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解放中年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2:04
解放中年人
廖保平


  做人难,做中年人更难。这种感觉以前不明显,最近跟三个很久没有碰面的朋友聚会才深有感触,中年人活得太不容易。说起来A君是有房有车有孩一族,其实是房奴、车奴兼孩奴。男儿有泪不轻弹,B君说,双亲有病疲于看顾,累极之时情不自禁泪流满面。C君说,年轻时曾经憧憬的理想,到该去实现的时候不翼而飞,所做非所愿,却为养家糊口动弹不得。
  是的,人到中年,矛盾与缺憾交集,正值精力充沛,思想成熟,是做事业、出成果的黄金时间,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必须拿出大量的精力时间来照顾他们,很多人的才能就这样被牵制了,本来可以做出十分的成就,结果只有三五分。
  中年人是社会的顶梁柱,是检验一个国家现实有多大作为的主力军,中国要真正成为强国,有所创举,对世界文明有所贡献,必须解放中年人,减少他们的家庭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释放智慧和才情,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有所作为。
  然而,中年人是社会的顶梁柱,同时是家庭的顶梁柱,古有“忠孝难两全”的说法,事业和家庭常难两全其美。这在过去确实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当今社会,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让少有所学,老有所养,才能让壮有所为。国家把照顾老少尽可能地揽起来,解决“上学难”和“养老难”,中年人尽可能地解脱出来,一意前行,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一定可以做出一些成绩,至少比目前负重前行的状态要有为得多。
  而目前中国的现实是,中年人花在子女和父母身上的时间精力相当多。经常听人说,“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妇女几乎完全被孩子套了进去。为了“教育下一代”,“支持下一代”,不让他们输在无数条起跑线上,父母付出的心血、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
  此外,人到中年,正处在人生的顶峰之时,父母却在走下坡路,如残阳西照,病痛都找来了,又不能不分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照顾父母。尤其是现在有些是独生子女,两个中年人要照顾四个老人,无人分忧,担子更重。“老少夹击”,活着活着,就找不到自己了。
  这种现状其实仍未走出“养儿防老”的因循。在孩子身上投入甚巨,未必不是希望老来有个依靠;在老人身上投入甚巨,未必不是以前欠债现在还。可西方国家就不同,他们把孩子视为上帝暂时寄存在自己这里的礼物,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不断地摆脱依附,走向独立。让孩子摆脱依附是解放自己,也是解放孩子,他将来就少一些“还债”的包袱,减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不走父辈的老路,为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提供了某种可能。
  亲情固然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温暖的外表下面也有冰冷的功利。亲情在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血缘联结在一起的互助互利,彼此关照,构成攻守同盟,要是亲人离得远了,就会说“远亲不如近邻”,亲人的功能一下子消失大半。亲情既然是一种彼此关照的关系,亲情就很容易变成一种“ 债务”——人情债,有借有还。这有好有坏,好就是亲情关系特别亲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坏就是有些债背得让人累的走不动,为“情”所累。
  西方人在这方面显得“人情淡漠”,国家在替人还亲情债。这是社会福利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保障,老少就可以减少对亲情的依赖,中年人可以活得很精彩。比如我在德国看到一个有9个孩子的父亲仍在大学读书,这要是中国普通人,恐怕吃饭都成问题,还奢谈什么安心上大学?但这位德国中年人能够去学习,要去圆他的人生梦想,主要是因为德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生孩越多,补贴越多,父母靠孩子的“奶粉钱”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故而有条件去学习深造。
  我们目前不能渴望那样的福利,但我们的社会福利还很不到位是事实,福利支付占GDP的总量比起福利国家少得可怜。中年人还没有被解放出来,国家的顶梁柱都快被压弯压折了,要不是中国人特别能吃苦,我估计个人的现状就不会有这么好。为国家民族大计着想,也为国民幸福考虑,应该尽快把社会福利完善起来,不要以为福利养懒人。退一步讲,养了十个懒人,催生一个乔布斯这样的人,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