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西瓜影音:德意志第三帝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1:04

德意志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生于奥地利布劳瑙一海关职员家庭。中学毕业后曾想当艺术家,但赴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落榜。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入伍,在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获两枚铁十字勋章。1917年晋升为下士。战后,在慕尼黑一度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19199月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负责宣传工作。1920年提出该党“二十五条”政治纲领,开始从事职业政治活动。1921年当选该党主席,组建纳粹党武装组织冲锋队。192311月乘法国出兵鲁尔、魏玛共和国陷入困境之机,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仿效B.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被判处5年徒刑(实际服刑9个月)。狱中口述《我的奋斗》一书,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的观点;鼓吹扩张领土,废除《凡尔赛和约》,恢复1914年疆界,建立一个包括德国境外日耳曼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进而夺取“生存空间”,称霸世界。该书成为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1924年底出狱后,吸取失败教训,改取合法手段夺取政权,在金融垄断资本和军界支持下恢复纳粹党的活动,逐步壮大力量,组建由党的骨干分子组成的党卫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等组织。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乘魏玛共和国工潮迭起、各种矛盾激化之机,进行欺骗宣传,迷惑各阶层民众,取得小资产阶级、流氓无产阶级和失业工人的拥护。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成为第一大党后,于翌年1月被总统P.von兴登堡任命为总理。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取缔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 19348月兴登堡去世后,集总统和总理权力于 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独揽立法和行政大权,确立法西斯专制统治。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扩充军事实力,为侵略战争做准备。19363月出兵莱茵兰非军事区。7月伙同墨索里尼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帮助F.佛朗哥以武力推翻西班牙共和国。9月制订重整军备的四年计划,强制发展战争经济。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1月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6月命令陆海空三军做好战争准备。不久,清洗持不同意见的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陆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 19382月下令成立武装部队统帅部,自任最高统帅,独揽陆海空三军大权。19383月出兵吞并奥地利。9月同英、法、意三国首脑签署《慕尼黑协定》,10月派兵侵占捷克苏台德区。19393月派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1日发动德波战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4月出兵入侵丹麦、挪威,5月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迫使法国投降。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受挫后,被迫取消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19413月派兵进驻保加利亚,4月出兵侵占南斯拉夫、希腊。6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苏德战争。他为战争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片面强调进攻,否认退却和机动防御,作战指挥上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他把大量兵力投入到苏德战场,企图速战速决,但在苏军顽强抗击下接连失利,逐渐丧失战略主动权,被迫于1943年夏转入全面防御。1944720日遭暗杀,受轻伤。1945430日苏军攻克柏林前夕,在总理府花园地下掩蔽部自杀。

东条英机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创造日本陆军的“有功之臣”。 东条英机在其父的熏陶下,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埋下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 公元1899年(明治32年),16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就读,三年 之后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少年立志从军的东条英机,从小就爱打架而不爱学习功课,即 使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也从不服输。他上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仍然不 好,但打架却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个同学揍他,他被打得狼狈不堪。据说他由此领悟到 “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习”,于是他擦干眼泪,猛用起功 来。1904年,他升入陆军学校,当上了士官候补生。当时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他只学习 了10个月便提前毕业,并得到了少尉军衔。决心做“天皇陛下的御盾”的东条英机,跟着 新组建的师团到了中国东北,和他的父亲来到了同一个战场。但是,还没等他参加战斗,日 俄战争便宣告结束了,他也随队“凯旋而归”。 1915年(大正4年),33岁的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在陆军省当了一段 时间副官之后,又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事局课员、 整备局动员课长等职。公元1929年(昭和4年)。他被任命为步兵第一联队长。为了显 示武士道精神,他经常在没人的地方练嗓子,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喊一声“立正”能把人们 吓一跳。 1933年,51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陆军少将,并被调到参谋本部工作,不久又 被任命为军事调查部部长。当时,日本陆军积极插手日本的政治活动,东条英机也参与了这 种活动的幕后策划。当时日本各政党做为推行政治的中心势力,对于“九·一八”事变及军 部对此所持的态度感到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 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以此封住了政党对军部批判之口。从此,日本加速在军 国主义的道路上滑了下去。 1935年(昭和10年),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再度来到中国东北。他 下车伊始,就亲自出马,动员军警,搞所谓“整肃纲纪”,“强化治安”,讨伐“土匪”, 疯狂地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为此,他很快被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昭和12 年)春,他又当上了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侵略中国华北的日军制造了卢沟 桥事变。东条英机立即率关东军进攻察哈尔省,超过长城,侵占了张家口等地,并炮制了听 命于日本人的所谓“察南自治政府”。 “九·一八”事变前后,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内阁中越来越多,军部渐渐控制了日本政 局。1938年(昭和13年)春,东条英机回到东京,当上了陆军次官,成为新任陆相板 垣的助手。不久,他象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兼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那样,也兼任了陆军航空 本部部长。11月28日,东条英机在“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演 说。他扬言要准备对中国和苏联两国正面战争,而后全部占领中国。当时日本国内就有人对 他的演说不满,认为一个陆军次官发表如此重要声明,未免有些轻率。经济界人士痛骂东条 英机好似恶魔一般。 不久,这位“恶魔”又调任航空总监。他上任后大力强化和扩大侵华的日本航空兵。他 对航空技术是门外汉,但为了表示对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的信赖,经常“勇敢地进行空中旅 行”。他一方面吹嘘日本航空兵在“物的方面是出色的”,另一方面鼓吹发扬武士道精神。 对于死在中国的众多航空人员的“遗族”,又是设宴招待,又是“祝愿各位能毫无拘束地参 拜完”神社,以图换取一个“人情将军”的美称。 1940年7月,57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内阁的陆军大臣。他在特任式结束后表 示要“粉身碎骨以向克服艰难时局迈进”;他于就任伊始的深夜参拜在中国战场死去的“皇 军将士”的神社,表达了他实行军国主义化的决心。同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签订了 《三国同盟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这进一步鼓舞了东条这个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 侵略扩张野心。 1941年(昭和16年)初,东条以“今年正是非常时期中的超非常时期”这番话为 引子,向部内人员作了训示。时隔一天,“战阵训”发表了。东条炮制的这个为“在战阵中 盛开鲜艳之花”而“灌输养分”即宣扬法西斯精神的“战阵训”,曾被一些人吹嘘成是“国 民训”。为了完成“圣战”——侵略扩张,东条强调要“攻必取,战必胜”,“发挥服从精 神”,“命令一下,欣然投身于死地”;要求日军“生活务期简朴,不自由应思为常事”, “纵令有遗骨不归之事,敢于毫不为意”;还应“勿嫉他人之荣达,勿怨己之未被重用,应 顾而思己诚之不足”,只管卖命,“作国民之模范”。 1941年10月,东条当上了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组阁时抛弃了已往的谋求政界势力 均衡的方针,陆军成了内阁的骨干力量。东条还兼任内务大臣和陆军大臣,使权力日益集中 和一元化。这时,东条已晋升为大将。这位军人首相一上任便在政府声明中重申“既定国 策”,即“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继续侵略中国,占领南太平洋各 国,同时追加军费预算。他表示要“以决不后退之意志,率先亲临前线,辅弼皇谟。”拿日 本人民的生命财产作赌注,进行战争赌博。他不断发表讲话,要求日本人民“信任政府”, 勒紧裤腰带,因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出现进一步紧缩的情况是不得已的”,“对于政府 的方针措施即使见到有什么不足之处,与其议论它的是非,莫如首先用我们国民的实践来加 以补偿”。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时间12月7日),日本帝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英宣 战。此时,日本海军已经对珍珠港的美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以东条为总 裁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大政翼赞会”恰在这一天召开第二次中央联合会议,身穿军装的 东条在会上说:“对美国和英国宣战的诏敕业已颁发”,“希望各位火速回到各自的岗位 去,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指导国民,为突破艰难而勇往直前。” 1942年5月,日本海军在珊瑚海之战中首次受挫,6月,在中途岛之战中又遭惨 败,从此便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拖住了大量日军,使盟国进 一步赢得时间,并转入反攻。1944年7月,塞班岛、关岛都被美国攻占,塞班岛日本守 军全部覆灭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惨败已久的真相逐渐为日本国内所了解,于是国内批评之声 四起,严厉抨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东条被迫于7月18日提出辞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条英机被定为甲级战犯,在美军前往逮捕他之 前,开枪自杀未遂。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确认了他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于 1948年将其处以绞刑。

1887年11月17日,英国伦敦一个牧师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 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贝纳德·洛·蒙哥马利。他的祖父罗贝特爵士,曾是印度战争中的英雄, 外祖父却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亲是一位有圣者之风的主 教,而母亲则是一位意志坚强,为人严肃的家庭主妇。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对幼年时期蒙哥 马利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母亲对他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最大。 少年时期,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顽皮孩子,为此经常挨打。14岁那一年,他才正式上 学,学习成绩极差,这不是因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鹜不驯的性格使他变成了劣等生。但 是,他的体育却格外出色。他善于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也都很出众。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与 职业军人的素质有某种吻合之处,蒙哥马利向往军旅生涯,20岁时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 事学院。 1908年12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印度的皇家华维克夏团服役,任少尉排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尔会战,战斗中负了伤,并获得了 服务优异奖章。这是他荣誉的起点。伤愈之后,他任师司令部的上尉参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青年时代的蒙哥马利有重大影响。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戎马事业的 热爱,更坚定了献身于此的信念。因此,这段时间的实践对他以后漫长的军事生涯是举足轻 重的。1920年1月,他进入参谋大学深造,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 任少校参谋,并参加了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大学任教官。1930 年,陆军部选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编工作。1938年10月,奉调到巴勒斯坦任少将师 长。1939年8月,又接任远征军第3师师长职务。1927年7月27日,蒙哥马利与 卡弗太太举行了婚礼,此时他已40岁。新娘是一位已有两个男孩近40岁的寡妇。但俩人 婚后相敬如宾,10年后卡弗太太去世,给他留下了9岁的儿子戴维。此后,蒙哥马利一直 过着独身生活。 蒙哥马利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它业余爱好,他把敏锐的智力全部用在军事专业 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年间,蒙哥马利潜心研究战争理论 与实践。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对部属却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独,不善 交际,但却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现赢得部下的拥戴,他治军严格,善于用人,信奉“一种能凝 聚士兵于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与意志,一种能激发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于细节琐事, 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决策重大问题,他是一位众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杰出的师长和守备 区司令。尽管他才能出众,但人事关系却非常一般。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自命不凡, 得罪了周围的同行们,另一方面英国军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创新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率领第3师随布鲁克军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参加了在法国 和比利时的战斗。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多数指挥官惊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队,蒙哥 马利却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所以尽管他人际关系恶劣,但凭着其超群 的军事造诣,却巩固了国内的基础,布鲁克,邱吉尔等英国军界、政界的名人,都成为了蒙 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出征西欧失败后,英军于1940年6月撤回国内,不久蒙哥马利即 升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接着又在英国感到威胁最大的东南部任守备区司令。在完成这 些使命的过程中,蒙哥马利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才干。 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国战斗机的攻 击而毙命。于是,本已奉命指挥“火炬作战”的蒙哥马利,在24小时之后又奉命飞往开 罗,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是一支由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英国人组成的部 队。失败的阴影、沮丧的气氛笼罩全军。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立即整顿部队, 分析敌情,把新的目标和必胜信心灌输给官兵。他命令部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从阿 拉曼战线撤退。他针对隆美尔引诱盟军装甲部队先攻击、后用火炮击毁盟军装甲目标,从而 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宰战场的惯用战法,一反过去的战略战术,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进行 阵地防御战,迟滞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8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补足了油料之后,向盟军发起攻击。蒙哥马利在战前做了严 密认真的准备,并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对德军的这一行动了如指掌。他 简单、精确的诱敌计划,预备队的慎重集中,装甲兵力的严密控制,严峻环境下的沉着应 战,很快使英军化被动为主动。在德军装甲纵队预定出发前两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 机对处于集结状态的德军运输车辆实施破坏性攻击。战斗开始后,英空军又专门对付行进中 的德军坦克,使德军遭到了重大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反被包围,无力 重新发动进攻。蒙哥马利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严令部队紧紧抓住德军的一切弱点给以致命 打击。在作战中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经常奔波于各战场。他不戴头盔,却戴一顶澳大利亚军 帽。这顶在英军高级指挥官中独一无二的贝雷帽,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它成了蒙哥马利 的外部标志。官兵们在前线见到它就会受到鼓舞。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国第8集团军重 振军威,连连奏捷,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军名将隆美尔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地 位。1942年10至11月,经过几番交战,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遭到了毁灭性打 击,英第8集团军赢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重大胜利。英军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 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火炮1000 门,坦克500辆左右。蒙哥马利由此声名大震,被称为“沙漠之鼠”。1942年11月 至1943年底,蒙哥马利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这段时间,他虽无特别的建树,又在西西 里无端地指责过美国名将巴顿和布莱德雷,公开对美国人的军事能力表示不信任,曾引起不 少非议,但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 1944年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各一个集 团军),负责准备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是他戎马生涯的又 一光辉时节。他充分发挥出色的组织才能、过人的意志、敏锐的眼光和称职的指挥官所必备 的“简单观念”,在设于他母校圣保罗的指挥部里,精心制定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 计划。为了实现战役的突然性,盟军曾采取许多措施隐蔽地集中兵力兵器和迷惑德国人。6 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7月24日,盟军占领了宽100公里,纵深30一50公 里的登陆场。这个登陆场的面积虽然比蒙哥马利制定、经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批准的预定 登陆面积要小一半左右,但在占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盟军仍能在这个登陆场上集中大量 兵力兵器,使德军的一切反扑都归于失败,从而实现了总的战略企图。 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盟军集群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西北部作战。1945年任英国驻 德国占领区总司令,1946—1948年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 西方盟国防务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武装 部队第一副总司令。 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后,在家乡渡过了他的余生。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 雄,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至今仍是一位引以为荣的传奇式人物。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约瑟夫.斯大林生于18791221日,父亲是格鲁吉亚哥里镇的一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双亲都是目不识丁的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下层劳动者。斯大林家境贫困,父亲制鞋所挣不多的钱大都买酒喝了,母亲拼命工作以便免除儿子的猾馑。父亲对斯大林的愿望是长大之后做个鞋匠,母亲对他的期望是长大之后作个传教士。

1888年,母亲把斯大林带到了她当清洁工的哥里镇教会小学,她为儿子申请到每月3卢布的助学金,再加上她每月10卢布工资,这就是他们母子的全部收入。靠这些,斯大林在读完了5年的课程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894年夏,斯大林由校方推荐进入了第比利斯神学院。这所神学院,学生思想很活跃,是反对沙俄和封建势力的中心。斯大林在此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1898年秋,斯大林参加了社会民主党组织的"麦撒墨达西社"18995月,由于斯大林的活动引起学院的反感,他被学院开除了。

190245斯大林因组织工人运动被捕,次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沙皇的斗争中,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入狱,6次被流放。

19174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党代会上,斯大林被选为中央委员。5月,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委员。10月,俄共中央决定斯大林领导武装起义。在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斯大林一直是最坚强的支持者。哪里有危机,哪里最困难,斯大林就被派到哪里。

19213月,在俄共第10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

192243,苏共中央根据列宁的建议,选举斯大林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奠定了斯大林在苏共中央和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也使他具备了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资格。

1924121,列宁逝世。同年5月下旬,斯大林主持召开了俄共第13次代表大会,在会上,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和组织局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此他成为名符其实的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领导。在此后将30年的岁月中,斯大林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最高领导权。在这近30年的不平静的岁月中,斯大林领导苏联人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经历了苏德战争的洗礼,最终把苏联建设成为令资本主义世界震惊的社会主义强国。斯大林没有进军事学院校学习的历史,但他却掌握着与时代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在处理军事问题时,他总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气吞山河的气势指挥军队应付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不仅在率领苏联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表现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且在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中显示出了作为伟大战略家的纵横捭阖的雄伟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