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双层不干胶印刷:中国人最不想看的漫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1:24

  距9月1日开学日还剩2天,但北京不少外来民工的子女却为入学发愁。北京市政府暑假前取消30家民办学校办学资格,受影响的学生达3万人之众。政府虽承诺安排打工子女就近进入公立学校,但数以万元计的“借读费”,再成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头号问题。

在被拆除的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八家村新希望小学旧址时,9岁的河南民工子弟代敦阳正在废墟瓦砾上玩耍。代敦阳的父亲在京从事下水道修理工作,母亲做清洁工。他说,尽管成绩不是太好,但很想在父母身旁上学,“学校被拆除了。不知道哪天开学,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上学。”



上学需办5证 借读费1.5万

尽管北京教委承诺“不会让一个外来打工子弟失学”,但要求外来工子弟需办齐家长在京暂住证、居住证、务工就业证(工作)、原籍政府的当地无监护人证明、户口簿等5种证明文件才可获安排入读公立学校。

但来自河南、以拾荒为生的王金良却说,“根本就没人管,(拾荒)找谁办理工作证?”经过连日来外来打工者多次以围堵马路等方式表达不满,政府不再要求“五证”齐全,王的一对儿女获准送到1公里外的马坊村公立学校石油附属小学借读。

但与孩子原先就读的“新希望小学”(已拆除)原来学费每学期1,600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56美元)相较,“公立学校仅借读费一次就要 1.5万元。本来就是因老家穷才到大城市找活路,哪能有那么多钱?”王还表示,学校是否取消借读费、学杂费,“只有到31日报到后才清楚。很可能因学费门坎,再次失学。现在只能走着看……”他还说:“你政府倒是安全了,现在是我们子女上学,随时不安全”。

能在住家附近获分派学校就读已算幸运,香港中通社曾报道称,在朝阳区五环以外的东坝乡,曾荣获“模范学校”的“希望之星”已遣散了学生,家长郭女士指摘分流的几个选择学校离家太远,“来回竟要4个小时”,“16中就在旁边,为什么把我们分那么远?”


 

网友:“中国人最不想看的漫画”

新浪微博网友“@这有意思”8月29日晚发布了一则配图文字称,“这是一张中国人最不想看的漫画!赞同的请转发。”图上将被拆除的“新希望打工子弟学校”和“感动非洲----捐助非洲希望小学”的集装箱放一起,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


 




 




 

这条微博在不到24小时内被转发超过3万次,评论超过5,000条。在这些评论中,主要的基调叹息和愤怒。


 

这似乎与统治者是否少数民族无关。

 

转一段:

  【二四八】大国喜作冤大头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一二一年)
  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驰传以闻。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票骑将军将兵往迎之。休屠王后悔,浑邪王杀之,并其众。票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票骑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四万馀人,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等四人皆为列侯。益封票骑千七百户。
  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臣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五百馀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五属国。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资治通鉴》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是汉武帝讨伐匈奴的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在当时,却是伟大胜利,极权者最渴望用自己胜利来证明极权的正确,专制者最喜欢用别人的混乱来证明专制的优越。
  匈奴两王来降,颇出汉武帝意料,这也说明,汉帝国对匈奴的强大军事攻势到底什么时候见效,帝国的高峰也不太清楚,“武皇开边意未已”,一方面是欲望强烈,另一方面说明胜利在哪里,大伙都没底。两王来降,说明匈奴撑不住了,说明多年的军事压力见效了,这一点,对汉武帝非常重要。我们说皇帝为所欲为,那是戏文里给老百姓的错觉,皇帝也受约束,也有舆论压力。汉武帝大肆用兵,国内肯定有反对意见。清雍正登基之初对西北用兵,军费开支较大,雍正也饱受内部的压力,在往来的信件中,对大将军年羹尧可谓极尽恭维之能是,怎么好听怎么说。(有这方面史料的,欢迎补充一下)
  匈奴突然有两个王爷来降,武帝哥哥是又惊又喜又疑惑。不敢怠慢,派了最具战斗力的霍去病率军队前去受降。霍去病全副阵仗,搞得投降立场不坚定的休屠王有点后悔,结果被同伙砍了,这种冤枉真是没有地方去讲,搭上命还两头不讨好,诸位兄弟记住,千万不能决定投降了又后悔。
  浑邪王率四万余人来降,汉武帝喜心翻倒,乐不可支。封浑王万户,下属四人皆为列侯。而对这一切变故做出贡献的霍去病,不过益封一千七百户。汉武帝最不吝赏的人就是霍去病,但和浑王一比,还是有点差距,我不知道长安城中,边关重镇,汉家的勋臣宿将,有没有感觉到不平衡,有没有发牢骚说“延安的不如西安的”,“革命的不如反革命的。”
  最让大家不平衡的是“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
  这时,还是要老倔头汲黯站出来说话,他对当权者的批评我们今天听来仍然会耸然动容:“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
  敌军来降,固然应该礼遇。但是,如此大动干戈,已然超越了礼遇的界限,昨天的敌人,成了证明自己丰功伟绩的座上宾,曾经受过苦难和做出牺牲的人民,在皇帝眼里根本不值一文,帝王家私心之重就是这样,所谓的“以德报怨”不过是用老百姓的无穷痛苦换取统治者一时的脸面风光。
  对外人百般迁就,百般殷勤,百般热忱,对老百姓百般刁难,百般蹂躏,百般恶毒,专制皇帝这是这个屌样,除此以外,岂有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