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结婚照:玩物。装。渊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0:14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开学的人们!

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能失去激情,找准自身定位,形成常识智慧的过程。

一、“玩”物丧“志”

作者:CYL

2007年7月15日,那时候刚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充满了雄心壮志。于是乎,在一本新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上了这样的话:为了理想,全力以赴。

后来,应该是在2009年初的时候,前一个日记本写完了换了一个新的,又在扉页上写了一句模仿林肯说过的“我要学习,做好准备,我的机会也许会到来”这句话:我要学习,做好准备,随时创造机会。

通过上面这两句话就能发现我在短短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变了,有很大的变化:开始上大学的时候,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很牛逼,但事实上是大学里人才济济,这时候 才发现自己只是夜郎自大,于是乎开始堕落;渐渐的迷上了玩手机,忘了学习,可是我又不是那种有钱的人,相反我只是一个穷人,那会儿理想还有些许残存,还能 意识到“我要学习”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想那时候也还是不错的,至少是为了想要的东西而去努力过:没钱但又想换手机玩就只能不断的倒卖二手手机以填补换手机 所需要的价差。

现在呢,表面上看上去是没有玩什么,不至于到玩物丧志的阶段,但实际上一天在电脑前无所事事的都能坐上好几个小时。有时候 看完电影,脑袋里闪过很多或感悟或评论的idea可以写写的,但一懒惰就把它写在了To-Do-List上,很久以后再来翻看、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已经全 无当时的感觉了。又比如现在想买个相机,非常想买,甚至可以达到前几天晚上做梦都是在拍照的那种境界,但却没有了开始上大学时那种为了新手机不断想办法的 激情了。可是,如果现在就失去激情了,以后真么办?

二、“装

作者:万涛

记得大学的时候特别愤青,看不懂也看不起《男人装》,于是调侃其为装男人,博文尚在,大体意思说的是男人是装出来的,装的时间长了,最后装到自己都信了,也就成功了。如今,时过四载,回头再去体悟,又是一番滋味……

刚毕业那会儿喜欢看成功学,每日过的格外鸡血,总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演讲中吹嘘自己年少时便立下大志,或在创业之初就认定自己一定会让公司走向世界等等。如此这番,听着虽让人兴奋,却难以让我信服,你就装吧,企业也好人生也好,哪能刚开始就预料到结局,太扯了。

再后来慢慢发现,有人总能提前把事情安排的很圆满,然后“舒舒服服“就把事做成了。为了学习成长,我试着放低自己,试着沉静自己,终于在观察思考了良久之后,终于发现原来做事情是有诀窍的,这些诀窍包括:条理、严谨、认真、负责……

到了这时,我以为自己终于离成功不远了,该学的我也学的差不多了,再努力地装上一装,也就成了。于是,我开始强迫自己着装成熟,强迫自己少年老年,强迫自己仪态稳重,强迫自己……总之,是装上了。有点别扭,有点无奈。

再往后,真正走上管理岗位,也开始带领团队,承担更多了,才慢慢找到了状态,对装也有了新的认识。装,在你还需要装的时候那就真是装,而在你不需要再装的时候那自然就不再是装了。装与不装的突破点,关键在于是否完成了自我定位,最起码是当前的自我定位!

很 有意思的一件事,以前很多在我看来无法说出的话,很多难以做到的事情,在当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拔升了自我定位之后,一切迎刃而解,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勉为 其难的尴尬与纠结了。伴着岁月,散去了年少气盛,添加了自信沉着,很多以前需要努力去装的事情,如今也无所谓装,完全出于本性融于自然了……

逐渐养成了思考习惯的我,开始琢磨这装与不装间的奥妙与玄机,到底是什么能让一个犹显生涩的年轻人变得驾轻就熟,能让一件波折起伏的事情变得顺理成章,自我定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格局!

伴着每一次自我定位的提升,必将突破为人的格局限制,带来心智的飞跃成长。你想成为什么,那你就得先自我定位到什么,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狭小的格局限制,包 容承载更多的人事物,看似负重,却是逐步卸下伪装,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快乐,慢慢的,在他人眼里,也就越走越成功了……

记住,人,永远只会被自己局限!

朋友,从今天起,放开自己,做个大格局的人吧!

三、“渊博”的人

作者:刘瑜

我认识一些渊博的人,他们是另一种生物。

这些人一般对罗马史都很有研究,对每一种农作物的起源也如数家珍,经常探讨的问题包括“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只到底有多大”,以及“下一场科技革命究竟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对“三国”“水浒”“红楼梦”里面的谁跟谁通奸,那搞得简直是一清二楚。

这些都是我不懂的,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我总是感到很惊恐。

问题是,作为一个文科博士,我似乎有渊博的义务。人们指望我了解澳大利亚选举制度和加拿大选举制度的不同,指望我说清中亚地区在人种进化过程中起的作用,还指望我对1492年这一年的历史意义侃侃而谈。但是,我哪知道这么多啊,我只是人类而已。

其 实我也企图渊博来着,也时不时挑灯夜战抱着厚厚的历史地理科普书啃啊啃,指望第二天在某场对话中“不经意地”引经据典。后来发现,一般来说,当我看到 100页的时候,就会忘了前50页的内容,等我回头去复习前50页的内容,又忘了第100页的内容,于是我转来转去,气喘吁吁,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100 页大致都记住了,过了一个月,却连这本书的作者都忘记。

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嫉妒,我就开始四处散布“知识智慧无关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 题很深刻,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狗屁不通。我甚至发明了一个更邪恶的“知识智慧负相关论”,在目睹一些知识渊博但逻辑比较混乱的人之后,我非常以 偏概全地认为: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可以赢得一场辩论,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例证来论证其观点。而大多数不那么渊博的人,都因为无法举出相反的 例子而哑口无言,以至于渊博的人的逻辑能力得不到磨练,但事实上,例证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

得出这个结论后我非常振奋,获得了极大的心理安慰。

可问题是,由于这些都是歪理,没有博得任何人的同情。人们还是指望我,一个文科博士,了解澳大利亚选举制度和加拿大选举制度的不同,指望我说清中亚地区在人种进化过程中起的作用,以及1492年的历史意义。

我于是看见有一天,自己也站在讲台上,因为缺乏某种常识,遭到耻笑。

看来只有指望芯片了。报纸上说,总有一天,人类会发明一种芯片,把大百科全书插到大脑里,你可以用脑子Google芯片,想多渊博就多渊博。对此我多么期待!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走进文具商店,说:小姐,我买一个大脑硬盘。

小姐说:您要什么样的,我们这有外挂式的,内置式的,40G的,100G的……

我打断她:最大号的,外挂式!

也许您还喜欢这些:

  • 寻找激情,从爱自己开始
  • 李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 每个苦逼努力的人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
  • 如果你要从此不再痛苦
  • 明镜亦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