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顿流体原理应用:苍溪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08:44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概况

·                                 • 自然资源

·                                 • 经济发展状况

苍溪县-历史沿革

 

   苍溪,置县于西晋太康中(280—289)。以县治地苍溪谷为名,隶巴西郡(治地今阆中市城区),南北朝宋元嘉八年(43年)易名汉昌,隋开皇十八年复名苍溪,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阆中县(今阆中市),十三年(1380年)复置至今。1949年12月苍溪解放,成立苍溪县人民政府,隶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改隶南充专员公署,1986年1月划属广元市至今。1933年6月至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苍溪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苍溪县-概况

 

 
    苍溪,地占嘉陵三百里,水秀山明;根寻巴国五千年,源远流长。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绿色梨乡”之美誉。苍溪,人文荟萃,西汉谯玄廷对第一,南宋王樾状元及第;杜甫吟咏放船台,陆游留题青山观;华母云台孕伏羲,仙女下凡配董永。
  苍溪,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跨东经105°43′至106°28′,北纬31°37′至32°37′。幅员2330.22平方千米,周邻5县(市)1区;东与南江县、巴州区接壤,南与阆中市相连,西与剑阁县交界,北与旺苍县、元坝区毗邻。辖区99%以上为汉族,还散居着藏、回、朝鲜、土家、满、白、瑶、羌、苗、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计660人。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东河中下游,广元市东南;东邻巴中、南江县,南界阆中市,西接剑阁县,北靠元坝区、旺苍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干燥,多寒潮,春季温暖,多干旱,夏季火热,雨水集中,伏旱突出,秋季阴雨多。年均气温17.2℃,降雨量89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426小时,无霜期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南北地貌差异较大。南部深丘中谷,一般海拔400-700米,占总面积35.8%,嘉陵江沿岸多为中丘深谷,东河流域多为深丘中谷,地势由西南向东南倾斜,山坡平缓,多梯田梯地,溪涧纵横,水源丰富,多为紫色夹沙土、黄泥土及紫色石骨子土,土质较肥,宜种性强,垦植指数高,是全县粮食、油料及柑桔的主产地。北部低山窄谷,一般海拔700-1000米,占总面积35.2%,山势峭拔,坡陡谷狭,沟壑纵横,地势由北向南呈梯状下降,多为棕紫泥土和黄红泥土,蕴藏大量天然气和石油,森林覆盖面大,垦植指数低,立体气候,有利于发展林、牧业,溪涧落差大,有利于发展水电事业。东北长梁平台,低山狭谷,一般海拔600-800米,占总面积29%,山势逶迤绵亘,多平台长梁,河谷狭窄,多为黄泥土、夹沙土和石骨子土,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光热、水、气条件优越,宜稻、麦、梨、苹、桑、桐、蜡及中药材的生长。
  苍溪县现辖10个区(镇),65个乡(镇),735个村,4926个组,总人口766710人,每平方公里329人,农业人口占88%,人口大多数为汉族,回、彝、黎、藏、土家、布依等族仅660人。苍溪山川秀丽,英杰辈出,名胜众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苍溪县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1933年,李先念、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文昌宫建立了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县城附近的塔山湾一举成功地强渡嘉陵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古老而秀美的苍山溪水,为历代骚人墨客所青睐,素称“嘉陵第一楼”的临江古寺,唐代诗圣杜甫,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留下他们宝贵的题咏和墨迹;“寻乐书岩”又名九思洞、贾家洞,容清代书画,聚骚人墨客于洞中咏诗论文,并将其、词、歌、赋、画等195幅作品雕刻于洞壁,以乐其志;“崇霞宝塔”建于明朝,依山傍水,楼阁 凌云,素有“塔山挺秀”之誉;“大获莲池”地险势雄,为历史上南宋抗蒙据点遗址;“红军渡塑像”是我国最大的冷锻铜像,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县城塔山湾嘉陵江畔,背负群山,面向江水,仰望杜峰连云,俯视白塔浪影,夹岸七里翠屏,四周九曲盘施,巍巍丰碑,与山、水、林、田的自然风貌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庄严、肃穆而又绚丽多姿的画卷,供游人凭吊,一览山河风光。

 

苍溪县-自然资源

 

 
  ⒈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为2330.22平方公里,土地类型有低山1702.19平方公里,占73.05%;山原355平方公里,占15.23%;平坝99平方公里,占4.25%;深丘59 平方公里,占2.53%;低中山58平方公里,占2.49%;台地57平方公里,占2.45%。土地特征有森林地82100公顷,占35.23%;耕地37600公顷,占16.14%;园地8600公顷,占3.69%;草山、草坡7000公顷,占3%;溪河、水面25600公顷,占11%;沟谷、道路、建筑物72100公顷,占30.94%。土质属城墙岩统三层砾岩层,以棕色紫色页岩和黄色沙岩为主,土壤多为紫色夹沙土和夹沙黄泥,土层深厚,保土、保水、保肥力较好,酸碱度为5.5至6.5,少量的冷沙土、石砾土、死黄泥。境内荒坡隙地多,宜种性较宽,为庭院经济和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⒉水资源:苍溪县境内河流纵横,溪涧密布,嘉陵江和东河为境内两大主要河流,除了插江、长滩河、深沟河、浴水河、邓家河、严家沟、沙溪河、拱桥沟、盐店沟、柳树河、鸳溪河、白桥河等12条主要溪流外,还有山溪性季节河180多条,这些溪河九曲回肠,呈羽状遍布全境,全长650公里。有水库154 座,山平塘8482口,石河堰155处,机灌站7个,电灌站218个,引水渠39处,总长2731公里,总蓄水量6352万立方米,水产可养面积9813公顷,充分利用水能大有作为。
   ⒊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821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23%,森林植被种类繁多,有乔木122种,灌木78种,藤木9种,草本植物47种。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竹林四种类型。乔木主要有柏木、马尾松、青枫、枫杨、枫香、桉树、梨、苹、柑桔、柚、桑、桐、竹等;灌木主要有黄荆、马桑、紫穗槐、水渣、蓼叶竹等;藤木主要有猕猴桃、葛藤、金银花、葡萄等;草木主要有白茅、巴茅、狗毛草、蓑草、清蒿等。中药材有天麻、党参、夏枯草、金钱草、兔丝子、黄白菊等野生中药材250多种。为国家和人民生活提供的林副产品有木材、油桐籽、核桃、板粟、乌桕子、棕片、五倍子、桐碱、橡子、生漆、花椒等20多种。
   ⒋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繁多,土特产品各具特色,各种生物上千种,其中动物约500多种,植物约8000多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花生、油菜籽为主;豆类、杂粮、烟、麻、椒、蔬菜等作物次之;农副土特产品尤以蚕桑、油桐、虫蜡、雪梨、柑桔、猕猴桃、脆香甜柚、黄桃等最为著名;虫蜡产量居全国前茅;油桐产量名列全国产桐县第八;苍溪雪梨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细嫩无渣,入口即化,誉为“沙梨之王”,历代朝廷珍为贡品;中华猕猴桃野生资源丰富,品种优良,人工栽培的单产和质量均超过新西兰王牌品种海沃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饲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马、犬、猫、兔、鸡、鸭、鹅、鱼、蜂、蚕等15类;野生畜禽主要有野猪、野猫、野兔、拱猪、松鼠、野鸡、野鸭、班鸠、竹鸡等。养蚕、养猪、养兔、养鱼、栽果树已为庭院经济的主要项目,是农民的拿手戏,是零存整取的小银行。农副产品商品率达48.7%。

  

苍溪县-经济发展状况

 


  苍溪县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历来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贫困县,近年来苍溪逐步走向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交通、建筑、教育、科技、服务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全县社会总产出286439万元(2000价),比1978年增长2.9倍。国内生产总值138287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28倍,比1978年增长2.1倍;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到52.0%,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到32.7%。工农业总产值154271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9.5倍,比1978年增长1.7倍。
   【农业】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兴修农田水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科学种田,集约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经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乡镇企业大发展,尽管多年冬干、春旱、夏洪、秋涝,全县农业生产仍然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118525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7.5倍,比1978年增长1.4倍。合理利用耕地,复种指数由1949年的145%提高到2001年的241%,粮经比重由1949年的92:8调整到2001年的62.7:37.3。粮食产量175006吨,人均产粮260公斤,比1949年增长52%倍。油料产量13761吨,比1949年增长20.9倍,比1978年增长3.3倍。出栏肥猪79.4万头,比1949年增长20.4倍,比1978年增长3.1倍。蚕茧总产1303吨,比1949年增长11.0倍,比1978年增长3.5倍。水果总产85006吨,比1949年增长454倍,比1978 年增长23.5倍。水产品产量3000吨,比1978年增长29.4倍。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91785万元(现价),比1978年增长69倍,乡镇企业总收入85538万元(现价),比1978年增长63.6倍。
   【工业】建国初期,县兴办一个粮油加工厂,三个地方国营食品加工厂,一个装机2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几家私人开设的小手工业酒、醋作坊,从业人员100人。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811万元(2000价)。2001年有全部工业企业4306个,全部工业总产值达357456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43.1倍,比1978年增长3.2倍,年均递增6.5%。
   【商业】建国初期,仅有十几家经营布匹、百货、副食等小商店,随后建立粮食、贸易、盐业、烟 酒、百货等国营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一经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商业体制,疏理商业渠道,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同时发展,商贸繁荣,市场活沃,一派兴旺景象。2001年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服务网点12075个,集贸市场76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76万元,比1978年增长13.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28036万元,比1978年增长32.5倍。
   【运输】建国前,苍溪无公路,货物靠私营木船通过东河和嘉陵江运输。1952年修通苍溪至阆中公路,陆运仍靠人背畜驮。1957年后修通县城至龙山、广元、三川、石马、东青、巴中、剑阁等公路76条,大小公路桥梁42座,公路总长5291公里,延至村组机耕道6000多公里,四通八达,交通主干线都经过县城,为全县枢纽。县内拥有民用汽车1279辆,其中:大小客车316辆,年货运量181万吨,比1978年增长12.8倍,货运周转量13400万吨公里,客运营运线路70多条,日发300多班次,日行程10000多公里,客运量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100人公里。县境内通航里程303公里,客运航程69公里。机动船、非机动船200多艘,客轮2艘,上至广元、嘉川,下至重庆,水陆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