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陈乔恩曾同居:上海城隍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16:32
上海城隍庙

上海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后),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城隍庙历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老城隍庙里供奉着3个菩萨,即护城神秦裕伯、霍光、陈化成。关于他们的传说不一,版本很多。

就说那秦裕伯,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这位被称为“智谋之士”的上海人,为逃避乱世,辞官回到了当时还是个小县城的上海。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多次请他出山,才应允入朝。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于世道,很受皇帝重用。朱元璋在他死后封他为上海“城隍之神”。还有个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过。传说他是一个孝子,因其母感叹未见过金銮殿,故专门建了一座像金銮殿的建筑。后被人告密,皇帝派员来查,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躲过了一场灾祸。清军南下时,原准备屠城。行动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杀人,这才没敢下手。因秦裕伯“显灵”,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为城隍爷。

霍光是东汉时期镇守疆土的将军。永乐年间,上海县正式建城隍庙的时候,知县将位于城中心的霍光行祠迁此。

使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爷陈化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供奉在大殿后进,表达了上海人民的抗战决心。

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护神,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城隍庙是城市兴起的象征,上海的城隍庙也是随着上海城的兴起而兴建,也随着上海的兴衰而浮沉。六百年来,人世几经沧桑,城隍庙也历尽曲折,但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她迎来了盛世春风,显示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豫园商城。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
1994年重新开放至现在,上海城隍庙面积尚有一千余平方米。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上海城隍庙是正一派道教宫观,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法务,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忏,唱赞祈愿,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将信徒的愿望上送天庭,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目的。

上海城隍庙的法务活动有严格的历史传承,对科范有极严的要求。目前庙中有中老年道士作为法务活动的骨干。这些老道长在年轻时受过正规的科仪训练,凡科仪程式、科仪中的符咒经诵,以及音乐演奏,都下过苦功夫。他们恪守师承,强调规范,对科仪的演示极为虔诚挚着,在信众中享有很高威望。近十余年来,上海地区培养了七十多名年青道士,分到各宫观从事宗教修持和法务活动。目前上海城隍庙的道士中,青年道士占了绝大多数。经过上海道学院的正规就学,比起老道长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同时在就学期间也经过了相当正规和严格的科仪演法、音乐演奏等的实习,进入上海城隍庙后又虚心拜老道长为师,在道长们的带领下认真演练法事仪范,迅速提高了参与法务活动的能力,其中已经成长起能独挡一面的年轻高功和其他各类坛场执事。因此上海城隍庙以法务水平高超、行法时一丝不苟著称,法务活动在信众中甚得信赖。

城隍庙的科仪门类众多,除逢重大道教节日、年节时令,以及临时决定的大型法事外,相当一部分法事是应民众的要求举行。 大致说来,为信众举行的科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度亡人所举行的科仪,称黄簶;另一类是祈福所举行的科仪,称金簶。上海城隍庙常年为信徒举行的科仪有:
[清经] 清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科仪,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
[清忏] 清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科仪,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容,因此,清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文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等。
[上表] 又称“进表”。“表”是道士为信徒书写的表文。上表科仪中,道士通过烧香跪奏,金钟玉磬,敕水洒净等仪节,奉安诸神,然后法师步罡踏斗,以元神飞升天庭,默念表文,禀告上苍,行祭礼于司表仙官,递表文于神前,达到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神灵的目的。上表科仪渊源于东汉正一盟威道时期,但目前上表科仪大致从明代沿袭下来,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优美,步法精湛,节奏跌宕起伏,因此,公认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道教则认为,通过进表科仪,可将书写信徒心愿的表文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醮坛,可以赐福延龄,先灵受度。在上海地区,道教信徒多以进表科仪来通告上苍,或求祖先受度,或求阖门康泰。
[发符]“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因此,公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灯仪] “灯仪”是道教以灯作为法器的科仪。由于灯能“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因此,道教灯仪既可以用来赞颂天神,祈求赐福延龄,也可以用来照幽破狱,祈求度亡升仙。现在上海信徒多用于黄簶度亡道场,有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燃灯破狱灯仪起源于南北朝,形成于元明之间,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灯仪中,灯火辉煌,音乐优美,元人有诗云“炬滔天无夜,薰梵树有烟”,被公认为道教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的主要科仪。灯仪表现了道教徒对那些失去生命,沉沦于地狱之中的幽魂的同情,特别是灯仪中的血湖灯仪,表现了对古代社会妇女的同情,希望通过灯仪可照彻幽暗,一切幽魂可离地狱之苦。
[炼度] “炼度”之“炼”就是以水火交炼亡魂,医治亡魂在阳世病灾人祸造成的亏损。“度”就是度化亡魂,升登仙界。炼度科仪大约形成于北宋末年,自元明以来一直是度亡道场的主要科仪之一。炼度仪表现了道教徒希望通过法师以己身之元神交炼亡魂,使亡魂受度,并且上升仙界,永享逍遥。
[告斗] “斗”指北斗星君。中国的北斗星崇拜起源于上古。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间的生死。告斗科仪以北斗众星之母的“斗姆”为主神。告斗就是祷告斗姆的意思。道士通过上表奏疏,献茶燃香,恭迎斗姆光临下界,然后变神召将,燃灯破幽,达到解灾脱难、请福消灾、增福延寿的目的。告斗科仪表现了道教徒对地狱之中亡魂的同情,希望通过告斗科仪,祈请北斗星君发放亡魂,使亡出离地狱,上升仙界。
[上供] 上供俗称“朝饭”。中国人祭祀天神地祗和祖先亡魂历来使用供品。道教科仪献祭的可以有香、花、灯、水、果和茶、斋、宝、衣、钱等十种。上供时,道士要诵读奉祀斋主的疏文,斋主及其亲属均须叩头行礼。醮宴神祗的目的是颂其恩德,祈求福祉。飨宴亡灵的目的是谢其养育扶佐之恩,表示孝心或哀思。
[朝] “朝”就是朝拜天神。道教科仪按照信徒的要求朝拜不同的天神,因此“朝”可分为“大司朝”、“瘟司朝”、“八仙朝”等。在度亡法事中,一般采用“九幽朝”。在朝仪中,道士通过祝将跪奏,卷帘烧香,通疏进词,代斋主忏悔过失,步虚礼方,将斋主朝拜的目的,或祈求赐福延龄,或祈求消灾息祸,或祈求度化亡魂,上达天神。朝仪起于东汉,形成于北宋,已有悠久的历史,音乐优美,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施食] 施食就是“焰口”。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亡魂的法食,并且让“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科仪起于唐代,形成于宋末,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一。
[通疏] “疏”是疏文,即书写斋主祈愿的文书。通疏就是在神前念诵疏文。一般只有一个道士行仪。道士按照信众的不同要求,奉请不同的尊神,将斋主的愿望送达仙界,达到祈求赐福延龄、消灾免祸或度化亡魂的目的。
[亡斗] 又称“拔亡”。“亡”是亡魂,“斗”指北斗星君。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之生死。亡斗科仪以北斗众星之母“斗姆”神为主神。道士通过上表奏疏,献茶烧香,燃点斗灯,恭迎斗姆神莅临醮坛,达到接引亡魂、升登福地的目的。
[净坛] “净”是洒净,“坛”是醮坛。在净坛科仪中,道士通过洒法水,涤尘埃,三上香,奉请诸神降赴坛庭,达到信众消灾降福、度化升仙的目的。净坛科仪形成于北宋末年,音乐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净坛科仪一般不单独举行,通常是作为其他法事中的一个环节,清静坛宇,以奉请诸神莅坛场。
[斋天] “斋”是祭祀,斋天就是以香、花、果、宝、灯等供品祭祀诸天尊神的意思。道士通过诵念诸天尊神名号,志心奏请三清之境、妙有真境、紫金金阙、万雷帝主和四方圣境众神光临道场,十献宣疏,代斋主忏悔过错,散花步虚,达到斋诚上达、恩贶下施、赐福延龄或度脱七祖之目的。
[开光]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信众将本地或家庭奉祀的神像送来本庙进行开光。在开光科仪中,道士通过上香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回本地或家中奉祀。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
[度桥] “桥”是迎仙桥,“度”是度化亡魂。
[放赦] “赦”是赦免,放赦是由东极青玄帝君发布开赦地狱亡魂之令。在放赦科仪中,道士通过上香洒净,通疏恭请颁赦天将颁读赦书,以符咒法术调遣天将引领亡魂离苦登真,达到开通地狱、开赦亡魂的目的。
[祝愿] “祝”是赞颂尊神,“愿”是表达祈愿。祝愿科仪,通过道士上香叩礼,朝礼天尊,通疏默祷,达到将信众的祈愿上达天庭,祈求消灾免祸、赐福延龄的目的。
[顺星] “星”指星命。古代术数称人之命运和人降生的年月日的八字有关。随着年寿增长,人的年命会有吉凶顺逆的变化。顺星科仪就是为信众解除星命凶杀的科仪。城隍庙于每年春节以后初八日至十四日,于大殿内举行“顺星”仪式,为信徒通疏太岁神,经资随缘,祈求信徒年年平安。
[还受生] 还受生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受生经》的科仪。上海城隍庙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城隍殿举行还受生科仪,经资随缘。
[三皈、五戒、十愿] 三皈五戒十愿一般是科仪当中的项目。道教徒举行祈恩、忏罪、请福、消灾和度亡等法事时,以表示自己信仰坚贞、持戒守律以及爱国爱教的崇高愿望,因此,每种科仪的结尾处大多有三皈、五戒和十愿的内容。
  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
  五戒,就是一戒违真、二戒杀生、三戒偷盗、四戒邪淫、五戒妄语。
  十愿,就是一愿大道流行普天怀德、二愿一切有生咸皆悟道、三愿九夜幽魂一时解脱、四愿孤爽无依咸得受生、五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熟、六愿臣忠子孝君仁父慈、七愿四海会同冤亲和释、八愿潜胞处卵咸得生成、九愿积疾新疴旋即痊愈、十愿孤露众生丰衣足食。

                                                                上海城隍庙网站:http://www.shchm.org/