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天0号机赛恩:科学网—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中国未来极端气候趋强趋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0:20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中国未来极端气候趋强趋多  百年大雨、极度干旱……极端天气为什么频频发生,我国未来气候趋势究竟如何?8月29日下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七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现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研究员称,21世纪我国极端气候可能更频繁,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 徐影表示,在未来温室气体持续升高,气温也升高的情况下,全球气候包括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持续上升,台风、飓风的风速会更大,千年一遇的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50年一遇。 就我国而言,近百年,与全球相比,我国平均气温升高了1.1度,比全球平均温度略高。徐影称,根据观测数据分析,21世纪我国极端气候可能会更频繁,台风、强对流天气可能增加,北方的降水增幅将可能大于南方。 徐影分析,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首先是粮食安全,未来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不稳定性将明显加大,粮食生产成本和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大范围严重饥荒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其次是水资源安全,靠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流径流量增大,春季最大流量发生时间提前,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的情况更加突出;第三是地区安全,未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可能导致部分绿洲消失、城市消亡、地区不宜居住,从而激化因资源枯竭而产生的地区冲突;此外,冰川显著退缩,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等都会受影响。  更多阅读  201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损失为近十年最重  国家气候中心1月12日表示,2010年为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201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12日在广东东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的气候是非常异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全年气温偏高,季节偏晚,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0年年降水量681毫米,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21.5%,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2010年平均气温9.5℃,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10个最暖年,也是第14个连续气温偏高年。夏季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年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 宋连春说,201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属于偏重年份。 从2010年全国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来看,暴雨洪涝和干旱为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分别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41%和38% ,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均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10%。气候条件对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营的不利影响为近十年来最重,属偏差年份。 分析原因时,宋连春表示,2010年中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异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首先,最明显的异常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转换。监测显示,2010年5月,厄尔尼诺结束,6月份开始向拉尼娜迅速转化,7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目前拉尼娜事件已经形成。拉尼娜的快速发生发展,对中国2010年夏秋及冬季的气候及台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极地大气环流的异常调整,这使得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第三,6月至8月,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第四,全球气候变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 宋连春表示,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更多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 科学家称应对极端天气应常态化 专访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极端天气为何愈加频繁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 中国应对极端天气存软肋   201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损失为近十年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