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音乐:标点符号教学的七种意识(转自新浪博客乐山乐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4:14

标点符号教学的七种意识

              转自:新浪博客乐山乐水http://blog.sina.com.cn/u/1300220630

要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在作文中熟练使用标点符号,单靠一道道地做题讲题是难以奏效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让学生树立如下七种意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如说意识 也可以叫做“朗读意识”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除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外,主要用来表示言语的停顿和语气。因而,许多标点符号尤其是点号的使用,绝大多数都是与口头有声语言一致的。怎么说就怎么写,读写一致,应是师生首先具备的意识。例如:

1﹡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①

排除原有标点的误导,或者干脆去掉所有标点符号,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就可以发现,全句第一处停顿是在《风暴》之后,第二处停顿是在《青春之歌》之后,这两处都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而在“优秀影片”之后,并没有停顿。所以,句中冒号的使用是多余的、错误的。再如:

2 在这次汇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带来了新剧目。

3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 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5﹡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增加动力。

一般说来,顿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最短的停顿。朗读一下就不难发现,例2中顿号的使用是正确的,例3在相连的几个数字之间不使用顿号也是正确的。而例4中“七”“八”之间的顿号则是多余的,因为人们在说这句话时,“七”“八”之间没有停顿;同样,例5中“黄、赌、毒”之间的顿号也是多余的。

例3虽然是诗歌,但是,它也反映了口头有声语言的实际,是个很好的例子。

针对例4的情况,人们总结说,用相邻或相近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如“一两年”“三两个”“三五斗”等。针对例5的情况,人们总结说,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之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内部,一般也不用顿号。如“中小学”“文理科”“国内外”“工农兵”“教职员工”“公安干警”“城乡接合部”“春夏秋冬”“东西南北”等。

并列的词语后加上了“啊”“呀”“呢”等语气助词,说话时各自具有了独立的语气,停顿也相对长了一些,书面上就不再用顿号,而用逗号了。请比较一下:

6 牡丹呀,兰花呀,月季呀,……都是很好看的花。

7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有的句子虽然使用了疑问词,但是,读一读就可以发现,整个句子没有疑问语气,不是疑问句,因而句末不能用问号。例如:

8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9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10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例8是说“我们”应该研究一下处理这件事情的办法,例9是说自己不知道他家的地址,例10是说大家都不知道某人的底细。从语法的角度说,“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他家住哪里”“他到底是什么人”都不是独立的疑问句,只是三个比较复杂的短语,分别作了“研究一下”“不知道”“说不清”三个谓语部分的宾语,这三个句子的语气,都是陈述语气。关于语法分析,下面还要专门谈到。

二、简约意识 也可以叫做“简便意识”

追求简约方便,是人类劳动的共同特点,也是使用标点的基本原则之一。例1中三部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之间可以用顿号,也可以不用。从简约的要求来看,以不用为好;因为三部影片的片名上都有书名号,三个书名号不仅标明了这三个词语作为影片名的性质,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顿号的作用。当然,遇到连用引号的情形,也应以此为准。如:

11 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再如:

1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这是现行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中的一个例句。从简约的角度看,括号内的句号是多余的。因为有了括号的后一半,就意味着注释的结束,除了问号、叹号以外,句末的点号没有写出的必要。

又如:

13 “呜——”火车开动了。

14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15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棱啊……”

例13是现行《标点符号用法》中的一个例句,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例14中破折号的作用与之相同。将两例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例13在破折号之后、引号的后一半之前省略了句子末尾的点号,体现了简约意识;例14中的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可以保留。例15和前文例7在省略号之后没有使用句末点号,也是简约意识的体现。

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连用,破折号不能与“是”“有”“即”等提示性的词语连用,也可以看作简约意识的体现。

另外,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例如:“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产生于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发生在11月10日)。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这就是说,遇到含有月日简称的词组,必须用间隔号、引号的才使用这两种符号,不必使用的就不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照样体现了简约的精神。

三、辈分意识 也可以叫做“层级意识”

不同的点号表示长短不同的停顿时间,并以此来区分句子内部的不同层次。一般来讲,根据停顿时间的长短,可以将点号分为四个层级。层级越高,停顿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停顿的时间就越短。这四个层级就像是“四世同堂”的一家人。列举如下:

①第一层级,曾祖辈三人:句号、问号、叹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或语气,停顿时间最长;

②第二层级,祖辈一人:分号,一般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在多重复句中,也表示第一层为因果、转折等其他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较长;

③第三层级,父辈二人:冒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分句或词语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较短。冒号的停顿时间,有时比逗号略长;

④第四层级,己辈(子辈)一人: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最短。

例如:

16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17﹡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18﹡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例16的主语部分有两个层级的并列:第一层级是两弹爆炸与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并列,第二层级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并列。第二层级之间使用了顿号,第一层级之间只好使用逗号。如果把“原子弹、氢弹”简称“两弹”,第二层级就不复存在,那么,“爆炸”之后的逗号就应当改为顿号。例17顿号的使用显然是混乱的,是没有辈分意识的。统观全句可知,第二层级并列的是“制冷”和“解冻”,二者之间应该用顿号;第一层级并列的是“迅速”“方便”和“性能高”,三者之间应该用逗号。例18 与例17 相近,只不过句子更长,更复杂一些而已。分析此例关键是要有辈分意识,弄清“具有”的宾语由“科技信息”“工业基础”“市场”和“资源”等四项联合而成,这是“父辈”的并列,之间应该用逗号;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之间,“动植物”和“矿产”“海洋”“旅游”之间,都是“子辈”的并列,应保留顿号。

再如:

19 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幽深秀美。

20﹡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是没有问题的;把除夕纳入假期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取消五一黄金周,社会上却存在较大争议。

例19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在“磅礴”之后,第二层分别在“临下”“环抱”之后,标点使用是正确的,是有层级意识的。例20 有两处分号,第一处是第二层关系,应改为逗号。

四、辅助意识 也可以叫做“从属意识”

前面已经说过,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这个“辅助”至少有两层意思需要强调:一是一定要明确辅助的对象;二是不要喧宾夺主,滥用某种标点符号。先看第一个方面的例子:

21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22 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23﹡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这三个例子都关乎括号的用法,前两例正确,后一例错误。例21解释的是全句最后一个词语《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以括号用在了句号之前。与此相对,例22中《左传》注解的是全句的出处,所以括号用在了句号之后。而“哪里”是对句中“焉”字的解释,所以括号紧跟在“焉”字之后。由此看来,括号及括号内的文字,从属于某词语,就紧跟在这个词语之后;从属于某句子或段落,就紧跟在这个句子或段落——包括句末或段末的标点之后。与之相反,例23中的两个括号的使用都是错误的,分别应该提到“蔬菜”和“作物”之后。

滥用标点,喧宾夺主的情况比较复杂。

个别同学,在一句话之末重复使用几个问号或叹号,这是不明了标点符号辅助作用的典型事例,思想感情靠语言文字来表达,不是说问号、叹号画得越多感情就越强烈。也有个别同学作文中叹号用得太频繁,以为带感情的句子都须用叹号;其实,叹号只表示强烈感情,如果滥用,反而失去了它的辅助作用。有的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就应该用叹号,并且只用一个叹号就足够了;可是有的学生在叹号前后还要再加上一个问号,这也是一种叠床架屋、滥用标点的表现。

有些学生不会用句号,写文章一“逗”到底,层次不清;与之相反,有的学生滥用句号,把文章写得松松散散。产生这些现象,大都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句子尤其是复句的正确观念。

滥用省略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有的学生在举例论证时,只字不提具体事例,只是简单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名字,并且,在列举了三两个人名之后,就画省略号。如说“例如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这种论证毫无说服力。有的同学写作文虚张声势,写不出好的句子和段落,就用省略号唬人,或借以显示其含蓄深沉,都是不好的文风。

滥用括号也不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有些同学写作文不打草稿,又因思虑不周,一句话写出之后,立马发现有漏洞,可是下一句又无法挽回,于是灵机一动,请括号来帮忙。可惜的是,这种情形在一篇作文中又不是一处两处,所以,整篇文章读起来就显得支离破碎,零零散散。

树立了标点符号的辅助意识,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研究>2009.6)

五、相关意识 也可以叫做“联系意识”。前面分析例16时说过,如果把“原子弹、氢弹”简称“两弹”,那么,“爆炸”之后的逗号就应该改为顿号。由此不难看出,标点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种符号往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符号的使用,常常影响到另一个符号的使用。所以,让学生树立“相关意识”十分必要。又如:

24﹡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因为“回复”的内容前后使用了引号,况且,句号又在引号的后一半之前,所以,“回复”后面就应该使用冒号,以略作停顿,并表明下面的内容属于直接引用、独立引用。

人们处置冒号、引号和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概有如下四种情形:

A 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 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C ﹡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D ﹡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如果为了读出铿锵的节奏,或者因为引用的内容太长,引文就必须独立,那么,标点的用法就应该如A。如果引用的内容不长,或者也不太强调节奏感,引文没必要独立,那么,标点的用法就应该如B。总之,如果引号的前一半之前有冒号,那么,引文部分句末的点号就应在引号的后一半之前;如果引号的前一半之前无冒号,那么,引文部分句末的点号就应在引号的后一半之后。照此看来, CD两式都是有错误的。

再如:

25﹡在教职工大会上,校长任命了一批中层干部。其中包括:教学处主任:王丽华,政教处主任:刘明德。

人们总结说,一句话之中,不能连用两个冒号。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仍然与句末点号(常见的是句号)相关。因为冒号所统辖的范围只能到下文第一个句号处,如果在一句话之中连用两个冒号,那么,它们各自的管辖范围就会显得模糊不清,从而给人们的阅读理解带来混乱。显然,例25中后两个冒号都应删掉。又如:

26﹡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这是一个当用句号而误用逗号的例子。根据句子的意思,本句中的冒号只管辖到“工作人员”,所以,“工作人员”后边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还有一个分号与逗号相关的问题,放到下面讲,暂不赘述。

六、语法意识 也可以叫做“析句意识”。近年来,许多中学生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如对于例17,因为缺乏词性的知识,学生读不出“制冷”与“解冻”两个动词间的并列关系,也搞不清“迅速”“方便”“(性能)高”三个形容性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受错误标点的误导,以为 “制冷”与“迅速”“方便”“性能高”处在同一个层面上。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适当地为学生补一点语法知识,让学生明白并列短语作定语与逐层修饰的区别,并使之清楚,并列关系往往是词性相同、结构相近、字数大致相等的语言材料的组合。再如:

27﹡考生如拿到印刷不完整,套色错位,有破损污染的答题卡,应立即找监考老师更换。

28﹡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9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三个例子都牵涉到顿号和逗号的用法,其中例27和28是错误的,例29是正确的。通过语法分析不难看出,在例27中,“印刷不完整”“套色错位”“有破损污染”都是影响答题卡使用的瑕疵,三项联合起来,构成并列短语,一同作答题卡的定语,属于句子内部词语的并列,所以,三者之间应该用顿号;而在例28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都是主谓关系的句子,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复句内部的关系,所以,两个顿号都应该改为逗号。在例29中,“识字”“生产”同“进步”一样,是动词,它们前边都承前省略了“你要不断”四个字,把省略的内容补齐,就可明显看出,这也是一个复句,所以,句中应该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再如:

30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31 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2﹡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三个例子都牵涉到冒号、句号的使用或句号与引号的相对位置问题,这个问题在前面讲“相关意识”时已经讲到,这里再从语法的角度加以分析。例30属于独立引用,冒号、句号和引号的使用都是正确的。通过语法分析不难看出,例31是一个单句,全句是说写文章应做到什么,“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只是“做到”的宾语,虽然属于直接引用,但不是独立引用、完整引用,所以,“做到”之后没有冒号,并且句号也应在引号之外。而在例32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是“这句话”的同位语,二者同作宾语“真正含义”的定语,这两个同位语之间没有停顿,所以,“光阴”后面的句号是多余的、错误的。

再看两例:

33﹡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34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这两个例子牵涉到使用问号还是逗号、句号的问题。通过语法分析,不难看出,在例33中,后两句都是说“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显然,这两句都是陈述语气,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而例34后两句是说“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两个问题”,全句也是陈述语气,所以,前一处就应该用逗号,句子末尾就应该用句号,两处都不能换成问号。

七、相对意识 也可以叫做“灵活意识”。语言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标点符号的层级性、相关性和辅助性等等,决定了标点符号运用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所谓相对性,就是标点符号运用的相对正确性;所谓灵活性,就是标点符号运用的可变通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标点符号的教学,切不可让学生胶柱鼓瑟,一定要让他们树立起相对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可以灵活掌握的。

当然,这种相对性,又有“常规”和“临时”的区别。先看“常规性”的例子:

35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6 怎么了,你?

37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例35和36都是主谓倒装句,各自都是一句话,所以,辅助表达全句语气的点号(叹号、问号)都应该放在句末,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例37却有所不同,通过句法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原本是两句话,而不是一句话,更不是主谓倒装句。如果给“同志们”三字加上独立的语气,或者将这三个字调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之前,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句子(称呼语,属于独词句,或称独语句)。但是,按常规,遇到这样的句子,也把问号打在“同志们”之后,这本身就体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灵活性。

当然,在人们平常的口语交际实践中,这三个句子内部都没有明显的停顿,有的只是语气的舒缓(例35),或不易觉察的极短的停顿(例36和例37)。这三个句子的语气都是在全句末尾才完成的,因而,例37将问号用于“同志们”之后,也是符合口语实际的。

但是,为了显示其结构的变化,各句之中虽无明显停顿,却又使用了逗号,这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标点符号使用的灵活性。再如:

38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一般来讲,表示单句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但是,为了突出表达效果,按常规,补语的并列就习惯用逗号,例38就是这样。

再看“临时性”的例子:

39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40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停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分号首先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不管它是多重并列复句,还是只有一层关系的并列复句,只要分句中出现了逗号,就可以在分句之间用分号。——这一点,也符合前面所讲的相关意识——据此而言,例39中分号的运用无疑是正确的。当然,如果句子较简短,写作者临时将分号改为逗号,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也不是完全不行。例40中分号的运用也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这一复句的结构层次比较多(有三层),如果写作者临时将分号改为句号,那么,全句就由一个多重复句变成了一个句群(语段),除了中间的停顿稍长一些之外,并不影响思想感情的交流。因而,这里用分号还是句号,也可以灵活掌握。

又如:

41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42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43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这里牵涉到逗号和顿号能否互换的问题。按常规来讲,构成并列的词语如果较长,或结构较为复杂,它们之间就用逗号,如例41和42;如果较短,或结构较为简单,就用顿号,如例43。当然,所谓长短和简单复杂,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尤其是例43,如果作者为了表达出庄严肃穆的口气,也可以将顿号改为逗号。

再看一个例子:

44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按常规,一个单句,如果结构复杂,字数较多,句子内部往往需要使用逗号。例44就是这样,它的主语比较复杂,在主谓之间使用逗号,收到了突出主语的效果。如果结构简单,字数很少,句子中间一般不用逗号。但是,有时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即使在较短较简单的单句内部,也可以使用逗号。例如:

45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另外,前面已经提到,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除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外,涉及其他月份时,在数字外是否使用引号,应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知名度很高,一般就不再用引号;而“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等,知名度相对低一些,就使用引号。可是,知名度是也相对而言的,又是随着时间或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用不用引号也不是绝对的。

其他运用数字简称的词语,也有一个社会熟悉程度的问题。例如四化、四人帮、四项基本原则、三好生、“三个代表”、“八荣八耻”这些词语,起初都要加上引号,随着社会对这些词语熟悉程度的加深,写作者就渐渐省略了引号。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意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运用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而在多数情况下,同一个语言材料,可以运用几种不同的意识对其标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相同的结论。仍就例1来说,前文我们是从朗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照样说得通。其中“优秀影片”是主语“《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的同位语,而这种同位语之间一般没有停顿。

还需指出的是,以上七点,在标点符号的教学中,虽然都是师生应该具备的意识或曰观念,但是,在作题、作文的关键时刻,它们又往往是不可动摇的原则。所以,我们进行标点符号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这些意识,掌握这些原则。

 

附 

① 序数后面带﹡号的例子是错误例句。

②此篇发表于<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