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英文:水竹双鸠(国画家晏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7:59
发布时间: 2006-10-08 03:51 光明日报
国画家 晏济元

晏济元近影

渔乐图2005年

蟾宫玉兔1987年
独上高楼
米祯祥
他以107岁的高寿仍作画、写字、刻印……且不时有佳作呈贡,趣事布闻,在中国书画艺术界构筑了一道艺丰人寿、高名大誉齐臻而令人欣喜钦羡的独特景观。   晏公济元先生花鸟、山水、人物皆擅,书法、篆刻、诗词韵语皆能。披图可鉴,令人赞叹不已的首先是晏公创作的高致意味与笔情墨韵,并世无俩。在实践南朝谢赫标举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方面,他有过往哲,在某种程度上刷新了六法出现后“千载寂寥”、历代大家多“只能各善一节”的历史。   晏公妙绝同流、出人意表者皆公推其笔墨精微细谨,常有巧变锋出,构图奇险,极妙参神,出色当行。   山水危壑径流、孤峰郁秀,势容若在律动之中;花鸟状若化工、风采飘然,体韵渗出图画之外;人物赋彩制形,笔无妄下而风致楚楚、百工莫范;书法含毫命素,苍郁秀润而笔有灵机、力遒韵雅。   凝神细想,晏公艺术蔚为大观,佳构奇葩,毕罗瑶圃。而绚烂之中可以包前孕后,为中国书画传统开新风的突出方面不仅表现在创作上,还广布在他的艺术思想的探索中。   他始终奉行创作要正确认知客观现实、寓理于形的艺术观点,坚持“学古敌古,创新破新”的创作道路和神形俱活、理气兼融的创作主张与笔墨无妄下的创作态度。   晏公认为“眼处心生”、“踏遍山川”至“目眩神移,动魄惊心”,才有可能“下笔自神”,才有可能寓理于形、耀珠于象而达到创作的最高境界。而对于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借鉴,则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寻源问津,撷根赚髓,才有可能“化旧为新”,不断创新。同时,将书画同源、笔墨兼善的传统,视为中国画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生命根基。他说:“画是书理,书是画法”,甚至“中国画的生命基础是书法,同时绘画又是书法的生命活力”。   凡此可见,晏公书画得以体致不凡、跨越流俗的根由所在。他是从创作实践到艺术思想探索都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又大大超出发展传统的一份成功独白。晏公曾自言“性孤,好高骛远,罕与他人为伍,故人亦远我”。他早年经习英文,后留学日本,在书画艺术上留下了不起的辉煌,却全杖他成功冶镕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再加一份“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执着。从艺近百年,存世作品不足三千件,与齐白石、张大千作品存世量比,仅及零头。以晏公从艺之久,作品存世之少,在书画艺术史上又是一个特例。
春林锦绣1983年

水竹双鸠1986年
【画外音】   济元仿宋人布局而运笔清润,如王若水、陈仲仁辈,所谓作家士气兼到也。——张大千   绝去笔墨畦径,一扫四王习气。——刘海粟   【艺术简历】   1901年生于四川省内江茂市镇,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从小受教于父,习学诗书画印;1928年上海求学,与张大千、张善子交往甚密;1934年赴日本求学;1947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1964年元旦经朱德、郭沫若等推荐在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任重庆美协副主席,1993年在北京举办个人大型书画展;1999年,100岁赴云南丽江写生,登玉龙雪山;2002年登陕西华山写生;2003年登山东泰山写生。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晏济元作品精选》、《晏济元书画作品选》等画集。
西秦小景1957年

苹果八哥1979年

峨眉云海1985年

1938年与张大千(左)在北京颐和园    1964年,在北京举办个展,朱德、郭沫若、彭真等出席观看。

泼墨山水1983年

红荷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