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信通信招聘信息:兩岸史話-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唐君鉑神祕的一生(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11:04
兩岸史話-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唐君鉑神祕的一生(之一)

作者 Administrator    2010/05/28, Friday     頁 1 / 3

摘自旺報:

兩岸大步邁向和平發展的今天,台灣過往曾積極發展核武的歷史,已少人聞問。當年蔣介石瞞著美國,試圖從以色列取得核武發展的技術,到了蔣經國主政的八○年代,台灣已經具備製造核武的能力,卻因美國的介入而使國府核武計畫被迫中止。

     台灣的無核武狀態,反而為兩岸不致引爆核戰悲劇提供了保證,過程可說充滿了戲劇張力,關鍵人物則是曾任中科院院長的唐君鉑將軍。傳記作家王丰從人物的角度出發,撰寫了「國府核武推手唐君鉑神祕的一生」,後人得以一窺其間的辛酸。

     誠如作者所言:唐君鉑的核任務未臻成功,但他領導的中科院把軍用科技轉為民用,所衍生的億兆元經濟產值,至今仍然嘉惠兩岸人民。國府原本處心積慮研製的核彈,卻陰錯陽差無心插柳化作了銀彈。對人民而言,這是令人滿意而安心的結局。唐君鉑的名字將永載史冊。

     侍從室是蔣介石拔擢官吏的人才庫。

     唐君鉑就是出身於侍從室,一位鮮少為人注意的蔣系核心幹部。

     蔣介石在北伐成功,全國統一之後,於民國22年元月,正式成立了一個很特別的單位,「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簡稱侍從室。侍從室的功能,部分類似清朝的軍機處,但又兼負維護蔣先生安全,與蒐集研究軍政情資的重要功能。初期的侍從室,共分成4組,第1組職司警衛,第2組職司祕書,第3組的工作是調查紀錄,第4組負責總務工作。侍從室自成立之日到蔣先生亡故,歷時42年,組織迭經流變,人員幾度增減,然而,侍從室不僅是參贊國家密笏的核心機構,此一神祕單位更是蔣先生歷來拔擢官吏,出將入相的人才庫。唐君鉑,就是出身於侍從室,一位鮮少為人注意的蔣系核心幹部。

 

唐君鉑服務中山科學研究院時期,曾經親筆呈交層峰一份自述檔案,簡明扼要敘述了他的出身背景。根據這份官方版的唐君鉑自傳指出:

     唐君鉑,籍貫廣東中山縣雞陌村人,生於民國前2年(1910年)6月28日,幼年時代即隨父母旅居河北唐山(筆者按:唐氏因自幼成長於北方,說得一口流利北平京片子,談話時完全沒有廣東口音)。6歲啟蒙於私塾,8歲進入唐山同仁小學,14歲進入北平成達中學,16歲考入交通大學預科,畢業時,適逢1928年5月3日爆發濟南慘案,唐君鉑見國家內憂外患嚴重,故而立志從軍報國,考入陸軍官校第九期。

     自陸軍官校畢業後,被選派赴英國皇家砲工軍校、陸軍工兵專校及劍橋大學機械科學系進修,專攻砲、工科及電鍛研究5年有餘,獲劍橋一等榮譽工學士及工碩士學位。又先後擔任英國工兵教導營及步兵機械化實驗旅先習排、連、營長等職。

     唐君鉑在自傳中說:民國26年日寇侵華,民國27年返國參加抗日聖戰,初任砲兵第55團中校團附,後調陸軍工兵學校要塞築城班教官,軍政部札佐演習場工程處步兵團中校營長及上校團長。民國31年12月,唐君鉑奉調國防研究院第1期受訓,畢業後派軍政部第2廳擔任上校副處長,之後晉升少將處長。

     到了民國35年,唐君鉑又被上級派到英國進入「盟參班」第3期受訓。民國37年回國後,又調任聯勤總部兵工署少將副署長。以上是唐君鉑在自傳中提及民國38年之前的工作資歷。但是,唐君鉑這份自傳,顯然省略了其間相當關鍵性的部分。

     神祕身世

     關於唐君鉑的父祖輩,唐將軍的親筆自傳中未作交代,是否刻意隱去,不得而知。坊間倒是存有兩種不同說法,莫衷一是:一說,唐將軍的尊翁名諱唐斗祿,育有4子,唐君鉑雁行第4。在中科院追隨過唐將軍的一位退休官員,提出了另一套版本,指出唐將軍的父親,就是民國初年赫赫有名的國務總理唐紹儀。

     筆者採訪這位官員,他親筆寫了一段他所瞭解的內情,茲摘錄供各界參酌:「唐君鉑辭世後,中科院特在二殯館設奠公祭,主辦人員知我與唐氏關係,特通知前往致祭。我在會客室內,見一長者,因人多站立,不免上前招呼寒暄。

     詢及何來,稱特來向唐氏致祭者,好奇追問,始告我與唐氏同為黃埔同期同學,而其先君為黃興。詢我知唐氏經歷否,我據稱是否是唐紹儀之孫,黃先生告我是唐紹儀的兒子。唐紹儀為特工所殺害,唐因此輟學回國。

   

兩岸史話-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唐君鉑神祕的一生(之一)

作者 Administrator    2010/05/28, Friday   頁 2 / 3

 

聖眷之隆

     唐君鉑亟盼蔣介石能為其父平反,因諸多原因而未成,是為唐氏終身遺憾云。…」(筆者按:唐紹儀生於1862年,卒於1938年。民國元年出任民國首任國務總理,民國27年9月,在自宅遭歹徒刺殺,坊間說法其亡故係軍統特務所為,目的在避免唐氏為日本軍閥所利用。)

     唐君鉑的親筆自傳中,刻意隱去的第二項重要經歷背景,是唐君鉑曾經兩度服務於蔣介石侍從室。唐君鉑接受英國完整的軍校教育,並在英國最知名的劍橋大學深造,負笈英倫長達5年多。民國27年回國之後,唐君鉑就被蔣介石徵召到「軍事委員會侍從室」,擔任參謀,官拜陸軍上尉。同時期在侍從室擔任參謀的,還有海軍上尉馬紀壯。唐君鉑被蔣介石安插在身邊,近身觀察歷練了一陣子,再外派到部隊,在砲兵第55團任職中校團附。

     在國貧民困、政府經費捉襟見肘的戰爭年代,蔣介石為國家培植人才,毫不吝惜公費。送唐君鉑遠赴英國,先後進入3所武學校和文學校受教育,留學時間長達五年有餘。返國之後,蔣介石先安排唐君鉑為隨員參謀,近身見習,之後又派遣唐君鉑到部隊擔任團附、教官、營長、團長等各種職銜,再送進國防研究院第1期受訓,結訓後調升為軍令部第二廳上校副處長、少將處長,最後又在民國35年,奉派至英國接受「盟參班」第三期受訓。

    唐君鉑既能以公費兩度赴英留學深造,讀過3所文武學校,返國服務後更是平步青雲,屢屢陞遷,與蔣介石權力核心若即若離,30歲出頭,領章上已掛有一枚閃亮將星。揆諸國府其他高級將領,以蔣介石手下第一愛將胡宗南為例,初任國軍第22師少將師長時,年方31歲。胡宗南得意官場,畢竟是在北伐戰場上衝鋒陷陣,拿自己性命與智謀拚搏贏得戰功,方能掛上第一枚將星。唐君鉑憑藉擁有留英學歷,具備科學專業知識,即受蔣介石如此眷顧,扶搖直上,亦可證蔣先生求才若渴,愛護之殷。

     蔣介石詢問唐君鉑:

     依你看,我們應該往哪裡撤退?

     他毫不遲疑地答稱:

     職建議撤退到台灣去。

     又據《蔣公侍從見聞錄》記載,自從設置「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以來,從民國24年8月,截至民國64年蔣公逝世為止,歷來擔任蔣介石侍從人員的軍官,其職銜都稱為「侍從武官」,而且級別多半以上校或中校居多,唐君鉑是唯一一位官拜少將者,而且,他的級職記載不是「侍從武官」而是「總統府侍衛室少將參軍」,此一官銜,也是侍從室有史以來最獨樹一幟的職務,足證蔣介石對唐君鉑之青睞與器重。

     臨危受命

     唐君鉑二度進入「總統府侍衛室」,回到蔣介石身邊,國共內戰已經開打,蔣先生席不暇暖,奔忙南北火線,對唐君鉑這位「少將參軍」頗為倚重。

     民國37年11月下旬某日,徐蚌會戰(淮海戰役)開打兩個禮拜,黃百韜兵團十萬精銳遭共軍全殲,黃百韜將軍於最後關頭自戕身亡。中原戰局對國民黨極為不利,蔣介石開始思慮國府後撤布局。某晚,蔣介石詢問唐君鉑:依你看,我們應該往哪裡撤退最妥適?唐君鉑平日木訥寡言,他毫不遲疑地答稱:職建議撤退到台灣去。

     蔣望著唐君鉑甚為好奇:為什麼?唐君鉑說:我留學英國7年,拿破崙、希特勒企圖征服英國,終歸失敗,英國兩次大戰所以能倖免於侵略者鐵蹄踐踏,即受惠於英吉利海峽天塹。台灣海峽比英吉利海峽更寬更險,共產黨沒有堅強海、空軍作後盾,難越雷池一步。

  兩岸史話-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唐君鉑神祕的一生(之一) 作者 Administrator    2010/05/28, Friday     頁 3 / 3

 

退往何處

     關於國府應該後撤至何方的問題,蔣先生曾經徵詢過不少黨政軍心腹幹部的意見。愛將胡宗南,以及國軍兩大參謀長之一的蕭毅肅(按:另一位著名參謀長是郭寄嶠),彼此看法各不相同。甚至有堅守西北或四川,苦撐待變之議。

     蔣介石聽了唐君鉑的分析,默然不語,暫時未作定論。一夜靜思,終有定見。蔣介石第二天早上再度召見唐氏,當面肯定唐君鉑的戰略見解,下條子調派唐君鉑為國防部兵工署少將副署長,指示唐君鉑負責將國統區主要兵工廠機器設備及人員撤往台灣。日後,唐君鉑與核心幹部閒談時,總是津津樂道蔣介石徵詢他國府該撤退往何處的往事。

     唐君鉑臨危受命,被蔣先生任職為兵工署副署長,起初有些官員半信半疑,據說掌理人事的國防部官員還特地跟老先生確認,官員以為蔣先生誤將工兵署副署長為兵工署副署長,老先生瞪大眼睛說:兵工署就是兵工署,有錯嗎?

     兵工署、工兵署,對不嫻熟軍政事務的人而言,兩者確實容易混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然而,精明如蔣介石怎會把工兵署搞成兵工署呢?然而,蔣先生發布唐君鉑為兵工署副署長,也不完全是著眼於要唐氏著手撤退兵工廠及所屬機關、人員,其實,早在抗戰勝利之初,乃至更早期,蔣介石曾有一套十分宏遠的國防建設計畫。蔣先生認為,一旦內戰有轉圜餘地,留英背景的唐君鉑可能即是落實這套國防建設計畫的絕佳人選。

     蔣介石之所以在抗戰後,規畫這項規模宏大的國防建設計畫,實夤緣於中國在抗戰期間,吃足日機疲勞轟炸苦頭。蔣介石深知欲使中國脫離迭遭列強侵略的屈辱命運,首先要有強大的國防軍武。遙想抗戰軍興之初,國府固然透過各種管道,從英、法、義、德、俄、美等國補充大量耗損之軍機,但戰機數量猶遠不足以阻擊日機晝夜輪番轟炸,甚至堂堂第一夫人宋美齡亦曾在空襲中受傷。

     1938年5月底之武漢大轟炸,蔣介石武裝侍衛陳祖蔭等十餘人,在蔣介石躲避空襲的防空洞口被日機炸死,血肉橫飛,屍成碎片。1939年 12月12日,蔣介石元配毛福梅在奉化老家死於日機空襲,蔣經國痛心疾首寫下「以血洗血」字句。蔣介石本人為躲空襲警報,疲於奔命,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於血淚教訓,國府早已決心自力研製先進戰機,捍衛祖國領空。

     發展航空工業,最優先的關鍵項目是要研製飛機心臟部件──發動機。為砥礪國人發展航空工業,蔣介石曾在杭州中央航空學校勒石惕勉國府軍政幹部:「我們的發動機在那裡?」

     航空工業

     抗戰末期,國府在「航空委員會」轄下組織「航空工業計畫室」,之後又在空軍總部成立「航空研究院」,上述兩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都是朱霖將軍。航空計畫室的國外合作對象,包括早期的蘇聯、美國,大陸易手前又曾與英國協商合作方案。國府派駐英國,負責協商飛機發動機合作計畫的,是「航空工業計畫室」駐英國代表顧光復將軍。

     唐君鉑臨危受命擔任兵工署副署長,國共內戰固然已進入形勢逆轉階段,蔣先生仍未對戰局完全絕望。抗戰後期擬定的這套龐大國防建設計畫,仍在持續推動之中,蔣介石希望運用唐氏豐富的英國背景,在中英合作航空工業研發的進程中,扮演領頭角色。

     抗戰勝利後,迭經談判,英國原已同意將世界最先進的羅斯萊斯噴氣飛機發動機,整套技術出售給中國。顧光復回國之後,曾被委派為噴射發動機廠廠長。殊不知大陸變色的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河山易手之後,國府撤守台灣,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英方片面拒絕履行技術出售國府的協議,蔣介石這套產製發動機的計畫就此擱淺。

待績 ..............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