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挖拉管:养成读书习惯,成就一生事业 _教书育人的“源头活水”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8:05
养成读书习惯,成就一生事业 _____教书育人的“源头活水”(2007-11-23 08:50:31) 标签:教育杂谈 科学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校园 职场 生活 亲情友情  分类:教育

 我当老师26年了,有时候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还会蓦然感到教书人的责任重大,重大得让我有些惶恐——担心自己存在知识死角,讲错了或者把握不准而误人子弟,似乎在“底气”上有点儿怯。

这有点像老司机说的,越开车胆子越小。

为啥呢?在初出茅庐的时候,难免有点儿“年少气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胆色,有点儿“无知者无畏”的张狂,绝非是“艺高人胆大”。随着阅历的增加,才逐渐领悟到“知无涯、学无边、人外人、天外天”的深邃。

我十分欣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仔细琢磨,书本正像一块鉴开的“方塘”,天光云影,丽水秀川,人间万象,生活百科,异彩纷呈。时尔涓涓细流,似春水之悠远,时尔奔腾跌宕,如大海纳百川。它以丰厚的人类智慧和历史积淀作为源头活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浇灌出人间精英秀木出林,培育出知识巨匠名彪千秋。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世代相传。从那洪荒时代走来,人类的声音凝结成文字,文字运载着思想,思想把人推入进化的隧道,于是,人才有了“芝麻开门”的秘诀,得以进入书的宝藏,跨越自身与环境的限制,成为世界上优秀的物种。人生天地间,物质生活总是有限的,精神生活却可以广阔无边。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学,将我们阅读的视野延展到六合八方。

 迪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书籍是时代波涛中航行着的思想之船,读书,给人以乐趣、以光彩、以才干。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你可以和亚历山大大帝一起远征,向苏格拉底请教哲学奥秘;你敢和雨果一起探讨《悲惨世界》中的悲悯情怀,与孔老夫子大话《春秋》切磋兴邦的大计;你不仅体会到《蓝海战略》的激越奔放,还能体味《盛大传奇》的波澜不惊……你那精神上的收获,如果用物质的现金流比喻的话,就好像拥有几家银行,需要多少都能随时支取。

 古人历来主张“开卷有益”。据《渑水燕谈》、《宋实录》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昕等人编撰了一部千卷书《太平编类》。他每日抽朝政之暇,至少读二、三类,当时有人劝他少看些,以免劳神,他却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历史上大凡有作为的帝王天子、先哲文圣、墨客骚人,多有“敏而好学”、“挑灯夜读”、“韦编三绝”之类的记载。当然,在书市充斥物欲以致鱼龙混杂的时候,也并非都是“开卷有益”,这里还有个选择与借鉴的问题。

 人生不可无书。“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面对广漠的大千世界,置身变幻的社会环境,谁都会遇到无穷的未知数,欲求答案,只有求教,只有读书,只有探索。在当今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更需要老师广泛深入地读书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去实现学生学校家长共同的祈愿。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培养他们学习吸纳创新的能力,造就终生学习、不断进取的人。本身从事教育行业,身为教书的人,理所当然,要成为爱书、读书的表率,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人很少读书,更不用说养成读书的习惯了。

 业内同行常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来看,是这个道理。但我更欣赏“老师一杯水,换来学生一桶水”的提法,这是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说的。但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既然选择了教书的职业,就必须让自己的“水源”充沛,水平不断提高,储量日益深厚,蓄厚积而待发,才能润泽更多的心灵,达到 “风调雨顺、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效果。

 教书人的“水”从何而来,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也难以 “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能是涓涓细流,千淘万漉,是学来、读来、积来的。读书,是最为便捷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至于捉襟见肘、江郎才尽。我切身体会到,这些年的每一点进步,可以说,都是我坚持经常读点书的回报。

 我们有必要呼唤读书热潮的兴起,在教育行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挤一点时间,少一点闲散,逛一逛书店,去去图书馆,或买或借,每月认认真真读它一本书,细心体味个中原委,感悟其间蕴藏的真谛,撷取书中的精华,擦拭人生之灯的浮尘,让自己获得感动,获得明白,获得成功,由此帮助更多的学子,走向成功,培养出令老师仰慕的学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吧!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机遇,是创造和识别机遇的基本准备,当真正的机遇到来之时,才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失之交臂,也不会在“嗷嗷待哺”如饥似渴的学生面前露怯,从而多了几分的底气。

 为自己、为学生、为未来读书吧,养成读书的习惯,来成就我们为之终生奋斗的光荣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