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安然个人资料:黄桥上演十面埋伏 粟裕险招以七千胜三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3:47
  黄桥上演十面埋伏 粟裕险招以七千胜三万 2009年09月14日 09:41 

黄桥决战后的粟裕


文章摘自《新四军抗战全公开》 作者:王苏红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一支7,000人的部队与3万余人的部队作战,粟裕决定拿出3/4的兵力出击,以1/4的兵力守卫黄桥。

粟裕把一局险阵全盘托于陈毅。

陈毅开始还不断地“唔”、“唔”地应着,渐渐没了声息,只是一口一口吐着烟雾。

粟裕:“犯了兵忌,破了常格。”

陈毅看着地图,斟酌着粟裕的作战方案。这确实是要下大决心的。

突然,陈毅掐灭了烟头,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常格不破,奇兵不出。你这是一招奇兵!”

“危险很大。”

“孙子曰:‘十而围之’,指的是战略上可以以少胜多,而战术上必须以多胜少,而我们无论战略、战术,都只能是以少胜多,这本来就是一场危险的仗。打这样的仗,只能以奇制胜,小奇小胜,大奇大胜,我们可以下决心了。”

陈毅决心一定,目光离开地图,再不看一眼,问道:“具体部署是怎样安排的?”

……


把它激怒、斗火,而后消灭

大雨连下了三天,10月3日天放晴了。

方圆5里的黄桥镇得又一次加固工事,那1米高的绕镇土围子,已经面目全非了。

陶勇新剃的头,打着绑腿,束着腰带,挎着日本指挥刀,踩着泥泞检查工事,部署兵力。2,000人坚守五里黄桥,只能是虚虚实实,点线相间,保证重点。所谓重点,也不过放上一个营。最具威力的武器是2门迫击炮,一共3发炮弹,还有1发是瞎火。而要抵御的是几个师、旅,要挨的枪弹不必说了,仅炮弹也要数以千计。区区的一个纵队,就像小小的黄桥烧饼,巴掌大,吞向它的却是万千张大口。

即将到来的大战将是如何的残酷,陶勇清楚。平时警卫员带在身上的指挥刀,他特意挎了起来,以示决心和信心。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陶勇天才地具有这种向部队传导精神威力的才能。他认为,勇将如树根,由此吐枝生叶,枝叶茂盛,而成为不可挡的士卒。当然,这种理论是以将者自身的大智大勇为土壤的。

叶飞和王必成已率部潜入黄桥镇外的伏击区。

金秋十月的苏北平原一片生机,玉米、高粱是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看家作物。此时,玉米一人多高,已由嫩绿转为金黄,挂着沉甸甸的玉米苞,挺立在阳光下。高粱则有两米多高,顶着殷红的穗子,在湿漉漉的秋风里摇摆。这高高低低的“青纱帐”,都是粟裕布阵的元素。

不动声色的王必成率领二纵奔向部署位置。游击战是二纵的拿手好戏,他的两个团放在一纵位置以北,用以断翁旅之后。一个团对付89军,阻击它,干扰它,同时还要引诱它,让它按照新四军的曲子跳舞。王必成的要求是“像牛蝇叮野牛一样,逗它、激它、搔它的痒、吸它的血,把它激怒、斗火,而后消灭”。

外表沉默安静的王必成在部队的感觉里,像座冰山,露在水面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那博大的根基是潜在水底的。这种感觉对部队有一种无边的震摄力,它如同磁性极强的大磁场,紧紧地把部队凝聚成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整体。这是个掷地有声的整体。

一纵的人马和大自然合为一体了。行人无论从大路、小路走过,看到的只是迎风摇摆的高粱、玉米和已经收割、堆成垛子的高粱秸子。

<< 上一页1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