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孩:诗之品质:美、思、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4:02

诗之品质:美、思、力

 

来源:《扬子江诗刊》 


     我常常用美、思、力三种质素来衡量诗。也就是说,诗在美感的叠现、思想的深度与动人的力量上掌握的深浅轻重,每每决定了诗的品质。美属于浪漫、象征主义的层次,思属于古典主义的层次,力属于自然、写实主义的层次;能融汇或者具备其中一二的,便是好诗。而我们所说的感人,多少也是从这三方面来要求的。 
    其次,是从作品的风格来说。通常文学作品有两种比较显见的风格:气质接近自然与浪漫的放歌型,直抒胸臆,长啸高歌,慷慨昂扬,表现偏重美与力;另外是气质多属古典的沉思型,推敲斟酌,沉吟再三,婉转低回,传达比较幽深精微的思想。这两种风格的形成,除了决定于诗人本身的气质外,也受到文学时代背景的影响;时代风潮经常在放歌与沉思之间循环摆荡,诗人的作品方向难免受到左右(事实上,时代风潮固然影响了诗人,但伟大的诗人也可能创造时代风潮,大多数的时候,两者是相衍相生、纠缠不已的)。
    诗人的一生也多半是放歌沉思交替吟咏的过程;青年醉心于美感经验的传达,是放歌;中年放眼于社会参与的责任,介于沉思与放歌之间;晚年探索于生命哲学的玄思,是沉思。但无论诗作风格是那一种,最基本的感人要件都是从诚实的感性出发,以统一的人格,表现真挚的情感,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与作品紧紧相系,人在田园里,心系自然情,咏而歌之,便纯朴动人;这就是因为作品流露出来的是对生命情调最忠实的反映。而分裂的人格创造出来的作品,导致人与作品分离的情形,恐十白兔不了“满纸技巧,不见性情”之讥。在这方面,我们的要求比西方严格得多。
    在传达方式上,感人的基本因素应该是作品具有的共相程度。大致说来,能写出人类共同的心声与经验,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少用险句,一般人容易领会诗心、容易亲近的作品,比较能得到共鸣。至于晦涩,孤绝对个人化的作品并不见得不动人,但由于传达上的困难,使作品的动人程度相对减低,这不能不说是这类型好诗的“缺失”了。因此,好懂的诗未必是好诗也不见得感人;但真正震撼人心的诗必然是直指本心,写出人性的共相,触及人性本然,使读者会共心而同其心的作品。在这方面,中国古典诗量多而质精,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有些动人的诗句甚至走出了文学的范畴,成为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使语言更精致,也使生活更有内涵。新诗发展迄今虽只八十多年,也创造了不少可传的作品,也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感情。 
    萧萧先生从诗经起,作一个诗的总巡礼,从众多的好诗里,选出感人的作品集,这种用一个美学观点来编选的专题诗选,是很有意义的。 
    书分两辑:古风与绝律、词曲与新诗,视作品而有比重不同的文学时代背景介绍与作品赏析;像是选介了胡适的《鸽子》,就用较多的笔墨在他的文学主张之上,以彰显胡适在新诗尝试上与一代文学风气上的先导地位。像这样有简洁的文学史知识,也有感性的赏析的诗选,具有相当的导读作用。
    谈到诗,我们常喜欢以温柔敦厚的诗教来作为诗的实用目的,相对的,纯从艺术的、美学上的观点来说诗的就比较少,这是很可惜的;“感人的诗”从美学上的角度来入手,其实也就是对温柔敦厚的诗教作感人的诠释,对诗歌心灵的世界的探索又增加了它丰富的意义,令人欣喜。
    而诗之所以感人、文之所以感人,乃至于万事万物之所以感人,除了诗文事物本质的动人,最重要的还是那被感动的你,你,是不是能敞开心,用最细腻灵明的心情去感受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