刊中所详述的养生桩是指病患者和体
弱者的锻炼方法。实践证明,养生桩确实是简便易行,不分职业、年龄、性别等条件的收效快捷
的功法。
养生桩的姿势可取基本桩和基本桩的任何一个换式即可。芗斋先生说︰“站桩的作用绝不是在
于姿势繁简和次序的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势是否美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
姿势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教功者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后,把适应其本身姿势的动静、
虚实、松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从而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轻松愉
快,借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由于锻炼的目的和习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养生桩和基本桩的要求也就不同,养生桩的站法也要
因人而异,倘若病情严重的患者根本无法站立,那就可以从卧式、坐式开始,等到能站立后再以
站式锻炼。一般来说,养生桩的姿势比基本桩运动量小,意念也轻,其基本姿势就是基本桩,只
是头可以仰(似枕非枕)、双肩放松、双肘松垂、双膝是自然轻松地稍弯而不前顶。为了增强疗效、
建立良性刺激,最好以一个姿势为主。当然,如果觉得烦累难支,亦可选择和调换姿势。如果有
了一定基础,侧面桩和大式桩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姿势,各种试力和步法也可作为养生桩慢动功锻
炼。
养生桩以意想温馨舒适的环境及美好的大自然为主。如小桥流水、春风绿柳、苍松翠柏、鸟语
花香、宽阔草原、浩翰大海均可。也可根据病情和季节等进行良性诱导。如炎夏站桩可意想凉风
习习,小雨阵阵;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可意想温水自头至足缓缓流下等。在此提醒学者朋友,切莫
轻信某些大师名家的鬼话,追求什么气感和隔墙对练、千里发气的离奇异想。请记住芗斋先生的
话︰“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凝神定念,诱导入静,所以意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克制杂念、
万念归一的入静过程。意念活动的原则、设想的事物情景,应是轻松舒适,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的,避免情绪的紧张和不愉快。”
对养生桩的原则要求是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站桩时的姿势能使全身肌肉群处于舒
张的轻度紧张状度。肌肉是有弹性的,处于此种状态自然会出现轻微的振颤,这种颤动对血管能
起一定的按摩作用,既可软化血管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能使毛细血管开放。对照第一章的
内容我们就会知道,这对微循环系统的运行有良好的作用,而促进血液循环通畅和微循环系统的
运行,正是站桩疗法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之一。再有,站桩时全身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平衡稳
定状态,通过意念诱导和精神假借产生条件反射,使习者的精神心理方面和全身肌肉都得到放松,
处于此种状态时对高级神经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使其兴奋但不紧张。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兴奋点
周围高级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逐渐地大脑皮质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皮质下植
物神经得到释放,交感神经系统的紊乱逐渐理顺,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旺盛,由植物神经紊乱引
起内脏机能失调的一切慢性病症逐渐消失,人体肌肉和内脏器官各种功能处于正常,当然能祛病
强身,并由弱变强。随着功法的深入,强身健体的效用将随之明显。
保持愉快的情绪,会使体内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霉和乙 胆碱,从而使人体各个系
统和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的兴奋状态,能提
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消化能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心理影响生理,生理的康泰舒适又能影响心理。站桩锻炼随着功力的深化,不但要求人身的自
然平衡统一,进而要求习者自身与大自然的平衡统一。这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都是一种特殊的
珍奇营养剂,其给予人的气质、心理和体质的改善,远非任何药物可以比拟。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内、外因和非内、外因所致,而内因居多。致病的内因
是“七情所伤”。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必伤心损身,诱发各种疾病。如果人长期处
于愤怒、忧愁和痛苦的状态中,终日积闷忧伤,将会导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去平衡,影响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产生乏力、记忆力衰退、饮食减少、失眠等症状;愤怒还可以使体内的肾上
腺素、肾素等物质分泌增加,诱发胃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内分泌的紊乱,还可以使内脏器官失调,
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塞。长期的精神抑郁可导致多种癌症。
站桩疗法突出了中医学“治未病”的学说,把站桩作为一种手段,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良性刺激作
用于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能量库,依靠病患者自己治愈自身疾病,它完全符合未来医学的
发展方向,突出了人体信息系统,既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阴阳学说,又兼顾了现代医学的神经
调控学说,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预防医学和人体科研领域相结合的一种科学,具有广阔的前
景。
大成拳述真(4) 杨鸿尘
第四节 试力与发力
试力就是试着发力,是在徐徐的慢动中学习、掌握和熟练各种发力的正确的运动轨迹。如果试
力的动作能熟练掌握,再质变为瞬间的本能动作就是发力,故试力和发力是因果关系。
《芗拳》一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试力,都要细心体会,熟练掌握,发力才能正道是趋。在此仅就试
力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偏差作一正误。
1.失整
试力训练首先应做到︰“上至头顶,下至肩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知道,任何人体运
动都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下,肌肉收缩作用骨骼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的肢体运动都是由人的神经系
统调动控制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而成。发力的质量是由参与运动的肌肉本身的弹性程决定的。试力
是因为我们要寻求和运用的力不是日常生活习惯的局部用力,如果是后天之局部力,就根本无需
再试了。试力的作用就是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的肌肉尽量参与,以至全部参与工作,力争做到
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动全身齐动的整体运动。
现在,不少人在练习试力时并没有真正做到整体齐动,而仅仅是双臂,甚至是双手带着双臂和
躯干被动而动。所以初学试力,首先应先站好桩,返视自身各部,待意念中连结各部的橡筋都拉
伸妥当后,再进行试力。而在试力的全部动作中,不仅要使各条橡筋始终拉满,还要使之随试力
的动作而舒张收缩,才能做到意力到致的整体运动,否则,就会因盲目的试力而失整。
运动生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运动的肢体表现形式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
力。而任何肢体的运动其表现形式都是肌肉的运动,而肌肉的运动是离不开神经系统支配和引导
的。一般人由于后天的习惯,神经系统支配和调节肌纤维的力量比较差,因此其运动多是局部的
肌肉运动,力量自然要小得多。试力训练就是把站桩时的整体内在运动加以延伸放大的变化,以
求调动和协调更多肌肉,乃至全身的肌肉都参与工作。这样,势必因与旧的用力习惯不同而产生
失误或困难,故试力只能在缓慢的动作中逐渐加深体认,并及时纠正错误,才能逐渐熟练。由于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所以试力必须先放弃和纠正日常的局部用力定型,才
能“换劲”,进而不断强化新的正确的条件反射,加快正确发力技能的形成,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
运动定型,才能在日后的激烈对搞的拼搏中随机运用。这就要求在试力训练时必须先要做到要领
的正确,切莫贪多图快,漫不经心,尤其要克服旧的习惯动作,使每一个动作具备四面八方的平
衡与对偶的浑元之势,并进而使其强化和巩固。
2.头部未领
各项训练的动作都必须是以头领身体去作,此即芗斋先生所说的“头有统率全身之意”。所以无
论试力发力,正确的要领是以头部带动整体而动,除用头部牵动躯干外,四肢的动作也应如此。
如双臂的动作就应该意想用嘴叨住两根细绳,绳的另一端系于手腕部,术语谓之“叨手”。所有的
动作都是由口叨着意念中的两根细绳带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拳自口中发”,头领而不失整。
3.违背三大法则
在所有的功法训练中都要时时遵循“形不破体,意不露形,力不出尖”这三大基本法则,也就是
说试力必须是桩的变化运动,稍有失桩现象即会违背此三项法则。换句话说︰只要保持了桩的要
求,做动作就不会违背三项法则,而违背了这三项法则,试力动作就不可能正确。
三项法则虽专有所指,但基本上是互为联系、制约和贯通的,所以不能分开来谈。在此,需要
着重强调一下力出尖的错误。力出尖是指力有方向,而只要有方向就会出现习拳大忌——绝对力
和片面力,这就必然是同时犯了意露形和形破体的毛病。犯有这一通病的主要原因是心存“打人”
和“够人”的欲望。武学上乘实作法要的最重要一条是“不管对方中不中,只管自己正不正”。浑元
力的施发绝对不许心存妄念和招法,而是随机随势的应感而发,而所发之力变是以自身为中心的
圆面积的爆发,而不是打某一点、够某一部位,也就是桩的骤然松紧。
违背三法则的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膝开肩耸︰在试力过程中,尤其是运用“勾”的意念时,双膝向两侧移位,正面开合试力
的训练尤为明显,同时有双肩部上耸的现象,这是意露形、形破体的严惩错误表现。
(2)直出直回︰正确试力的双肘动作不仅仅是横撑,在保持横向力的同时,还应随着双臂的
动作缓缓拧流。若按流行功法的习惯动作,双手前指运动时都是以手心向下的形式进行,待到这
个动作完成时再停止双臂的运动,将双手手心翻转,至手心相对(托婴桩)时,双臂再往回。以
这个姿式回勾,双手勾挂至将要贴身之际又停下,由双掌心相对又翻成掌心向下后,再继续周而
复始地去做。这样的方法流传较广,是典型的违背三个法则的体现。这种试力动作是外形破体的、
绝对前去后回的片面力练习,势必会造成断劲现象 。试力动作虽说有“勾挂”、“勾挫”的意念和力
量存在于动作之中,但任何动作的外形是看不出来这些意念的。而试力(包括发力)动作必须是
浑元力的整体动作,在运动时蕴含着多种劲力,并且在勾、挫的同时能随意发出各种方向和形式
的劲力,这才是试力的要旨所在。况且手掌的变化亦不能有停顿和露形,应该是整体带动下的双
肘撑拧翻滚变化。即不是手带动小臂变化,而是双肘撑拧翻滚带动着双臂和双手手心方向的变化,
这样才能使试力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
(3)双手出尖︰双手破体和出尖的原因大多是以上通病所致,所以不能单项纠正,要同前面
提的各面不足整体解决。在此要提示的是︰当意力前指时,双手试力的动作不许超出脚尖,如果
具备较大的拉伸量,可以使肘及身体各部在空间“争”出位置。
(4)肘拉手拽︰这个错误也是心存单纯向回的绝对力造成的。请犯有这种错误者注意︰在以
勾挂历意念进行试力练习时,切不可失去浑元力的蓄涨欲发的整体间架,双肘不是回拉而是横向
撑拧,双手意力则一直指向前方。纠正这个错误,在外形上前辈们曾留下了标准,这就是双肘的
位置在意力勾挂横撑时不许超出双肩的横向延伸线
4.单操手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习武者忽视站桩和试力的训练,把 单操和步法当做重点的训练内容而本末倒
置。当然,这样苦练的确能速成,如果以单操加步法,戴上护具或拳套苦练,实作时再以敢打必
胜的无畏气势当先,亦胜招法套路百倍,但这种练法却无法使习者成为高手、妙手。所以步入拳
学正轨的途径必须以站桩为基础。单操训练的外形虽有掌和拳的区别,但内在要领是相同的。所
以,所有单操训练必须是试力的动作,尤其是腿法训练,其外形虽然只有简单的几种,似不如某
些拳种复杂花哨,但内在要求却高难得多,亦需整体而动。任何一种腿法都不许是绝对的片面力,
同时要求起腿时能随机随势地“变向”,原传称为“浑元腿”。单操训练中易犯的通病主要有两点︰
(1)脊柱失正︰脊柱中正是整体要领的核心,任何动作的失正都是不正确的。造成失正的原
因是肩胯在运动中失去了平行四边形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每个动作都能保持肩胯这个平行四
边形,就能基本上保持中正。在此以常见的正面圈拳(又称圈锤)的单操为例︰
正确的圈锤单操是以平抱桩撑抱蓄势后的整体瞬间合抱(栽锤原则相同,只是中途突然变为向
下),为了明确显示,特以分水桩起式。练法是以头领身(意念中用嘴叨住右手)向左转体,双臂
向自身中线合抱,抡挥至自身中线时,左手正好护住自身头部,右手向前圈击。而后再以上述方
法作左手圈击的动作,左右轮着进行。
圈锤单操的动作应该是躯干带动四肢运动,双 肩和双膝必须同时随脊柱的转动而齐动,才能保
持平行四边形而不失正。但是,大多数习者只是双肩部扭转,胯部未动或被动地随着动,这就势
必造成失正。希对照圈锤单操举一反三,纠正圈锤和其它单操中的失正动作。
脊柱失正的另一个原因是曲解二争力。二争力是指两个方向相争的发力,也是最基本的发力。
初学发力,一般先从双手之间的互争开始,而后逐渐上升为全身各部的整体互争。故双手互争只
是整体争发之局部。若是只以双手互争的方法训练,单操就会失正,这是因为双手互争只能带动
肩部随之而动,形不成双肩同双胯之间的主要争力,在此,以三体式直拳单操为例︰正确的直拳
单操训练应该是侧身桩变面的浑元整体互争。整 体各骨关节和筋肉同时向各自的发力方向齐争( 内
中已拉开了量)。注意这种发力形式正好是前手出击,后手防护头部。争力时拉出的量亦突然弹缩
而回,此谓合力,如果继续变而成为拗步直拳,就需双肩膀双胯的斜向互争,整体齐动,变为拗
步直拳。
2)失中︰
失中指试发时双手失去中线。由于桩的科学要领,所有试力单操和发力的动作必定会造成双手
的互为攻防间架,所以说造成失中的原因大多是动作不符合桩和试、发力原则所致。如横拳的单
操训练,正确的练法是意力横,身体变面,横力所发是身体同前锋手的横侧争发,外形见不到手
有横的动作,术语有“横不见横”之说。如果只作成前后手之争,就会使头部暴露给对方而失中,
其它单操亦是如此。另外 ,单操和试发力如果不是整体齐动,而只是双手的挥舞,还易造成攻击
的一手超过自身的中线,也是失中。如圈锤的攻击手如不注意就极易“抡”得超过自身中线。炮拳
和崩拳等到单操在训练时的双手方向都应该打在意念中敌人的头部( 即打一个点),切 莫东打一下,
西打一下,造成失中。
老传的单操,如栽拳和崩拳,因传统功法的双手位置大多偏低,步型也偏低,在单操训练时就
形成了双手处于中平架的习惯。这种间架已不符合现代的搏击术。故在训练崩拳和栽拳之类单操
时,前面的一手应从中平架抬到齐眉的桩形,时时不离自身头部,后手则可以以中平式从腰侧前
击或从高处突然倾斜重栽至中平部位。如果仍然以中平式双臂轮番攻击。头部必失去防护,这样
中未失中,却很危险。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形动求整
实体技击之动态以速动为准则,而速动之根本全赖下肢的空间位移,位移的绝对动态最易产
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状态则是技击运动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如何在极速的动态中保证身体的平
衡状态以及在劝态中保证相应的平衡均整性的发力就成为名家拳派研讨的重点。大成拳以桩法求
整调节人体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训练就是以静态的平衡向动态平衡的发展最关键的功法。这种
动态形式上极其简单,但若从整体原则的角度出发则又极其深奥复杂,而且一切步法具体应用均
从磨擦步变化而得,故统称为磨擦换步。
首先以技击桩步型站立,虚灵顶颈,步成三七,双掌自然分开,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于身体
两侧,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后以头部上领牵动躯干把胯关节抽起,由于肢关节的上提后脚
就会被带离地面,此状态的拔起后脚如整个脚掌趟入稀泥被缓缓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
腕兜起,由于一只脚已处在悬空状态,这时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撑脚腿上,故在拔起后脚时首先
把重心变为前七后三,然后胯催动后脚向前徐徐搓动,以体会下肢与空气的磨擦阻力,膝盖弯曲
前顶与足腕为先锋克服空气的阻力,脚掌似踩一圆木棍向前缓缓流动,力宜平衡,不能断劲,待
后脚运动至前脚踝骨位置时,前膝与后膝内侧要轻轻地磨擦而过,这时后脚从前脚之半个脚面而
过,变为前脚继续划弧形而进,待至丁八步距离的时候缓缓用前脚掌先着地。然后缓缓踩实,这
时躯干的上下拉伸恢复自然状态。随之膝前顶反重心再变为前七后三。继之再以头领身,以身带
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胫的弧线运动,如此地后步做前步子前步。再以前步做后步之
前步。习者注意目光始终注意一个方向,不可东张西肓,双手在运动中根据身形的起落,相应的
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气阻力。
磨擦步的关键胯走半圆,从步子的起点一直到步子的落点,这个运动的路线是个半圆的轨迹。
因为在我起腿行进步时,对方很可能会阻止我与之缩短相对的距离,用脚踢击、蹬、踹我迎面骨。
我如果是直线行步则正与对方发力之脚形成二力相撞,为其所伤。再有直线的行走,我自身的裆
口因防护性差极易为对方所乘,所以在步法行进中以胯为轴带动脚掌做弧形半圆运动。试看当我
后腿与前腿相互重合之际有双膝、双踝互擦的动作,这时从后腿与前腿的相互接触时就把裆部藏
在了双胯之间被胯根夹住,而继续向前行进中我仍以前膝为防护先锋做护裆的弧形环绕式行步,
这样不但可以加大裆部的严密防护,而且还可以避开对方的突然踢击。
通过胯走半圆,落步弧形的运动训练,我们要养成不管对方是否用足踢击,我均以此种步态向
对方接近,因为真正的实践是难以捉摸的、变化无常的,如果等你发现对方的踢击再去走磨擦步,
恐怕已经遭到对方的击打,即使凭借侥幸的闪躲避开了对方的进攻,也会因意识上的防护而失去
了进攻的机会。尤其精神是已被对方的拳脚捆得五花大绑,只能采取绝对性的逃避式防守,而在
进攻中防守,在防中主动进攻的教义将会失去真正的内涵,所以奉劝学者必须在朴实无华的磨擦
步中下一番功夫。西洋拳击中的滑步看起来就是蹦蹦跳跳,但真正实践起来,前后左右的移动非
常灵活,这同样是步无足位的具体体现。磨擦步的要点是起如担担,动如槐虫,形若趟泥,如履
薄冰。所谓起如担担就是利用整体的原则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的上下一体
的运动方式。形若挑夫担担,以颈椎上拔,双肩下沉的矛盾支点来减轻担子对身体及下肢造成的
重压,身形上拔以减轻身体对下肢的压力,使双足的承载功能改变为相应的起动功能,由于身形
的上拔,下肢的运动就会十分轻松,利于搏斗中的快速反变反应。动如槐虫是我们的先哲通过对
自然界生物的动态形式的细微观察应用中拳学领域中的运动方法是蠕动脊椎。大家可以观察槐虫
的运动动作,其行走时身躯先躬起位移,然后再下落位移,我们在做磨擦步时首先是用脊柱上拔,
把身体乃至脚掌都领起来运动,然后在下落时利用脊柱的压缩把脚掌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故起落
的转移形态是脊柱的拉伸收缩式的蠕动法则。形若趟泥是起落运动空间的下肢感应,这种感应就
是下肢的单重现象,就是下肢不均衡失重的状态,但空间的位移又不可能让脚离开地面;。故芗斋
先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把此位移行走的过程中加入了在泥塘行走的意感,即每一细小运动都使外
界的阻力与之呼应,而行之欲速则不达,外界之阻力大,自身向前运动的意识越强烈,这样脚的
敏锐感应才能产生触觉的灵敏性,即阻力可能大,可能小,我须见机而调整。如履薄冰是在脚掌
下落时的动作形态,即落步时就是意感十分机敏的状态,好象踩在刚冻结的冰面上,如果冒然下
落,就会把冰踩破。故在下落时必须是把重心逐渐压在下落之脚上,一旦薄冰承受不住我的重量
就会破裂,而我必须在破裂之前迅速把脚提起变换相应的位置,这在实占格斗中十分重要,即以
高度的警觉性和洞察力来针对对手的具体变化采取庆变的能力。如果一下把重心全踩过去,那么
这种脚就就成了承载功能而不是起动功能。根本无法再进行变化,故如履薄冰之意非提重心的缓
缓而动转,实为格斗中变换步法、身法的知觉能力。
磨擦步试力运动可演化出几种相应的腿法技术,大成拳之腿之法不是单向腿击发力,而是在步
法的行走中通过相应的空间位置使脚尚未接触地面对对方下肢形成的接触。这时如果不采取一定
的下肢发力,我的脚就无法与地面产生接触而处在较长时间的失衡状态,故腿法是具体化的磨擦
步在应敌状态中形成的发力技术。
一、纵膝撞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经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的一霎那,突然
把身体从中正的正直状态变为向前的斜面,同时把下肢的膝盖向前向上提起,由于此时是一个失
重状态,身体与膝盖抱歉会术能地向前冲击,这样就形成了头欲撞人、膝欲欺人的发力状态。事
实上,向前纵膝的原因并非是有意用膝盖去击打对方的裆部,但由于向前的运动状态如果对方无
法闪避就会被彩盖撞倒,由于身体的惯性就会自然地下落形成磨擦步的落式。针对格斗中的各种
情况,纵膝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调整其撞力的角度,如果提膝较高会撞在对方的裆腹,如果较低则
会撞在膝胯部位。
二、点踢踩腿︰在行走磨擦步的运动过程中,后脚从前脚的内踝关节向前伸出之际,利用胯关
节把脚弹射出去,直踢对方的迎面骨。注意发力时要有弹性,一动即出,一出即收,如沾热铁,
以得于再次发力。腿是特殊形式,格斗中是以手为主动进攻的技术,应用腿法必须要有上肢的主
动配合才易奏效,即所谓“明拳暗腿”。单纯的腿技虽然也极具有威力,但有两个缺点,即动作的
预兆大,易被对方躲过和一次性发力的无法连点的弊端。大成拳从“手足齐到方为真”的法则印证
出腿和步不能分开,手和腿也不能分开。腿法是在不法进行中的发力轨迹,步法是手法击打空间
的手臂延长。故而踩劲是在点踢中势后的身体前冲状态下顺着对方的迎面滑弧线。正踩对方的脚
面形成蹉射的发力,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后撤。
三、跺子腿︰跺子腿是在行走磨擦步即将终了时利用身体的纵轴拧旋把脚变成横展跺出,此腿法
的发力轨迹与上肢的栽锤相似,为向斜下方的斜发力,它不但在主动进攻中横跺对方的迎面骨及
膝盖等部位,在被动的状态下还可以利用此腿法阻击,拦截对方的进攻性腿法和步法,使对方手
支脚不到处于失重状态。跺子腿可分为正步和拗步为脚掌内沿发力同其它腿法一样,跺子脚的原
则是“抬腿不过脐”。不追求高腿发力,而是在步行进中利用胯关节的轴向转动使脚掌形态发生变
化,其发力的原则是以身体的纵轴至争。
综合性的试力是上肢与下肢齐动的动作组合,为了培养技击状态中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各种试
力中就必须加入磨擦步的锻炼,这样通过下肢的左右互换,上肢试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变化,即
︰上踢出去的距离要以不超过技击桩步距为准,同时注意腿法是一种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的
动态位移采取均整之法。在此仅以钩锉试力为例进行阐述。从前三后七的状态开始,以及小臂的
内螺旋滚动的脊柱的上拔为动力,把脚带动而起,使上肢变成掌心向下,下肢是一腿负担体重,
另一腿在胯的磨转中停留在膝、踝相互接触的磨擦状态。然后继续运动抬起的腿向前方划弧落至
丁八步状态,把重心逐渐地传导上去,这时上肢的运动应合下肢重心的传导而缓缓以外螺旋滚动
推出,重心达到前七后三之际,再由小臂内螺旋把另一脚带起向前运动,如此反复交替练习。
活步试力的重点是体会身体在间架均整的基础上的重心交换。在反反复复的转换过程中,由于
空间运动位移的客观现实,我们在运动中要想随时保持这促均衡的状态就非常困难。尤其是上肢
的撑抱三七与下肢的前后三七转换中是否达到同步。故而活步发力是否达到动态平衡抱歉由活步
试力体现出来。活步试力训练中必须利用精神的高度集中和强烈真实的意感细致入微地体会每一
动的感觉才能达到与自然界的阻力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人在动态中所感受到的阻力
磨擦一定要大于站桩中的感受,所以人体在试力中又容易体会身体与空气产生的磨擦阻力。空气
虽是无形的,但我们就生存在其中,被其所包围。它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充斥着我
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但是我们却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感知它的存在。
尽管我们的眼楮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但神经可以感觉到,皮肤可感应出来。所以利用神经敏锐洞
察力指挥我们的皮肤,在形体动态中与空所发生感应,如果这种感应获得成功,我们就会有“毛发
根根暖风摇”的感应,如果这种感觉,骨骼、毛发之支撑道放、争效互为,松紧交错的整体劲力就
会更加饱满,审经作用于肢体,肢体表现神经的相互矛盾又各谐为一。
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根据科学测试分析,人体、骨骼、骨肉的承爱外力达25 吨左右,
由此,如何激发肌体的力量成为现代科学及未来科学的热门课题。而精神的深入刺激将会对肢体
的和谐调整动态爆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成拳修炼法则就是利用精神的抽象假借来具体肌体的
巨大的发力。因此当伙伴成为具体的外界压力向我间架旋以推、拉、压、挑、撞时,我们可以认
为这种力是空气的阻力加大,于是在神经交感器的指挥下相应加强了抵抗功能。关键在于这种阻
力的接触是时有时无的,我如何通过这种触觉的变化使身体与之产生相应的松紧,故“点力”的产
生可具体到实战中的触觉反应,活步试力的训练是在保持自身平衡状态下一旦与外界阻力发生了
不平衡之后的具体形变。如双臂的撑拧是针对阻力的大小发生的形变,下肢的位移则是上肢还无
法均衡之际发生的下肢形变。这种形变的调整能使整体力获得运动,而相应的技术则是形态转变
下的角度、方法的取舍,故芗斋先生云︰“一以触觉立即紧张,炸力发出意不亡”的本能状态。
大式磨擦步是针对下肢的胯关节活动量和腿法击打的力度及范围设立的试力功汉。前 面所述的
磨擦步运动轨迹为半圆,而大磨擦步的运动轨迹是跨走一个圆形,这种训练的要求十分严格,尤
其是对负重腿的支撑平衡性能要求很高。此度力的运动方法为以技击桩站立,用颈椎把胯带起提
膝至脐部,然后擦膝磨胫弧线而出使提起之腿先做前蹬动作,继而向外侧划一大圆成扫腿动作至
体后再回收至提膝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即胯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 360 度旋转。
大式磨擦步中,我们可相应演化出空裆腿和蛇形腿。穿裆腿是在磨擦步前蹬之际的突然顺胯动
作,主攻人体的裆部和腹部。腿法之发力是步法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具体要领以形曲力直为主,
要求腿不许伸直,下一步肢与躯干形成反用力,路线走弧形,发之即收。
蛇形腿是在大磨擦步试力时横向扫腿的变化加速,主攻人体侧面腰胯部位,其内容含是胯关节
的螺旋催劲,如上肢的削掌发力。
从磨擦步的变化中又可以演变出三角步、蛇形步和鸡形步,三角步是以磨擦步为基础加上了横
步的闪让,初习时即可以技击桩间架抱下,下肢丁八步前三后七站立,后胯下沉压缩催动后足蹬
地,利用后足之反弹效果催动前足斜向 45 度行进一步,当前足在重心踏实之际,后足迅速跟进
置于前足内侧形成擦膝磨胫,然后再变为前足斜向 45 度行进。如此反复交替运动。三角步法相
对磨擦步的外形要小,故行动起来极为迅速,尤其是虚点之步在变为前脚时是射出去的,而射出
去的脚掌与地面产生的滑动磨擦力正是身体的前撞。在实战中三角形的应用最广。
无论是前进、后退、横走、竖撞均为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三角步法有原
地三角步和活三角步之分,原地三角步所走的路线是横走——斜进——斜退——横走——斜进的
三角形,故称原地三角步。活三角步是在斜进中即产生横向位移,左右互换、闪让而进。蛇形步
是在活三角步的基础上在横闪斜进中突加垫步,在身法带动下蜿蜒曲折而进,路线成 S 形状。
鸡形步是原传形意拳的核心步法,习时以技击桩撑抱站立,下肢前三后七,身体以腰胯催动后
足蹬地,形成反弹而使前足射出一步,待前足重心刚刚稳定,后足自然跟进呈足跟微起状态,然
后再蹬后足催动前足行进,此步法类似拳击中的前滑步,但没有跳跃。其力源全凭右脚蹬,以此
来催动整体前撞,前足行进应先膝顶、待重心不稳之际再把前足催出。习此步法切忌不可先迈前
足,因为前足若先进,后足则是被动跟进,这样不但影响速度,而且失去了整体的同步运动,所
以后足蹬地之际正是后胯压缩震颤起动之时,借助与地面的磨擦和反弹会把身体悠出去。
大成拳步法的训练应处处现躯干的主动性、躯干的方向、角度的改变是身法的移动。下肢的位
移,只有身无足式,才能步无足位,也只有身法极速,才能使步法迅速。各种步法掌握之后应融
汇贯通,组合而练,实作之际才能变化迅速,同时各种步法的设立均为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故实
搏无须考虑应用何种步法,只要不失基本原则,即可任意交换,到厮打时忘了拳法的教义至深,
步法亦同理可寻,关键在于能否把平时训练的最佳状态应用于实践中去。
大成拳述真(6) 杨鸿尘
第五节 推手
推手的目的是训练和掌握在实作时与对手接触瞬间的听劲功夫和控制打击对手的能力。推 手的
实质是放慢的实作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手中必须把所练的基本功法运用和发挥出来,如果推
手中的攻防和基本功法脱节,那推手训练就不如取消。
进行推手训练应首先明确推手的目的和意义,大家都知道姚宗勋先生有句言︰“练拳首先要从
拳头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在实际运用中,无论头、手、身、足、肘、膝、胯任何部位都可以成
为打击的武器。”同样,我们练习推手,也必须从“手”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实作拳法的推手训练,
不仅是应做到周身各部协调一致处处能化能发,而且还必须做到是桩在运动、变化和运用。这就
要求练习时不能只在原地不动地打抡和推“手”,而是要通过这项训练把掌握的站桩、试力和步法
等功夫发挥出来。如果前面训练的各项基本功在缓慢的攻防中使用不上,那实作时恐怕更难奏效,
如果推手训练时所用的不是前面所训练的基本功,那么即使把对手推倒也毫无意义,至于推手不
许动步和已被对方按住中线时还轻松自如地扭腰化解等形式的推手,是与以实作为目的推手有着
本质区别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技南术是不许动步和打到鼻子上还可以揉化的。所以说,
推手的要领全部是实作的要领,而非手推手的游戏。下面,就根据推手的真正目的来纠正几个通
病。
1、盲目打抡
推手的运动形式表面上是双方搭接手的互相缠绕,推拉进退,初学者在掌握了这种外形运动的
方式后,就要以临战的意识训练,首先要求自身整体全部处于弓统拉满的蓄力状态,得机即发。
但很多人的推手动作都是为推“手”而画圈,精神散乱,漫不经心而盲目打抡,这样练习实难深入。
我们练习推手,必须知道为什么打抡和怎样正确地缠绕。推手中的四臂缠绕不是较劲和找机会
推人,其形式形成的原因是双方守中用中的结果。如甲方以意力进攻乙方,乙方揉化防护,在守
中的同时以意力反攻中的中线,同样,甲广大守中时复攻乙的中线,这样缠绕的实质是双方攻守
互为、攻守合一的特殊战斗形势。这样的攻防才能使此项训练全神贯注,步入正轨。
2、用非所练
推手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双人试力,就是由个人单练上升为双人互练,而训练的目的之一就
是在实作中检验和纠正自己单练时的不足和错误,以利于更正确深入地练功,但许多人却忽视了
这个目的,在推手时只是硬顶蛮抗或消极拨拉而使拙力重犯。在此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3、甲乙互推,甲得机得点,正确的动作应该是,甲立即整体前撞,以发力要领将乙抖放而出。
这就是动作正确和得到运用巩固的体现。但有的人却双手齐出,以大弓步失重式拙力去推乙方,
而乙方也不按要领闪化还击,却"硬挺"不退,这种常见的错误,即使甲方推出乙方几步,或乙方
能将甲方顶住也完全违背了推手目的。
4、甲乙互推,乙方发力,甲方侧化,乙方向侧方失去重心,正确的要领是甲方应上步横向发
力,以斜取正或借势偏挂,则乙方必偏向前扑。
但不少人却使"顺手牵羊"之类招法,两手抓住乙臂拖拉,而乙方也不稳住重心或借势侧拦,反
而全力后坐赖着不前去。这种死拉活拽和实作根本不沾边,而借机耍赖后更不是推手。
5、甲乙缠绕时乙从下方向甲发力,正确的作法是,甲方或偏闪而进或空点进击,也可顺势点
紧,将乙惊起后,猝然撤步发力,将乙向侧后挂跌。常见一些人在推手时,当对方从臂下发力时
却不挂不偏,不闪不施,却用体重死死压住对手发力之臂对方亦不空点或偏点,却用全身拙力向
上硬抬,这种双方“较劲”的推手更是用非所练。
以上仅是举例,推手中类似“用非所练”的错误还很多,如果不及时纠正,则会使练用脱节,形
不成正确的动作定型。纠正的方法是要认识到这些错误之法不仅根本不能用于实作,而且会严重
影响“换劲儿”和一触即发的浑元力。如果不在推手训练中及时纠正错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那
就会步入歧途而枉费时日。
在此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推手训练既然是实作的放慢训练,在训练中就一定要有搏斗意识,
发放之力也就不能只是单纯的向前或向后的绝对之力,试力训练中和单操训练中各种劲力,以及
各种步法都要在推手中试着运用,为过渡到实作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6、双方推手,甲臂在乙臂下惊抖,乙按压足起,甲顺势发钻拳之力,将乙“打”出。
7、互推时,甲推拉互用,乙从下偏化甲力,甲突发劈拳,将乙“劈击”倒地。
8、互推时,乙方进步前撞发力,甲前手不让中线,以三角步侧闪进跳,以正取斜,将乙斜着
发起。
9、互推时,甲得势前撞发力,乙向侧揉化,将甲攻势化偏,如果甲用拙力硬抗或高速身形,
则会被乙就势再偏撞失重或失去战机。但甲就势均力敌削掌发力,将乙抡削而起。
这几例推手中的单操和步法应用的特点都是冷、脆、快、狠,但因接触面积大,所以其效果都
是把对手“打”出,但不会使对手受伤。
这样的机会和单操发力还很多,不再列举。通过上述几例,我们应该清楚推手和断手的最根本
异同,这就是推手和断手都是将整体力作用于对手,断手是脱点的重击,推手是触点的不伤人的
断手。
大成拳述真(七) 杨鸿尘
进退三角步 此步法如果以正面桩训练,抬左足沿 45 度,角往自身外侧划步移出,站稳后,右足
即平等跟上,落于前足踝关节内侧,再以左足为支撑点,继续进退训练。在此只图示侧身桩,要
领同正面而立相同。
技击桩站稳后,右足脚尖回勾,平行向左前方进步,至左足踝关节内侧时落下,脚跟微起,然后
以左足为支点,右足继续沿 45 度向自身右外侧行进一步,成技击桩站稳,左足随即平等跟上,
落于右足踝关节内侧,再继续前进或后退。
垫步(以下均以左足在前的丁八式为例)
左足向前进半步,脚掌先着地,刚一着地,还未完全踩实,右足随即利用后足蹬地及身体催送,
迅速前移跟上半步,落地为起式的技击桩。此为前垫步,依此路线退回为后垫步。此步法练习可
以一进一退,也可发连续进退。
槐虫步 按照垫步的路线训练,只是左足前进为一大步,后足随即跟进落于前脚的踝关节内侧。此
步法练习可以原地一进一退,也可以前进一步再退回原技击桩,而后再退。如果是连续前进,后
足跟进时应使前脚掌着地,以利蹬地催前足再进,退回时为前脚掌着地。此步直线进退训练为槐
虫步,依此要领进行前后、左右的同时练习为十字步。
平行步 如日常走路一样缓进,但要放小步距,当前足与后足平行时,不落地继续前进,但意念中
有瞬间的停顿。这人看似平常的步法却是实战时接爱对手的常用步法。开始训练,可使用向敌逼
近的意念,待日久功深后,在行进中当双足平行之际,应无规则地迅速改变步法,向意念中的对
手突然发起攻击。
抽撤步 以一物为目标,左足向身侧撤一大步,右足跟一大步。为了加强防守中的反攻意识,也可
作如下训练︰前足后撤一大步,后足随之横移一步,前足紧接着经后脚踝关节内侧(不许落地)
向前方撞出,此步也叫闪让三角步。
划步 划步分顺、逆两种。右脚尖向里扣步,把重心放在右腿,左腿微抬使脚尖着地,以身带左腿
向左整体旋转,左脚脚尖随之擦地扫转,右脚亦随着原地同方向转动。因划步方向与自身的变换
方向一致,所以叫顺式划步。左脚扣步,右脚脚尖扫转为右式划步。练习划步尤重以身带腿,初
练转动的角度可以小一些,功深后的训练应该以一物为目标,完成划步动作后,应该正好是 360
度转动,又回得技击桩。如果此步法训练熟练自如,划步时可任意持桩变化角度,实战时才能根
据对手的变化而运用。
顺式划步是划步方向与自己变换的方向相一致。划步方向是与身体变换方向相反的训练为逆式划
步。
圈步 圈步是围绕对方连续向左或向右的斜前方行进的步法。练习时应以平行步和摆扣步交叉圈
行。这是因为一行步圈进是为寻找战机,而摆扣步的练步则是变向的步法,摆扣的角度可根据对
手的方位灵活掌握。而摆扣步的练法是在行进时将前足抬起向内扣半步,后足紧跟着蹬地摆转,
即成以斜取正的蓄势,也可将后足进至前足踝关节内侧,以利随对方位的不同而撞进。
蛇行步 双手迎面伸出,交叉护头,左右疾行为蛇行步。练习此步时要注意不在杨了日常生活中的
变向跑或变速跑。其要领仍是以身带腿。初练为半边的进进退退,熟练后改为忽左忽右的曲折疾
行。 此步的基本练法就是将垫步的外形变小加速,开始可只练左右各进一步,熟练后可以意念中
假想敌的变化而随意变化,左右进步亦不必固定形式和次数,进退和闪进均则假想敌而成。在此
仅以进两步的蛇行步为例。左足向左前方垫进半步,右足紧跟半步,利用足蹬地,再使左足进一
步,右足垫进后经左足踝关节内侧闪身向右前方变向冲出,左右进退都要练习。
经过上面的几种基本步法练习后,我们就会明白,步法的变化也同桩的变式一样,基本要领大同
小异,只是外形、方向和角度稍异而已。所以要求大家在练习步法时不要贪多图快,应以摩擦步
的训练为主,有了基础后,就会触类旁通。
各种步法的训练,开始以撑握基本的方法为主,熟练后就要以敌情观念把各种步法穿插综合训练,
以利于实战的需要。如可意想对手发拳击来,我迅速横步,闪开来拳,同时后足经前足踝关节内
侧射出,左足紧接跟上半步,再使右足横闪,左足前撞。这就是常用的横内侧击步。
为了利于步法的变化和发力,在训练步法时,一般都要在一步射出后,再使后足跟上半步,而且
在闪让或顾发时,先动的一腿可以利用身体的转动和摆扣改变进攻的方向,以适应对手的变化。
如横闪竖进步的前步可以横让竖击,也可以用摆扣圈击,还可以起步后转向摆扣突然回身,后足
随之跟于前足踝关节处向对手中线出击。如意设一对手迎而击来,我侧身闪让,同时左足侧进一
步,右足随进半步。又意设一对手突然从左后攻击,我身转足进,右足向前内扣,左中紧跟经右
足踝关节内侧向左后方撞出。
以上两种变化只是举例而已,任何步法和变化都不是刻板的教条,可以一步多变,亦可互为
功用,而实战进最有效的步法大多是对手逼出来的步法,是原则的本能体现。
 桩功的训练有多种,由于侧重点不同,训练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太极拳中有川字桩,无极桩,太极桩;八卦掌里有八卦桩,形意拳主要是训练三体式,大成拳的托宝贝轨迹拳的傻瓜桩也都有一定的特色。具体的训练方式见诸于各种书刊杂志。九要论里面说无往非式,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功架可以有千姿百态,但是内涵也就是功法却可以综合起来分析;李紫剑老师把桩功分为三层:三线就位,三线对争,三线贯通;这是个定性的说法,可以说是一个骨架,缺少一些筋肉,现在让我们来慢慢的分析。
  桩功的初期训练可以说是熬桩,主要是练习放松,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养生内容来传播但是在放松训练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好多朋友太硬,反应慢,也是训练不得法造成的吧。内家拳里面沉坠劲(松沉劲)的训练试不传之密,它的主要作用是练出根来。这部分训练过关以后,以后的训练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武术的殿堂。
  桩功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小肌群,整理惰性肌肉,训练骨骼和肌肉的配合,肌肉在受到外界刺激以后还能保持放松状态。当然还有更深的内容,在此就暂且先放在一边了: 站桩的基本要领可以参看各种不同的要求,按照形意拳的说法是八字决:顶、扣、垂、园、抱、月、挺;其中应该主要的要点是:按照下面一章的要求放松,稍节要顶,劲往回抽,根节要缩,丹田要越来越充实。顶字决主要是训练筋骨出楞,扣字决主要是为了训练稍节上劲,垂字决可以归结在放松中,有种说法是龙身三折,踝关节,膝关节,跨关节;园字决主要是为了训练棚劲,抱字决主要是为了养气,月是为了保持关节的屈伸角度,挺字决可以训练千斤力,有利于气血疏通。
  后学者一定要好好的体会这几个字决,这是前辈们多年经验的总结。垂字诀如同是把肌肉当成衣服一样穿在身上,挺字诀就是把衣服撑起来,抱字诀如同衣服里慢慢的充气,把它给鼓起来。
劲的提和坠,向上和向下!-----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园而正。
鱼尾升气,丹田练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既明脉络,次观形势。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园而正。(身体规矩,重点)出气莫令耳闻,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必成功。(呼吸)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火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周天功)
  站桩训练的劲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比如上下劲的求取,既要能够做到全部放下去,如同一滩泥一样,太极拳说的是也轻也重。又要能够做到领起来,正确的训练应该是先找到一个向下的劲,然后再把向上的练出来,要领要一个一个的加上去,不能一次全部到位,那是在自欺欺人。
  还有如往外伸展和劲要往回收,看上去也是矛盾的,事实上可以统一,如同水管有内外两壁,外面的伸展,里面的回收,这是可以做到的吧。
  稍节要透出劲来,动物在抓捕动物的时候,爪子一般都是伸出来的,绍节透劲可以训练劲力的良好传导,可以体会到丹田一动,立刻就能够到达手上,至于中介的传导完全省掉,大家都知道环节越少,发力的损耗会越少,效率越高,当然问题是全面的,同时也应该能正确的理解不同的环节发挥的作用,把这个作为一种习惯,出劲的时候自然就顾到了个部分。整体和部分应该综合起来分析,执著于任何一点都会是不全面的。
  立身中正,尾闾骨往上卷,自己可能会感觉后仰,其实身子是正的,别人可以看得很清楚。判断是否中正,可以这么做,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运动一下,看看身体是否合适。
  骨盆中正这是练内丹的不二法门,如同人的支撑大梁有了很好的支撑,没有经过良好训练的人一般是斜的,如同力在一个斜坡上,到了老年以后备也就驼了,因为这样对脊柱的压力损耗会很大。另外中正以后,各部分内脏各得其位,不会相互压迫,有利于内脏气血的调和。
  会阴穴往上提聪练气的角度说,是可以保证气不会散,堵住了中脉的下口,从生活的角度考虑可以有利于性生活。一班人是童子身的时候,往外泻的感觉不会很明显,但是成年以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会导致肌肉的松弛,经常的上提实际上可以把他慢慢的恢复原来的本原面目,再说对那部分肌肉的控制也会更强。
  再谈呼吸,呼吸在童年的时候一般都是腹部呼吸,因为那时候胸部发育不够好,肋间肌肉不够解释,所以小孩一般会采用省力的方式,事实上这也是人的本原状态。因为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后面会专门的讨论,现在只说要领,减少胸部的运动,尽量用逆腹式呼吸,因为这样练和发力是协调的。
  所谓的心态上可以说是一种警觉,如同站岗的哨兵,害怕别人过来,提高警觉,但 是意识心态并不是紧张的,全身肌肉处于一个随时待命的状态,具体放松的要求我会在放松一章中详细的叙述。或者说你手里带一把剑,随时等待对方到来和你决斗的一种心态。这样的长期训练会很容易练出高度敏感的反应,出惊弹劲。
  站桩训练中要先照顾到根节,然后一节节的往前贯穿,如同在紧螺丝,一丝一丝的把他给拧紧,从里面到外面,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很容易练出大力!适当的转腰体会腰力的作用,腰跨劲是所有内家拳的不传之密,这是基础训练。裆要园,但是外形看上去好像是三角(三体式),这也是个矛盾,腿既要有往里面合的劲,还要有往外分的劲。胳膊也是一样,肘往里面合,但是手还要往里面转,好像是拧着一个麻花,麻花劲嘛!这样看上去手没有伸长,但是劲是在拉长,而且容易练出螺旋劲。这个练法接近于八卦的要求。
  全身要能够做到五弓如一,最重要的是身弓,因为他练接着其他四张弓,弓有弓胎 ,弓背,也就是阴阳两面,学者应该能练到两点。阳面练好以后,弓背有了,要再接着训练弓胎的劲,最重要的不是形势上是否有弓,而是在于是否有着弓势,弓劲和弓的意识。
  最后说一下十指连心,大成拳里面要求十个指头有十个劲,八卦掌可以训练每个不同的指头,训练末端神经的敏感有助于对劲传导和力量变化的把握,神经的敏感。再说十个指头分别训练会有助于养生,这个可以参考医学上的理解。一指禅有专门扳指功,对养生特别好,他的原理和这个是一样的。训练出来的效果是是个指头能够不同的分工,能够做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