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主题桌面带字:舞龙的习俗与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1:55

舞龙的习俗与传说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烤”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这里有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舞龙纯是纪念,含有祭祀成分。

传说在浙江金华县有一座奇灵山,山下有一条名叫“灵溪”的大溪流。人们每天都用灵
溪的水来浇灌稻田。有一天,县老爷和随从正在巡视乡野的时候,忽然看见几名大汉扛着一
个大笼子,上前一看,才知道笼中是一只大蛇,而且大蛇还在留着泪;县老爷看了不禁动了
恻隐之心,于是对几位大汉说:“壮士们,这只大蛇能否卖给我?”几位大汉见县老爷要买
这只大蛇,连忙应允。县老爷将大蛇带回家中饲养,起初县老爷命人餵食生肉给大蛇吃,结
果大蛇都不吃,后来才知道大蛇只吃米粮,和人类一样,让县衙府中的人啧啧称奇。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年夏天特别炎热,又不曾下雨,灵溪渐渐乾涸。百姓天天对
神明祈祷,希望老天爷能够天降甘霖,以解干旱之苦。县老爷见到这种情形,心中十分忧
虑,天天对上苍祈祷:但愿上天早降甘霖,解我一县百姓乾旱之苦啊!......一天夜里,县
老爷作梦梦到本县的土地公,土地公对他说:“由於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
放入进灵溪,自然就会有雨水降临。”县老爷醒后,便马上派人到灵溪烧香祝祷,并将大蛇
放入灵溪当中。过了几天,果然下起雨来了,解了百姓的干旱之苦。 后来,人们为了答谢大
蛇,不但烧香祭拜,还将大包大包的米丢进溪里,希望来年又有个大丰收。......就在人们
用米祭拜大蛇的同时,天气变得很奇怪,不是一连几天出大太阳将人晒伤,就是大雨连绵不
断,此景让百姓们忧心忡忡。
    一天,县老爷这在书房为这几天来的怪天气烦恼时,忽然瞥见大蛇回来了,并对他
说:“我原本是奇灵山的巨龙,也是掌管米粮的天神。由於不慎犯了天规,被玉帝贬到人间
来;后来由于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才让土地公放了我。......但是,大家都把米粮丢进溪
中祭拜,糟蹋了粮食,玉帝知道后大怒,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县老爷一听,大吃一惊,
连忙问说:“有没有补救的方法呢?”大蛇说:“只要今后祭祀只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鸡、
鸭、鱼、肉,以免玉帝动怒。”县老爷听完,谢过大蛇之后,便下令全县老百姓照大蛇的话
去祭祀。但是,县里还是有些人并不遵照大蛇的指示,依然用鸡、鸭、鱼等荤食祭祀。玉帝
知道后,更加的震怒,说:“灵溪巨龙你不是说金华县的人民已经知道悔过了吗?金华县的
人民还在继续糟蹋粮食!来人!将灵溪巨龙斩了!”......就在巨龙被斩后,金华县天天下
红雨,简直和血一般;属下将这奇怪的现象禀告给县老爷,并说:“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就
是在灵溪的岸边,从天上落下一条被分割的巨龙身体。”县老爷听完连忙赶到溪边,一看,
大声惊呼:“这不是我的大蛇吗?只知道人间难辨忠奸,岂知天上也是非不分,巨龙啊巨
龙!都是我们害了你!......”
    后来,人们知道后都十分后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
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