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京擇校費最高25萬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6:43
京擇校費最高25萬元 2011年9月6日 05:15:03 大公報

圖:教育部雖然發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但擇校費不降反升。圖為北京一校外家長在等候為孩子爭取學位 資料圖片

雖然教育部嚴令禁止義務教育階段亂收費行為,但北京、廣州等地小學升初中的擇校費不降反升。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調研報告稱,北京中小學每年因擇校費潛規則而 産生的收入在15億元左右,其中初中學校可掌控的收入在10億元以上。有報道稱,北京一些中小學校長可自由支配的資金超過一億元。網上更有消息指,2011年北京市部分知名小學的擇校費最高達25萬元。

【本報記者吳昊辰北京五日電】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新浪網聯合發起的關於35所城市「小升初」狀況的網絡民意調查中,88.6%的受訪者認為本市「小升初」問題「嚴重、非常嚴重」,其中北京網民持這一選項的比例高達97.9%。在調查涉及的35個城市中,家長在孩子「小升初」擇校準備階段的花費平均為4.4萬元,而北京的家長更高達8.7萬元,接近調查均值的兩倍。

「禁令」無力 不降反增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小學升初中政策從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免費、免試、就近」逐步後退,演變為一種多元入學的格局。目前,北京各區縣小升初的入學渠道有十四五種,主要的渠道有:佔坑班、推優生、特長生、共建生、條子生、電腦派位。除了電腦派位,其餘都是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優擇校,而且這三種最重要的渠道都制度化、合法化了。

所謂共建生,是指國家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與重點學校通過「合作共建」,滿足本部門職工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實際操作中,共建單位或利用公共資源給學校額外投入,或職工自負費用,以「共建」名義統一給學校。這些費用,一般先以自願捐款的形式存到區教委指定的銀行帳戶或教育基金會帳戶上,再按70%-80%的比例返還給學校。

2010年底,教育部發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但一項調查顯示,近年北京「小升初」擇校費用至少遞增30%。擇校熱已催生出穩固、明確的利益格局,權力尋租和利益交換。北京市「小升初」內在機制和利益格局中,政府主管部門、重點學校、市場培訓機構均參與其中,利益共享。

同時,「小升初」形成的巨大利益鏈開始向幼兒園升小學延伸,一些重點小學也成為家長追逐的目標。北京某培訓學校副校長在微博上爆料指,2011年「幼升小」北京市部分知名小學的最高擇校費:景山小學25萬、史家小學13萬、北京實驗二小17萬、黃城根小學10萬、奮鬥小學8萬、北大附小18萬、北師大附小16萬、中關村三小13萬、人大附小10萬。

管理混亂 滋生腐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研報告則披露,2010年中關村一小一年級招生10個班,其中8個班為擇校生。按每班36人,每人最低3萬元的標準,僅此一項就可帶來800多萬元收入。

愈演愈烈的擇校費成為滋生教育腐敗的溫床。2008年爆出的中關村三小窩案,其時任校長王翠娟在庭審中,證實該校帳外資金超過了1億元,絕大部分來自於「贊助費」收入。當時,這所學校開辦僅六七年時間。

某檢察院檢察官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利用招生錄取貪污受賄是教育領域職務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小學財務管理混亂,「共建」費用一般由校長指定財務人員專門管理,所有共建費用的收入、支出只對校長一人負責,無人監督。上千萬元的非法錢財處理得相當隨意,有的入帳了,有的分了,有的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