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单纯收缩压高:诗写九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8:28:55

诗写九忌

 

◎张凡修

 

   一忌“新媳妇儿放屁”。“新媳妇儿放屁”是一句我们老家的歇后语,后衬是“零揪”。如果一首诗笔力不集中,三五句蹦出点儿诗意,三五句蹦出点儿诗意,仅存的一丝感觉被你掰得“七零八落”:零揪——就形不成整体,主旨就攥不成拳头;写诗不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散漫无边;要放松,放开,放胆;必须在能更准确地挖掘出诗意的段落上“下足功力”;这也类似于治病:“加大药量”才能“药到病除”;本三天的药量你七天服完,今天一顿,明天停了,后天想起来又补一顿,诗意就“凸现不出来”。

 

   二忌“二傻子尿尿”。“二傻子尿尿”也是一句我们老家的歇后语,后衬是“浑抡”。写诗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杠子”,不注意材料的截取,大词空词,有用的没用的,“一古脑儿攮进诗中”,也不能激情四射,豪迈万千,“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上”。

 

   三忌“全国粮票”。大凡47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全国粮票”是全国通用的。拿着我们河北省的地方粮票去甘肃省,从陇西到陇东,连个馒头都没人卖给我,所以只有“全国粮票”才好使。但如果一首诗中“全国粮票”式的诗句“拥有量过多”,那就不好使了。

 

  四忌“总结式收尾”。相信读者,主旨不能露白;要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意味才能绵延。

 

  五忌“和尚帽子”。要尽量避开“平行,平铺,平面,并列”表达的习惯。要试图让作品站立起来,适时跳开,转移,腾跃,要有层次起伏。一首诗平乎乎地软塌塌地,未免让人倒胃口。

 

  六忌“懒驴下坡”。一首诗,前几行挺有劲,写着写着就下滑了:就像懒驴,上坡时“掉链子”,越需要它用劲儿它越“调歪”;一旦下坡了,它老人家精气儿神儿也来了,越收尾越刹不住车。

 

  七忌“赖着不走”。爱占小便宜的人去一位朋友家串门儿,主人拿出软包儿中华,1200块钱一斤的茶叶招待他,这人看便宜来了,非得把主人的软包儿中华抽得一根不剩,茶叶添了三遍,水续了六次,上了四回厕所……晌午歪了,看主人没有管饭的意思,这才挪了屁股。诗歌写作不能这样“赖着不走”,逮住了三分感觉非要做足九分诗意,心想:“好不容易来一回诗感,这可不能撒手,要使值喽”……于是,一首长诗出来了,还不过瘾,一个17字长句扩为三个短句,仍不解渴,哎?再添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分节;哎?看那软包儿中华里还存几根,不能就这么完事儿,哎?再整个题记。

 

  八忌“一贯汤”。“一贯汤”是相声术语,我理解的意思是从头至尾一个段子撸下来“高潮不多”;或是技术单一,手法不全面。落实到诗歌写作中,一个诗人不能百首诗“一个味儿”:一个惯用手法“不厌其烦地用”,“乐此不疲地用”。当然,每个诗人都有固定的“气场”,“气场”不动,可以风动,可以雨动,可以雪动;天气可千变万化,诗的表达方式照样是“六月的天,小孩儿脸——一天变三遍”。

  有的诗人一天写七首诗是“平常事儿”,但写出来却是“一贯汤”:顺着自个的感觉“放任自流”,作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无非小情感小意绪的发泄——写出来也就拉倒了,读一便知其二其三。

 

  九忌“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目前中国诗坛流派纷杂,百花竞开。三天“不问诗事”,你可能就“落伍”。写诗,不是1972年的劳动模范王国福:“拉革命车不松套”“小车不倒直管推”。而是要不间断地汲取“先进写法”的营养来提高自己。“不怕千招儿会,就怕一招儿熟”尚也能维持,但“艺不压身”更能够:多维度,多元化,多指向地丰富自个的诗写经验;更能够“今年欠产咱有余粮”“少了初一咱还有十五”;更能够像京剧《龙江颂》里江水英唱的那样:“堤内损失堤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