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密万能滴是合法的吗:世界奇迹之吴哥窟:给神灵最奢华的供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7:23
来源:新浪旅游 时间:2011年9月5日 18:32   分享:

  来到吴哥窟(Angkorwat),也就是大家所称的“小吴哥”,我前后总共进入了吴哥窟3次,时间加在一起超过了一整天。吴哥是一座庙宇,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寝,是柬埔寨的骄傲,是高棉人给世界的一座奇迹。当初我在日落时分贿赂了守卫,私自爬上了封锁维修的第三层基台顶的塔楼上,遥望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仿佛像吴哥王朝的历代君王一样把一切掌控在手中。

清净吴哥窟

  吴哥窟的意译说法是“毗湿奴神殿”,自然其供奉的就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其不少事迹被雕琢在吴哥窟浩大的浅浮雕回廊上。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同时也是神秘主义的极致,对称之美的顶端,总之无数的褒奖之词说一天也说不完。

  游览之后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吴哥窟是我到过的气场最强大的寺庙,置身其中极为容易沉浸到平静的状态之中,因为一切的事物都透露出其至高无上的宗教氛围,大家甚至都舍不得 在其中大声说话。所以,我认为在这里想想心事儿,看看书绝对是个圣地啊,如果时间宽裕,我倒乐意在回廊看尽每一面浅浮雕,在石窗前听一整天音乐, 或发呆几个小时。

神秘吴哥窟

  12世纪中叶,这座吴哥王朝国庙的建设历经30年,做为整个吴哥建筑群中比较年轻的建筑,吴哥窟肩负了集吴哥建筑风格大成的作用,不管是寺庙的造型,对称设计,还是浅浮雕规模与整体规划的复杂程度,都达到了顶峰。而说到宗教,吴哥窟的命运也随着政权更迭产生着微妙变化,吴哥窟是绝对的印度教建筑,但是之后先后成为了大乘佛教寺、上座部佛寺。我没考证过这种寺庙如一,崇拜改变的例子是不是非常多,但是似乎在柬埔寨这是个常见的事情。我记得印度伊斯兰教对佛教圣地的毁灭和洗劫,而相比之下柬埔寨这种温和而大度的转变只能说明大家默认佛教和印度教的同一性,能够看到两种宗教之间必然的渊源和包容性。

高棉人的信仰世界

  吴哥窟一天的任何时刻都渗透出一种极致的神秘于美丽,吴哥的黄金观景地点在正面的水塘边,如果天气够好,可以拍出吴哥倒影,当然还要在水里没有本地孩子玩耍的情况下。同时这个位置也时观赏吴哥窟日出的最佳位置,不过我两次来到柬埔寨都在雨季,导致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看着明信片上的日出照片,我也只能自己幻想一番了。

  这里的修缮工作非常缓慢,一年前来的时候搭的脚手架时隔一年一点变化都没有,不知道是维修难度过大,还是工程队受了本地慢节奏生活熏陶没有全力投入。其实,整个吴哥窟都一点变化也没有,这奇迹般的建筑就这么竖立了几百年,而我遇见它的这一两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极致神秘与美丽

  当我再一次走进这座巨大的寺庙时,我一如既往的感受到和上次完全相同的震撼。用手轻抚石壁上精美绝伦的浅浮雕,继续阅读上次没有看清楚的刻在墙壁上的神话故事,感受“毗湿奴”这一神祗的强大与世人当时对它的敬畏。据资料记载,很多学者认为吴哥窟内雕刻的众多毗湿奴形象和缔造它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面貌相似,因此我猜想苏利耶跋摩二世有可能宣称自己时“毗湿奴”的化身把自己神化,同“巴戎寺”的高棉微笑中把自己和神仙画等号异曲同工,看来世界上哪里的君主都差不多,例如中国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又比如欧洲的皇帝需要代表上帝的教皇加冕等等。

柬埔寨吴哥窟

  我自己最喜欢清晨的吴哥窟,因为柬埔寨湿气大气温高,使得早晨的时候天空中多雾,自然让吴哥窟平添了朦胧和神秘感,而且地理位置也保证早晨阳光的穿透性十足,一缕金黄慢慢越过吴哥窟的佛塔顶部,洒满每一个角落,这个时候细看那些洒满金黄的佛像,感觉充满了温暖与慈爱的感觉。

  吴哥窟外侧的护城河非常宽广,并且由于吴哥整体精妙的水利规划,在护城河内留有30米宽的空地来适应水位。空地后面便是长边达达1000米,短边800米,高4.5米的巨大城墙。从任何一道门进入倒围墙内部,视野马上就豁然开朗起来,寺庙广场达到82公顷,一眼忘去视野会定格在吴哥窟主体建筑上,实际这围墙内的区域基本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坪。从大门口一直通向吴哥窟主体建筑的是十通向十字王台的宽阔石板路,宽达9.5米,长350多米其实吴哥窟原先并不是今天看到这样空空如也一片杂草,因为原先的吴哥皇宫古城就在十字王台两侧,后来荒废倒今天这个样子,给人感觉吴哥窟好像只有一座孤庙。

  十字王台尽头就是吴哥窟的庙宇建筑,整个中心建筑分三层,第一层蕴藏有吴哥王朝最瑰丽的遗迹,也就是巨大的寺庙最瑰丽的成就是讲述《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印度传说中有关毗湿奴的章节以及一些过去王国历史,长达700多米的浅浮雕。这一层是吴哥窟最值得观看和感受的地方,走在漫长的回廊中,凉风阵阵,加上开阔的视野与伸手既得的浅浮雕,在这里漫步实在是让人难忘的经历。在印度教寺庙里,第一层建筑往往代表着人间,或者更多包含人与神交汇的情景,因此这里设有4座容量很大的蓄水池,当时被用作国王在祭祀神灵之前沐浴净心的场所。

虔诚的僧人

  第二层台基并没有太多看点,但这里游客并不是很多,你可以漫步在藏经阁附近的草皮上找找感觉,或者坐在几百年前被切凿成型的砖墙上休息休息,看着进进出出的橙衣僧人。不过这里的僧人可不是来念经参佛,因为这根本就不时一座佛寺而是印度教寺庙,所以其实这些成群结队的僧侣也大多是游客或者过路人,不过这些淳朴憨厚的和尚也确实给这座古刹平添了一抹亮色,甚至于成为了众多摄影师表现吴哥窟的经典题材。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如果能正巧像我上次来的时候一样带两罐啤酒进来,那就更有感觉了。

  第三层台基建有十三世纪中叶建造的三重台基和五座中央宝塔,这是印度神话中须弥山的象征。须弥山有五座山峰。吴哥的另一个景点巴肯山寺虽有多重台基,但毕竟只有一座中心宝塔,还未能完全代表须弥山。吴哥窟顶层有五座宝塔,则完全地象征须弥山的五峰。吴哥窟的台基,也从早期平整的简单台基,演化为富有艺术性的须弥座形式,上下宽,中间略窄,构成束腰;束腰有水平棱装饰,雄健而简洁。而其低三层台基则在我们到来时被完全封闭,似乎吴哥窟的维修和修缮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清晨中的吴哥窟

  吴哥窟的魅力就在于起体现了人类对宗教崇拜的极致之力,同时也无限的放大了神这一存在可以对人造成的影响。回廊在吴哥窟发展到颠峰,三层台基各有回廊,如同乐曲旋律的重复,步步高,步步增强,最终归结到主体中心宝塔。在这里漫步,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人们对神祗无微不至的崇拜,任何角落都充斥着精美的浮雕和具有象征性的设计,所有一切都让人联想到建造它的艰苦卓绝与一丝不苟。而这些物件同时影响着参观者的心情,细心的参观者将很容易被打动,被藏在石板间的故事和执着气质所吸引。而这些观众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别人,这样一层层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