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筑业协会:“参王”紫鑫药业走下神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7:28

“参王”紫鑫药业走下神坛

21世纪网2011-08-31 14:08:55  评论(0)条 

曾两次“澄清”并停牌长达月余的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鑫药业”,002118.SZ)终于坚持不住了。

8月24日,紫鑫药业发布公告:“目前,公司、相关各方及有关部门正在就报道所述信息进行调查核实。”一段扑朔迷离的“人参神话”落下帷幕,等待它的不是掌声,而是麻烦缠身的官司。

自导自演的“人参神话”

一周前,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突然现身网络媒体接受专访,完成了自导自演的最后一场戏。

面对已被曝光的“关系网”和“幕后故事”,郭春生非常镇定,他表示,举报是因为紫鑫药业出口韩国的人参产品太多,触动了韩国人的利益。

过去的一年,郭春生就是这样,表现出了惊人的“导演”天赋。

2010年11月,传统中药企业紫鑫药业与吉林通化市政府合作,首次涉足人参业务,便很快炮制出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参神话”。据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显示,在涉足人参业务仅一个多月后,其“人参系列产品”的业务收入就已经高达3.59亿元,远超其传统中成药业务。

有“神话”助力,紫鑫药业2010年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亿元,比上一年大增184%。今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创佳绩”,实现营收3.7亿元,净利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25%。

与此同时,紫鑫药业股价飞升。从去年9月起,紫鑫药业的股价一路狂奔,纪录不断刷新,不到一年,其“身价”暴涨300%。7月16日,被媒体曝光的前夕,紫鑫药业股价的最大涨幅还一度达到74%,成为弱势行情中无可争议的“明星股”。

可惜的是,“神话”很快终结。据媒体报道,紫鑫药业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完成了一场“虚假繁荣”的好戏,助手则是紫鑫药业的“五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亳州千草药业饮品厂、吉林正德药业有限公司、通化立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和通化文博人参贸易有限公司。

剥开这张并不复杂的交易网,人们赫然发现,“五大客户”虽然身份不同,有的是“皮包公司”、有的是“子公司”、有的是“间接控股公司”,但其背后的操控线都非常清晰地集中在郭春生手里。

而这张网承载的不仅是交易,也是血脉,其中包括郭春生的妻子、母亲、妹妹、叔叔,甚至还有情人及情人的弟弟。

有评论者讽刺说,郭春生举全家之力演这出好戏,实在是用心良苦。

被拉下水的“推手们”

然而,仅靠郭春生及其家属,显然不够完成这出轰动全国的好戏。

首先被牵出的是审计机构——北京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在紫鑫药业狂吹“人参神话”的2010年,该事务所出具了“真实反映”的意见。

很快,北京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曾经的“劣迹”就被挖出了。2005年,该事务所曾被审计署点名处理,原因是“审计报告失实或疏漏”。2008—2009年,该事务所又为多次上演重组闹剧、屡遭质疑的吉林制药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为紫鑫药业做审计的北京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刘昆,曾被证监会点名公布“案底”——2006年,刘昆就曾涉及违规交易股票案并从中获利。

如果说审计环节的失灵纵容了“人参神话”,那么,各大证券公司的鼓吹则是为之煽风点火。

从2010年底开始,国海证券、长江证券等多家券商连续发布研究报告,称紫鑫药业的人参业务“奇货可居”、“呼啸前行”、“引爆利润增长点”。

今年3月和6月,国海证券发布两篇“看好”紫鑫药业的调研报告,3个月之内,其对紫鑫药业的预测净利润调高了1.4亿,翻了一番。

随后,渤海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游资轮番炒作,紫鑫药业随之炙手可热。

如今,“神话”破灭,推手们也相继陷入泥潭。紫鑫药业持股机构中的第一大阵营——兴业全球基金已经深陷1.8亿元的投资泥沼,按照与紫鑫药业跌幅的盈亏点对应,兴业全球基金已经损失半数。

官司缠身

从银广夏到紫鑫药业,中国证券市场上一直不乏“造梦者”。用财经评论家叶檀的话来说,就是“一家僵尸公司,鼓励了千万家僵尸公司茁壮成长”。而愤怒的股民们也一边叫苦不迭,一边强烈要求“让紫鑫药业倾家荡产”。

紫鑫药业到底会面临怎样的法律惩处?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宋一欣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目前已揭露的紫鑫药业违法行为看,至少存在虚假陈述行为中的两个方面,一是业绩的虚假记载,二是关联交易的重大遗漏。”

宋一欣认为,法律上可从三个方面要求承责或加以惩处。

一是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根据《证券法》第193条的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是在立案查处过程中,若发现有关责任人的行为已触犯刑律,可按照《刑法》第161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将此案移送司法机关,由检察机关对有关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诉讼。

相应的惩处办法是,“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三是权益受损的紫鑫药业投资者应在中国证监会或财政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有关法院作出认定有罪并生效的判决后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可按照《证券法》第69条的规定,“由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宋一欣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起至2011年6月底,大约有10000余名投资者做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原告,涉及的起诉标的在10亿元左右,其中,涉及约50家因虚假陈述被处罚或被制裁的上市公司被诉。标志性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有东方电子案、银广夏案、科龙电器案、大庆联谊案、中捷股份案、杭萧钢构案、生态农业案等。”

中注协派专案组调查紫鑫药业审计机构

证券时报2011-08-31 14:04:07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检查组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审计情况及事务所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在紫鑫药业(002118)涉嫌伪造销售业绩被媒体报道之后,为紫鑫药业提供财务审计工作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也陷入漩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昨日向记者透露,中注协已经派出检查组进驻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案检查。“如果发现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存在系统风险,对紫鑫药业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严重问题,中注协将按照行业惩戒办法予以处理。”

该负责人表示,针对日前国内媒体有关紫鑫药业涉嫌注册空壳公司、伪造销售业绩的报道,中注协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约谈了紫鑫药业审计机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和签字注册会计师。同时,派出检查组进驻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案检查。

据介绍,检查组主要围绕紫鑫药业财务报表审计情况及事务所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了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上述中注协负责人强调,此次检查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执业准则为准绳,严格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如果发现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存在系统风险,对紫鑫药业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严重问题,中注协将按照行业惩戒办法予以处理。

据了解,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中报均由北京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计意见认为,财报真实反映了紫鑫药业当年业绩和财务状况。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吉林长春等地设有7个分所,是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相关资料显示,此次为紫鑫药业财务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吉林分所已有前科。早在2005年,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工作疏漏被审计署处理。

此外,为紫鑫药业做审计的注会之一刘昆也曾因违法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处罚。2010年9月1日,证监会公布了我国首例注册会计师在限制期内违规交易股票案:刘昆在审计吉林制药2006年年报期间,先后共计买入*ST吉药(000545)1.87万股,获利35995.96元。依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刘昆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罚款。

长江国海11份研报联袂唱多 紫鑫药业股价不到一年即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刘明涛2011-08-19 17:03:01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没有人参,紫鑫药业(002118,收盘价20.71元)注定就是A股中一只平凡的小盘股,而有了人参,紫鑫药业则变得“星光熠熠”,股价踏上暴涨之路。2010年,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募集10亿元进军人参产业,借此完成“华丽转身”,并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与此同时,之前鲜有机构关注的紫鑫药业得到多家券商猛烈推荐,一年内10多份评级为“买入”或“推荐”的研报连续鼓吹,为该股勾画出一幅美妙的蓝图。

如今,这场梦是否该醒了?这张蓝图,是否也该作废?

募资10亿投向人参

时间回到2010年年中,紫鑫药业突然增发,募集10亿元资金投向人参产品系列化项目,此后不久,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在长春举行,会上称2020年人参业产值将实现1000亿元。

一块大饼让紫鑫药业碰着,给了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也正是凭借着此次涉足人参产业机遇,紫鑫药业股价遭到各路资金爆炒,期间不乏有机构、著名游资渤海证券上海彰武路、中信证券(600030)上海溧阳路以及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等资金接力炒作,从2010年9月30日起到该年年末,紫鑫药业股价大涨138.48%,最大涨幅超过140%。

进入2011年,尽管医药板块集体回落,但炒作人参的题材依旧火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紫鑫药业成为“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扶持人参产业发展被作为吉林省工商局向社会公开承诺做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同时,吉林省还正式公布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消息,是我国首次允许人参这一 “百草之王”进入食品,这些因素都成为炒作紫鑫药业的“兴奋剂”。

在没有出现三番质疑紫鑫药业之前,该股股价在7月16日之前涨幅达到48.22%,最大涨幅达到74%,如此靓丽的表现,也让其成为弱势行情中绝对的亮点。

长江、国海极力推荐

当然,紫鑫药业股价暴涨,跟两家券商的极力推荐也有一定关系,正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持续推荐,让该股不断受到资金追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集研报发现,自2010年10月起至今,共有13份推荐紫鑫药业的研究报告,其中,国海证券(000750)发布5篇,全部为“买入”评级,长江证券(000783)发布6篇,全部为“推荐”评级,成为紫鑫药业股价上涨的推手,而民生证券和天相投顾也在期间发布了研报。

国海证券今年3月14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人参龙头呼啸前行》的调研报告,文中称,人参产业可以确保公司作为产业龙头应享受的成长优势和先发优势,预计紫鑫药业2011年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71元。

今年6月28日,国海证券再次发布一篇《白山风光旖旎,人参奇货可居》的研究报告,短短三个月后,国海证券将紫鑫药业2011年预计净利润上调至3.27亿元,比之前的预测值1.82亿元高出近一倍!

而长江证券关于紫鑫药业的研报主要来自2010年末和2011年初,但自从医药行业分析师换人后,长江证券对紫鑫药业关注度有所下降,仅仅对公司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做出点评,不过在点评研报中,该券商还是对紫鑫药业的前景表示看好。

从股价走势来看,在国海证券、长江证券高调唱多之时,紫鑫药业股价也是一路高歌猛进。从长江证券题为《借政策东风,人参产业铸就成长》的第一份研报在2010年11月1日出炉,到国海证券今年7月29日题为《人参销售带动利润高速增长》的报告公布期间,紫鑫药业股价的区间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20%左右。

采访分析师 电话无人接听

那么,对于此次紫鑫药业涉嫌自买自卖,虚增利润事件,相关分析师有何看法呢?

民生证券练乐尧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规定不能接受媒体采访,结束了短暂的通话。

记者试图联系国海证券的黄秋涵和长江证券的乔洋两位分析师,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了解到,国联证券周静日前向某媒体表示,自从紫鑫药业介入人参项目后,就没有再对该公司进行追踪研究,认为紫鑫药业介入人参行业只是个噱头,炒作太厉害了,据其了解,人参行业竞争很激烈,无论从前景或是价格看都具有周期性。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紫鑫药业的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中报中,均没有提及券商机构调研的情况,那么,到底这些吹捧紫鑫药业的券商中,有哪些去实地了解真实情况,目前不得而知。

当前,紫鑫药业俨然成为了“烫手山芋”,日后,该股还会得到券商青睐吗?这场人参蓝图是否就此毁灭,《每日经济新闻》将持续追踪。

买方研究员地雷阵 谁曾调研紫鑫药业

理财周报滕晓萌2011-08-23 10:17:18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按照目前可以查阅到的紫鑫药业定期报告,2010年上半年,没有一家机构对其进行过调研。

高善文先生曾经在一篇著名的博文中表示,卖方研究就像诸葛亮,买方投资就像刘备。

当然,如你所知,买方除了负责投资的基金经理外,还有一群人,叫做买方研究员。

大概两月之前,我告诉一位曾经的基金大佬,理财周报的北方50股票专题,曾在紫鑫药业(20.71,0.00,0.00%)暴涨前夕,与之擦肩而过。

他很认真地说,推荐这只股票的人,是有内幕消息吗?

这样的反应,应当和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相同。按照目前可以查阅到的紫鑫药业定期报告,2010年上半年,没有一家机构对其进行过调研。

2011年上半年有三家:财通证券、东北证券(18.72,0.36,1.96%)和国海证券(13.00,0.00,0.00%)。

而现在能够查阅到的研报记录中,2010年以来,只有日信、天相投顾、长江、国海四家机构对紫鑫药业发表过“推荐”或者“买入”的研报。

我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踩中地雷,更多应责买方失察,而非卖方吹水。

有趣的是,尽管紫鑫药业自己公布的信息中,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对其进行过调研。但是据说其关联交易嫌疑被揭露后,重仓这只股票的基金公司大都表示,自己的研究员曾赴该公司进行过实地调研,只是因调研方式局限而未能发现问题。

坦白地讲,我并不十分相信这些表态。就我所了解的行业而言,爱调研或者擅长实地调研的研究员,实在不多。

根据某些传统理论,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卖方分析范畴,买方研究员更应该关注股票变化、挑选股票和判断买卖时机。

但现实是,由于卖方研究已经全面转向短期荐股,买方研究员不得不担负起公司调研的重任。

一位做私募的朋友曾经慨叹,出去调研,总能碰到华夏、博时几家公司的研究员,其他基金公司基本碰不到。

在更多的基金公司,研究位置尴尬。在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不屑于和研究员同桌吃饭;在另一些基金公司,研究员拒绝向基金经理推荐股票。

起码有两家大型基金公司告诉我,他们从2010年后才开始明确研究部门的考核机制。

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而言,无论招募说明书上如何天花乱坠,实际投资的程序都是:基金经理决定买卖,研究员们挖空心思写出为什么买卖这只股票的报告。

地雷年年有,有的公司今年踩得特别多。尽管每一位基金经理都会在季报中写,要挑出真正优质的股票,但如何挑选,我们总是不得而知。

在此,有一个好的结论是,随着中小盘股票地雷不断爆发,公司研究理应被提到更高位置,研究员们的春天即将到来。

坏的结论是,很多公司告诉我,如果推荐的股票为公司赚了钱,研究员会获得相应的奖励。但没有一家公司告诉我,如果研究员并没有去过那家地雷公司,重仓进入的决定也并非真心建议,到底应该追究研究部门调查失责,还是投资高层贪功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