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院 歌词:疾病问答(120-168): 脑血管病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53:51

脑血管病防治部分(120-168)


120.什么是脑血管病?
121.人脑有几条主要血管分布?
122.脑血管病分几类?
123.什么叫脑动脉硬化症?
124.什么叫脑出血?
125.脑血栓形成如何诊断?
12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何诊断?
127.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症状?
128.什么叫偏瘫?
129.如何诊断昏迷病人有无偏瘫?
130.何谓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131.脑栓塞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32.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33.如何自我监测脑动脉硬化?
134.低血压会引起脑血管病吗?
135.眩晕时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136.突然头痛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137.肢体麻木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138.老年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139.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140.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吗?
141.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吗?
142.心脏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吗?
143.饮茶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吗?
144.吸烟易促发脑血管病吗?
145.饮酒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146.性格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147.饮食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148.情绪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149.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现场怎样急救?
150.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怎样治疗?
151.脑出血或脑栓塞未确诊前如何急救?
152.有人突然发生脑血管病如何救治?
153.经常一过性脑缺血如何治疗?
154.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有哪些?
155.哪些药物可以引起脑血管病?
156.脑血管病如何防治?
157.高血压病人为何睡前应慎服降压药?
158.脑血管病人为何禁忌血压骤降?
159.脑血管病人为何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
160.常用脑代谢活化药物有哪些?
161.钙拮抗剂治疗脑血管病有何好处?
162.脑血管病人发生尿潴留怎么办?
163.脑血管病人发生便秘怎么办?
164.高压氧可以治疗脑血管病吗?
165.治疗脑梗塞的中成药有哪些?
166.鱼油可以防治脑血栓吗?
167.针刺可以治疗脑血管病吗?
168.哪些中药可以降血脂? 

120.什么叫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 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 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121.人脑有几条主要血管分布?
人脑的重量为1400克左右,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每分种的血流量为700-1000毫升,占全心输出量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减少, 脑的功能就随之下降,甚至发生功能障碍。当血流量减少到临界水平时( 约为正常水平的50%以下),脑细胞仅能维持几分钟,所以,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而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有两对,一对是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系统;一对是椎动脉,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在颈部左右两侧各有一粗大的动脉,我们用手就可以触到它的搏动,叫做颈总动脉。由颈总动脉分支通往颅内的一条动脉叫做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分出五大分支通往颅内的一条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它们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血液,包括颞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2/5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通往颅内的分支,供应小脑和桥脑的血液。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122.脑血管病分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 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 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资料统计,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 %-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96 年农村调查新发现完全性卒中4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 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 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123.什么叫脑动脉硬化症?
所谓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的管壁由于脂类物质沉积和内 膜受损,血小板、纤维素等物质积聚在损伤的血管壁的内膜上,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内膜粗糙,弹性减退,管腔狭窄,以至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供氧,而引起临床症状。
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
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表现头 痛、视物昏花、耳鸣、听力减退、肢体麻木或困乏无力及睡眠障碍等。病人早期以失眠为主,入睡浅而易醒,到后期则表现为嗜睡。
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病人对刚说过的话和做的事遗忘,记忆不起来。但对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尚能回忆。同时,病人往往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懒散。到疾病后期,远记忆也有障碍。
由于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化引起脑萎缩, 可发生动脉硬化性痴呆,病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障碍,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计算困难,精神涣散,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病人吃饭不知饥饱,出外不知归途,以及二便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脑动脉硬化还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烦躁、恐怖、抑郁、幻觉、错觉或妄想,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临床上称为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若病变损害两侧皮质脑干束,病变常表现假性球麻痹的症状, 表现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肢体活动笨拙以及强哭强笑等。

124.什么叫脑出血?
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称为脑出血,又叫脑溢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有资料表明80% 以上的脑出血 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形成粟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透明样变,管壁脆性增强,更易破裂出血。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
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以多 发。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其好发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脑干和小脑较少见。
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 多由脑出 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 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125.脑血栓形成如何诊断?
(1)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前常有高血压、动脉硬 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2)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3)起病相对较缓慢,呈进行性加重,1-3天达高峰,但亦可表现为突然完全性卒中。
(4)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5)全脑症状轻,多无明显头痛、呕吐, 意识清晰或有轻度障碍,生命体征及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多无异常变化。
(6)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正常。
(7)CT检查显示密度减低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 占位效应。
(8)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
(9)局灶体征明显,由于受累血管不同,而临床特征各异。

12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何诊断?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 病、心脏病、颈椎病史。
(2)起病急骤,常突然起病,数秒钟或数分钟症状达高峰。
(3)多呈发作性,病程短,常呈一过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通常为数分钟或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4)反复发作,多则每天发作数次,少则数月或数年1次,但每次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
(5)无颅内压增高,多无意识障碍。
(6)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或伴有精神症状者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发作;若表现头晕, 面瘫,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及交叉性瘫痪者,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
(7)脑CT检查:正常或可见腔隙性梗塞灶。

127.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症状?
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 天或前 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有哪些呢?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 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 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 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128.什么叫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急性脑血管病人为什么会发生偏瘫呢?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 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应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三偏征”。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129.如何判断昏迷病人有无偏瘫?
昏迷病人有无偏瘫,是区别脑血管病与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 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病人意识障碍,无法取得合作给判断带来困 难,而作以下检查,有助于偏瘫的诊断。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 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引起疼痛反应,正常侧面肌收缩,使口角歪向健侧更明显。
(2)肢体 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一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时,未瘫痪的肢体将逐渐移到自然位置。同时,还常有举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动作。而偏瘫侧肢体则无此反应。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双下肢的对称部位,可见健侧肢体伸缩、回避,而瘫痪侧肢体无此反应。偏瘫侧肌张力也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较深时,偏瘫侧病理反射为阳性。

130.何谓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又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引起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这种栓子可来自风湿性心脏病的赘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时的脂肪栓子,或空气进入血液引起气栓,或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等。
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脑梗塞,起病缓慢,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有关。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顶峰,常需数十分钟甚至数天时间。而脑栓塞引起的脑梗塞,起病多较急骤,常在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131.脑栓塞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起病急骤,症状多于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2)既往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风心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塞等病史。
(3)全脑症状较轻,神志多清晰或有短暂的意识障碍, 多无头痛、呕吐及生命体征改变。
(4)局灶体征明显,多表现颈内动脉受累的症状, 尤以大脑中动脉受累者较多,椎基底动脉栓塞较少。栓塞后的体征,视不同动脉受累而异。
(5)多伴有其他器官发生栓塞的症状,如肾动脉、 视网膜动脉栓塞等。
(6)脑脊液透明,内不含血。
(7)CT检查,可见与动脉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区。
(8)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闭塞。
132.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 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 CT不能显示。

133.如何自我监测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脑出血和脑梗塞的主要 发病原因。因此,中老年人应对脑动脉硬化经常自我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治疗。
脑动脉自我监测注意以下几点。
(1)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早期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 医学上称为“动脉病性神经衰弱”。患者主要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嗜睡,头部有紧缩和压迫感,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2)情感异常 患者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 随着病情加 重,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熟人、朋友、老同志缺乏热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且易激动,有时会无故悲伤或无故嬉笑,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3)判断力低下 开始时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想象力降低,处置问题不果断,多需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皮肤被 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手脚发冷,全身和局部出汗,头发早白,早秃。
(5)行动异常 脑动脉硬化的中后期, 患者可出现走路及转 身不稳,表现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6)癫痫样痉挛发作 局限性癫痫是脑动脉硬化后期的常见 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时会出现帕金森氏病的症状,即随意运动增强和震颤,面部缺乏表情,发音低而急促,站立时身体前弯,四肢僵直而关节略屈曲,行走时步态慌张不稳,脚步小而身体向前冲。严重时可因脑动脉硬化出血或脑血栓形成,而出现瘫痪、昏迷等。

134.低血压会引起脑血管病吗?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时,超过血管壁耐受度,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低血压防治可选用中药制剂,如生脉饮等。另外人参升压效果明显,虫草、西洋参、黄芪、刺五加、三七等对血压都有双向调节作用。

135.眩晕时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眩晕也是脑血管病常见症状,是因脑血管病引起的使机体对 空间的感觉障碍和平衡感觉障碍,多为脑缺血影响了小脑与小脑 有关的结构所致。 据报道, 脑血管病眩晕约占门诊眩晕病人的 88%,中老年人占90%,因此,突然眩晕要警惕脑血管病。
临床上眩晕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凡觉自身或周围环 境有旋转感、沉浮感、摇摆感、直线加速感者为真性眩晕。这种病人多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和恐惧感。为了减轻上述症状,病人往往不敢睁眼。而体格检查时,除了平衡障碍外,还可有眼球振颤,视物模糊,构音困难等表现。仅有头昏、头重足轻,没有运动感者,称为非真正眩晕,一般为生理性的,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眩晕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尤其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 起者多见,约占75%,程度也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其次为颈椎病,占54%, 比较少见的病因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以及脑干、小脑、基底节等部位的出血和梗塞。
椎-基底动脉供应脑后部2/5脑组织的血液, 其中包括脑干 和小脑等部位。如果发生小的栓塞或痉挛时,就会出现所支配区的血液供应不足,临床上表现眩晕,平衡障碍,走路蹒跚,口眼歪斜等症状。
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常由椎动脉外段血流受影响所致。由于颈椎骨刺及退行性关节炎,使椎动脉受压迫,血流量减少;特别是当颈部转动时,这种受压迫的现象更明显,这样就会产生眩晕症状。
眩晕的发生,还常与血压的改变有关。

136.突然头痛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而在脑血管病中头痛更为 多见。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人,如果突然出现头痛,往往提示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
众所周知,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多由高血压引起。而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的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血压突然上升时,头痛剧烈;血压正常时,头痛自然缓解。因此,头痛可以作为血压高低的“睛雨表”。如果高血压病人头痛的程度突然加剧,而且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常常是脑出血的先兆。据报道,80-9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其头痛的原因,是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所引起的。同时,脑出血还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和牵拉,也可使头痛加重。
头痛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出症状。因为颅内动脉和血管 畸形突然破裂,使大量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而引起剧烈头痛。头痛部位以枕部为主,低头时加重。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头痛减轻,提示症状好转。如果头痛又突然加重,往往是再出血的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不仅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头痛,而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 成,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引起病变局部疼痛,只是比较少见,痛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伴有呕吐。
可见,头痛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要高度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137.肢体麻木为何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在临床上常遇到有些中老年人,偶尔或持续出现半身麻木, 有 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也未介意。自以为上了点年岁, 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直到麻木加重,甚至出现该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时,才追悔莫及,到医院检查治疗。
这究竟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大脑的一侧半球,支配着对侧的 面部、肢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如果该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出现脑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便会产生对侧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一般来说,中年以上的人,多开始出现脑动脉硬化,而且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发生脑梗塞,如果梗塞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组织,则只能造成对侧躯体某一部位麻木或半身麻木,若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对侧面部、躯体麻木中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由短暂性麻木演变为持续性。病损区域扩大并损害了管理运动中枢的脑组织时,便可产生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麻木,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时,则预示脑血管病的先兆,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脑CT等,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改善脑血液供应,以避免脑组织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138.老年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老年性痴呆起病多较缓慢,一般常难以确定起病的日期。通常最早出现的是性格改变,如有些人平时爱说爱笑,患病后却一反常态,兴趣减少,沉默寡言,独自呆坐,隐居斗室,不与人交往;有些表现为烦躁易怒,好发牢骚,动则与人吵架,发脾气;也有的放荡不羁,挥霍任性,不能克制。其次,是记忆力减退,最先受累的是近记忆力,记不起刚作过的事、说过的话,有的刚吃过饭,还说未吃过饭,经常遗忘东西,忘记自己许诺的事情;个别人为了弥补记忆缺陷,常出现错构或虚构;严重者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情感反应幼稚,行为荒诞无稽。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常见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言语杂乱无章,最终丧失言语能力;到后期终日卧床不起,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要诊断此病,还应作详细检查,其中CT扫描很有帮助。而最可靠的还是活体组织检查。其病理改变为大脑细胞大量丧失,伴之胶质纤维细胞增生,大脑萎缩,脑室相对扩大。

139.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 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 。 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成为脂蛋白,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 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140.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吗?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 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 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及7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 倍, 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 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 倍。而舒张压 >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 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加速脑动脉硬化。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141.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吗?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 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 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 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
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 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城。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
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匀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人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142.心脏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吗?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40% -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 。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竟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 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 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143.饮茶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吗?
中医认为,茶叶具有清心明目、清热泻火、消食提神之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咖啡碱、茶碱、维生互C、维生素p、维生素B、 烟酸等含量较高。茶多酚不仅可收敛、凝固细菌蛋白质,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并可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和提高其利用率,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增强微血管壁的韧性,从而减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饮茶所引起的兴奋作用,是咖啡碱的功效。由于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从而达到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茶叶中所含的茶碱,可以帮助溶解脂肪,有解腻减肥之效,并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利尿排钠的作用,故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换言之,就是预防了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饮茶虽然对身体保健有一定益处,但一般不宜过多饮浓茶,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更不宜饮浓茶,否则,可能会诱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病情加重。

144.吸烟易促发脑血管病吗?
吸烟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确 认。国内有资料表明,烟瘾大,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其脑血管的发病率是不吸烟的2.5倍。美国报道, 吸烟与不吸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系数为2.5倍, 并指出每日吸烟量的持续时间长短,与脑血管病成正比,男和女均是如此。
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脑血管病呢?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尼古丁 的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烟将尼古丁吸入体内后,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诱发脑出血。另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使血中胆固醇增高,细胞间隙增大,脂肪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可达3%-5%, 经肺吸收到血液里,可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合血红蛋白。碳合血红蛋白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这样会使血中的含氧量大大降低,因而会引起脑血管和脑组织缺氧。脑血管缺氧可使血管弹性降低;脑细胞缺氧,可使脑细胞坏死。还有,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沉积,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变慢,这样就容易引起脑血栓。
可见,戒烟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健康,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要坚决戒烟。

145.饮酒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有许多致病因素,过量饮酒是致病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东北地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其原因可能与当地居民嗜酒者较多有关。日本也有报告指出,大量饮酒增加了脑出血的机会,因此有专家将饮酒列为脑血管病第七危险因素。
饮酒为什么会诱发脑血管病呢?
(1)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量饮酒后, 血中酒精浓度半小 时可以达到高峰。酒精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硬化了的脑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过量饮酒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又容易发生脑出血。
(2)引起高血压 饮酒引起高血压,可能与酒精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排出量增加,以及引起血管收缩物质释放增多有关。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易发因素。
(3)影响凝血物质和血小板 长期大量饮酒影响肝脏功能, 使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明显减退,进而引起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纤维蛋白质溶解活动增加,血小板生成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而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4)通过刺激脑血管平滑肌收缩,或改变脑代谢, 而降低脑血流量。
(5) 饮酒后利尿增强(抑制垂体抗利尿素分泌)而致脱水。由于脱水,血液浓缩,有效的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促发脑血栓形成。
过量饮酒有害。不过,如果身体健康,若适量饮一些低度优质白酒、低浓度的黄酒、啤酒、葡萄酒也是有益的。

146.性格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人的性格区别很大,如有的人干活干脆利落,有的人干活则缓慢拖沓;有的人勤勤恳恳,有的人则懒懒散散;有的人沉着稳健,有的人则草率冒失。这些都是每个人性格的具体体现,性格多种多样,一般可把人的性格分为三个类型:A型、B型和X型。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争强好胜,求成欲望强烈,办事时间紧迫,固执,紧张,好争辩,易冲动。B型性格者,办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无明显竞争意识,高兴和悲伤反应皆不强烈。X型性格者,是A型和B型的混合体。而众多资料表明,A型性格的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3.5倍,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A型性格易发生脑血管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 由于自身具有强烈的求成欲望,自己整日处于紧张的环境中,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导致脑出血。同时,还可使血糖增高,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强,又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促发脑血管病。刻板固执、性格内向的人,由于整日郁闷寡欢,少言少语, 又极少活动,也常影响饮食和睡眠,使脑供血不足,长期下去, 机体血流缓慢,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可见,性格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所以,对那些有害于健康的性格,要注意自我调整,培养生活情趣,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的性格适应健康的要求,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147.饮食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饮食成分的不同,可影响人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钠、钙等离子的含量,这些都是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众所周知,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与脑血管病都有关系。如食物中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过多地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所以,饭不可吃得太饱,可适当多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含果胶的水果。
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鸡蛋、鱼子、肥肉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对此也应有所限制,而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可适当多吃一些。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 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对蛋白质饮食不必限制。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膳食中含盐量较高,则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据报道,日本北海道地区,人们盐的摄入量相当大,每天15-20克以上,84%的成人患高血压,而且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在我国,对北方有些地区进行人群调查,也有类似情况。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降低到10克以下,当然最理想的是保持5克右右。 而那些“口重”的人,更应注意加以限制。
总之,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以便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148.情绪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情绪表现为快乐、喜悦、舒畅等,这些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强抗病能力。而消极情绪则表现为忧虑、悲伤、烦恼、焦急等,若长期下去,可使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而发生一系列疾病,脑血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多年来,许多医学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证实,一切忧愁、愤怒、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和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已经硬化的动脉内压增大,容易在薄弱处发生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临床实践还证明,许多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发病,是由于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所引起的。而一些经常急躁易怒、逞强好胜及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诱发脑血管病者要比一般人高得多,所以我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149.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现场怎样急救?
(1)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 关键。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目前最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高渗脱水剂以20%甘露醇为常用。通常以250毫升快速静滴。药物输入后15-30分钟颅内压开始下降,2小时后达最低水平,维持4-6小时左右,反跳现象较轻。50%葡萄糖60毫升静注,6 小时 1次,也有降颅内压作用。但因葡萄糖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为细胞利用,故反跳现象较强,现主要用作两次输甘露醇期间的辅助治疗。利尿剂以速尿或利尿酸钠等较常用,特别是伴有心衰时效果较好,副作用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脑水肿的作用。目前多用地塞米松10-40毫克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连用3次,可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效果良好。
(2)调整血压 脑出血的患者多伴有高血压, 而适当调整血 压,有利于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而止血。但应该注意的是血压不易降得太快,否则,若血压降得太快会使本来已受损而有限的血管调节作用不能发挥;降得太低,会使病灶区的血液供应更趋减少,而使病情恶化。降压幅度一般应降到比卒中前稍高水平,使收缩压维持在20kPa-21.2kPa,舒张压维持13.0kPa左右。对药物的选择也应注意。过去多用25%硫酸镁和利血平等。 近年来又有人推荐,用钙通道阻滞剂。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在降压的同时,也会使颅内血管扩张,从而加重颅内压,甚至诱发脑疝。如心痛定、氯丙嗪等就可引起这种情况。而究竟用哪种降压药物好,值得研究。
(3)止血和防止再出血 一般认为止血药对脑出血无效,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一定帮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人们注意到脑出血急性期有纤溶系统亢进,故主张早期用5-7天为限,常用6-氨基已酸6-12克静滴,每日1次,或止血芳酸400-600毫克静滴,每日1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加用云南白药、甲氰咪呱等药物。

150.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怎样治疗?
(1)扩管扩溶治疗 常用的扩张脑血管药物有罂粟碱、碳酸氢钠、脑益嗪、尼莫地平、环扁桃酯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常用的扩溶剂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 代血浆等。
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 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 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 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
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 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明显者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常用药物有潘生丁和肠溶阿斯匹林。 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生理特点,在生理上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在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25-50毫克,1日3次。
(3)抗凝治疗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 在无明显抗凝 治疗禁忌者,在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条件下,可用肝素12500u加入生理盐水1000ml中,缓慢静滴,以20滴/min速度维持24-48小时,以后改用口服新双香豆素等。但若不具备化验条件,抗凝剂最好不用。
新型抗凝剂:藻酸双酯钠,能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 延长,并能使血粘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长血小板的聚集时间,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常用剂量50-100mg,1日3次口服.
(4)溶血栓治疗 尿激酶可作为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的药物, 以达到溶解纤维蛋白的目的。尿激酶每日5000-20000u 静脉滴注 或颈动脉直接注射。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纤、降低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广泛,剂量0.75-1.0μ加生理盐水250毫升内静滴,1日1次。 但用前需作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
(5)活血化淤的中药制剂 复方丹参、川芎嗪等对缺血性脑 血管病均有疗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应用也较多,且较安全。

151.脑出血或脑栓塞未确诊前如何急救?
急性脑血管病病因复杂,症候多变,如果没有条件作颅CT扫 描,病人或家属拒绝作腰穿检查时,一时无法肯定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应给予“中性”治疗,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除了一般处理外,可给予5%-10%葡萄糖或林格氏液,每日1500毫升左右,可使病人保持低颅压状态。
(2)若病人有嗜睡和呕吐时, 要考虑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 可给予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8小时1次。
(3)保持血压稳定,血压较高时可口服降压药,不能口服时, 可肌注利血平或25%硫酸镁。
(4)若临床症状疑似出血性脑血管病时, 可酌情给予止血敏 或止血芳酸,而偏于倾向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给予复方丹参或川芎嗪。
上述“中性”治疗,一般只能持续2-3天,一经确诊, 应立即转入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治疗。

152.有人突然发生脑血管病如何救治?
当发现有人发生脑血管病后,不要心慌失措,应尽快请医生到现场抢救。如无条件时,则应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将病人送往离发病地点最近的医院。在运送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 不要急于将病人从地上扶 起,最好由2-3人协同,轻轻地将病人抬到担架或平板车上,头部略抬高,防止头部过度扭曲,以减轻脑出血或脑缺血。对于呕吐的病人,可将头偏向一侧,给病人解开衣领、裤带以减少对呼吸的阻力。有假牙者取出假牙。口腔内有分泌物时,要及时清除。喉头有痰液者,可用橡皮管接针管抽吸。如出现舌头后坠,呼吸鼾声大,可用手将病人的下颌托起。当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
(2)转运前,如有条件时,应先给予必要的治疗,可用 20%-甘露醇250毫升或50%葡萄糖100毫升静脉注射,以防发生脑疝。
(3)转运途中,病人的头部要有专人保护。 病人睡的担架要垫得厚一点,软一点,尽量减少摇摆、颠簸、震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及发生脑疝。救护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速不宜太快。
(4)由医务人员护送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和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时,应给予相应的处理。病人到医院后,护送者应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及入院前的用药情况,以便及时地进一步抢救。

153.经常一过性脑缺血如何治疗?
据报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 患者在3年内发展 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因此,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 1日3 次。
(2)扩溶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 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 代血 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 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 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降低, 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 降脂降粘的作用。口服 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 30 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 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都可喜、环扁桃酯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 喜得镇3毫克,每日3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5)中药治疗 银杏叶(银可络)、步长脑心通、 维脑路通、脉络宁、灯盏花素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

154.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有哪些?
(1)盐酸罂粟碱 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尤其是对脑血管有 直接扩张作用。亦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常用量30-60毫克,每日3 次口服, 或 60-9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 天为1疗程。
(2)环扁桃酯(抗栓丸) 作用类似罂粟碱, 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肾、冠状动脉和四肢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其作用较温和、持久。常用量100-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烟酸 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用量50-100毫克,1日3 次口服,或2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 10 天为1疗程。
(4)钙通道阻滞剂 如脑益嗪、氟桂嗪、尼莫地平等, 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而起到扩张血管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常用量:脑益嗪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氟桂嗪8-12毫克,每晚服1次;尼莫地平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5)培他定 有较强的扩张脑血管, 尤其对椎基底动脉系统 扩张作用更强。常用理4-8毫克,每日3次,口服。
(6)碳酸氢钠 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造成代谢性 碱血症而使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常用量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7)卡兰片 可使血管平滑肌松驰,增加脑血流量,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量5毫克,每日3次,口服。
(8)维脑路通 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降低毛细血 管通透性脆性,改善脑循环等作用。常用量200-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400-6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500 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

155.哪些药物可引起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可有诸多因素引起,最常见的除有高血压、心脏病、 动脉硬化及气候异常外,目前,还发现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 静剂、利尿剂等,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压药 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压来维持, 若使 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致使血压骤然大幅 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睡前更应忌服大剂量降压药。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对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压药,势必会使血压更低,心、脑、肾等器官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易发生脑血管病。
(2)镇静药 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等,也可使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血栓形成。
(3)止血药 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 血粘滞性增加。若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液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
(4)利尿药 中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塞等,由于大量利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也易形成脑血栓;发烧时过量使用阿斯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发汗退热剂,均可致大量出汗,乃至失水过多
而发生脑血管病。
(5)避孕药 据报道, 一些避孕药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5-8倍,其服药到发病的时间最短者数天,长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 应经常进行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停药,对有脑血栓形成倾向者,则应停用避孕药。
(6)抗心律失常药 用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可使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促使脑血栓形成。
可见,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不可忽视,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更应慎重。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切忌血压骤降,强烈镇静,大量利尿,发汗过度,以及过量使用止血剂,以预防药物引起脑血管病。

156.脑血管病如何预防?
脑血管病发病较急,病情凶险,一经发病重则常死于倾刻, 轻者经抢救虽可脱险,但常遗留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及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预防脑血管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那么,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
1.首先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2.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气辛而辣者,可助火散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脑血管病。故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3.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从事脑力劳动及进入中老年之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古云:“平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节饮食,慎起居,实为却病之良方也。”
4.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保肾精。房事过度可致肾水亏虚,肝木失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生脑血管病。
5.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157.高血压病人为何睡前应慎服降压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降压药,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 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殊不知,睡前服用降压药是不科学的,容易使脑血管病加重,并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由于人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24小时内波动很大。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应降低,至睡后两小时即降至20%左右。 如果病人在睡前服用降压药,两小时后也正是药物的高效期,这可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也极易粘附在血管内膜上,聚积成凝块。特别是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粗糙,则更易形成栓子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且血压大幅度下降,也常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因此,脑血管病人伴有高血压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服用降压药,除已知血压过高外,应避免睡前服降压药,可将每天的末次服药,安排在睡前3-4小时。

158.脑血管病患者为何禁忌血压骤降?
脑血管病人血压较高时,需降压治疗。但决不可骤降血压,这是因为,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各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若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量都将不足,尤其是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一般而言,收缩压只能降1/4-1/5,舒张压降至13.3-14.3kpa 或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即可。舒张压较低,脉压差过大者,不宜用降压药。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用降压治疗时,应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并密切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可常规定时作心电图检查,以防止由于心肌梗塞而引起心源性休克。血压过低或伴有心律失常,也应及时处理。

159.脑血管病人为何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
脑血管病人伴有高血压者不乏其人,服用降压药物也是常有 的事。但有一点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停药,这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血压突然急骤升高、头晕、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突然升高并发心脑血管痉挛,导致心肌梗塞、脑出血而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超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160.常用脑代谢活化药物有哪些?
脑血管病人在恢复期,除应进行必要的理疗和功能锻炼外,配合应用脑代谢活化药物,以提高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和减轻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脑代谢活化剂有以下几种:
1.ATP(三磷酸腺苷) 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分解后可释放能量供给机体,并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受损而未死亡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常用量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20毫克肌注,每日1-2次;40-60毫克加入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点滴。
2.胞二磷胆碱 为核苷酸中间代谢产物,能促进卵磷脂的生 物合成,对抗磷脂酶A,消除游离的脂肪酸,并具有增强脑细胞代谢和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常用量0.5-1.0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每次0.25克,肌注,每日1-2次。
3.脑复康 能增进大脑磷质的代谢和ATP转换,刺激大脑核 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增强脑皮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常用量每次0.8-1.6克,每日3次口服。
4.脑复新 是维生素B6衍生物,能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 的代谢,调整流量。常用量0.1-0.2克,每日3次,口服。
5.喜得镇 是一种脑代谢增强剂,具有增强脑神经细胞新陈 代谢,补偿神经介质的不足和改善脑循环的作用。常用量1-2 毫 克,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6.都可喜 具有增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提高脑组 织供氧,对抗脑组织缺氧,改善脑循环和脑功能的作用。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不限。该药作用缓慢,服药1 个 月后症状多能明显改善。
7.脑活素 是一种氨基酸混合物,其作用能改善脑内神经介 质的活性,增加脑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常用量每次10-3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内,缓慢静滴,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
8.细胞色素C 是存在于动物组织内的色素蛋白体。属于铁 一卟吩酚系。是应用已久的脑代谢活化剂。在缺氧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它能进入细胞,直接参加线粒体内呼吸链,起电子传递作用,加强细胞呼吸。并能增加脑对氧的利用率和葡萄糖消耗量,从而改善因脑血流障碍所引起的意识障碍,并可促进偏瘫症状恢复,常用量15-30毫克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静注,或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1-2次。
9.辅酶A 是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及蛋白质三大供能要素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常用量100单位,肌注或静滴均可。

161.钙拮抗剂治疗脑血管病有何好处?
1.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充量 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滞钙离子 跨膜内流,从而可消除或缓解平滑肌收缩,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实验证明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能选择性地扩张脑血管,增加梗塞区局部的血流量,限制缺血后脑细胞内钙浓度,故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
2.保护脑细胞 脑缺血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是细胞中毒死亡 的最后共同途径,如能及时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阻止钙离子内流, 便可减少神经元中毒死亡,减轻脑损害。另外,钙离子拮抗剂还能阻断自由基引起的细胞坡坏,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3.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 当缺血缺氧时,大量的钙离子进入 红细胞后,使红细胞膜失去柔韧性,变形能力下降,使微循环阻力增加,血粘度升高。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止钙离子异常的跨膜内流入红细胞,而维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4.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 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ADT花生四烯 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降粘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162.脑血管病人发生尿潴留怎么办?
小便解不出来,叫做尿潴留。尿潴留可有许多原因引起,而脑血管病引起的尿潴留常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变波及了排尿的高级中枢旁中央小叶,影响了排尿功能所致。二是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扶下床后便可自行排尿。
治疗尿潴留可采用以下方法:
1.热敷疗法 用热水袋或将食盐炒热用布外包(以免烫伤), 放置于膀胱区热敷,可取得较好疗效。
2.按摩疗法 若热敷无效时,可用手放在膀胱区,随着病人的呼吸由浅入深徐徐按摩,按摩的深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切忌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过度充盈的膀胱破裂。
3.针灸疗法 针刺关元、水分、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2-3个穴,强刺激,或艾灸以上穴位。
4.穴位封闭疗法 按上述穴位,每次选2个,用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注射液,每穴0.2-0.5毫升。
5.导尿疗法 经上述治疗无效时,可在严密消毒的情况下,导尿治疗,留置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在保留导尿管期间,用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庆大霉素40Wu冲洗膀胱,每日1次。

163.脑血管1病人出现便秘怎么办?
脑血管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不起,不能活动,进食量少,特别是吃含纤维素的食物较少,容易发生便秘。便秘虽然不算急症,但也常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因用力排便,导致血压骤升,诱发再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也应积极治疗。
对轻症便秘者,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或让病人每天喝少量蜂蜜,同时按摩病人腹部。经上述冶疗后一般便秘便会解除。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帮助排便。常用开塞露1-2枚,剪开口后直接挤入肛门内; 或将肥皂剪成长条状,用温水稍加浸泡,从肛门塞入,尽量保留,直至便意急迫为止。并可口服石蜡油30毫升。或用果导片2-3片口服。 中药番泻叶10-30克冲水代茶饮,或用麻仁润肠丸及针灸治疗, 对便秘有良好疗效,可试用。

164.高压氧可以治疗脑血管病吗?
在高压下吸氧称为高血氧疗法。要完成这种治疗,必须有一个密闭的装置,这种装置叫做高压氧舱。病人就是在装满了氧气,而且加了压的高压氧舱里进行治疗,每次1小时,10次为1疗程。这种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对脑血管病效果也较好。
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血管病呢?这是因为不论出血性脑血 管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均以脑循环和脑代谢障碍以及脑缺血缺 氧为基本病理基础,而采用高压氧疗法:1.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和纠正缺氧性脑组织损害。2.能增加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分压,使出血灶或梗塞区周围缺氧区供氧增加。同时,还能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出现反盗血,从而使缺血部位的血流量增加。3.能降低颅内压,改善机体生命活动和醒觉状态,有助于意识障碍的恢复。4.对急性缺血脑组织的PGL2和TXA2有明显影响,使前列腺素明显升高,血栓烷素降低,并能提高受损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脑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增加。
所以,高压氧对脑血管病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疗效。但目前认为,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是一种辅助方法。

165.治疗脑梗塞的中成药有哪些?
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成药很多,在防治脑梗塞中发 挥了一定作用,下面列举几种药可供参考。
1.灯盏花注射液 用灯盏花单味草药制成具有消炎止痛,活 血化瘀功效,对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有一定作用。本药能扩张脑血管、冠状血管、外周血管、使血流增加,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曾有人报道240 例脑卒中(其中缺血性206例)治疗一月, 病程在一年以内者显效率达70%,效果明显。用法为每次10-20mg稀释静滴。
2.脉络宁注射液 由牛膝、玄参等组成,具有扩张血管,提高纤溶活性,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用于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据报道上述疾病的总有效率为88%、97%、100%,用法为每日10-20ml稀释后静滴,10-14天一疗程。
3.夏天无注射液 本药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有持久的 降压和明显镇痛作用。并有类似“士的宁”样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尤具能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临床报道用于脑血管偏瘫有较好疗效。对于高血压病,头痛,坐骨神经痛也有效。用法每次2 -4ml,肌注,每日1次,亦可口服片剂每次4-6片,一日三次。
4.金纳多注射液 是一种银杏叶提取液,能明显扩张冠脉血 管、脑血管及周身末梢循环,有降血脂血粘、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脑血栓的恢复及记忆力的增强、防治脑萎缩,都有比较理想的疗效。常用剂量10-3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滴。也可片剂银可络口服。
5.醒脑再造丸 由黄芪、三七、红花、人参、菖蒲、全蝎、天麻、珍珠等组成。本药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溶栓作用。临床用于神志不清,半身瘫痪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报道100例脑血栓形成,服70-100丸后疗效显著, 表现头痛、头晕、迷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力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94%。用法,每次1丸,每日两次,25日为1疗程。
6.人参再造丸 由人参、乌蛇、肉桂、当归、穿山甲、牛黄、丁香、血竭等组成,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偏瘫,手足麻木,对出血性、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均有效,每次8 克,每日2-3次。
7.中风回春片 由丹参、忍冬藤、金钱草、红花、地龙、白花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镇惊,舒筋通络功能。用于中风偏瘫。阴虚阳亢者疗效较好。有报道129例中风患者, 总有效率为94%。用法,每次5-6片,每日三次,一月为一疗程。
8.其他 脑塞通、清眩治瘫丸(活血降压,化痰熄风)、通络活血丸(尤适用于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者)、化痰通腑饮(适用于偏瘫兼便秘者)、脑血栓丸均可应用。

166.鱼油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1.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用胆固醇饲料喂猪以诱发动脉 硬化,饲料中加入鱼油,猪的冠状动脉硬化明显减轻,未加鱼油的动物冠状动脉明显狭窄。
2.降血脂,临床研究发现应用MaxEAA(天然鱼油浓缩剂)能使血浆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3.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鱼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功 能,延长凝血时间,使血小板减少及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降低,具有抗血栓作用,并能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浆粘度。
4.降血压,较大剂量的MaxEPA对正常人和高血压病患者的收 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而以收缩压降低更明显。鱼油以上四方面作用有可能使其成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理想药物。
目前已有鱼油制剂供应临床,如多烯康胶丸。

167.针刺可治疗脑血管病吗?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脑血管病的传统疗法之一。它主要 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穴位,运用一定的手法,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经过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该疗法是治疗脑血管病,特别是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
1.改善脑血流,增加脑供血。研究发现针刺疗法能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脑血流,增加血氧和葡萄糖供给,减轻脑组织受损程度。
2.改善脑电活动。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基本电活动,改善大脑半球的抑制状态,对大脑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3.降低血脂。通过对脑梗塞病人针刺治疗前后观察,发现针刺有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并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4.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5.针刺能增加肌肉收缩功能,提高肌电幅度。
6.能改变体内神经介质分泌及酶系统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物质的合成和处理能力。
7.CT扫描检查证明,针刺能促进脑血肿吸收和脑水肿消退。

168.哪些中药可以降血脂?
临床研究证明,许多中药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决明、 泽泻、何首乌、蒲黄、山楂、大黄、红花、银杏叶、虎杖、月见草、茵陈、麦芽等。
1.草决明 又叫决明子,是一种味甘苦微寒的中药,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显著。临床上常用草决明50克,加水适量,煎后分2次服用。连服1月,可使胆固醇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2.何首乌 气味苦寒,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临床常用何首乌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连用1-3个月,有效率可达89%。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泻下等功效,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脂症兼有肝肾阴虚、大便秘结的病人。
3.泽泻 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能影响脂肪分解, 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从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泽泻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 个月为1疗程。
4.蒲黄 性味甘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黄有作用,蒲黄渍及残渣无此药效。临床上所用片剂或冲剂,每日量相当于生蒲黄30克,1-2月为1疗程,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
5.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含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临床上常用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饮。
6.大黄 味苦性寒,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作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病人,口服大黄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1个月为1 疗程,降低胆固醇有效率84%,甘油三脂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生大黄有攻积通便,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尤适用于偏实证及大便干结的高血脂病人。
7.红花 味辛而性温,含有红花甙、红花油,红花黄色素、亚油酸等,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以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临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连续4-5个月,降胆固醇有效率为72%。
8.银杏叶 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单用或配川芎、红花。如银川红片,用量每日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