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豆 香蕉蚕豆大小:老實經營無運行 Duke aka 公園仔 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9:45:11

【舊文】老實經營無運行

Duke aka 公園仔 著

賣「朱義盛」的老實公司日前光榮結業。這些年來往百老匯電影中心看電影,一定會經過老實公司,每次店內都是鬼影也不多見,我偶爾會瞄一瞄店中那些擺放得稀疏聊落、毫無系統的產品,卻從沒有進而幫襯。早在6月時,老實公司已宣布將會結業,我在報章上讀到消息,之後路過就用手機拍了張黑白照片,7月時我將網誌裝修,用了這張照片來做網誌橫額。拍照時,以至7、8月間經過的時候,老實公司一如以往是門堪羅雀的。所以日前在電視新聞片中見到群眾排隊爭購假金飾和刨花油,我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我想起年前的牛頭角下邨。

港人最傲慢

為什麼是牛頭角下邨?為什麼是老實公司?跟網友談起這股莫名奇妙的懷舊熱情,電鋸兄的意見是:香港人活在電視機世界,電視節目不報道,群眾就不會知道,事件就不會有人關注。他還補充說,只要慣性收視台那個左顧右盼的資訊娛樂(infotainment)節目報道過題材,翌日就會成為互聯網搜索器的熱門關鍵字。那麼說來,電視媒體還未算是至勝關鍵,還得要是大台的黃金時段娛樂節目,才足夠引起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群眾關注。也難怪菲律賓英文報章的記者撰文說香港人是全世界最傲慢,同時也難怪財閥總都想染指媒體。香港人不是傲慢,更多的其實是狹隘。

如果說虛浮的群眾是被煽動,傳媒亦不見得是獨具慧眼。老實公司和牛下邨民本來是不足以獲得記者們的青眼,在背後推波助瀾的,前者是一個叫生命工場的社工機構,後者是一家叫文化葫蘆的公司,其主事人我以前訪問過,也是社工出身。文化葫蘆固然以牛下來推展他們的本土文化事業,生命工場也搞項目,計劃替老實公司將懷舊產品拿到網上賣。他們都懂publicity。

所以如果電視機前的觀眾看這些懷舊故事看得感動,那是資深社工把人文關愛故事包裝得細膩。香港每月都有舊建築物被拆掉重建,每日都有經營數十載的地舖小商店敵不過大商場與連鎖店的競爭而要結業,不見得每一個故事都有記者報道,每一個落幕都有群眾憑弔。電視熒光幕前是一場機關算準的造化,要那些比職業公關更專業的社工,為傳媒做好背景資料、想好故事角度、安排好受訪者的人選,甚至跟登場主角排演好受訪應對,傳媒可以方便到只要在最關鍵的時刻帶同主播與攝影師即可,奇異恩典才會出現。

拿另一個例子來作個比較,幾年前被整個清拆的黃竹坑邨,歷史與牛下同期,建築設計也幾乎一樣,屋邨內也有不少特色小店,然而缺乏有心人在背後為傳媒準備好採訪材料,謝幕的時候就顯得安靜得多。在封邨的前一星期,我跟弟弟重遊這個兒時生活和上學的地方,沒有群眾爭相舉起數碼相機亂拍,也沒有少女模特兒在舊招牌前面擺出可愛表情,商店和住戶都已遷出,四野無人如踏入死城。後來再對照一下電視節目中呈現出來的牛下狂熱,那份蒼涼也未嘗不是一種福氣。

「失敗」的商場

我不是說牛下和老實公司的消失不值得我們去緬懷,我只是覺得焦點可以放得更遠或者更近。一窩蜂地參觀和採訪完之後,也可以留意一下你我身邊每一日的一點點變化。要成就一家幾十年的老店,是否後繼有人還是其次,先問問現在有哪個地方可以讓莫錦松這類老實人老老實實地經營一門小生意幾十年,在同樣的地方賣同樣的東西。莫說老實公司有八十餘年歷史,以前我住在大埔,最近我再經過屋苑內那個領匯商場,店舖已大執位,連鎖超市、藥房、便利店多了新品牌,原來的個體戶文具店、雜貨店、時裝店、理髮店都消失了。

最近回香港仔看望雙親,好奇地鑽進一個已多年來沒有踏足的舊商場,竟然讓我發現當中的面貌在這二十年間竟然大致沒變,那賣教科書為主的書店仍在,那狹小的唱片店和那廉價的體育用品店也健在。他們可以生存下來,大概是因為這個商場業權分散賣斷,沒有大業主、大物業管理公司搞市場策劃,定期引進連鎖店和趕走銷售分成額不足的小商戶。這類「失敗」的商場,中環代表有環球大廈,炮台山英皇道一帶也有數個,其中一個地庫商場,有家小書店還養了十幾隻唐貓。因為商場的物業管理「失敗」,反而給了這些笨實公司一條活路。

香港有沒有地產霸權,我不知道,然而在新城市廣場或者香港仔中心商場的店舖內養一隻看店的貓,應該是不太可能吧。

原文刊於2010年10月1日信報副刊〈城市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