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吴迪男嘉宾:“红色记忆”缘何渐成“遥远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0:06
“红色记忆”缘何渐成“遥远记忆” 2009年10月07日 11:31     红网  三日来,长江商报的“红色记忆之旅”的探访团采用现场街头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问询等多种方式对100位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询问。八成接受调查者表示,只知道红色遗址的大概方位,不了解详细的地址。表示对红色遗址有所了解的市民,也仅限于自家附近的遗址。绝大多数市民也都表示,除非有专门的团体组织,个人不会在假期内特意去革命遗址游览,平时就更谈不上了。(2009年10月4日《长江商报》)

目前武汉市区“藏”有140多处红色景点和旧址,像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等,都堪称珍贵的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基地。然而很多人却只能说出大概方位,不知道具体地址。方位上的模糊,实质是摆位上的不正。如果说人们对此感到有些意外的话,也是意料之中的意外。

在随机调查中,年龄在20-30岁的调查对象约有40位。他们都对红色遗址的具体地址和背景历史不太了解,同时,这些调查者们认为,假期里不会专门抽出时间去游览红色景点,清明节或平日周末去进行一些红色教育还可以考虑。其实,也并非年轻人对红色旅游没有兴趣,而是这些深具历史意义的景点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他们以旅游形式来增长见闻的愿望,看后很失望,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红色景点趋同化。近年来,各地红色旅游高潮迭起,尤其是今年适逢新中国60华诞,仅国庆期间红色旅游线路较平时最高上涨30%。但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产品设计过于简单雷同,基本上就是“固定的菜单,来了跟我看”的模式,几间简陋的旧居、几件简单的陈列物,讲解员简单讲解之后就播放些录相片,结果让游人大失所望:“太像上历史课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看相关的纪录片或图书资料。”由于景点缺乏特色,给人以“游一当十”之感,难免出现“游客进门就转身”的尴尬。至于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的,致使红色景点缺少吸引力。

红色景点非娱乐化。在一些人的眼里,红色旅游等于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就是红色洗礼,要触动思想灵魂。就像武汉的邹先生所说的那样,“红色革命类的旅游应该带着沉痛的心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带着调侃的心情去参观红色景点,干脆不要参观得好。”其实,红色旅游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强输硬灌。因此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必须针对游客的兴趣需要,设计更多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让游客自由选择也高兴选择,并能够实地感受革命气息和当年先烈的艰辛,从中获得一些在文字和影像资料中无法获得的感悟。

“红色景点寂寞症”。究其根源在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的日益淡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重视保护、维护和开发利用,缺乏广告效应,缺少人气,正使红色景点日益沉寂下去。八成市民不知武汉红色遗址和旧所在哪,甚至是视而不见,像那位的士司机陡然发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与的哥常聚集吃午饭的地方仅隔着一条马路,“没想到天天在这旁边就餐,却不清楚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旧址啊”,这样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正在举办国庆花展的解放公园内人群熙熙攘攘,与之相对另一头的苏军烈士墓整个墓区却显得冷冷清清,这在全国恐怕也绝非是个别现象。

发展红色旅游,关键在于创新。要积极适应红色旅游由接待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大趋势,在产品设计上,要变“我领你看,我讲你听”为融合互动、灵活参与、自由体验,给游客更多更大的娱乐空间;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变红色景点“演独角戏、唱单出头”为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的“大合唱”,最大限度地挖掘经济利用价值;在项目选择上,要变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相互拆台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统筹兼顾、区域合作、点线结合、特色纷呈,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这样做,红色旅游才能有看点,也有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