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中校服图片:如何看待低智商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3:04:12

如何看待低智商社会

 

  前一阵网传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在其新著中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有人找遍大前研一的著作,也没看到上述言论。大前研一在新著中还指点同胞不要情绪化地看待邻居。看来,这不过是有人借题发挥杜撰的,这么做本身也不体现高智商。事实上,大前研一批评日本人低智商的种种表现: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人们在网上跟人无话不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会与人敞开心扉;没有追求、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官员读错字不当回事;遇到困难就立即放弃……这此问题在中国人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会沦为低智商社会吗?这个问题在网上的专栏里热度很高。

  平心而论,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比照日本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大力发展教育、提倡科技创新、加强文化建设。但是,提高社会智商,形成具有独立思维、成熟判断力的主流,提升民众对于真理、正义的追求,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整体的进步。

  如何提高社会智商?有人从阅读量作分析,感叹中国人看书太少,认为现在读大学的越来越多,情况会逐渐转变。我觉得这么分析未免粗糙。人不读书不行,但是读什么书大有学问。大前研一批评日本人走向低智商一是读书少,二是总读那些“内容简单、即刻见效”的书。有谁查一查中国图书市场上畅销的都是些什么书?有多少是课本,是考试、考级参考书?有多少人从提升个人修养,远离功利目标的角度而选择文学、历史、哲学这类书籍阅读?勤奋是一部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专业化也是必要的目标。但是如果二者与功利目标紧紧缠在一起,那么产生的就是缺乏智慧的、功利的经济动物,在此基础上不可能形成高智商社会。

  高智商社会的基础之一是国民教育,教育普及后质量是关键。我这里说的教育质量不是学生考分高低,而是受教育者的智慧能否得到激发。大前研一谈到,思考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质疑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项重要素质,创新潜质必须从小培养。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仍未能突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寻求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严重阻滞了民族整体智慧的提升。

  当今社会已信息化,传媒的作用不可小觑。主流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走在了教育的前面,但是纸醉金迷、浅薄放纵的殖民地文化也借大众传媒渠道流入、泛滥。大前研一批评日本电视节目低俗是降低国民智商的重要原因,斥责电视台、赞助商低估受众的智商,认定多上肥皂剧、猜谜这类“笨蛋节目”才有收视率。有这种倾向的中国电视台、门户网站比日本如何?只怕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厂家、媒体蔑视消费者的做法无过于找艺人做广告卖药,这类荒唐做法欧洲媒体都看不过去,国内舆论却鲜有人发声。传媒的“三俗”倾向如果仍然没人管,任其泛滥的话,我们将会与高智商社会越离越远。

■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