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旅游攻略:武器不行战术落后 对越十年战争检讨和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28:18
       前几天看到一篇军事杂志上轻蔑的谈起八年两伊战争,说:“那是一场愚昧而落后的战争,除了以鲜血换鲜血外没有任何闪光点!”看到这里,我不由满嘴苦涩,人总是笑他人易,笑自己难,恐怕在外界眼里,中越十年战争又何尝不是愚昧而落后。每当看到越战的高伤亡数字时,便不由得想起那一个个充满热血与铁血的壮志青年,但在总结教训时,总是轻轻的看到一句话:十年浩劫对部队造成了影响。如果说79年打得不漂亮,后来的两山轮换又打得漂亮吗?想起那些逝去的生命,笔者写写自己对十年越战的看法。
  一、唯人论对军队的影响  自从有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说法。中国军事界便陷入了一种偏激之中,任何坚定发展先进武器的人都有可能被扣上一顶帽子:唯武器论。这些人都犯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老毛病:务偏不务全。战争中人和武器都重要,打个比方,一个人几十秒不呼吸氧气就死,几天不喝水也死,你能因此证明水对人不重要吗?人要健康的活下去,氧气和水同样重要,一只优秀的军队,武器和人同样重要。  在对越战争时,由于对付美军直升机的历史,越军中大量的使用班用机枪和12.7高平机枪,甚至普及到排一级,而且相当数量的越军士兵都会操作这两种枪,同时越军已使用了前苏联的SVD7.62狙击步枪。相反,我军79年时连级部队有的还在使用53式7.62重机枪,还有大量士兵对缴获的12.7高平机枪不会使用,专用的狙击步枪我军当时是个空白。可以说,开战时,越军步兵火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正如越南教科书中所说的,我军79年时不怕越军正规部队,但大量的伤亡都是越军游击队打出的。越军一只十数人的小部队,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在我军行进的必经高山上架好机枪交叉火力,便能居高临下远距离在我方打不到的情况下轻易的压制我方一个连的兵力,如果人数再多一点,加上SVD配点轻迫,甚至能压制我方一个营的兵力。面对在高山上疯狂扫射的重机枪,我方陷入射程不够无武器可用的情形,56冲在对上射击时至多200米,7.62重机只对压制无机枪的小分队,对12.7高机在射程和威力上都相差较大。在这时,我方除了拼人命前进和迂回的情况下无计可施,只有一部份随坦克前进的部队提到坦克上12.7重机对山上伏击敌军的扫射。无数热血战士甚至连一枪都没开过便在这种交叉火力下壮烈牺牲。  在六七十年代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便证明了远程狙击步枪在进攻作战中的重要性。以色列人记载说:在进攻作战时,面对高处居高临下的重机火力和轻火炮,一只远程重狙能穿透对方的轻型工事杀伤敌人,即使一发不中,但只要打在目标左右,也多半会迫使敌方停止射击转移阵地。时至今日,国内白痴一样的军事界还在认为外军12.7重狙在高山上2000米以外杀伤敌军机枪手是误导,重狙主要是反器材用的。但是观看外军重狙的超远程杀伤实战,便是和79越战时我军所经历的情形一样,一般是一到两名塔利班RPK班机枪手根据对地形的熟悉,在高处地形上形成交叉火力对多数美英联军进行伏击,如果没有重狙对机枪手的杀伤,被伏击的军队除了等后方炮火以外是无能为力的,要就象我军在79年一样,用生命冒着机枪火力前进,可即使冲上去,对手可能已经丢下武器逃之夭夭了。可以想象,塔利班基本没有了装甲车等目标,在高山上,12.7重狙是只长而笨重的武器,可美英军队为什么每次出动都还带上12.7重狙了,而不是只使用7.62狙击枪了,只有国内那些不考虑实战的白痴才会说12.7重狙主要是反器材的,任何一个经历过山地交叉机枪火力射击的人都不会这样说。  我军虽然在79年仿制了79式狙击,但是在所有宣传的狙击战例中,都只是冷枪伏击对冷枪伏击,没有象现在美英军一样在进攻作战中狙击枪大放光彩。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便有着悠久的务偏不务全的传统,如重视谋略孙子兵法,轻视武力。现在虽然在对伊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大力发展武器,会不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无数战争已经证明了,武器与人同样重要,呼吸与喝水都重要。
  二、忽视地形,训练不足的轮换作战  十年越战的轮换作战被视为锤炼军队被大书特书。但是在国外,韩战时期的轮换作战便被美国军队大加嘲讽。在我看过美军韩战飞行员的回忆录中回忆起中国空军的轮换作战写道:每次中国人的空军整体轮换都将大量毫无实战经验的飞行员送上高空让美军打火鸡。在美空军的韩战战果统计中,损失比是一比十(可能有一定的夸大)。在我看到的美军飞行员回忆中提到美空军一样有未经过实战的飞行员轮换,但美空军从来不搞整体轮换,而是先让需要轮换的飞行员接受训练,然后再采用逐步轮换,让一批战斗尖子飞行员带一批新飞行员,等新飞行员成熟了,再用一批新的飞行员换下老飞行员。在我看来,这种逐步轮换绝对比整体轮换要先进。  同样,越战时的整师轮换,每一只新上的部队刚开始都面临地形不熟,训练不够的问题,刚开始都特容易导致伤亡。很简单一个道理,一个平原出身的人刚到山地,是根本追不上一个天天在山上爬的山民的。79年时,越军经常埋伏在山上交叉扫射我军,等我军好不容易攻上去了丢下枪就跑,除了长期驻扎熟悉地形的几个军以外,其它来自平原地区的兵是很难追上越军的。即使是后期轮换作战,一般好一点的部队也就山地训练30天,政训15天,对于一个平原长大的人,30天训练也就刚刚学会在山上走,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整体轮换,给我们的士兵造成了一定数量的无谓伤亡,想起这些热血士兵,不由让人心酸。为什么不能学习外军,充足地形训练后才分散轮换,以老带新?在韩战时,我们便有着惨痛的教训,把中原地区的宋时轮9兵团调去北方雪地打战,不熟悉东北寒冷天气的9兵团基本人人都有冻伤,大量的人冻死,一次战役便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如果当时是调熟悉东北气候四野的军队去,说不定能全歼长津湖的美军。这样惨痛的教训,竟然没有看到一句相关的检讨。  从韩战到越战,几十年的时间,我军仍然是大炮轰击,穿插作战,冒死冲锋,看不到任何战术进步和武器进步。印战为什么打得好,就是因为穿插得好,印军战力差不熟悉我军穿插作战。越战打得差是因为越军全民皆兵,战斗力强,越战穿插的部队被越军游击队居高临下的机枪扫射,受到阻击和伤亡。越军游击队对我军穿插部队伏击打得好,使我军打不出穿插效果。所谓政治稳定、十年浩劫等原因是次要的,都是找借口而已。  我们的士兵,都是勇猛顽强的,即使打得不好的,也是地形不熟悉。但每当想起那些倒在南方的烈士,不由一阵心痛。如何才能让死去的人瞑目,如何让烈士的血少流,让敌人多流血。我们必须不停的检讨和反思才行,不能永远躺在过去的老黄历上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